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2-09-11

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 要遵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发展, 用现代意识和历史学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指导, 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以及考纲, 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 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对经济、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到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学习, 科学地认识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的发展变化, 从而建立起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体系;通过对封建社会和近现代经济史的教学, 使学生明白政治与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力量在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等各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思想、信仰、价值观”在历史上对人类行为、价值观、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通过对历史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习, 理解人口的迁移和增长、经济中心的变化等, 从而掌握地缘政治学、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如, 秦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 这是古代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业路线。但是, 它却没有始终发展下去, 最终出现了从十五世纪开始的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根据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的地理、政治的变化、古代中国政府对外交往的基本特征和内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等, 最终让学生正确理解、分析这一中外历史上及其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要的就是历史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去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 弄清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解释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 并根据历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正确认识的能力。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地分析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与学,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同时, 还要求教师善于研究教材、考纲;善于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分析重要的历史事件、解决历史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 经常发现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时间观”, 不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这样, 学生在实际处理历史问题的时候, 是不可能准确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解释历史的因果关系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强调“历史的时间观”。“时间观”的培养, 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教与练, 让学生动手、动脑, 在点点滴滴的训练中, 提高学生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不足, 在解决“历史材料题”时困难重重。因此,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学生阅读历史事件的能力, 就是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领悟能力, 就是通过对所给的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的能力。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使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得以开发, 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 注意到历史叙述中所显示的人物动机和意图、领悟历史的叙述中的现象和本质。在阅读历史文献中, 特别要求学生要避免用现今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去判断衡量历史, 而是要历史地考虑事件的前后联系和具体情况。

要促进学生对历史的领悟, 还应让学生学会利用历史地图、照片和各种图像资料, 并能够进行分类、解说。在这种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中, 确定历史文献或叙述的作者和来源、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人物、行为和制度、区分历史的事实与历史的解释、注意到各种各样的观点。通过这种形象的认识, 分析简单和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比较相关历史事件, 从而一步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

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 是最能够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探究历史往往是在运用各种史料和接触相反的看法时发生的。进行历史探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是:鼓励学生去分析各种史料, 让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 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可信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利益和背景?这些材料是对事件加以叙述的全部依据吗?作者依据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最终提高历史的阐释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学生要解决问题, 就必须正视历史的时代问题, 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联系进行分析、思考, 并加以比较, 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个人更深入地参与历史的教学之中。例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最早兴起于东南沿海?要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就必须联系中国古代明清的经济、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这里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等等知识来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在历史问题的分析中, 提高自己认识、评判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 历史学习不只是了解过去, 还要认识现实。所以, 采取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参与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决,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也更好地培养了现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合格人才。

总之,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 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等。通过课堂教学和章节训练, 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应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现代意识和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指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上一篇:两种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本—效果分析下一篇:新形势下创新党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