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论文范文

2022-05-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生态保护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湿地对于生产力来说是最高的环境之一,在三大生态系统中拥有着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巨大的植物遗传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充满敏感性,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与功能性。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第一篇:生态保护论文范文

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

摘要: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文章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按照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有关要求,对之前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进行评估,重点识别存在的矛盾冲突,明确调整规则,提出调整方案,从而确保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权威、科学、可执行,为构建麦积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评估调整;国土空间规划

1概述

为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的函》(自然资办函〔2019〕1125号)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相关要求,科学评估之前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情况,重点识别存在的矛盾冲突,合理进行调整优化,特开展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经过评估调整,从而为构建麦积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

2调整前生态保护红线情况

2018年环保部门划定的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96 782.60 hm2。调整前生态保护红线包含“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评估红线、一级国家公益林和“太阳山省级森林公园”4个分区类型[2-3]。其中,“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太阳山省级森林公园”分布在行政区界线边缘附近。

2.1自然保护区

“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3.21 hm2,占全区生态红线总面积比例为0.02%,分布于麦积镇西部的麦积林场、李子林场范围内,在区界边缘处。

2.2科学评估红线范围

科学评估红线范围总面积为94 505.23 hm2,占全区生态红线范围总面积97.65%,麦积镇、元龙镇、三岔镇、党川镇、利桥镇、东岔镇等6个乡镇均有分布。

2.3一级国家公益林

一级国家公益林总面积为2 247.15 hm2,占全区生态红线范围总面积2.32%,分布于党川镇东部党川林场范围内,为麦草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南半部分。

2.4森林公园

太阳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为7.01 hm2,占全区生态红线范围总面积0.01%,分布于甘泉镇麦积林场范围内,在区界边缘处。

3评估调整

3.1评估调整规则

红线内矛盾处理方式主要包括退出、扣除、保留[4]。退出是指该地块仍属于生态保护红线,不再保留其开发利用属性。扣除是指该地块从生态保护红线中扣除,不再属于生态保护红线。地块扣除后对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生态保护红线格局造成明显影响的暂不予扣除。保留是指该地块仍属于生态保护红线,保留该地块原开发利用属性。

与本次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相关的规则如下:

(1)核心保护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应退出,一般控制区内零散的永久基本农田应退出。

(2)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零星耕地、园地及已有耕地后备资源可以保留。

(3)生态保护红线内需要采伐的人工商品林可以扣除。

(4)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城市建成区调出自然保护区范围,从红线中扣除。

(5)核心保护区内零星的原住居民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可以保留;一般控制区内零星的村镇建设用地可以保留;集中连片的村镇可以扣除。

(6)合法矿业权的处置结合自然保护地调整优化结果合理扣除。

(7)核心保护区内的参观旅游及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退出;一般控制区内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適度的参观旅游及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可以保留。

(8)生态保护红线内法定批复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可以依法依规用地,不划入红线,予以扣除。

3.2矛盾冲突情况

3.2.1与三调地类图斑冲突分析

与三调地类图斑进行对比分析,原生态保护红线内尚有部分耕地,大部分分布于村庄周围的沟道两侧,红线边缘附近,面积约55.83 hm2。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存在零星分布的农村宅基地、设施农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面积约124.07 hm2。

3.2.2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及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冲突分析

原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有5.84公顷重叠区域,是由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和三调地类图斑边界、地类等不一致造成。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与基本农田储备区无交叉重叠情况。

3.2.3与人工商品林冲突分析

经与相关部门的林业数据叠加分析,麦积区存在1 678.38 hm2人工商品林划入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较大,其中大部分集中连片,小部分小片零碎。

3.2.4与矿产资源冲突分析

原生态保护红线与多个金矿、铅锌矿、采石场等的探矿权、采矿权范围有重叠,重叠面积为866.56 hm2。

3.2.5与森林公园冲突分析

麦积区包含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太阳山省级森林公园,它们的管理服务区和一般游憩区划入了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较大,为4 219.80 hm2。

3.2.6与相关规划的冲突分析

原生态保护红线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5.38公顷重叠区域,是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图斑与三调地类图斑边界不一致造成。

3.3评估调整处理

3.3.1边界调整

边界调整主要是和三调地类图斑的边界一致性进行对比处理。对于无三调地类图斑边界的区域,参考了卫星遥感影像,保持了与山脊、山谷、河流等自然地貌单元的一致性。对于三调地类图斑边界勾绘不精确区域,进行了精确勾绘修正处理。

3.3.2与耕地冲突处理

利用ArcGIS软件,对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和三调成果进行叠加分析,再进行逐图斑评估认定,将一般控制区红线边缘区域与红线内集中连片程度较好的耕地进行了扣除,面积为52.70 hm2;零星分布的耕地在红线内进行了保留,面积为3.13 hm2。

3.3.3与建设用地冲突处理

对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边缘附近的建设用地进行了扣除处理,面积为82.65 hm2。保留了零星分布的农村宅基地1.18 hm2,分布于生态保护红线中间的公路用地7.34 hm2和农村道路32.90 hm2(如扣除则会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造成影响,故做保留处理)。

3.3.4与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冲突处理

对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有5.84 hm2的重叠区域,进行退出处理,并在全区内其他耕地充足区域进行补划。

3.3.5与人工商品林冲突处理

原生态保护红线中存在1 678.38 hm2的人工商品林,对集中连片的人工商品林进行了扣除处理,面积为1 568.88 hm2;对小片零碎的,扣除后会造成小天窗的,影响生态保护红线完整性和连通性的进行了保留处理,面积为109.50 hm2。

3.3.6与矿产资源冲突处理

在重叠面积为866.56公顷的探矿权、采矿权范围中,最大一块为两当县龙王沟地区大店沟金矿,重叠面积为756.10公顷,本次全部进行了扣除处理。

3.3.7与森林公园冲突处理

考虑到麦积区的旅游发展,故将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太阳山省级森林公园中的管理服务区和一般游憩区作扣除处理,面积为4 219.80 hm2。

3.3.8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处理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5.38公顷重叠区域,由于面积较小且属于图形问题,故作了保留处理。

3.3.9红线内小天窗处理

本次优化调整严格遵循生态红线保护格局完整性原则。对原生态保护红线内存在的几处图形拓扑错误造成的小天窗进行了填补,修改了数据存在的问题。在党川镇的观音林场内有一处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进行了开天窗处理。在东岔镇的东岔林场内有一处公用设施用地,原红线中即为小天窗,对此进行了保留。剩余天窗为扣除人工商品林时造成。

3.3.10补划

依据麦积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5](双评价)数据和应划尽划原则,本次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集中补划了3个片区,全部来自生态保护重要区,其中一部分为麦草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一部分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补划总面积为8 266.78 hm2。主要分布在麦积区东南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并且为集中连片的乔木林地,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4调整前后对比分析

調整前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有4个分区类型,分别为“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评估红线、一级国家公益林和“太阳山省级森林公园”。调整后有2个分区类型,分别为科学评估红线和一级国家公益林。调整原因为“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太阳山省级森林公园”只在区界边缘有很少量分布,故作为破碎且无保护意义图斑进行了调出。调整后分区类型更加科学合理。

调整前生态保护红线内主要有人工商品林,探矿权、采矿权,森林公园的管理服务区、游憩区三大类矛盾冲突问题,其中人工商品林有1 678.38 hm2,对集中连片的人工商品林进行了扣除处理,面积为1 568.88 hm2;对小片零碎的,造成小天窗后影响生态保护红线完整性和连通性的进行了保留处理,面积为109.50 hm2。森林公园的管理服务区、游憩区面积很大,为4 219.80 hm2,并且比较集中,存在于太碌景区,东岔景区,立远景区,放马滩景区和植物园景区之中,进行了调出处理。调整前探矿权范围中有一块为两当县龙王沟地区大店沟金矿,与原生态保护红线重叠面积为756.10 hm2,对此部分进行了调出处理。

调整后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96782.78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比例为27.78%。调整前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96 782.60 hm2,本次评估调整多划定了0.18 hm2。

4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要求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7]。本次麦积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优化了麦积区生态安全格局,完善了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为麦积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有效实施,后续还应进一步完善红线管控措施,利用已有的管控制度与法规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分级管控,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行刚性保护,以此满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Z],2017.

[2]张春才,李叶,王祥涛,等.基于县级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1):70-74.

[3]林勇,樊景凤,温泉,等.生态红线划分的理论和技术[J].生态学报,2016,36(5):1244-1252.

[4]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技术方案(试行稿)[Z],2020.

[5]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EB/OL].[2020-1-19].http://gi. mnr.gov.cn/202001/P020200121501685759831.pdf.

[6]中国土地规划勘测院.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初稿)[Z],2018.

[7]祁帆,谢海霞,王冠珠.国土空间规划中三条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J].国土空间,2018(1):27-29.

作者:刘宝

第二篇: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保护设计

摘要:湿地对于生产力来说是最高的环境之一,在三大生态系统中拥有着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巨大的植物遗传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充满敏感性,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与功能性。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可以看出其重要性。我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湿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破坏[1]。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在大力地开展,使得我国城市郊区的湿地资源得到了大范围的挖掘。因此在此进程中,对我国的城市的湿地公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人工湿地资源的保护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对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不仅如此,合理地进行湿地生态利用,也可以建立更加有教育意义的景观空间。因此本文针对生态理念这一概念,对我国的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生态理念;湿地公园;生态保护

在生态系统中,湿地、森林以及海洋被称之为三大生态系统,这三大生态系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发展着,生态系统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湿地目前在我国的各大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大范围的利用,但是由于湿地系统的独特性,在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设计中若湿地系统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不仅会对城市化进程带来不利,而且还会使得我国的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加深。湿地,对我们人类、植物及生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我们的水资源进行净化,对气候的变化也有直接影响[2]。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资源在此阶段中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对我们的环境也带来了致命一击。面对如此情景,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对此进行有效的改善,湿地公园的建设由此而生。对我国的城市化和环境的保护起着平衡的作用,使人们能够对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拥抱,充满着教育意义。

1 湿地公园的种类

在三大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尤为重要,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其系统的种类形态各异,极为丰富。本文针对其不同的特性分类如下:根据湿地的资源分布可以将其分为滨海型、湖泊型以及农田型;依我国城市的水流方向可以将其分为和水型与上水型;根据城市与湿地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将其分为远郊型、城中型以及近郊型;按照我国湿地的成因可以将其分为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根据湿地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荒地型、盐碱型、种植型以及水产养殖型;根据目前湿地的保护状态可以将其分为城市保留及自然野生类型;按照湿地休闲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仿生、展示、恢复、环保以及净化类型;按照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方向可以将其分为城市休闲、自然保护、水源维护以及垃圾回收等类型。

2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在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对景观的整体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景观设计时要秉着协调的原则来对工程进行设计,而协调性中,空间的设计是其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将场地和自然元素进行完美的融合要对以下几方面進行协调:首先要对场地的空间感进行协调,在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景观的空间感进行适度有效的调整;然后对湿地的空间与功能进行区分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使场地的空间有功能能够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效果;最后是对场地的整体心态与湿地生态基础进行协调,包括岛屿等相关空间元素的协调[3]。

2.2 适当性原则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离不开人为建设的干预,要在对湿地系统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人为和自然进行融合,从而使其功能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其中的适当性原则是需要进行完美的拿捏的。可以通过景观场地的有效资源,来根据其功能性,进行有效的划分,保护恢复、科普展览以及活动体验可以纳入重要功能区,在此期间可以通过人为辅助来对此策略进行保护作用,根据湿地功能区的不同特性来设计适合的自然资源环境,尤其是在进行活动和教育的功能区更应如此,对于一些生态脆弱或者敏感的区域,应将保护与培育作为首要条件,使适当性原则得到充分的诠释。

2.3 统筹性原则

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统筹计划,对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利用,对环境的各个要素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包括城市的河流、湖泊、滨海以及池塘等等,了解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从宏观的方向进行规划,使得生态资源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2.4 可持续化原则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许多湿地资源已经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因此在其四大原则中,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湿地资源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其在利用的过程中得到保护,人工的力量是必须的手段,有效的保护干扰,可以使湿地的消亡速度减慢,使其能够快速得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对湿地进行开采时,一定要谨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合适的湿地范围进行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从而来实现湿地最大的利用价值[4]。对于湿地资源的环境要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可以通过人工保护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干预,从而使得湿地生态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复原,对于一些环境比较难以利用的地区可以对其进行人为的改造,赋予其服务功能,从而实现湿地的最大价值。

3 给予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保护的设计战略

3.1 植物景观

对于湿地公园来说植被的组成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对气候进行有效的调节,而且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一方面可以实现景观设计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在此战略中,要对植被的多样性进行关注,从而构建出合适的混合结构,根据景观设计的不同特点与当地生长的植被的不同特性,来规划出合理的布局计划,使得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能够得到丰富。

3.2 动物保护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除了植被,同样离不开的便是动物的组成,其最主要的组成包括鱼类、鸟类以及两栖动物。对于鱼类的保护可以从水质以及水系统的改善和丰富来实现,对捕杀行为要进行严厉的禁止。对于鸟类的保护可以通过有效的隔离措施来实现,对鸟类创造良好的独立生存空间,人类应该对其望而止步,可以通过果源的种植来丰富其种类的多样性。而对于两栖动物的保护,可以按照其适应植被环境来创造合适的栖息地进行保护。

3.3 水系梳理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水系梳理理念可以将利用与保护进行紧密的关联。此战略是将水系比如河流的宽度扩展、泥浆的疏浚以及河道作为其功能的整体设计。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水的特质与发展形势来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来对湿地公园的空间进行填充。对于一些小的部分比如池塘、沟渠等不容忽视,要保持其水的活性。水质的净化也应纳入工程的重要内容中,从而实现保护湿地的目的,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时,人工开挖的部分,应该对其地形进行了解,在其规划中将整个水系进行合理的连接,使得水资源得到循环,水质得到改善,湿地空间得到丰富。

3.4 岸线保护

所谓岸线就是一条水环境与陆地资源的分界线。其中水岸线是有着周期变化的特性,所以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时,应当着重地对驳岸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对岸线进行规划时,要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考虑,使生态驳岸在设计完成之时能够保持最大的自然特性,在对其设计中应将防护和提防的功能性得到最大的开展,针对这两种功能对其驳岸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缓坡型,要有非常好的亲水性,对于空间大的岸边比较合适,其实现方式可以通过耕地的平整来做到[5]。第二是木桩型,可以通过块石和木桩来实现,对于一些有限空间的岸边比较合适,可以呈现出一种比较自然的效果。第三是平台型,在人群比较集中或者水位变化较小的地区比较适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親水的自然环境。第四是大卵石型,此类型相对于是比较容易使用的,对于景观的呈现效果是比较良好的。第五是植被和台阶的结合型,对于水位的适应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自然资源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对我们生存有着重要作用的湿地资源。本文针对湿地公园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生态理念的加入在其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可以有效地对我国的湿地资源进行利用和保护。根据湿地的丰富类型以及建设因素,对湿地公园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总结出了合理的战略目标,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的同时,对我国的生态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使人类能够在游玩的时刻能够更加地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参考文献

[1]缪尚伯,许新亚.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永靖县滨河南路景观工程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6,(9):51-52.

[2]刘耀阳,谭少华,宋莎莎.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C].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

[3]张怡媛.现实与困惑:生态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D].河南大学,2016.

[4]张强.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实践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 2271.

[5]李婷.基于生态理念的现代景观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170-170.

作者:田飞

第三篇: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解读

摘要: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解读

一、国家相关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解读

1.1环境保护法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1.2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及范围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

1.3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四大划定原则、管控要求及划定范围的具体类型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四大划定原则、管控要求及划定范围的具体类型。

1.3.1四大划定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定相结合的方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下简称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落实到国土空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合理、落地准确、边界清晰。

②整体性原则: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山脉、河流、地貌单元、植被等自然边界以及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尽划,避免生境破碎化,加强跨区域间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

③协调性原则:建立协调有序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上下结合,充分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及土地利用现状、城乡发展布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相衔接,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④动态性原则:根据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应不断优化和完善,面积只增不减。

1.3.2管控要求

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由省级政府组织论证,提出调整方案,经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

1.3.3划定范围的具体类型

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的十大区域:“包含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其他类型禁止开发区的核心保护区域。对于上述禁止开发区域内的不同功能分区,应根据生态评估结果最终确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范围。位于生态空间以外或人文景观类的禁止开发区域,不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二、深圳市相关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解读

2.1明确基本生态控制线对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的实施意见》(深府(2016)13号)第一条第一款:加强对基本生态控制线的认识,坚守基本生态控制线不动摇。基本生态控制线对保护生态的极端重要性。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高压线,有效保护了我市有限的生态资源,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了城市质量,成为我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严控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建设活动,线内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分级分类管理政策,除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宜的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现代农业、教育科研等项目外,禁止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严厉查处基本生态控制线内违法建设行为,各区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坚决遏制基本生态控制线内新增违法行为。对线内已有各类违法建筑,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严肃处理。

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合理疏导合法建筑,积极引导线内社区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水源保护和河道管理、森林资源保护有不利影响的已建合法生产经营性建筑,应引导相关权利人开展产业升级,转型为现代农业、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设计、康复保健等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宜的产业。

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动态调整机制,除国家及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法定规划调整外,严禁改变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基本生态控制线优化调整应遵循生态优先、占补平衡、布局优化的原则。

2.2深圳市水源保护区保护条例

明确了水源保护区类型: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对重要饮用水源地,应根据水源水质保护的要求,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明确了准保护区禁止建设行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采石场、砖厂;禁止向饮用水源水体新设污水排放口;禁止填埋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及其他废物,处理或临时堆放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污染措施;存放、运输和使用酸液、碱液、毒性液体、有机溶剂、油类、農药、化肥以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物质,必须采取防溢、防渗、防漏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禁止向水库排放、倾倒污水;禁止设立剧毒物品的仓库或堆栈;禁止设立污染饮用水源的工业废物和其他废物回收、加工场;禁止堆放、填埋、倾倒危险废物;禁止向饮用水源水体倾倒垃圾、粪便、残渣余土及其他废物。

三、结束语

我国生态红线划定政策虽然得到了完善,但仍存在需要继续深化的领域。此外,还需在保护生态红线的同时,进行划定生态红线政策的创新,积极探索生态红线的差别化管理,并将划定生态红线政策法律化,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海嵩.生态红线制度体系建设的路线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

[2]苏同向,王浩.生态红线概念辨析及其划定策略研究[J].中国园林,2015.

(作者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作者:袁晓清

上一篇:法学大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道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