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零碳建筑范文

英国零碳社区

来源:38创意网

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是英国最大的环保生态小区。自居民2002年入住以来,它蜚声世界,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居住的范例。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距市中心20分钟车程,它的建成为可持续建筑创造了新的标准。贝丁顿社区拥有包括公寓、复式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住房,另有大约2500平方米的工作空间。

英国为高纬度岛国,冬季寒冷漫长,有半年时间都为采暖期。为了减少采暖对能源的消耗,设计师精心选择建筑材料并巧妙地循环使用热能,基本实现了零采暖。生态村的所有住宅都朝南,为的是最大限度地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玻璃阳光房,玻璃材料都是双层低辐射真空玻璃。夏天将阳光房的玻璃打开后就成为敞开式阳台,有利于散热,冬天关闭阳光房的玻璃可以充分保存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

贝丁顿生态村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零碳”二字,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就能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需要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以有效减少能源、水和汽车的使用率。用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冲洗马桶、浇灌花草,水龙头里流出的是用太阳能加热的水,烧饭用的沼气是食物残渣在地下发酵产生的,居住者自己身体散生的热量也能精准地收集并充分利用。

生态与高科技的结合 “把BedZED,只当成零耗能、无碳排放社区,简直是太小看我们”,登斯特一边忙着否认,一边忙着继续画他的建筑设计图,“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永续发展社区,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一个高生活品质、低耗能、零碳排放、再生能源、零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的未来。 ”

笑称是来自年轻嬉皮时代的新世界观,二十年前还在爱丁堡大学念建筑时,就设计了一个太阳能梦想屋,当时被当成疯子。

登斯特十年前和妻子在泰晤士河畔买了一块地盖了第一个希望之屋(hope house),完全采用太阳能,外型仿若超未来建筑的希望之屋,为登斯特今天的生态社区,奠下了扎实的研究和设计基础。

自许为未来永续生活文化的代言人,低碳社会的文化改造师,BedZED建筑和开发团队将梦想的希望之屋,在现实的土壤上实践。设计团队除了要能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正义,也将高科技和生态的设计结合在一起。

设计师把生命的三大重要元素,阳光、空气和水,和现代人为建筑重新有了永续的对话。

阳光

为了让生态社区能够真正符合零耗能的理念,除了发电则几乎完全靠废旧木材燃烧的在地汽电共生站,所有的房屋都是朝南。屋顶的流线型设计,是为了够取得最丰足的阳光。

家家户户都装上太阳能光电板,家中的热水和电车充电都来自暖暖的阳光。

虽然是在冬天寒冷的英国,但是BedZED却善用设计,没有任何天然气中央暖气系统。所有房屋都采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每座房屋有将近三百厘米厚的墙壁,保证吸收的热量在五天内不会消散;窗户的玻璃有三层,尽可能多地吸收热量,而屋顶花园的植物(一种称为“景天”的覆盖在屋顶的半肉质植物),不仅有助于防止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夏天开花时,整个生态村就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空气

每个房屋配备有自然通风烟囱,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每一个房间。登斯特解释,一个烟囱将房屋内的废气排出,而其它的烟囱则将新鲜空气吸进来。再结合其它高科技设备,如果在房屋空置期温度急剧下降,那么自动恒温装置将启动备用的滴流式热源,使得室内可以保持恒温十八度,这便会保证房屋无论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都能保持舒适的温度。

水资源也妥善规划利用。除了家户都有雨水收集设备,每次降雨结束时,生态村的大储水池里便蓄满了雨水。

而在进入储水池之前,雨水还要经过自动净化过滤器的过滤,居民就可以用这种简单过滤的雨水,直接清洗卫浴、灌溉树木以及公园水景,而社区的废水也经过社区的生态湿地和温室等的净化作用,才排入邻近的河川之中。

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

2008年04月22日 04:58 项目概况

由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开发的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位于伦敦附近的萨顿(Sutton)市,由英国著名的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设计。该项目被誉为英国最具创新性的住宅项目,其理念是在不牺牲现代生活的舒适性的前提下,建造节能和环保的和谐社区。于2002年建成的社区占地1.7公顷,包括82个单元(271套公寓)和2369平方米的办公、商用面积。

整体规划实现居住零能耗

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的“零能耗”得益于两大特色:其一是按照节能原则设计的建筑物;其二,社区能耗来源于内部的可再生能源。具体操作时主要通过下述三个环节来予以实现:

第一,建筑节能 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的热损失,并尽可能使用太阳能获得热量:

(1)各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

(2)为减少建筑物的表面热损失,建筑物的楼顶、外墙和楼板都采用300毫米厚的超级绝热外层;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

(3)每一居民户朝南的玻璃阳光房是其重要的温度调节器:冬天,阳光房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热量来提高室内温度;而夏天将阳光房打开变成敞开式阳台,利于散热。 (4)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将通风能耗最小化。风力驱动的换热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一边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一边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得以挽回。

第二,热电联产系统(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简称CHP)满足必需的能源需求。有些能耗是生活中必需的,如居民用水用电。贝丁顿社区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同时,该系统以可再生资源——木材为燃料。根据供应量,系统每年的木材需求量是1100吨,其来源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生态公园中管理良好的速生林。整个社区需要一片三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三分之一,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树木成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等量释放出来,符合零温室气体排放原则。

第三,“绿色交通计划”减少居民汽车出行的需要。 贝丁顿社区的“绿色交通计划”包含三个层面:

(1)减少居民出行需要:社区内的办公区为部分居民提供在社区内工作的机会。公寓和商住、办公空间的联合开发,使这些居民可以从家中徒步前往工作场所,减少社区内的交通量。同时,为减少居民驾车外出,物业管理公司也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为社区内的商店组织当地货源,提供新鲜的环保蔬菜、水果等食品;退台式屋顶每上一层都往里设个退缩位,为下一层公寓营造露台或花园,鼓励居民在自家花园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社区内还设置多种公共场所——商店、咖啡馆和带有儿童看护设施的保健中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

(2)推行公共交通: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火车站台和社区内部的两条公交线路。开发商还建造了宽敞的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遵循“步行者优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四处都设有婴儿车、轮椅通行的特殊通道。社区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装配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总面积为777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峰值电量高达109千瓦时,可供40辆电动车使用。

(3)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为满足远途出行需要,社区鼓励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改变一人一车的浪费现象。当地政府也在公路上划出专门的特快车道(Car Pool),专供载有两人以上的小汽车行驶。同时,社区内设有汽车租赁俱乐部,目的是降低社区内的私家车拥有量,让居民习惯于在短途出行时使用电动车。

平价运作具市场推广的潜力 相比传统生态社区的高造价带来的低收益,贝丁顿社区在经济上的成功是令人鼓舞的。以一栋典型的小区建筑单元——由六套三居室的复式公寓,六套一居室的公寓及六套办公单元组成——而言,同传统的相同面积的房产项目相比,虽然总投入增加52.12万英镑,但由于市场反响强烈和政府的鼓励——在这个项目的设计和运作中,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其提供了资助,萨顿市政府也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地价作为鼓励——开发商在地价和售价方面双重得益。最后的总收益比传统的相同面积的房产项目多66.8万英镑。对住户而言,每年的水电账单就可以减少3847英镑。根据入住第一年的监测数据,小区居民节约了热水能耗的57%,电力需求的25%,用水的50%和普通汽车行驶里程的65%。而环境方面的收益更多,每年仅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减少147.1吨,节约水1025吨。

人们往往把生态社区或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想象成“苦行僧”式的小区,或握有建设节能建筑的技术,却在市场面前步履维艰。贝丁顿社区的成功表明,建设环保的和谐社区,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好的愿望上,必须要考虑到市场关系,要使参与各方都能够得到利益。在利益机制的诱导下,使经济活动当事人主动去参与社区的建设。

贝丁顿生态村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05-17 来源: 信息时报

这座生态村位于伦敦20分钟车程外的萨顿,它建于2002年,是英国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碳平衡生态社区,这里共有九十九户人家,还有一个1,405平方米的工作区,共有200位居民和60位工人在这里工作。建村8年,这个生态村在和能耗抗战的路上,露出了些许疲态。

“贝丁顿生态村所有的公寓都是朝南设计的,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并且加厚隔温,可以保持冬暖夏凉。居民们有小型的温室和私家花园,其房屋内部的照明和其它装置都是节能型的,厨房和卫生间也都是节水装置。贝丁顿生态村的统计显示,节水装置已经把人均公共供水用量减少到每天91升,而英国的平均水平是150升。”

尽管贝丁顿生态村设计的初衷就是所有的能源都通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量等可再生方式来提供,但是在生物量方面却一直存在问题。贝丁顿的热电联产设施(CHP)技术上的麻烦层出不穷。热电联产设施的燃料是树木修剪下来的枝叶,就是在发电的同时也提供副产品——供热。在常规的发电中这些热量都白白流失了,而热电联产也可以通过超隔热管提供热水。CHP所使用的木柴是一种碳平衡燃料,因为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当初树木所吸收的量是一样的。然而,不断的技术问题意味着贝丁顿要更多地依赖室内热水储罐,而这可以兼作暖气片。

因此,贝丁顿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80%锐减到目前的11%。和伦敦的其他住宅区一样,这里也要依赖国家电网的供电。供水的情况也一样,在降水稀少的雨季——比如去年夏天,贝丁顿几乎没有存储和再利用的冲厕用水,因此不得不依靠公共供水。”(《BEDZED零能耗生态村》/玛莉安·贝德)

比尔·邓斯顿反对大型公共发电设施如核电站——作为英国首席生态建筑师和贝丁顿生态村“村长” ,他认为“这太不着边际了,我们相信它们最终会弄巧成拙。我们把这个地方称为‘绿色网格’,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足够的可再生生产方式来满足当前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永远都不可能。我们必须首先降低70%到80%的负荷,通过提高能效和微型发电,然后绿色网格才能发挥作用。”所谓微型发电,即每家通过利用自然能源发电,供给自己所需。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节能减排的方向,和绿色屋顶一样,通过对每幢建筑物的微调,从而减少城市能源的总消耗。贝丁顿生态村的例子,让人们看到了“零碳馆”普及的可能,当然,也提出了更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里设个退缩位,为下一层公寓营造露台或花园,鼓励居民在自家花园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社区内还设置多种公共场所——商店、咖啡馆和带有儿童看护设施的保健中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

(2)推行公共交通: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火车站台和社区内部的两条公交线路。开发商还建造了宽敞的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遵循“步行者优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四处都设有婴儿车、轮椅通行的特殊通道。社区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装配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总面积为777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峰值电量高达109千瓦时,可供40辆电动车使用。

(3)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为满足远途出行需要,社区鼓励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改变一人一车的浪费现象。当地政府也在公路上划出专门的特快车道(Car Pool),专供载有两人以上的小汽车行驶。同时,社区内设有汽车租赁俱乐部,目的是降低社区内的私家车拥有量,让居民习惯于在短途出行时使用电动车。

建村8年,这个生态村在和能耗抗战的路上,露出了些许疲态。

“贝丁顿生态村所有的公寓都是朝南设计的,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并且加厚隔温,可以保持冬暖夏凉。居民们有小型的温室和私家花园,其房屋内部的照明和其它装置都是节能型的,厨房和卫生间也都是节水装置。贝丁顿生态村的统计显示,节水装置已经把人均公共供水用量减少到每天91升,而英国的平均水平是150升。”

尽管贝丁顿生态村设计的初衷就是所有的能源都通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量等可再生方式来提供,但是在生物量方面却一直存在问题。贝丁顿的热电联产设施(CHP)技术上的麻烦层出不穷。热电联产设施的燃料是树木修剪下来的枝叶,就是在发电的同时也提供副产品——供热。在常规的发电中这些热量都白白流失了,而热电联产也可以通过超隔热管提供热水。CHP所使用的木柴是一种碳平衡燃料,因为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当初树木所吸收的量是一样的。然而,不断的技术问题意味着贝丁顿要更多地依赖室内热水储罐,而这可以兼作暖气片。

因此,贝丁顿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80%锐减到目前的11%。和伦敦的其他住宅区一样,这里也要依赖国家电网的供电。供水的情况也一样,在降水稀少的雨季——比如去年夏天,贝丁顿几乎没有存储和再利用的冲厕用水,因此不得不依靠公共供水。”(《BEDZED零能耗生态村》/玛莉安•贝德)

比尔•邓斯顿反对大型公共发电设施如核电站——作为英国首席生态建筑师和贝丁顿生态村“村长” ,他认为“这太不着边际了,我们相信它们最终会弄巧成拙。我们把这个地方称为‘绿色网格’,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足够的可再生生产方式来满足当前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永远都不可能。我们必须首先降低70%到80%的负荷,通过提高能效和微型发电,然后绿色网格才能发挥作用。”所谓微型发电,即每家通过利用自然能源发电,供给自己所需。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节能减排的方向,和绿色屋顶一样,通过对每幢建筑物的微调,从而减少城市能源的总消耗。贝丁顿生态村的例子,让人们看到了“零碳馆”普及的可能,当然,也提出了更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英国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

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是英国最大的环保生态小区。自居民2002年入住以来,它蜚声世界,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居住的范例。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距市中心20分钟车程,它的建成为可持续建筑创造了新的标准。贝丁顿社区拥有包括公寓、复式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住房,另有大约2500平方米的工作空间。

英国为高纬度岛国,冬季寒冷漫长,有半年时间都为采暖期。为了减少采暖对能源的消耗,设计师精心选择建筑材料并巧妙地循环使用热能,基本实现了零采暖。生态村的所有住宅都朝南,为的是最大限度地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玻璃阳光房,玻璃材料都是双层低辐射真空玻璃。夏天将阳光房的玻璃打开后就成为敞开式阳台,有利于散热,冬天关闭阳光房的玻璃可以充分保存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

贝丁顿生态村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零碳”二字,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就能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需要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以有效减少能源、水和汽车的使用率。用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冲洗马桶、浇灌花草,水龙头里流出的是用太阳能加热的水,烧饭用的沼气是食物残渣在地下发酵产生的,居住者自己身体散生的热量也能精准地收集并充分利用。 瑞典哈马比(Hammarby)生态城

Hammarby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的城市”。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区东南部,这个地区过去曾是一处非法的小型工业区和港口,有许多搭建的临时建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工业废物污染。

虽被称为城市,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经过高度规划的、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它被设计成一座高循环、低耗费,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社区,因为其成功的环保理念,它也成为全世界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20世纪90年代起,为争取200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改造,并将其规划成为未来的奥运村。虽然那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最终没有选斯德哥尔摩,但哈马比作为一座环保新城的建设却继续了下去,成为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项市政工程。

社区的居住功能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生物气体及其转化的电力是这座社区能源的主要来源。小区附近有一个热电厂,热电厂的部分原料就是利用小区居民排放的有机废物,循环利用后再将电能送回小区,小区里所有公共交通燃料都是这个电厂生产的,同时小区还使用太阳能和风能,使整个小区可以达到零排放。在哈马比各种环保手段中,高达95% 的家用垃圾循环技术是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哈马比迎接新住户的首先是三件小礼品:有机废物垃圾箱、生物分解垃圾袋和节能电灯泡。这里的居民自觉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采取环境友好的行动。

阿联酋玛斯达尔城(Masdar City)

玛斯达尔,阿拉伯原文意思为“资源、来源”。玛斯达尔城是正在建设的环保城,用新能源解决石油枯竭与污染问题,该项目由阿布扎比政府投资150亿美元建造,预计将耗资超过222亿美元。

这个占地6平方公里的绿色小城将建在阿布扎比的中心。小城周围将由传统的城墙环绕,城内是纵横交错的林荫步道,街道旁有狭窄的运河一路流淌,让居民能在宜人的风景中漫步。不过在夏季,即便是在树荫下的平均温度也超过40摄氏度。小城内有完善的交通系统,从任何一个地方出发到最近的交通网点和便利设施的距离都不超过200米,小汽车在这里将毫无用处。

虽然阿布扎比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但Masdar城不会使用一滴石油。绕城种植的棕榈树和红树将成为制造生物能源的原料。城外的风力和光电发电厂将充分利用波斯湾的海风和沙漠的阳光,保证小城的能源完全自给自足,所有的服务都将实现数字化控制。负责设计这座城的是71岁的英国现代派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爵士。福斯特说:“Masdar项目的环境目标十分远大——零碳和零废物。这给我们带来了设计上的极大挑战。Masdar 项目为未来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设定了新的基准。”

第二篇:消防总结丨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

坡屋面取平均,平屋面不计女儿墙,多种形式的屋面分别算取最大值,台阶式地坪: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安全出口+沿建筑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分别计算建筑高度。局部突出的设备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1/4不计入建筑高度。住宅建筑:底部净空高度≤2.2m的自行车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地下半地下室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1.5m部分不计入建筑高度。建筑层数按自然层确定,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1.5m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2.2m的自行车储藏室敞开空间、屋顶局部突出的设备用房等辅助用房不计层数

建筑分类

h≤24m为单层,2450为高一类

耐火等级 NHDJ 高层、地下只能一级

防火间距 特性: 不限:

1、较高防火墙

2、较低一二级+较高外墙高出15m及以下范围内防火墙

3、高度相

同+两座一二级+任一防火墙+屋顶不低1 减少:

1、较低一二级+较低防火墙+屋顶无天窗+较低屋顶不低1=单多≮3.5,高层≮4

2、较低一二级+较低屋顶无天窗+较高15m及以下范围内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

、窗,或符合标准的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

3、两座单多层+相邻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可燃性屋檐+无防火保护的门窗

洞口不正对+门窗洞口面积之和≤相应外墙面积的5%=防火间距按规定减少25% 共性: 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符合相关规定,防火间距仍不应减少。室外变配电站,与甲乙厂房、堆场、可燃液体储罐25,与其他建筑10,液化石油储罐35

平面布置

锅炉房、变压器室、高压变容器、多油开关设置在民用建筑内时,1F、-1F,与人密场所上下左右不贴邻;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在1F、-1F、-2F,与人密场所上下左右不贴邻。 燃油燃气锅炉房、油浸变压器室、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宜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确需贴邻防火墙且不贴邻人密场所。附设建筑内时,和人密场所上下左右不贴临,并符合下列规定:

1、-1靠外墙,常压负压燃油燃气锅炉房可-2,常压负压燃气设置在屋顶时,要求距安全出口距离>6m,相对密度≥0.75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锅炉房内的储油间和锅炉房的分隔:3隔墙+甲级门

锅炉房等与建筑的其他部位分隔:2+1.5+甲级门+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商店不应设置在-3及以下楼层,地下或半地下营业厅不应经营储存甲乙类火灾性物品 民用建筑内不应设置生产车间和其他库房。

民用建筑内严禁附设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储藏间。

安全疏散

安全出口: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当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人数之和≤50人,且每层建筑面积≤200时,高出部分可设置1个直通建筑主体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且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建筑内的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其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

2. 仓库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

3. 3.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其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 4. 4.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疏散宽度:单多层:疏散出口/门≮0.9,疏散楼梯≮1.1,疏散走道≮1.1 高层医疗:首≮1.3,单面≮1.4,双面≮1.5,疏散楼梯≮1.3 其他高层:首≮1.2,单面≮1.3,双面≮1.4,疏散楼梯≮1.2

楼梯间: 裙房和h≤32的二类高层公建---封闭楼梯间

一类高层公建和h>32的二类高层公建---防烟楼梯间

室内地面与室外设计地面地坪高差>10m或地下三层及以上的公共建筑地下半地下---防烟楼梯间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自然采光和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可燃液管道 ;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防烟楼梯间: 室外楼梯:

1. 平台和楼梯段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 ;

2.外墙通向室外楼梯的门为向外开启的乙级防火门,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开启后不得占用楼梯平台有效疏散宽度 ;

3.楼梯扶手高度不低于1.1m,楼梯净宽度不小于0.9m,楼梯倾斜角不大于45° ; 4.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 金属梯: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

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正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离地面3m高处设置 消防电梯: 一类高层共建和h>32的二类高层公建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1、地上部分设置了消防电梯

2、埋深>10m且总S>3000 避难层:

建筑高度>100m的公共建筑,>100m的住宅建筑(5.5.31),应设置避难层 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下 3.避难层的净面积应满足设计疏散人数的避难要求,宜按5人/㎡计算。 4.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护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区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区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7.在避难区(间)进入楼梯间的出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8.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直升机停机坪:

建筑高度>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2000㎡的公共建筑,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屋顶平台上时,距离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不应小于5m 2.建筑通向直升机停机坪的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个,每个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9m 3.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4.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5.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航空管理有关标准的规定

室外消火栓 可不设:居住区人数不超过500人且建筑层数≤2层

室内消火栓 高层公共

单多层:V>5000的车站码头机场候车建筑、展、商、旅、医、图,特甲等,>800座的其他剧场,>1200座的礼堂、体育馆。H>15或V>10000的办公、教学及其他

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根据建筑体积确定。室内消火栓应采用DN65室内消火栓,配置公称直径65的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不宜超过25m。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同一平面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同时达到任何部位的要求,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m(同一平面有1支消防水枪的1股充实水柱同时达到任何部位的要求,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50m),充实水柱长度的要求13m的有:高层民用,厂房,仓库,室内净空高度>8m的民用建筑,消火栓栓口动压≮0.35MPa,其他场所的是10m,≮0.25MPa

第三篇:建筑企业自查报告建筑

2012年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

自查报告

XX市建筑管理处:

为认真贯彻落实贵科《关于XXX2012年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公司于近期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59号)、《XXX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实施细则》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照检查内容认真开展了企业资质复查工作,现将公司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公司成立于XXXX年X月XX日,并于XXX年X月份取得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叁级资质。公司现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XX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为XX人,有一级建造师XX人,公司拥有注册资本金XXX万元,资产总额XXX万元,净资产XXX万元。

公司自成立以来, 就贯彻和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劳动法》、《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壹级资质标准范围进行招投标和专业承包。建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首的质量安全生产指挥保证体系和以部门负责人为首的专业质量安全的保证检查监督体系,2011,公司全年工程结算收入XX万元,实现利润总额XX万元。公司还连续三年被评为XX省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所建项目工程质量均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未发生一起严重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未出现顾客对质量的投诉现象,更没受到过上级质量监督部门的纠正或处罚。 公司在内部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为人本理念,严格遵守用工制度,与每一位职工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及时为他们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且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本着社会和谐的原则,公司对农民工一视同仁,在劳动保障和工资方面优先照顾,工作时间清楚,劳动报酬明确,工资按月足量发放,从未发生拖欠和克扣现象。工程所在地劳动保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未因本公司农民工工资问题接收到举报、申诉,并无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情况出现。

我公司严格遵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第十四条所列行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凭公司的实力投标中标。严格执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特殊工程作业人员均经过培训、考核,遵循《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持证上岗率100%。至今从未发生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诚然,我们目前的管理水平、管理理念还有待完善和提高,需要上级的指导和关怀,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以进一点深化改革,努力创新。本次自查结果为:合格。现报请贵处,请贵处予以核查为感。

XXXXXXXXXXXXXXXXXX 2012年11月1日

第四篇:福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 2

“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节约建筑能耗和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省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题,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编制本专项规划。

本规划是“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福建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4范,围绕绿色住宅小区、绿色保障性住房、绿色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生态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路灯节能改造、村镇太阳能应用和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八个方面开展示范, 累计示范面积1950万m2,完成投资460亿元。建成福建省绿色与低能耗建筑综合示范楼等一批高水平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完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厦门、莆田、龙岩等地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容积率奖励等方面对绿色建筑项目赋予优惠政策。出台加强绿色建筑管理系列文件,发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评价等技术标准,建立绿色建筑规划审查、设计专篇、施工图审查等三项基本制度。

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成效明显。发布福建省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等应用技术规程,大力推广应用地表水地源热泵技术。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财政部、住建部示范市县9个,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15亿元,其中福州、武平、连城、华安、永安、将乐于2015年通过示范验收。建成福州东部新城办公楼、贵安新天地等一批成规模、有影响的地源热泵示范项目。完成省建科院闽候铁岭办公楼等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示范工程9 个,装机容量9MWp,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434万元。累计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3016万m2,其中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690万m

2、地源热泵建筑应用303万m2,超额完成十二五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3000万m2的目标。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突破。编制发布福建省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技术标准。2012年启动三明、南平、宁德- 6模拟优化设计等十大类节能技术;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备案工作,加气混凝土砌块等401项节能材料得到规模化应用。

6.宣传培训得到加强。举办2011年全国绿色建筑工作交流会、第四届热带及亚热带绿色建筑联盟大会,连续举办四届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发布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536项。开展同英国、德国、荷兰、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活动,推进国际合作。召开全省绿色公共建筑现场观摩会、建筑信息模型研讨会,在福建日报刊登绿色建筑专版,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不定期举办了多场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达2万多人。

(二)主要存在问题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建筑能效提升、绿色建筑发展任务艰巨,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除福州、厦门外,其余地市绿色建筑在人才、技术、政策扶持、工程示范、产业培育方面比较薄弱。

二是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进展较慢,省、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大部分地市未启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氛围还未形成。

三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政府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建设工程各方主体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8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设计阶段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和运营阶段降低建筑能耗并重,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总目标:到2020年,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5亿m2,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500万m2,节约标准煤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76万吨。具体目标:

1.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新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新颁布的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贯彻落实省政府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七条措施;总结“十二五”示范经验,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

2.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和评价标准,实现低星普及化、高星示范化。到2020年,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增绿色建筑1.5亿m2。

3.培育绿色节能产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厦门创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推动福州、泉州成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推广建筑节能产品和绿色建材,促进节能门窗、节能墙体材料、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LED照明等绿色产业发展。

4.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到2020年,基本- 10能系统和建筑外窗。2016年,率先启动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高校医院及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办公建筑示范改造,推动福州、厦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国家试点工作。到2020年,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500万m2。

4.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福建省太阳能、风能、海水源、污水源、生物质能等建筑应用可行性研究。鼓励新建建筑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条件、适用类型、应用规模专项论证,对具备应用条件的项目应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研究不同建筑类型、不同用户类型等建筑项目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形式和运营维护机制,在医院病房、酒店、学校宿舍和农村住宅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广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技术,鼓励住宅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支持太阳能光电应用新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降低太阳能光电上网转换或蓄电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实现太阳能光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在沿江、邻河、近海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广应用地表水地源热泵技术,解决采暖、制冷的部分需求。

(二)加快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1.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范围。加快绿色建筑常态化、普及化发展,除“四类项目”继续按绿色建筑标准规划建设外,其他建筑分区域、分阶段逐步实施。到2017年,福州、厦门市辖区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到2018年,其它设区市市辖区新- 12

(三)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

1. 完善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深入我省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以被动式技术为主、主动式技术为辅,本土化的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推广天然采光与照明系统结合、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结合、遮阳与建筑构件结合、景观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结合等具有福建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

2.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编制《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建筑节能相关标准,逐步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编制《福建省绿色建筑施工验收规范》、《福建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修订《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等绿色建筑相关标准,逐步将一些常规、适宜的评价指标或技术列为控制项和强制性条文,强化对绿色建筑项目的把控。编制《福建省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设计标准》、《福建省节能门窗系统定额标准》等促进适宜性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应用的标准,因地制宜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与计价体系,及时发布投资估算概算指标、造价指数。

(四)推广绿色建材,培育节能产业

1.加快发展绿色建材。贯彻执行《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加快推广使用绿色建材,重点推广预拌砂浆、自保温墙体、节能门窗,优先选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加强绿色建筑适宜性技术和产品推广,适时发布产品目录。探索建立绿色建材标识制度,开展评价- 142.加快关键技术研究。结合试点项目和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组织开展BIM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建立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应用体系,完善部品部件模型族库,提升标准化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提高基于BIM的模拟分析水平,提升绿色建筑在通风、日照、噪声、节能方面的分析和优化能力。

3.建立应用标准体系。根据国家BIM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编制适合福建省实际的技术应用、协同设计、数据传递、交付验收等技术标准、应用指南或导则。制定满足BIM应用的招投和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基于BIM的城市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对现有二维城建档案和数据库数据的整理和挖掘,逐步实现向BIM档案转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县(区)政府是绿色建筑行动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要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节能考核重要内容。将绿色建筑行动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评选相结合,在“鲁班奖”、“广厦奖”、“华夏奖”等评优活动中,优先推荐绿色建筑项目。

(二)强化法制建设

认真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组织赴江苏、浙江开展立法- 16

第五篇:2014电大建筑构造 建筑材料 建筑测量 4次作业答案

建筑测量

第一次:ABCAABAABB判断BBAAAAABAA 第二次:BBCBBBCAAC判断 ABBBBAABAA 第三次:CDDBDCDCBDADACCDDACD 第四次:BCDCBBCABDBCCADACBDB 建筑材料A

第一次:CBDCBCBCAD判断 AABBBAAAAB 第二次:CCCBBBBBBD判断AAAAAABBAA 第三次:BCDADBAABC判断AAAAAABABA第四次:AACCAABBAB判断AAABBABAAA 建筑构造

第一次:ABDAABADBA判断ABABABBBAA 第二次:BBCADCABCA判断ABABABBBAA 第三次:CBCBCCBCAD判断ABABABBBAA 第四次:BAABBCDABD判断 ABABABBBAA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零碳建筑范文】相关文章:

零碳建筑设计建造探索01-17

港航建筑范文05-16

合同建筑范文05-16

建筑细部范文05-16

建筑合同范文05-16

临沂建筑范文05-17

暖通建筑范文05-17

南宁建筑范文05-17

建筑汇报范文05-04

建筑美论文范文05-08

上一篇:廉文荐读范文下一篇:乐高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