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内部审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的理念和行为也应当随之发生变化,如何在信息环境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开展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各级审计机构的重视。笔者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集团中的具体应用,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意在与同行们交流与商榷,共同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应用信息技术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应用信息技术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下5G盛行,社会进入了快节奏时代,电子产品也已经人手皆备,从而信息技术也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引领者。每一个单位或者团体,都需要内部审计实施客观的监督、给出适当的建议,以促进机制的完整治理。那么在这样一种信息技术与内部审计共存的状态下,二者也就必将结合,以形成更优化、更完善的体制,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节奏。本文简述了笔者对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的部分拙见,以备读者了解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内部审计;应用效果

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化的普及,使得内部审计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时代在快速进步,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信息技术手段也成为了这个社会中最主要、最需要具备的技能。在这个高科技席卷全球的世界,计算机对于审计工作来说,是主体性的领导技术,它引领信息发展、加强信息流通,促使审计行业步入一个崭新的天地,让审计前景空前光明,因此,信息技术手段在审计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需要技能性的。根据社会特色及现实状况,罗列了一系列对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的观点。

1.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当代审计工作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济来去路向进行归纳整理,并开展独立的审查和及时给出建议,以保证单位各事务的流畅运行和未来的持续发展,对于财务的收支明细,由于数据量大和计算难度系数大,若仍然运用手工审计,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难以达到工作要求,因此,就必须运用到信息技术手段作为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辅助内部审计计算和归纳财务收支,做出财务报表分析。除此之外,由于单位数据庞大且复杂,不可以纸质版的形式存在,为避免数据丢失和储存困难的问题,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储存和加密,以降低人力资源、保护单位机密和加快工作进度。

例如:在NFC2007年至2008年年财务报表分析中,涉及有本年度月销量、季度销量、月(季度)销量总计、月(季度)平均销量、增长比、以及总结性数据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资产总计、负债等一系列数据,其中数据量高达上千,尤其是月(季度)平均销量这样的数据对计算要求较高,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只需要找到Exel表格中对应表格,输入平均函数AVERAGE就可轻松算出平均销量,总销量的计算,选中对应表格,输入求和函数SUM即可快速得出总量,将表格进行加密保存就简洁了操作流程,也可以直观参考和保存本年度业绩与收支明细。

2.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运用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电子信息时代,大众都需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由于审计工作对数据性事务较为敏感,又长期需要使用到电子产品,并且要对电子产品十分熟练,因此,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时,也需要要求审计人员拥有硬核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熟练的信息技术手段,时刻保证内部工作的流畅度和突发状况的应对,若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手段不够高明,那么在很多关键时刻就无法灵活处理数据,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数据丢失,对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个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审计人员,才能配合和保证单位的顺利工作,维持单位发展平衡。

例如:当下科技盛行于世,审计工作主要要用到的工具有excel-常规操作、excel-VBA、数据库:sql、编程语言:python以及各种公式和简洁组合键等,这些工具是审计人员每天所要用到的必须工具。编程语言:python是一个高层次的具有解释性、编译性、互动性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语言适合用于处理实验数据、制作图表,甚至开发科学计算应用程序,而这一系列的操作都需要操作者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如它的延展性及所涉及函数和内部措施等,才能保证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加快数据处理效率。

3.对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建议

社会日新月异,可以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高速运用内部审计工作中,尽管内部审计工作复杂繁琐,但有了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凡事皆有利弊,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些许弊端,为降低弊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以保证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审计机构务必加强审计培训,以保证人员技术质量;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活,对硬件要求也很高,上级应配置良好设备,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审计理论研究,提升工作水平。

例如:信息技术手段高端多变,审计人员需要拥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理论和优秀的信息技术知识,防止因为技术问题导致的失职,坚决维护审计工作的完整性;信息技术与电子设备密不可分,一台硬件和软件都优质的电子产品,可以减少维修次数,不耽误审计工作的进行,审计人员在操作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好的工作体验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在培养审计人员时,应该给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完善的审计理论,让审计人员能汲取更多理论知识,还应加强学习难度,保证每一个审计人员的操作流畅度,以求达到审计目的。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科技与社会无缝衔接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为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巨大贡献,不仅缩短了工作时间简化了审计流程,而且普及了信息技術手段,使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让群众更加了解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是一个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刘汝焯.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作者:李斯谯

应用信息技术内部审计论文 篇2:

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内部审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的理念和行为也应当随之发生变化,如何在信息环境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开展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各级审计机构的重视。笔者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集团中的具体应用,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意在与同行们交流与商榷,共同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一、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广与应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二是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与之相适应。

1.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和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

先看会计信息化环境:财政部1994年5月4日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其中关于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基本会计核算业务实现电算化;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根据这个目标,目前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具备了能够满足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化程度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审计对象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制约了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但内部审计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内部审计针对的是某一个企业或者集团,范围比较小,它的会计信息化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建立,这就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看审计软件的发展:我国审计软件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高级的几个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化审计软件有易通、审易、中软AO和AE、通审、审计之星、中普、金剑、审计直通快车等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些审计软件在功能和实用性上都相对趋于成熟。因此,审计软件的选择面较广,比性能、比服务、比价格,总有一款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2.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辅助审计,顾名思义,除了需要运用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外,还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达到审计目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而现状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学习与培训,少数有计算机基础的又对审计软件缺少了解,因此,要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集团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效果评价

1.前期准备阶段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对策。

(1)取数方面的问题与对策。凡是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有若干子公司,有的还有分厂、事业部,还有的三者兼而有之,这就可能出现内部各单位所用的财务软件不统一的情况。本公司就是如此,下属几十家投资企业所用的财务软件和版本有七八种,有的还是自己开发的,在计算机审计的第一步——取数问题上,常常会碰到审计软件不能自动完成取数任务的问题,需要人工寻找数据库路径。这个问题不解决,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无法开展,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又相对比较简单,每一种会计软件都有自己特有的路径,关键是找到其中的规律,找到规律了,取数也就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2)转数方面的问题与对策。衡量数据的成功转换有两个标准,一是转数模版是否已将取来的数据库成功用换成审计软件能够识别的数据,二是转换后的数据是否正确可靠。由于大型企业集团子公司多,财务软件不尽一致,在实际应用中就可能会碰到这两个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审计软件自带的转数模板不能完全适应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解决问题的对策:请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重新编译几个转数模版,转数问题迎刃而解。

(3)定义报表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审计软件对各类财务软件兼容,因此,在定义报表方面它提供的是一种开放式架构,具体应用时需要审计人员对每个被审计单位分别自行义,十分繁琐,也十分浪费时间。解决问题的对策:自行定义一个通用的报表模版,使之到哪个单位都能适用。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经过反复修正和补充,现在我们的报表模板已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大大缩短了现场耗费的时间,方便了审计人员的使用。

2.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实务中发挥的几个作用。

(1)审前预警作用。

审计软件提供了一整套预警检查工具,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已获得的电子凭证的完整性,科目设置的规范,报表的平衡性及其结构的合理性,账簿余额的一致性以及大金额款项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多角度、全方位地提供有助于确定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等方面的信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开始就有一个全面了解,为审计过程中风险的防范起到了预警作用。

(2)辅助分析作用。

审计软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分析功能,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好分析对象和时间段,点击查询,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上图下表”,上面的走势图直观地反映某科目某时段的变动情况,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下面的EXCEL表格直接显示借贷方金额的变动情况,包括增减幅度、增减比重,便于迅速确定审计重点。这个优势是传统审计无法比拟的。

(3)审计追踪作用。

审计重点和疑点确定后,只要双击EXCEL表格中这些疑点所在的月份,就可以看到该月的明细账,进一步双击重点关注的金额,就可以看到记账凭证及相关摘要信息,从而实现了从疑点到证据的追踪作业,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查账效率。

(4)规范审计工作,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

审计软件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审计作业流程,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中的新手很快进入角色,防范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它同样可以帮助具备一定审计经验的老同志克服单凭经验查账的习惯,避免了由于未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导致的审计风险,也使我们的审计工作更加规范。

(5)其它作用。

审计软件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也非常实用,比如对重点关注的金额、字组进行分类筛选,可以快速统计所关注事项发生的时间和总金额;对有疑点的记账凭证进行标记及备注,便于审计人员集中调阅凭证;内置了会计和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方便审计人员学习和引用;储存了大量的审计案例,可以供审计人员现场参考;制订了标准的审计流,规范了审计程序和行为,等等。我们的感觉是关键在于熟练应用,做到了这一点,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3.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果评价。

我们感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方便了审计查账,扩大了核查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审计风险。由于电子数据涵盖了全部财务信息,大大方便了审计人员的调阅与查看,可以使审计核查的面进一步扩大;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既快速又准确,审计过程中财务数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可以由计算机去完成,大大节约了手工复核的时间,也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由于审计软件可以进行科学抽样,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更可信更具有代表性,辅之审计软件中异常醒目的调查测试,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可靠性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此外,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具有审计思路清晰、审计重点突出、步骤转换方便快捷等特点,只要审计人只熟练掌握,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计算机辅助审计只是一种手段,它不可能全部替代人员的劳动,更不可能替代审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因此说计算机辅助审计即使再先进也只是一种手段,它受审计人员的操控,根据审计人员的思路进行工作,最后还要审计人员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职业判断,这是我们在计算机辅切审计过程中必须保持的清醒认识。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际上是一个人机对话的过程,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一定要求,因此,如何快过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计算机水平相对好一些的内部审计人员先学一步,帮助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其他同志首先学会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有待不断学习。

2.由于商品化审计软件面向整个社会,它设计的审计底稿更多的是满足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需要,内部审计在应用时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另外,在内控制度测评、绩效评价等方面,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就涉及到软件公司的后期服务以及相互配合问题。软件使用者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才有可能请软科公司帮助解决。这方面,我们通过互相配合,已经成功解决了绩效评价指标的手工输入端口问题,大大方便了内部考核指标的计算,下一步我们还要攻克自动生成的工作底稿更加适应内部审计要求的问题。相信只要肯花力气,所有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

3.随着内部审计的深入,审计软件提供的参考资料会显得不够用,有的还会过时,需要不断补充更新。我们设想通过建立几个链接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经济指标分析时,如能在同一单位有关经济指标的纵向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再增加同行业相等规模企业的横向比较,审计分析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这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办到,只要链接网络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有关信息即可,除非找不到相关信息。说这段话无非想表达这么一层意思,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开发同样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创造性的思维,深入进去,我们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已经进入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内部审计的时代,计算机辅助审计仅仅是第一步,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含义远比这个广。目前会计信息的网络化还没有普及,内部审计只能是部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但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是一个方向,为了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当前我们首先要把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做好。相信通过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不断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个信息技术手段一定会在内部审计领域展现它更大的价值,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

有限公司、西部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张鹏 吴子杏

应用信息技术内部审计论文 篇3:

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人民银行业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也显得日益重要,但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利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当前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是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内在优势的,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得以实现。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应用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手段信息化程度较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面对世界经济信息化浪潮所带来的挑战,内部审计也应该同步实现审计手段的升级,即在审计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上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但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还有较大差距。

客观方面,首先,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均己实现电子化,而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手工方式上。这种滞后使得内部审计不能与实际工作相适应,严重影响了审计效率与审计效果。尽管人民银行下发了一些文件,要求内审部门结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需要,创造条件,尽快在总、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建立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平台;各级内审部门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通过购买标准审计软件和研究开发专用审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但除个别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就计算机辅助审计进行了有益尝试之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还比较落后,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亟待加快。其次,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复杂。目前人民银行业务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平台主要有:WINDOWSNT、WINDOWS2000和UNIX等;采用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有:INFORMIX、SYBASE、FoxPro及ACCESS等;采用的处理模式为: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服务器/浏览器模式、服务器/前置机/客户端模式以及单机模式等。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处理模式的多样性,无论是对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还是对内审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挑战。

主观方面,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需要。虽然人民银行的相当一部分内审人员都是业务专家,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计算机知识也比较贫乏,这些都成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的障碍。

二、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一)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在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审计环境与审计内容变化的需要。目前,人民银行大多数业务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处理,如:贷款卡管理、信贷登记咨询、金融统计监测、进出口核销、外汇交易、支付清算、征信管理、国库资金管理、货币发行和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均已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这些业务处理方式的转变已经使内部审计的环境和内容等基本审计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内部审计环境的变化。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信息存储与信息处理的方式,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也同样改变了内部审计的环境。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内审人员无法看到纸介质文档资料。如联机采集金融统计数据和查询进出口核销信息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无法对纸介质的输入资料进行核查。缺乏可见的纸介质输出资料,迫使内审人员只能通过计算机业务系统审查可读文件。二是内部审计内容的变化。人民银行业务处理的电子化,使内部审计的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在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如果应用程序出错和被人非法篡改,或被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会引起金融统计数据失真,甚至造成宏观调控决策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要保证计算机业务系统准确、安全的运行,就需要对系统的处理流程和功能控制进行测试。这样内部审计的内容就由单纯的对各种档案资料的审计扩展至对各个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流程与功能的测试。

2.在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人民银行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目前包括所有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部分农村信用社,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客户的信用记录。由于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个人信用状况得到了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些商业银行已经恢复了停办多年的信用贷款,其中有些信用额度还是比较高的。作为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这样一个亟待发展的信息系统,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也需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审计之中,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3.在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充分发挥有限的审计资源作用的需要。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己成为制约内审工作质量提高的瓶颈。而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整合审计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以最小的审计成本获取最大的审计效益。

(二)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应用,除可以顺应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之外,还会在提高审计效益和审计质量方面提供良好的凭借。

1.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变定期审计为实时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变现场审计为非现场审计,增强内部审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效益性。上述优势主要是通过联网审计来实现的。联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环境下开展的审计。从利用网络的程度看,联网审计可以分为利用局域网开展的审计和利用广域网开展的审计:从审计对象看,联网审计又可以分为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审计数据进行的审计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效率,增强内部审计结论的准确性,规避审计风险。在传统的审计方式下,由于时间所限,审计人员需要对大量的审计数据进行抽样,这样就产生2个问题。首先,审计抽样的科学性难以保证;其次,审计抽样降低了审计覆盖率,可能错过有问题的审计对象,存在一定审计风险。实行联网审计后,数据采集的效率大大提高,几乎可以在瞬间取得以往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够采集到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扩大审计样本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结论的准确率,降低审计抽样风险。此外,传统的数据采集过程难以避免审计数据的抄录错误,而联网审计可以直接读取所需数据,大大增强了审计数据的准确性。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内部审计数据分析方式,增强内部审计结论的深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首先,通过开发内部审计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提高审计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其次,通过以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对大量繁杂审计数据的计算,可以使审计分析由主观性较强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客观的定量分析。再次,通过将国内外先进的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理论融入人民银行的内审分析软件,如对可疑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中央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数学模型分析等,可以弥补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审计分析技术缺陷,不失为一种快捷的增强审计分析深度和提高审计分析质量的方式。

(三)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无论在制度基础还是硬件环境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

1. 应用信息技术的制度基础。依法审计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原则之一。人民银行的各种业务系统,涉及我国的国库资金管理、信贷登记咨询、金融统计监测、进出口核销、外汇交易、支付清算、征信管理和货币发行等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金融宏观调控与管理以及巨额资金汇划等重大金融问题,每一个业务系统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与这些系统相关的数据采集、分析也应该取得合法的地位,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第三十二条关于“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的规定,以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关于“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被审计单位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供运用电子计算机存储、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以及有关资料”的规定,审计机关具有检查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有关资料的权利。在联网审计中,审计机关的检查权只是在实施手段和途径上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上述规定没有明确联网审计的权利的话,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则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的联网审计权利,是目前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的直接依据。该通知明确了联网审计的数据接口、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的电子数据的保存以及法律责任等相关问题。

上述国家法规依据中,只局限于与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有关的计算机业务系统,而这些只是人民银行计算机业务系统中比重很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人民银行还有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系统,汇兑业务统计申报系统,结售汇统计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全国电子联行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同城交换清算系统,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业景气调查系统,企业商品交易价格指数调查系统,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口收汇核销系统,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安全保卫信息系统,外商投资企业、境外投资统计系统,外债统计、世行贷款统计系统,金融系统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信息管理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非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系统。这些计算机业务系统的使用,体现了我国中央银行的重点职能,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央银行业务系统,对这些非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计算机业务系统的审计,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从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成立至今,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审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规程(试行)》等文件,指出“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对象,包括人民银行各级行以及有关直属企事业单位开发和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样就将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对象扩展到了非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系统,进一步明确了人民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审计的职权范围。

2. 应用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目前,人民银行总行和各分支机构都建设开发了人民银行系统内部的局域网络,这就为信息技术特别是联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内审部门可以利用人民银行现有的网络设施开发审计软件,实现内部审计联网运行。

三、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是建立内部审计测试平台。目前,人民银行很多业务都实现了电子化运行,对各业务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和有效性测试己成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在运行着的业务系统上进行测试势必影响人民银行正常业务的开展,所以有必要建立测试平台对运行中的系统进行模拟和测试,以确保正常业务的安全。由于不同系统的运行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模拟系统对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地调整、变化,因此建立审计测试平台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是建设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是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但由于标准不统一,评价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评价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利用人民银行系统的局域网络,将资深的内审人员组织起来,开发“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系统”,对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使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完善,避免内控评价体系建设在低水平上重复。三是应用内部审计软件。利用专业的审计软件与人民银行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完成审计数据的采集、计算与分析,从而获得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使审计结论更加准确、科学。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研究报告2005》,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孙宏,《围绕央行新职能 探索内审新思路》,《中国内部审计》,2005,(10)。

[3]彭华红,《信息化环境下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华北金融》,2010,(8)。

[4]王蔚,《信息技术在各审计阶段的应用》,《中国内部审计》,2011,(2)。

(责任编辑秦亚丽)

作者:许彤

上一篇:电气工程安全质量分析论文下一篇:有线电视防雷问题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