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特色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论述了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篇:特色管理论文范文

聚焦“自主管理”打造“特色德育”

教育是从外部的德、智、体教育内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是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宗旨的。自2014年黄江育英初级中学的德育一直围绕加强“自主管理”这一育人目标来展开工作,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实施以“养成教育”为先导,以“自主管理”为重点的德育管理指向,开展了一系列的育人活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明确了学生的责任目标,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学校已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德育管理体系,打造出有育英特色德育模式。

一、强化“行为养成”,夯实习惯基础

1. 建章立制,促行为规范。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容易冲动、辨别是非能力差、易受不良外因干扰。政教处特制定了《育英初级中学八项规定》、《育英初级中学六项禁令》、《育英初级中学一日常规顺口溜》、《育英初级中学食堂就餐“二十四”字要求》、《黄江育英初级中学学生家长协议书》、《育英初级中学卫生标准》等制度性文件,给学生提供了操行评定的尺度。让每个学生在一定的准则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利益和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2. 文明礼仪,促品行内化。几年来,我校坚持德育管理为首,把行为养成作为第一要务。学期初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让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比较,手中有行动。每月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周”,依《育英初级中学德育工作计划》和《育英初级中学年级阶段性德育目标》,在学生中开展“三别、四带、五无、十字”行为习惯活动,从发型、着装、谈吐、礼仪到个人卫生都有严要求,高标准;彰显“三从、三礼”文明礼仪教育,以“感恩教育活动”为切入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思想品质、家庭观念、责任意识,促使学生良好的习惯根植心田,让优良的品行由内化到自觉化,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创建環境,促德育熏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育英初级中学教学楼每层走廊都有鲜明文化主题;每个班均设有图书角、班级口号、班级制度栏、班规、德育目标、植物带、班级视窗等。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美化,创设了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熏陶”的育人环境,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使学生于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实施“自主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1. 宣传发动,构建管理网络。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学校学期初召开自主管理思想动员大会,要求师生改变观念,转换角色。教师由“牧羊人”到“领头羊”,做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在管理中充当参与者、协助者、引领者、助推者的角色。学生从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明确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2. 活动强化体验,助推能力提升。育英初级中学在遵循“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多元育人,知行合一”的原则下,每学期都组织几次大型的學生活动,如知识竞赛、运动会、体育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红歌对唱大合唱比赛、演讲比赛等,此外还开展了其它多项专业的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譬如:周一升旗时的国旗下讲话比赛;学生书画比赛、黑板报评比、学习心得评比等;依《黄江育英初级中学实施自主管理阶段性目标》定期开展“早读评比”、“读书写字三个一”、“起座无声响”、“物品摆放”、“食堂就餐”、“课间纪律”、“放学路队”等十二项“专项评比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评比,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体验,助推学生能力提升,以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管理目标。

三、收获“自育成果” 创立“特色德育”

1. 评价多元,促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建立了一套激励评价机制,采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程跟踪”的管理方法,实施“日查、周结、月评”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实行多元量化综合考评,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班干”、“德育标兵”、“德育示范班”“进步生”等,特别是对被评的优秀小组及个人,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摄影、野炊、拍微电影、参观体验等活动作为奖励,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营造平等、民主的气氛,促学生个性发展。

2. 特色求发展,质量创品牌。民办学校最具核心力的竞争,是德育的竞争。学校求生存、图发展、创品牌,理所当然地应在德育特色方面有作为。以生为本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育英初级中学秉承“特色德育”的理念,学校的“自主管理”德育管理模式为学校各项工作带来积极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

作者:陈献

第二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区域特色的旅游管理创新人才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论述了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特色专业;创新人才;旅游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07年批准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自治区优质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科学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始建于1985年,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在广西创下了三个“第一”和四个“唯一”:第一个创建旅游管理专业(1985)、第一个招收旅游管理本科学生(1994)、第一个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1993);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中,广西唯一的全国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广西唯一的国家级的旅游管理学科实验中心(2008)、广西唯一的重点学科(2007)、广西唯一的优质专业(2006)。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和旅游管理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旅游管理专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2008年全国92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

旅游管理专业秉承我校“校、政、企、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和学校教学和师资情况,按照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精理论、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王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旅游管理理论素养,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酒店、景区、旅行社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结合现实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潜意识的引导,最终将其培养成面向国际的“高端服务型”人才、面向社会的“复合型”人才、面向行业的“专业型”人才、面向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服务型”人才。主要采取在大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让学生有目的、根据自己兴趣选修或自学一些相关课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

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充实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原则,实行“双师、双语、双向”的“三双”策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培育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导,分期分批投入经费10万元,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带头人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及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攻读博士学位、获取各种与旅游行业相关的高等级的资格从业证书,以及参与各种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培训活动、国内外高校的交流活动等。尤其是要积极开展与东南亚旅游教育业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泰国等国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创造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机会。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并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访学、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并承办一定数量与东盟国家及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适应新的高等教育环境和产业环境下办学模式的、实现相应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过硬,具有“四种能力”的旅游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自2005年开始,不断完善《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旅游管理专业生产实习大纲》、《旅游管理专业生 产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建立了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其核心是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较好地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平台”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三部分构成,“模块”由专业方向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基于此,学生前两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后两年依据“志愿+考核”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二是实践教学体系,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认识层次,了解“旅游六要素”的各个方面,第二层次是基本技能层次,进行旅游服务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层次是专业研究层次,进行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和毕业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素质教育体系,通过“两课”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身心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坚持“师生互动、实践为主、突出技能、交流沟通”的教学思路,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注意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改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初步实现了以“实践——应用”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广西教育厅的数个奖项。

3.专业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我院专业教师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有力地支持了专业教学。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都会有2-3个区级或校级教学改革课题立项,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等提供了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实践。

4.开展双语教学法的探索

双语教学法是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在涉外旅游业务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十分重要,既是摄取知识的前提,又是未来才从事行业工作的基础。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旅游学概论”、“客源国概论”、“旅游市场学”、“旅游英语”等课程,学院也有了向其他有关课程推广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计划方案。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旅游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在旅游学院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本专业坚持“校、政、企、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为了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条件,本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研究机构建设作为学科专业的建设重点同时开展进行。2007年,旅游管理中心实验室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目前投入275万元,建设酒店、导游仿真、景观、民族、案例等实验室;校外争取到本地和外地的众多旅游企业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持。

1.实验教学

目前,在学院内建有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旅游管理案例分析室、酒店管理实验室、民族旅游管理室、景观绘图室及旅游电子商务室、生态旅游实验室、资料室;另外还有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房,本专业课堂教学基本配置了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教室均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现拥有实验室面积1197m2,共有仪器设备348台,总价值500多万元。旅游管理专业资料室拥图书194434册,学术期刊266种;各类教学音像资料300多套。本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和实验条件。

另外,旅游学院还拥有三星级涉外宾馆1个,具有较强接待能力的旅行社1个,具有国家旅游乙级规划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1个,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民族旅游研究中心1个,并建有旅游人类学研究所、导游培训中心,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

2.实践教学

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场所,巩固专业知识,旅游学院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目前已与25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范围涉及少数民族村寨(桂林平安壮寨、桂林金坑瑶寨、桂林蝴蝶谷瑶寨等)、景区(桂林七星公园、桂林古东景区、龙脊梯田景区、桂林龙胜大塘湾民俗文化中心等)、设计研究院(桂林桂工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桂林七颗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公司、南宁博驰旅游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旅游行政机构(广西旅游局、桂林旅游局、龙胜旅游局等)、旅行社(桂林国际旅游社、桂林中国旅行社、北海市青年旅行社、钦州山水交通旅行社等)、酒店(桂林喜来登大酒店、杭州豪森大酒店、海南博鳌金海岸大酒店等)。

参考文献:

[1]易荣华.特色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2]宋孝忠.办学特色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责任编辑/田苗)

作者:杨主泉 伍 进

第三篇: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探讨

【摘 要】 由于人们对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特色认识还不够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特色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均不同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学;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作者:陈四清

上一篇:地球科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