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老师课有感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听徐老师课有感范文

听徐长青老师的课有感

今天有幸认识了全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徐长青老师,并观摩了徐老师的《重复》一课。课前创设情境,通过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这样一个互动,让学生既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又找到了学好这节课的信心。其精心设计的数学故事,精彩的剪刀石头布、抢椅子游戏,精妙的“数学二环”。每一个细节都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让我佩服的是徐老师的课堂语言。整节课,徐老师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与学生一次次“耍赖皮”。“逼”着学生自主寻求答案、说服老师。总的感受如下:

一、“啥也不懂”的老师。

课始,老师讲完《理发师的困惑》这个故事后,问:“他很纳闷?怎么会纳闷呢?老师也纳闷啊,明明是两对父子,怎么只有三个人呢?”老师边问边用手指头表示人数。

剪刀石头布游戏与抢椅子游戏后,老师让参与的学生站起来,而且专门强调请参与的7个人站起来,可站起来的学生数来数去都是6个,这时徐老师孩子气地说:“明明玩时是7个人啊,剪刀石头布游戏是4人,抢椅子游戏是3人,4+3=7人啊!”

在这两个环节上,徐老师俨然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孩,脸上“写”着大大的问号。“害”得学生急得一次次向老师解释原因,“逼”着学生逐渐完善自己的理由,也渐渐实现了教者预设的目标。教师的“啥也不懂”使得学生完全处在主动探究的境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二、“爱耍赖皮”的老师。

徐老师安排参与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学生将名贴(写有学生姓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那个参与了两次游戏的女孩将名贴贴在两个集合圈的重合处。徐老师偏要往左边拿,不让女孩放在重合处,女孩将名贴放回原处,老师又拖走。一直到女孩和其他学生用好多理由说服老师,老师用呼啦圈套一下才同意那个女孩将名贴贴在重合处。

贴抢椅子游戏名单时,那个玩两次游戏的女孩不再到前面贴,徐老师偏要她来贴,女孩和所有学生都说不需要贴了,老师又让学生说出理由后,才装着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真贴上了!”用圈套了一下右边,让所有学生看到右边圈里也是三个。现在总该结束了吧?可徐老师偏不!此时的徐老师就象一个倔强的、爱耍赖皮的孩子,故意要“为难”那个重复游戏的学生:“你玩了两次,我就要你再来贴!”女孩只得回到位置又拿了一张名贴上来,她既不想违背老师的意愿,又想坚持自己的观点,竟聪明地将第二张名贴压在第一张的上面。听课的老师掌声雷动,为学生的精彩表现也为徐老师的智慧设计而喝彩!

三、幽默风趣的老师。

当老师硬逼着学生必须站在两个圈里,必须符合玩猜拳游戏是4人,玩抢椅子游戏是3人时。徐老师说:“你们别耍赖皮,要说服老师才行!”说完老师故意离开,背对着学生。当学生将两个圈重合一部分,让那个玩了两次游戏的女孩站到重合部分中时,一起观察两个圈时,徐老师指着站在两个圈重合部分的女孩说:“敢情毛病就出在那个词‘既„„又„„’上,敢情毛病又出在你身上!”徐老师安排学生将呼啦圈竖起来重合放好时,问:“这象什么?”学生回答:“奥运五环。”师反诘:“你们不识数啊?”学生都笑了。师又说:“那给这个起个名吧!”由奥运五环学生轻松起名:“数学二环!”

将呼啦圈按在黑板上沿着呼啦圈的边画好两个圆环后,徐老师让学生拿下了呼啦圈,这样很自然的从生活中的圈过渡到数学上的集合圈,这时徐老师看着黑板上的圈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多好的信啊,息在哪呢?”

这些风趣的语言加上怪异夸张的动作,使得所有在场的学生与老师都象是在欣赏一段精彩的相声,而几乎忘记了正在进行的是一节数学课。而这些随口说出的风趣的语句并不具有随意性,每一句都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

四、饱含激情的老师。

“快乐地学习,我与数学共成长!”“数学就在你身边,爱数学、爱生活、爱自己的人生吧!”这些饱含激情、鼓舞人心的有如演讲词的话语竟然出自一位数学老师之口?不仅鼓舞了学生,也鼓舞了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

在课的最后,徐老师对“重复”作了数学上的解释,但他的解释不是古板、教条的直接教学,而是用一种拟人话的语气、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进行叙述:“告诉你们,其实他不叫重复,重复只是他的小名,六年后他会长得很大、很帅,他叫集合,六年后老朋友见面时可千万不要不认识他哟!”

徐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运用全景数学观,给孩子有效地理解数学的思想。简单再简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节课中徐老师真正践行了这个理念。

学习心得

张海英

第二篇:听徐德生老师演讲有感

听徐德生老师的报告有感

12月24号,我们商学院全体的学生在第一报告厅听了徐德生老师关于古今中外商业管理的精彩演讲。在徐老师的演讲中,他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我们也深深的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在演讲的过程中,徐老师数次夸张的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原因是他问的古文或者古人我们几乎都不指导,难怪会有此发问。细想来,当我们都忘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当我们都忘记了先辈们的文化传承,那么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资本,还是不是一个正真的中国人!徐老师的几个发问如醍醐灌顶,震耳发聩,让我在惭愧的同时也暗自决定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虽然这是个有关商业学习的报告,但徐老师的演讲远不止这些,在这里我要将令我深有感悟,记忆犹新的话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借鉴重省。

徐老师打出了两幅图,衣服是一头牛和李逵,另一幅是牛的骨架和柏拉图,在徐老师的解释下,原来他是在拿中国的庖丁解牛和西方的解剖术作对比,中国注重理论器物,而西方则注重技术,这也是值得我们日后警醒的地方,光有理论而没有扎实的技术,纵使你口技超然,也只是纸上谈兵,空无一效。

后来他一面解释中外的商业管理,一面对我们指导。他的见解十分的深刻,他说:比如一个读MBA的人,因为中文翻译为工商管理,所以一般国人会理解为管理学,殊不知这其中也有关于经营的,实际上这样错误理解的人只算读了50%。而这原因又何在,错肯定不在那些错误理解的人,而是英文manage既有“管理”又有“经营”的意思。这只不过是中方语言的差异罢了。徐老师只用了这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例子,向我们深刻地剖析了中外语言差异,生活差异等文化不同而导致商业学习不贯通现象问题。这一段讲说,不仅直接提供给我们学习关于商业的方法,还给了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去参考。由徐老师的观点来说,那些努力读工商管理的人们亦不能深责其咎,当我们从另一方面来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更为关键,更为本质的原因。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徐老师还讲了他在国外的经历,过马路时,明明店铺就在眼前,韩国向导却依然遵守交通规则地带着徐老师绕到十字路口过了红绿灯来到商店,尽管徐老师说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中国人讲究效率才产生的,但中国人仍应遵循秩序,没有秩序这个世界便会乱了套,然而是否遵循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断的,两者都没有错。

最令我受到启发的是徐老师大喊的一句:“你们已经老了。”刚开始我们听到固然很不解,甚至觉得是无稽之谈。可是在徐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我们终于理解了其中的真谛与徐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在他后面解说关于中外语言差异,生活差异等文化不同导致在商业学习不贯通的时候,通过旁征古例,博引今事,再次提醒:我们已经老了。是啊!青春本是放任追逐梦想的,而我们却是随波逐流着;青春本是不断扩充学习的,而我们却肆意挥霍着;青春本是从我们手边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的做起的。而我们却整日想入非非,浑浑噩噩!这一切的一切,都值不得我们正处于大好青春的大学生去“潇洒”。在此,且抛开有关商业的理论不谈,只徐老师的这一句“你们已经老了”就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每每体会在原来的感触上又有新的体会,可谓是言虽少而意无穷。

然而,徐老师的终极目的是激发我们向往成功的欲望。他通过旁征古例,博引今事,同时他也举出了自己的例子来激励我们,比如他如何如何先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在此不必过多赘述。当然,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1000万足以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在徐老师的演说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又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关键是一点我们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是为了理想在一步一步地工作。诚然,努力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理想而努力则更加不容易。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最有名的一句也会给出我们答案: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可悲的是那些整天将青春肆意挥霍,随波逐流的人,这其中的人不乏怀有美好梦想的人,但是他们只是想入非非,并且浑浑噩噩地对待青春,连一个给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都不给。如果天上掉馅饼,亦或他们是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尚能苟且。否则值到有一天他们才幡然醒悟:自己已经老了,岁月已经不起挥霍了。然而,迟了!

把握现在的青春光阴,我们应该多想一些我们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我们记忆着过去,注视着现在,也想象着未来,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经验之谈,有些是浮夸的,不切实际的,有些是真诚的,有可能给你人生带来辉煌的,徐老师的这一次演讲让我刻骨铭心,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会走的更好更远,只要心够决,只要无所畏惧,只要坚定信念,我便是伟大。

第三篇:听徐长青老师讲课

今天有幸聆听到徐长青大师的讲座,他的《烙饼问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耳目一新,在浓浓的烙饼香中我们快乐的学习数学优化。徐老师的课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报告中,徐老师都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高昂万丈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我在享受他的课堂,他的语言。

徐老师的课堂是欢乐的。这种欢乐来自于他诙谐逗趣,引人入胜的语言。 比如,在让学生上台演示烙2张饼的过程时,学生没有把“饼”带上来,于是他因势利导,问:“你的妈妈给你准备饼了吗?”学生说没有,他就举起孩子的双手说:“你妈妈时时都给你准备了小肉饼。我们就来烙你这两张小肉饼吧! 老师的手就是锅,你的手心手背就是饼的两个面。” 顿时课堂上笑声一片,我想也只有徐老师能将生活中的资源利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吧!更妙的是,当学生在烙饼时,他要求学生做动作得配上声音。“嗤啦,熟了!三分钟,再翻过来,嗤啦,又熟了!3分钟,共是6分钟”。这一过程,徐老师形象的以手代饼,配以声音动画,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真知,学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在烙三张饼时,徐老师借用了“借一张”、“等一等”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演示,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如何“交替烙”,既突破了难点,又让课堂生动活泼!从学生亮晶晶的眼神中,可见徐老师的教学艺术之魅力。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旨在体现统筹优化数学思想,而徐老师的精心设计更堪称优化。上课伊始,

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故意创设一个发放练习纸的环节,看似漫不经心,实际启人深省。这个问题,从情景材料看是生活问题,但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却是经典的数学问题,当学生自己得出“节省时间”的优化方法时,教师再水到渠成地出示华罗庚的两句名言,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优化思想,形成深刻的印记。这节课,徐老师围绕“怎样烙,最节省时间?”这一主题,先安排烙2张饼、4张饼,研究饼数、面数、方法、烙的次数和所花的时间数的关系,再让学生猜测并亲自动手实践烙3张饼要用多少时间?在此基础上,探究烙5张饼所需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最后是讨论烙1张饼需多少时间?思考“刚才的发现对烙一张饼适用吗?为什么?”五个活动层层递进,逻辑强、思考性强。且每个活动徐老师都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徐老师的课,妙于他幽默智慧的课堂语言,精于他润物无声的教学设计。一节烙饼课,虽未见真饼,却闻着了浓浓的烙饼香,体验到了浓浓的数学味。

徐老师还提到了简约教学,针对学生缺少数学兴趣、惧怕数学、数学学习能力低下的现象, 提出了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教师有效干预策略。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两个发展水平,学生独立探究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或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认识。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还学习的主动性权于学生);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正是“三不讲”使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优化,把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活动

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取得一定成效。坚持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同时,徐老师的一些话对我触动也很大。不用我们去伤害孩子,要用学生的错误惩罚他们。是的,“伤害”孩子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学生的艺术,让他们改正错误的同时,感激老师,而不是叛逆,恼怒老师。第二句是眼动黑板擦了,就没了;脑动,黑板擦了,还属于你了。我要把这句话告诉学生,鼓励他们,学习用脑时,你就学会了。教育的成功在于:学生离开了老师还在学习,还愿学习;学生离开了学校,还在读书,还愿读书,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我们要承认差异,要让不同的孩子更不同,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徐老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采,这才是真正师德的体现。徐老师在课堂上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语言,关注学生的面特别的广泛,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听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徐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人情味”。他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他给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他对学生做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是发自内心的,就是通过这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鼓励、对他们的欣赏。

下午是我们区三位名师的精彩展示,李艳敏老师沉稳,用一张纸教会学生分数乘分数这个知识点。王朵辉老师温柔的教学姿态,让我入迷。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担当学习的主人,多鼓励,多夸奖,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最后一课是李丽文老师的《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我很惊奇,学生这么厉害,真正实现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老师这么大胆,真的胆放手课堂,放手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以他们为标杆,努力向前!

第四篇:观苏老师课有感

数学探究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探究,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猜想、讨论、说理、归纳、应用”等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究数量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等,展示自己的想法,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更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探究教学策略就是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教学策略。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数学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此,新课程大大加强了探究性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构建课堂探究活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苏老师关于本课的设计,以画平行线开始探索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抽查学生上台演示讨论结果,再引导学生对演示结果进行评价;在活动一完成后,苏老师又引导学生利用活动一结果,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学生理解后,有及时进行练习巩固,进而达到本科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苏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刚教了一年初一数学,去年我讲这节课时,并没有进行探索研究,而是直接让学生把结论背了下来,就直接利用三种角的关系来证明两直线平行。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会背不会用。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为此,教师首先要承认并保护每个学生特定的权利,把探索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探究潜能。苏老师在学生探索研究时,不时的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体验,并让学生畅所欲言,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我在授课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有时和颜悦色,有时就会大声呵斥,以致于我上课时,大部分学生胆战心惊,沉默寡言,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探究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研究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因而“探究教学”又称为“探究学习”;同时,探究教学又强调教师的指导、启迪作用,所以,“探究教学”又称为“引探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的功能、学生“探”的特征,体现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探索的机会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我想,只要我们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条件,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给予自主参与的机会,并及时地发现他们创新的火花,这种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从而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第五篇:听赵老师课有感

三读三背三问

精诚精炼精彩

---听赵谦祥老师执教《神话・夸父追日》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清澜”占了六水,真好! 清澜的日子,远离喧嚣,漫步云端。 清澜的日子,洗涤尘埃,静修身心。

清澜山“大师课堂”今天迎来了大师赵谦翔老师为大家开讲神话《夸父追日》。

赵老师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闲云信步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中华精神的传承深深地感染到了我们。 赵老师的课堂,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复杂的设计。有的只是简简单单地听、说、读、写、背。而就是这些最简单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三读,读而有序 “读”是学习语文的魂。赵老师首先组织学生“三读”,第一遍读,了解起点。第二遍读,疏通难点。第三遍读,初通文本。

这三读,层层递进,缺一不可。每读一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在悄然无声中提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手在于一个“巧”字。

三背,背而有法

积累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方式。而文言文的背诵更是学习语文的“十全大补药”。赵老师在学生进行完三读的基础上,现场练习背诵,通过逐步撤除脚手架的方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轻松地喝下了这碗背诵“大补药”。只要有足够智慧,良药未必苦口。 三问,问而有获

如果你以为赵老师的语文课只是读一读,背一背,那就错了。学贵质疑,而发展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赵老师在学生完成的“读”和“背”的基建工程后,开始语文脑力风暴:三问。一问:《列子汤问》里说“夸父不量力”,你对此有何见解?二问:《山海经》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结尾中的“化为桃林”,有何寓意?三问:面对灾难,我们中华民族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的态度和精神内涵有何不同呢?

2 孩子们就在这读读,背背,想想,写写中,在赵老师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下,打开了语文学习的这扇大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感谢清澜山带给我们提升认知,启迪思想,净化心灵的每一天。

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

上一篇:桐乡市区域规划范文下一篇:太阳病学习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