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德武老师课有感

2022-08-27

第一篇:听刘德武老师课有感

听刘德武老师的课有感

王凌雁

学校组织我们到实验一小的报告厅中观看了刘德武老师的数学课《有余数除法复习课》、《位置与顺序》,让我感受颇深。

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刘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刘老师在教学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自学和合作、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

老师在课堂上必须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说明难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准确而迅速地传递知识信息。深度知识由浅入深,精讲精练。浅显知识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形成轻重缓急,张驰结合,让学生始终于紧张而兴奋的状态。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二篇:听刘德武老师《密铺》一课有感

要想学生有智慧,教师必须先有智慧

——听刘德武老师讲座有感

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赵万丽

刘德武老师是小学数学界的泰斗。他的课实在,无作秀之感觉,他设计教具新颖别致,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利于学生观察,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他的课深入浅出,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更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他从容自如潇洒幽默,亲切自然……。每一次听他的课,我都好似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人生三境界,让我一次次明白,看似数学问题,实际上又不是数学问题,而是生活的高度提炼。要想在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的原型,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深入生活的智慧人,只有深入生活的智慧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启迪学生的智慧,引领孩子们走过“看山是山”的境界,到达“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下面我就2014年3月30日,在郑州信息统计学院聆听了刘老师的《埃舍尔和他神奇的骑马图——密铺》一课中的几个镜头,分享一下刘老师的智慧:

1、课题的改变,初显刘老师的智慧。《密铺》是人教版四年级下期的一个独立单元的课。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学生不易掌握,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么避开之,要么蜻蜓点水,粗略讲过,反正考试也不会考。就拿我而言,虽然从教二十余年,但教学这一节课时,也往往是用简简单单的《密铺》两字作为课题,而刘老师的课题,不仅给人以新奇感,更重要的是他把数学问题与名人以及名画联系起来,给人以厚重感。这小小的改变,就可看出刘老师对数学教材研究的深度,就不能不是我自惭形秽。

2、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彰显刘老师的智慧。“《密铺》一课难教,所以只要让学生知道即可。”这一直是我对这节课的看法,“简单的思维决定了我对教材的简单处理”。在教学时,我总是简简单单地教学完例题就算完事,可看看刘老师对这节课的处理,不仅有数学思维的介绍(批评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还有对密铺作用的介绍,更有对密铺与其他知识联系的沟通介绍(刘老师沟通了密铺与计数原则、搭配知识、语文作文句子),使学生在沟通学习中,进一步掌握密铺时要注意的两个方面:无缝隙、无重叠。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不是佩服那么简单了,更多的是震撼,震撼于一名老者对知识的融会贯通,震撼于一名名师的智慧了。

3、“交通,交通,交则通,通则透”——发现生活用语中的数学涵义,刘老师的智慧令人叹服。

授课结束后,刘老师做了题为“交则通,通则透”的数学报告,在报告中,刘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将这节课的原因,指出很多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你发现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密铺?”,而刘老师对所有的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发现有什么价值?不上这节课学生会有什么损失?”让大家思考,最后,刘老师奉劝老师们在教学中“不要把知识放在第一位,应该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让学生在想象中再创造”、“越是重要越不要直接给学生”、“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通感’”、“交通,交通,只有交,才会通,不交不通。这里的交,放在数学中,就是知识的联系,知识的沟通”……太多了,刘老师的一篇报告,这样的智慧语言不胜枚举。如果说他的课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那么他的报告,则是启迪了同为师者的我的智慧。

我们经常说,“课堂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可是,如果一名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只会见一说一,从来不去思考“教材”深层的思想、不去探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在生活中的模型,又怎么启迪学生的智慧呢?是啊,一个没有智慧的教师,要想教出智慧型的学生,那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为了孩子们,让我们学习起来,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极探寻数学的秘密,尽快使自己也聪明起来吧!

2014年4月28日

第三篇:听刘德武老师的讲座有感

上周五我和同事们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二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听了各位专家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刘德武老师,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首先是刘老师的为人让我佩服。

在我的印象中,专家都是坐在办公室搞理论,在背后指点工作,但刘老师六十有几了,还能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亲身示范课堂教学,这种精神让我佩服。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刘老师上完一节课连休息都不用,马上上第二节,他的体力也让我佩服。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刘老师真是宝刀未老!

其次是刘老师的课让我折服。

首先是他的语言,那地道的北京话,不紧不慢,不温不火,让人一听就会入迷。他的课,没有扣人心弦的情景引入,没有华丽、夸张的动画,就凭朴实又不单调,冷静又不乏幽默的开始,把学生,甚至把我们听课的老师一步一步引进了新课,是那么自然,那么的舒服。他很容易让人亲近,从开始的谈话:你觉得我像你心目中的特级教师吗?学生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认为特级教师都是很年轻,很帅的,刘老师听完开怀大笑,让学生有一种亲切,似曾相识的感觉。关于刘老师的课,我就简单说到这里。

刘老师的报告《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同样精彩。他根据理论列举了大量鲜活生动、贴近实际的案例。其中,《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动物尾巴绕身子转动多少圈方可回到原状的情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持久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厘米》刘老师将一把好端端的尺子,用打火机先烧后端,再烧前端,问孩子们还能量吗?帮助孩子们克服了思维定式,培养了学生的变通意识;《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提出“小数点对齐”是关键,是否对齐要让学生有一个对比,要强调对的过程。刘老师早在二十年前就用动态的纸条,帮助孩子们攻破了难关。紧跟时代技术的发展,现在他把小数放在一辆大卡车上,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学会对齐,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听了讲座使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感到刘老师语言亲切、幽默,同时也感到刘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明白,教学要勤思考,要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前对学生要进行充分的预设,我们出的每道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让不同的学生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听刘老师的课是快乐的,听刘老师的报告是开心的、是受益的。这跟我校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我校提倡“高效课堂”也有两年多了,之后,我们会更加坚定这一理念,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开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刘德武老师不仅在教育我们如何教数学,更是在教育我们如何教学生。

进校附小

任 蓉

第四篇:观摩刘德武老师数学课有感

大郑镇中心小学 赵丹

有幸现场观摩刘德武老师指教一年级的数学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羡慕不已,这种人人参与、人人有成就感的气氛是我每每备课时希望出现的场景,可实际我的课堂总是波澜不惊平淡无奇。刘老师指教的这节课《找规律》习题设计并不简单,但刘老师由简入难步步引导,让孩子在通过思考争论之后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对下一题又充满了期待。刘老师总是在不经意间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真是“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一堂趣味十足的数学课结束了。我能感觉出孩子们意犹未尽,相信刘老师已经在孩子们的心理种下了一颗“数学有趣,我爱数学”的种子。

没有比较就不会有进步,相比刘老师的数学课我给孩子们呈现的数学课是多么的乏味,设计之初怕提出的问题太难孩子打不出来,又怕课件制作的太“花”让孩子们只顾着看热闹,更怕课堂活动太多进度不好把控„„就这样数学课还怎么会有趣?刘老师说应该相信学生虽然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学生,不能小瞧了他们,适当的启发会激发他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刘老师的课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我愿意改正,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数学课。

第五篇:听刘虹老师的《欧姆定律》课有感

欧姆定律是直流电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是初中电学的核心内容,在电学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教师都很重视这节内容的教学,也听了不知多少次《欧姆定律》的研讨课、展示课,但刘虹老师的这堂展示课听来值得细细品味、好好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本课时以实验探究为基础,教师对“探究”注意把握细节的引导,保证了探索的成功率,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突破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紧凑,这么重要的内容,又以学生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仅化了30分钟,就完成欧姆定律的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了消化、接受、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刘虹老师一上课就以学生在生活中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圣诞树上的小灯泡作为本课时的教学楔入口,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功地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保证了能很好地贯彻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保证了教学的质效。

“以学生为主”是刘老师这堂展示课的特色。但老师在学生活动中的引导和点拨起到了“画成点晴”的效果。在学生看到圣诞树上小灯泡的亮暗现象时,老师及时提出问题: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在学生实验前恰到好处地提醒学生贯彻物理实验的重要思想——控制变量法,这都展示了刘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技巧。从学生设计电路——交流实验思路——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数据处理——归纳规律都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刘老师注意教学细节的处理,如学生实验电路设计的小组交流时,学生点评,老师能及时肯定或点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时,刘老师又及时提醒学生连接电路的顺序等等,所用教学时间不多,效果显著,特别是学生正要操作运用时,可能对学生印象更深,知识掌握会更牢固。

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理念。除了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知识——数学的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先进的PPT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多元化处理数据的途径。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感受到,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科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学力是大有益处的,教学节奏紧凑、教态亲切、语言清晰、简炼,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值得回味、反思、学习。

奉贤区少体校

物理组

2007.4.12.

上一篇:童话故事大全灰姑娘下一篇:天津住房公积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