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双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2022-09-11

一、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015年5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 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 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 各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日益重视, 通过校企合作创业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双创教育课程、举办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目前, 全国有882所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 作为传统专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和改革压力。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被迅速应用到财务工作领域, “云会计”“会计工厂”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使财务工作手段和管理策略发生巨大变化。记账、算账等传统核算岗位对人才需求大大减少, 会计工作领域逐步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信息管理等管理领域。这就要求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 而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转变, 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仍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科学。过分侧重于对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培养, 以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作为开展双创教育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评价依据, 对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或缺乏有效手段。笔者认为, 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者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 不应过分看重是否开展创业实践。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上普遍呈现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线并行的思路, 缺乏立足于专业课程体系本身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设计, 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融合度不高、系统性不强。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在落地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通常以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等通识类课程, 或阶段性开展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主要方式,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和普惠性。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创新能力目标不突出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但落实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往往比较模糊, 对于创新型会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内涵解读不够, 对于如何实现该目标缺乏系统设计。各实践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不清晰、不明确, 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二) 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

高职会计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以会计账务处理实操、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

成本计算、税费计算、财务报表编制等内容为主;教学情境所设计的会计核算主体通常为大型制造类企业。根据毕业生就业统计, 90%以上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企业为中、小、微企业, 行业面向主要为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同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云计算手段的普及应用, 财务、税务、金融等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 传统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核算和报税业务, 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可以完成绝大部分工作, 将财务人员从日常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 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岗位需求逐渐转变为数据分析、计划预算、成本控制、纳税筹划、利润规划、风险评估等。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显然还有很大差距。

(三) 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近年来普遍开展了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教师纠错答疑——学生强化训练”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场景屡见不鲜, 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 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另外, 由于行业特殊性,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以虚拟仿真实训为主, 学生很难接触真实的企业业务, 无法建立对真实企业和市场的认知, 不利于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三、重构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突出实践创新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必须摒弃一味强调按照会计相关法规完成企业核算和监督职能的传统理念, 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能适应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应更加突出创新能力目标, 并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三个层次进行详细分解。实践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要求。

(二) 对接行业前沿技术,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会计专业应及时跟踪“大智移云”时代会计行业的新业态、新技术, 及时了解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岗位要求、业务模式、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新变化, 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新增或加强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一是初创企业模拟实践, 包括工商注册登记、银行开户、网上办税注册、小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小微企业纳税筹划等内容;二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 包括成本与资金预测、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全面预算实训等;三是信息化技术应用, 包括云会计软件应用、大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实训等。

(三) 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是打破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瓶颈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内“代账工厂”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业务, 让学生真正为企业开展服务, 在完成“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础上实现“真账真做”。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在校内即可以接触真实企业财务, 进而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感知各行各业。真实企业业务千差万别,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 也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积累经营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科学运用体验式、探究式、案例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使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 “双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基本架构如下图所示:

摘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财务工作领域的应用, 要求会计人才培养必须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 而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转变, 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 以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 探索建立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0-2020年) , 2012-06-14, 教育部网站.

[2] 国务院办公厅.[2015]36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5-05-04, 教育部网站.

[3] 孙婷.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6, (12) :91-96.

[4] 陈诗慧.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向选择[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 15 (6) :10-14.

[5] 王振洪.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亟须实现十大转变[N].人民日报, 2016-05-2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