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审计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技术创新审计范文

审计技术创新总结(大全)

灵审发„2011‟ 号 签发人:张立斌

灵台县审计局

关于审计技术创新工作总结的报告

市审计局:

随着近年审计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跟踪审计、领导交办事项等方面的审计任务越来越多,我们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坚持边审计边积极探索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至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不断加强学习培训,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审计理念不断转变,审计视野不断开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频繁性和审计监督内容、目标、重点等方面的不断变化,更新审计知识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我们除了认真完成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外,还积极参加省市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选派优秀审计人员认真学习现场审计和计算机审计技术。同时,在工作实践中,注意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自学意识,让他们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更新自身的审计知识、方法和手段,不断推进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创新。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审计人员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计事业科学发展;深刻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深入剖析目前的思想现状和精神状态,着力增强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和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行为的束缚,坚决摒弃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攻坚克难的创新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宏观意识、责任意识,围绕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要求,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审计理念的“五个转变”:即从偏重微观审计监督向更加关注宏观审计监督转变;从着重关注资金向关注资金与关注政策并重转变;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从注重发现和揭露问题向在发现和揭露问题的基础上促进整改转变;从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绩效审计并重转变,较好地拓展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视野,为推动审计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激励机制,努力形成良好的审计创新发展环境。

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和改善审计计划管理。注重长期、中期和年度审计计划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对审计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科学确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项目。二是不断优化审计计划的编制,着重在导向上提升审计成果、满足审计目标的需要转变,使项目的审计报告发挥最大的效果。三是规范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的制定、审批、实施过程管理工作,加大审前调查的工作力度,明确审计关注的重点方向、重点内容。四是坚持把突出重点贯彻到审计实施的全过程,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审计工作,注重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坚持对重点方面、重点环节、重点业务查深查透。

四、注重推动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

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目标,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不断拓展审计信息化平台,着力完善审计管理系统(OA)平台、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平台;大力普及AO审计和OA管理,提高审计项目实施能力和审计政务电子化水平。二是继续深化审计业务“一体化”工作,努力达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目标。完善审计工作协作机制,不断深化联合审计工作,形成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三是深入开展审计业务评估活动。科学把握审计工作的现状和内在需求,及时调整审计工作的思路,创新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审计工作始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五、创新审计工作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

按照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提高机关科学管理水平的目标要求,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大力提高审计工作的绩效水平。不断深化审计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审计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实现审计工作成效的最大化;探索实施审计项目进度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执行进度、组织实施情况、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成本的考核和评估工作。二是严格审计质量控制,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探索制定全过程控制审计项目质量的有效实施办法,健全完善三级复核、审计业务会议、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等制度,确保审计项目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不断加强审计现场控制管理,不断规范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底稿编制、审计日记编写和审计报告等作业程序。三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创新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力求事事有结果、件件有落实,努力做到审计一个项目规范一个系统和行业,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

“审计创新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审计工作。据统计,截止到11月,我局共对73个单位进行了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金额1874万元,损失浪费金额56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145万元。审计处理应上缴财政239万元,已上交财政242万元(其中补交落实以前年度审计决定3万元) ,核减工程投资465万元。审计提出建议185条,被采纳175条。提交审计综合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信息18篇,被上级部门采用19篇(次)。

一要不断加强学习,善于结合实际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果。着重查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二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采用现代先进审计技术方法,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快审计数据库建设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联网,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在积极开展效益审计的同时,继续打造精品项目。效益审计和大要案两手都要抓,都要抓出新成效。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审计责任追究制,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积极打造精品项目,努力为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抓好审计工作还要体现以下“五个创新”:

一是创新审计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抛弃那些不适宜、陈旧的审计理念,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

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把握好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三是创新审计内容。要在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促进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新路子。

四是创新审计方法。要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绩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等多种相互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 五是创新审计队伍建设。要把审计干部队伍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加强审计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列支

经费

报告

抄送:县财政局 灵台县审计局 2011年4月22日 共印4份

第二篇:创新审计理念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自2001年全国财政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近十个年头,我局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理念,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财政收支绩效为目标,财政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积极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摸索

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跟进改革,努力拓宽财政审计思路。财政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神圣职责,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随着我市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收付核算中心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帐制的全面推行以及干职工津补贴的统一规范管理,使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的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审计工作,我局与时俱进,率先变革,在保留部门预算、国库支付、政府采购等传统财政审计项目的同时,不断整合和拓宽财政审计的领域和范围,及时把握热点、关注焦点、突出重点、抓住龙头实施审计监督。一是逐步开展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民本及“三农”资金审计。如农村沼气池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生猪大县奖励资金、民政抚忧救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近三年对31个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审计,移交案件三起,查处违纪违规金额资金2736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785万元。二是加强对税费征缴、管理环节的审计。通过独立审计或与其他监督部门联合执法方式,每年都有重点的选择1—2个项目,分别对房地产开发、陶瓷、食品加工、汽车运输等行业的进行一次税费清缴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如2007年房地产税费清查审计,为市财政追缴各项税费共计2400余万元;三是延伸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以资金流向为主线索,及时跟踪追进,摸清上下级财政往来资金结算方式、方法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四是加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审计的力度,规范

执法部门的收费行为,当好政府的经济卫士。近三年来共查处“小金库”55个,涉库金额1031.42万元。

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财政审计,从广义上讲,是指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支及资产真实、合法和效益的监督行为,其涉及单位多,涵盖范围广,工作难度大,为使财政审计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局党组每年均要向审计人员征集书面意见和建议,大家就如何搞好财政审计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磨合,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财政审计监督体系,即以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乡镇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审计为重点,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为突破口,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补充,尤其是近年来推出的以行业、系统为项目单位的财政收支“一条龙”审计,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与工程造价决算、项目绩效、“捆绑”审计,均取得了预期的审计效果,如2008年对某单位行业“一条龙”审计过程中,揭露该单位违规出借国有资金2000余万元,帐外收支借款利息等一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审计要情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对该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责令其尽快追回了出借的款项,规避了潜在的国有资金损失的巨大风险。2009年在对本市财政投资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东方星河”项目竣工决算和投资绩效审计过程中,追缴了施工单位偷漏税款230余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0余万元,并揭露了两房建设在分配、管理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全部采用,问题整改到位。

三、协同作战,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财政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是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在审计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也是审计机关最根本性、首要性的监督内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举全局之力才能实现审计目标。为此,我局从强化计划项目管理、突出财政审计重要地位入手,彻底打破了各股室审计管辖的范围,做到审计项目统一组织管理,大型项目调配优势力量集中行动,在审计工作中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上下联动,分管领导

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一线审计,审计中十分注重四个结合和一个共享的原则:一是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合理性、预算的合规性、收支 “两条线” 的执行到位性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结转的合法性。二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对《预算法》的执行力、乡镇(部门)财政决算的真实性、财政纪律执行的合规性(含主管的下属单位);三是财政收支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的流程,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项目发挥作用的绩效性;四是主管单位财政资金流向与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分配执行的原则性,下属单位财政决算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五是资源共享。通过审计项目、审计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方法、审计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业务股室主动沟通,积极配合的主动性增强了,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打歼灭战、打硬仗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因势利导,强化财政审计质量意识。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机关树立审计形象、发挥审计威摄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财政审计工作的关键点。为此,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组织审计干部参与各种专业培训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使审计人员在AO软件应用、审计程序各环节把握、现场审计发现线索、捕捉问题、审计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突破,同时,通过党性修养、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增强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二是集思广义,积极探索审计方法。通过定期召开审计业务点评会、审计案例讲评会及成立科研课题攻关小组,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并逐步形成了一谈二查三访四看五分析的综合审计方法;三是整合审计资源,合理安排审计计划。鉴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特点,我局对现有审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力求做到既不面面俱到,又不留审计死角,既突出审计重点,审计资源又相对平衡 ;四是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这就要求审计人员

要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掌握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动态和阶段性的信息,写好审计调查报告,并据此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责任,避免审前调查流于形式,审计方案虚以应付的尴尬局面;五是加强现场审计,提倡文明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项目审计在“精、深、透”上多下功夫,提高搜集审计证据、甄别审计信息真假的能力;六是完善审计复核制度,全局实行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审计复核小组三级审计复核制度,保证每个审计项目从审前调查、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现场审计实施、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拟写审计报告等环节都符合法定要求。近三来,我局有七个审计项目在审计署、省厅和宜春市局组织评比中获得优秀项目、AO应用实例三等以上的奖励。

五、问责监管,提升财政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水平。我局始终坚持财政审计是按照规范财政预算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维护财政经济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一是敢于问责,通过审计要揭露在财政预算执行、乡镇财政决算、税费征收管理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等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查处违纪违规帐外设置“小金库”的问题,对个别违犯法律行为的人和事及时给予移送;二是在监督上加大力度,透过对具体审计事项的评价与查处,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综合分析,解剖本质,提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回访制度,责成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对审计建议抓好落实;三是在成果运用上营造氛围,我局每年都要对财政审计结果形成综合材料上报市委、市政府,争取领导批转批示,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审计环境,既提升了审计的执行力,又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和可靠依据,当好政府参谋,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杠杆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第三篇:审计局审计创新管理年总结汇报

区审计厅提出开展“审计创新管理年”活动以来,原州区审计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这项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摆上议事日程,及时向区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争取支持;向干部职工认真传达贯彻,明确思路。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原州区审计局“审计创新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创新的思路和具体内容、目标、措施等。经过周密安排部署,精心

组织实施,审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机关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审计创新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机关和区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该局先后被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第五次会计工作先进集体、林业局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被区审计厅评为优秀审计项目、原州区委、人民政府授予考核先进单位,有两人分别被区审计厅评为审计标兵和优秀通讯员。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审计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管理,优化审计资源

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明确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该局在审计项目和进度控制管理工作中,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具体措施。一是在深入调研和认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原州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并实行总计划指导下的分项目计划,即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按照重要程度,时间紧慢,人员状况等再做出阶段性安排,分批下达项目计划。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及要求等,使审计计划管理渗透在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补充完善等各个环节。二是严格项目进度控制,为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制定了《原州区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按照被审计单位资金量和历年审计所投入的时间、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审计项目所需工作日,编制经费预算,降低了审计成本,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三是完善审计项目立项评审办法。成立审计项目立项评审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年初对当年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从立项的依据、内容、重点、措施、方法、人员安排、工作进度等环节,围绕项目计划的重点是否放在使用财政资金多、有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多的部门;是否放在管理和使用重点专项资金的部门;是否放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多、具有罚没职权的行政执法机关;是否放在财政资金投入较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否放在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是否放在以前审计中发现问题较多、且屡查屡犯的部门单位;计划是否告诉审计人员做什么、何时做、由谁做、何地做、以及如何做等问题;计划管理部门是否参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审。年底对项目计划运行结果进行考核,总结经验和不足,增强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委托办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该局提请原州区人民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规范项目建设资金审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凡需审计的投资项目,均由项目管理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结束竣工决算后5日内,向审计机关上报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及有关文件资料,同时,提出项目审计建议,对于不按规定及时进行竣工决算、提请审计的项目,审计机关可以不安排审计,其责任由相关单位自负。避免了以前那种项目验收要求提交审计报告时才报请政府临时委托审计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因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审计机关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减少审计风险。

三、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

一是结合《审计法》、《**回族区审计监督条例》和原州区的实际情况,草拟了《固原市原州区审计监督办法》,经原州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报请原州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下发施行。该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监督权限;审计监督程序;法律责任等内容,为地方审计机关更好开展监督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与原州区人民检察院、原州区纪委监察局、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联合出台违法违纪事项和案件协调移送工作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加大了联合查处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三是结合原州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结果备案报告制度》《国家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操作规程(试行)》《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四是完善了原州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事项评价办法(试行)》,包括评价范围、内容、原则、方法、界线等,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行为。五是根据“八不准”审计纪律,结合原州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原州区审计局关于执行审计纪律的规定》,并报经原州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批准执行。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纪律的依据、内容、督察、责任追究、经费包干标准等,并在审计工

作中严格执行,促进了廉洁从审,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六是结合实际出台了《审计目标责任制度》、《审计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追偿制度》、《审计机关考勤公休办法》《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股室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补充完善了20项党建方面的职责、制度,制作了桌牌、胸牌,公布了审计职责、权限、服务承诺制度等,使审计业务等各项管理

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七是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成立了民主理财领导小组,实行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双签”审批制度,重大项目开支,由民主理财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强审计干部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岗位职责要求,不仅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办法,学习《审计法》、《**回族区审计监督条例》、《公务员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审计署第

5、6号令等法律法规。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聘请区审计厅计算机中心资深人员,来固原举办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班,我局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先后送出去7人(次)分别参加区审计厅综合知识培训、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农业环保资金效益审计培训、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培训等;三是积极参加原州区法制局组织的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公务员公共管理能力培训、冬春季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建立了培训档案,进一步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五、开展效能监察,促进审计人员执法执纪

按照区审计厅和原州区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该局及时研究制定了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内容、范围、职责等,并在11月份,组织人力从审计项目、内部管理、审计执法执纪、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了监察工作。从监察结果来看,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依法审计,廉洁从审,没有吃拿卡要等行为,各股室负责人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内部管理严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六、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拓展“三个延伸”的内涵

在新一届班子领导的积极争取下,在区审计厅、固原市审计局和原州区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但搬迁了新的办公场所,而且更换了办公桌椅,增加了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购置了党建用电视机和dvd机等,改善了办公条件。积极开展审计质量标兵、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和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开展演讲、书画、摄影等项活动,创建“平安模范单位”“文明单位” 和“文明家庭”,做到文明执法。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利用重要节日,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达到占领主战场、弘扬主旋律的目的。同时,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力武器,常抓不懈。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三线”延伸的内涵,做到“三必访”、“三必谈”,即:职工休病假三天以上必访、职工家庭发生重大困难或纠纷时必访、职工直系亲属去世时必访。职工工作变动时必谈、职工思想波动时必谈、职工奖惩时必谈,使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局机关被区委、人民政府授予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到区审计厅的赞扬和肯定。

七、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较好地宣传了审计工作

修订完善了信息管理考核办法,制作了《审计专报》和《审计结果落实备案报告》册。落实奖惩措施,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局领导和内勤人员经常深入审计一线进行调研,每季度有一篇调研报告;每个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审计组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总结报告或信息,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向《中国审计报》《**审计》《**审计网站》《**审计信息》《共产党人》《固原日报》等报刊投稿,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

总之,通过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该局圆满完成了区审计厅提出“审计创新管理年”活动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已顺利通过了上级审计机关的考核验收。“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对原州区审计局参与“审计创新管理年”活动全体人员的真实写照!

第四篇:河北创新财政审计方式 有效探索财政审计大格局

近年来,河北省审计厅按照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审计方式,加强审计资源整合,有效解决了审计力量分散、重复审计、审计报告质量以及监督层次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审计监督的实效。

一、改进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方式,提高了审计报告质量,促进了审计整改落实

一是省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全部实行交叉审计,加大了审计揭示问题的力度。近几年,该厅在开展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打破业务处室审计监管对象界限,对确定的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交叉审计,同时加强对

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延伸审计,揭示问题力度明显加大,审计查处问题的金额和移送案件线索数量都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审计结束后,厅机关还组织对各个审计项目案卷评分排队,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大会点评,共同提高了审计质量。

二是审计工作报告质量逐年提高,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预算执行审计力度的逐渐加大,揭示问题的逐步深入,审计工作报告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的充分肯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省人大还十分关注审计整改落实工作。为了使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彻底的整改和纠正,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预算执行审计的评价写进省人大批准预算和决算的决议,并要求省政府每年11月向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反馈审计整改落实结果。

二、“上审下”与“同级审”相结合,决算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成果共享

为有效解决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与下级审计机关开展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内容重复的问题,节约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成果共享,该厅加强了二者的结合:一是在决算审计中充分利用预算执行审计的成果,将其作为决算审计审前调查的重要内容,规避对相同问题的重复审计,提高决算审计效率;二是决算审计注意利用预算执行审计成果,弥补审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同时利用决算审计“上审下”的优势,集中解决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不便实施的审计盲区,如下级党政领导机关的财政收支情况,达到全面监督的目的;三是在决算审计时注意关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影响财政决算真实性、完整性的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彻底整改。

三、创新审计方法,按照资金流向,进行延伸审计

近年来,各级财政逐渐加大了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专项资金的投入。为了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到位,加强对重点财政专项资金的延伸审计。该厅在对2009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派出4个延伸审计组,分别由4名厅长助理带队,有针对性地选取8个市的15个县的部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业、环保设施建设项目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延伸审计(调查)。为使审计监督取得实效,我们将审计触角延伸到最底端,沿着财政资金使用流向,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审计(调查),共抽查了31个乡(镇)、82个村,走访农户733家,深入揭示出滞留、挤占挪用、骗取资金甚至贪污私分等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向纪检、检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4起。

四、创新组织方式,统一组织开展全省地税系统审计,灵活机动开展地税审计

地税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从2007年起,该厅尝试整合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财政审计力量,上下联动,按照“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汇总”的“五统一”原则,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省地税系统审计,共审计税务部门个,延伸调查企业和单位个,深入揭示出全省地税系统在预算执行和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厅将审计情况特别是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与省地税局充分沟通,从完善体制,健全制度、机制层面,就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提出审计建议。省地税局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工作,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促进了税收征管和财务管理水平的规范提高。

五、多种形式结合,积极推进省财政直管县决算审计

2010年至2012年9月,该厅采用上审下、交叉审等方式,完成了32个财政直管县的决算审计,共发现土地管理不规范、截留省级收入、私存私放公款、公款私存等十四类问题,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71件,都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审计结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整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进一步规范,让党委政府看到了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从此对审计工作刮目相看。有的市为市局增加了编制,有的市增设了新区的审计机构,有的县不仅为县局增加了人员编制,同时从审计局内部提拔了多名审计领导干部。各市、县建立健全问责制度,从体制、机制和制度、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强整改,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012年直管县审计工作,在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该厅进一步创新了组织方式。采取了省厅直接审计3个直管县,在两个市的决算审计中再各审计1个直管县,授权11个市各审计2个直管县(1个跨市交叉县,1个本市所辖县)。这种组织方式不仅使省厅直接深入了解直管县财政管理状况,而且充分调动了各市审计机关的积极性并大大增加了审计覆盖面,使审计的免疫和预警作用在基层财政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董升)

第五篇:舞钢市审计局信息化审计创新模式助推大数据审计

舞钢市审计局

信息化审计创新模式助推大数据审计

2017年来,为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与实务审计的契合,舞钢市审计局围绕“稳步推进,适度创新,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推进信息化审计创新模式,切实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监督能力和管理效能。

一、细化目标任务,注重考核激励目标。为确保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继续加大对优秀案例的征集工作,制订出台《舞钢市审计局目标责任管理考评及奖罚办法》,并将任务细分到科室和个人,将评比结果作为科室及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

二、规范管理制度,实施数据安全管控。强化对审计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制订大数据审计制度规范,完善《计算机审计管理办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审计绩效。

三、形成数字化资源,推进审计档案信息化。结合档案管理工作要求,配备专门人员、专用设备将纸质化审计档案扫描成数字化,上载至内网服务器,供审计人员通过网络查询,最大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利用。

四、提升队伍培养,深化师徒传帮带。以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为师,继续实施计算机技能授课,实现一对一提升,根据“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计算机审计人员”的二级培养目标,深化师徒帮带体系,力争带出一批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

上一篇:教师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教师党员初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