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力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对于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施工技术的毕业生训练一定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授课过程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在教学中一些富有成效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第一篇:建筑力学论文范文

优化建筑力学教学的思考

摘要: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文章从建筑力学教学出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致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建筑力学课堂教学与市场接轨,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具有基础性、工程化和服务于专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较高的工程素质,成为真正的应用性人才去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优化;建筑力学;实践性;直观性

土木建筑工程,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科学研究,事故分析,都与工程结构的力学问题相关。而大学是培养、造就未来土建工程师的摇篮。对于土木工程的大学生来说,要想成为—名合格的工程师,在大学的几年学习中就必须学好力学课程。

建筑力学就是为土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力学课程,它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建筑力学的理论性强,抽象、深奥,而且在教材中缺少工程实例,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学,知识又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那怎样提高力学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爱学、愿学,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

一、选择好教材

目前,有多种版本的力学教材,但由于教学环节中不同的培养方式,学生不同的研究方向,教学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所以教材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针对学生群体为本、专科层次,目的是培养面向科研、生产第—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选的教材就不应以理论研究推导为主,而应是侧重于理论的应用、要求理论以“够用”为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建筑力学》教材中题目多,包括例题、思考题、习题等,不可能一一讲解,那么在讲课时,应尽量选择与实际施工有关的例题或者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又达到了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所选的教材中最好有工程实例分析、计算与设计。如赵毅力的《建筑力学》、周国瑾的《建筑力学》等,内容精炼,深入浅出。当然,作为老师在教学中也不应只按照一本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要从多个教材中进行自己的整理概括,将内容丰富进行自己的教学。

二、注重课堂教学

备好课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针对教材对每节课讲授的内容都应充分准备。比如这节课采用什么方式教学,是采用板书还是用多媒体课件,是采用讨论课的方式还是传统的“自上而下”方式或者是习题课方式教学;上节课学生都掌握了哪些,有些重要内容是否還需强调一遍。本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照本宣科,课堂讲授要突出核心内容和主干线索,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过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下大力气吃透教材,确定教学过程的具体办法和手段,授课要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总之,教师在课前除了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式才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外,还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同时力学相对其他课程来讲理论性比较强,有许多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推导,难以理解,学生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对工程的感官认识,要让他们很快很好的了解掌握这些理论具有一定的难度,也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授课时要结合工程实例来讲解就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来力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都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而又为实践所用,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尽量把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实际的建筑工程联系起来。如在讲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可以教室的结构为例,让学生分析梁、板、柱的荷载、内力,梁的截面尺寸。在讲到结构的稳定性时,可以以施工现场脚手架的搭设、脚手架的倒塌问题等,让学生试着用力学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学生本来对自己的专业就很期待,当发现这门课程可以用在实实在在的建筑物上时,便能真正体会到力学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力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明白作为一名工程师掌握力学的重要性。这样,即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互动。

除此之外,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当面交流、论坛交流、E-Mail等。好的互动效果不一定就只能在课堂上体现,学生需要及时向老师反馈信息,而老师也应主动地虚心地向他们咨询意见,了解如何上课才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找到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师生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变轻松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无形提高了。

三、重视力学的实验课

实验也是力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课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如在做土的含水率、剪切力破坏实验时,通过土中含水率的不同带来土的性质的变化;在做梁的破坏实验时,通过加载时间、速度、位置不同带来的梁破坏形式的变化,以及梁中钢筋数量、位置变化引起梁破坏现象的变化,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什么是塑性破坏,什么是脆性破坏,以及脆性破坏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明白施工中不能忽视的细节问题,以及可能由于自己的疏忽会给工程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应让学生参加整个实验的全部过程,不能只是被动的观看结果。在实验课上让学生独立观察,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实验结果的差异,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这时教师的角色是一名旁观者,而学生是主角。让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主要工作只是指出学生的错误,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寻找原因,自己解决。

四、引入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多媒体教学以具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等特点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可将授课内容制作成课件,帮助学生解决力学模型建立的问题。用形象生动,赏心悦目的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化解教学难点、缩短学生认知过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屏幕将繁琐的板书内容投影出来,加大课堂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节奏和教学效率,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多媒体课件完全取代板书教学也并不可取,除此而外的教学内容仍应以板书形式循序展开。

五、改进考试方法

以最后一次考试来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没有反映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几个环节的重要性。所以在考核方式、方法上,应该有利于识别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只考学生的记忆力。学习不是被动吸取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处理每项新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识结构的过程。再说,一些思想、概念在记忆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这种对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观点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考试做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当然也应对此有所休现,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方法,根据力学这门课的特点,采用笔试、大作业、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每一部分占总成绩的—定比例,不仅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还起到了促进学生平常学习的作用。而这样的考试也为学生提供了机会,可以通过命题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而不局限于固定命题的解答;他们可以提出不太确切但又有一定根据的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发挥。这样即考核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查阅、收集和利用有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的培养目标。

“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针对学生的现状,我们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为教师应按照教学发展的方针,注重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较高的工程设计素质,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去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钟光珞,张为民.建筑力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丁晓玲,曾桂香.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C].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2006.

[3]潘文蔚.培养建筑学专业人才进行总图设计[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作者:刘秋红

第二篇:《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 《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对于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施工技术的毕业生训练一定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授课过程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在教学中一些富有成效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建筑力学 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结构工程学科作为支撑,培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施工技术,并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1.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课程要求

《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64学时,属必修课性质,后续课程为《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技术》。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要求学生对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建筑结构方面的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严谨的作风。课程课时数相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充足,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重点,注重概念讲解、引导学生建立受力分析的概念,为以后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对一些方案设计如:脚手架、模板支撑等进行计算来确定;对于一些设计结果能够正确的解读并通过简单的计算进行判别也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施工中力学问题的能力,能够了解一些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和受力规律,能够对于一些简单结构来进行求解验算是《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建筑力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外,要结合基本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建筑力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再加上其内容较多(涵盖三大力学),连贯性强,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难学、难懂,并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有所怀疑;作业不够认真,存在抄袭现象,有不少同学一开始就放弃;最后考试,卷面得分集中在60分左右,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概念,选择和填空得分较高,但计算和简答题普遍得分较少,尤其是包含简单力学原理的工程实例计算题,得分更少。笔者深深体会到要使学生学好《建筑力学》这门课程, 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紧密联系实际。

3.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初探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把握《建筑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掌握建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教学原则方面,首先应该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其次,应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能通过各种具体的形式来感知和学习;最后,应该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教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在重视实习和练习等实践环节中。[1]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使其了解到《建筑力学》课程是学习《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技术》的前续课程,是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需要掌握的知识之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的联系,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形象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进行考试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以便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如在现对完整的一部分内容结束后,进行测验,并计入最终成绩,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总结本阶段的学习情况,避免出现到最后“积弊难返”。下面重点就在教学中加强与实际联系谈一下笔者的感受:

3.1学习之初,善于虚拟实际工程问题,一切学习都是围绕解决问题开始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授课要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直至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进工程案例进行讲授,如讲授压杆稳定时,引入施工中脚手架设计,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案例分析很有兴趣,一旦发现今后工作中的问题能够自己解决,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工程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在讲课中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一些有关工程缺陷和事故的实例,可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建筑力学》知识对建筑工程人员的重要性,如可列举一系列脚手架因承载力不足而倒塌的工程实例。

3.2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力学模型建立的问题[2]。用形象生动,赏心悦目的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如:结构受扭变形、梁受弯变形)形象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化解教学难点、缩短学生认知过程的目的。学院引进的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系统就提供了完整的结构受力变形的动画,通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上网观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课堂模型这一教学手段。教室门和门框只能绕销钉轴线作相对转动,这一实物分别在讲解力偶矩的概念、平面的受力平衡及扭转等章节多次用到;还可以鼓励同学做一些纸质模型,如在梁受弯章节中,通过比较材料用量相同的矩形截面和方形截面受弯承载力不同来验证受弯截面形式的影响,在实际授课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4力學知识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还有力学发展简史,都可以从中选取出相应的部分用来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事实,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诸如结构模型大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院已举办四届结构模型大赛,通过参赛锻炼了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应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的能力,整体提高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

结语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研究,指出了现阶段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相对抽象等实际问题,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历,对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富有成效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龙.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2008(6).

[2] 荣国瑞.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0(9).

作者简介:史永涛(1982-),男,河南范县人,硕士,安阳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检测、加固及耐久性。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史永涛

第三篇: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探讨

【摘 要】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理论性、逻辑性强,而高职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较差,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人在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力学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是数学、物理知识的应用提升,又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先行课程,在教学体系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在工程实际中起着独立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从事技术的应用和运作,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学生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学好建筑力学课程是建筑类专业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今后从事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为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要在内容、方法及体系上进行更新和突破,以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力学课程传统教学内容与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课程改革思路。

一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偏重理论,针对性不强

教材是教师讲授课程的根本和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资源,选好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同一院系的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程中大都使用同一本教材,这就忽视了高职学生就业渠道多样性的特点,也忽视了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此外,很多版本的教材都偏重理论逻辑性,强调结构严谨,忽略了高职教学侧重工程实际的应用,工程实例介绍得不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时安排不足,实践教学缺乏

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为例,根据2.5+0.5的学制安排,建筑力学课程每学期的学时数基本在60学时左右(若个别学期短时,再除去假期甚至只有50个学时),按这个学时来安排授课内容,经常是基本理论要讲完都很紧张,更别说安排实践内容了。而事实上,理论源于实践,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都是前人对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课程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对本课程理论原理学习的兴趣。

3.学生基础差,教师教法落后

近几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数量猛增,甚至成为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这就造成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学生容易受到力学难学、难过关的传言影响,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存在抵触心理,影响学习效果。教师方面,长期以来一直都习惯于“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灌输式”,课堂上讲得很多、很细,但缺乏新意,没有融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时甚至会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场面。

4.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是教学环节重要的一种反馈形式,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建筑力学考试仍多采用闭卷笔试,以期末试卷成绩定学生的优劣。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希望寄托在教师最后一节课的考点复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内容上,这样难以衡量学生的真正水平,还容易出现作弊等违纪现象,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

二 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方面问题,笔者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整合教材,精选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选用教材需要从培养目标、专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全面考虑。教材内容太深,会增加学习难度;内容太浅,无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因此必须结合实际选用合适的教材。

以我院为例,每年暑假期间,教师都会进入现场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结合当前现场情况更新知识,然后结合专业所需内容并加入现场视频、图片等汇编成讲义,以讲义形式进行授课,可以说讲义本身就是一本以够用为度、贴近实际的教材。教师编写讲义,一方面可以统筹规划教学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分散、重复的现象;另一方面,更多地与工程实际相联系,充分地保障了学以致用。在汇编讲义时要注意将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汇总成系统,比如,在讲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时可以先从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入手,把平面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和力偶系等作为平面任意力系的特殊情况来处理。在讲述材料力学部分时,可将四种基本变形统一在一起以“内力分析→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强度条件及刚度条件应用”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来讲授,这样就避免了每种基本变形讲授内容出现小循环的重复。此外,还要注意利用实践所得知识多引入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和有特色的例题,例题讲解时要贴近现场,要有工程特色。比如可以结合现场施工用塔吊的平衡问题讲解力系的平衡方程应用;学习弯曲时应力时,通过将一根矩形截面的木杆平放和侧放,计算两种情况的许可载荷,总结材料的安全与经济的问题;在讲压杆稳定时可以结合施工搭设的脚手架实例进行讲解,通过比较施工现场有扫地杆和无扫地杆的搭设形式来比较两种情况下压杆的临界应力,指出扫地杆的重要性等。

2.合理利用有限学时,加强实践环节

建筑力学课程实践环节不仅是对力学原理的验证,而且是理论知识向工程实际应用的中间环节。实践课程是最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顺利掌握理论知识的途径。在有限的学时下,可以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实践学时。要充分利用学院内的实训教学基地,参观结构构件的实体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材料力学性能测定实验,首先,利用计算机模拟有关实验过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能利用课外时间熟悉仪器设备及实验程序,然后再上机操作。这样既可缓解设备不足的矛盾,也可减少试验材料的消耗。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到材料σ—ε曲线这样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后,再经教师启发和讲授,能够很好地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此外,锻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力学模型。从工程实际受力构件中抽象简化出力学模型,选取模型结构计算简图,既要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性能,又要尽量简化,以便于计算。通过杆件简化、节点简化和支座的简化,计算分析结构内力,绘制出结构内力图,并讨论结构优化方案。在整个过程中,让学习到的整个力学知识变得系统化。

通过力学实践环节将建筑力学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力学实验实训,建立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减少学生对力学概念、原理理解的难度,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增加学习的信心。

3.改革授课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转变思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可采用引导归纳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讨论法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

一切研究探索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求知欲。每个内容讲授前要先根据生活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来学习。如生活中右手提一较重物体时,身体向右倾斜,人感到吃力,可把物体分成两半,分别用两只手提,人感到比较轻松,这是为什么?接着就可以引入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了。在讲授轴向拉压部分时,引入学生经历过的拔河比赛的例子,双方争取胜利时绳索受怎样的力?比赛时每个人应该怎样用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接触到压杆稳定问题时,可以根据建筑工地上井架四周立有钢管,组成承重体系,中间起吊建筑材料,这是为什么?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解决力学模型建立的问题。用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以达到简化教学难点、缩短学生认知过程的目的。同时,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多样化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可以穿插介绍力学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介绍力学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介绍力学学科中与当前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知识,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造福人类与社会的热情。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平时学习中普遍存在浮躁情绪,临到期末时往往采用突击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考试,甚至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采用作弊通过考试,为改变这种现象,可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读书报告、开卷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采取符合课程内容特点的考核方式,注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不只是考学生的记忆力。在评价方式上,改革标准答案式的成绩评价办法,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中可以出一些灵活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考试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还起到了促进学习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学生平时的查阅、收集和利用有关资料的技能也可进行考核,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分析、归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后的成绩评定采取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的全程性考核方法。

三 结束语

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必要的任务,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改革应该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在授课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立安主编.建筑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绪旺、王春生、杨存典.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研究[J].甘肃科技,2012(16)

[3]王娜、高丽荣.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23)

[4]段翠芳、李伟、王文堂.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5]徐美娟、张贝、王显连.浅析建筑力学实践教学平台[J].科技信息,2013(16)

[6]谢丽.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1(5)

[7]宫素芝.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09(25)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王丽静

上一篇:石化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维修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