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战的特点和对策

2023-01-17

第一篇:论信息战的特点和对策

论保险诈骗案的特点及其防范对策

论保险诈骗案的特点及其防范对策[摘 要] 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以欺诈手段骗取保险赔款的各类案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但使保险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保险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打击保险诈骗活动已成为当前我国保险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财产保险领域中诈骗案件的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保险诈骗的法律特征

保险诈骗行为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保险赔款为目的,采取各种欺诈手段,骗取保险人赔款的违法犯罪行为。作为保险领域出现的这种违法犯罪现象,其社会危害性已构成了对金融保险秩序的破坏,国家从立法上明确界定了保险诈骗的法律性质,为打击和惩处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武器。《保险法》第27条列举了三种保险诈骗行为,第131条又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997年3月14日颁布的新刑法对保险诈骗罪作了明文规定。因此,保险诈骗行为具有违法与犯罪两种性质,同时受到两个基本法的调整,《保险法》对违法行为作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刑法》则对构成犯罪的保险诈骗行为制定了量刑标准。其法律特征是:第一,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违法犯罪的故意,即有诈骗、非法获取保险赔款的目的;第二,主体的特殊性,即实施诈骗行为的人必须是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第三,行为人在客观上必须实施了利用保险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第四,行为的结果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金融保险秩序。

在我国保险领域中,诈骗案件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二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三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四是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

二、保险诈骗的成因

(一)从社会环境和诈骗心理分析

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识的局限性,造成比较多的是从个人的投资回报和利益角度来看待保险,因而,不少人的保险意识有偏差,认为投保得不到赔偿就是“吃亏”,应当说这是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实施诈骗的内心起因之一。

(二)从保险业管理现状分析

保险人自身制度不严、有章不循,是造成保险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一是承保核保把关不严。重业务开拓,轻制度管理;重数量扩张,轻质量效益,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倾向性问题。二是现场查勘不到位:许多案件特别是车险案的第一现场到达率低,现场查勘、调查不及时,第一手资料匮乏,容易使诈骗者在事件性质、受损程度、证据等方面做手脚、钻空子;三是一些保险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不按章办事,对一些本该识破的骗局未能及时发现。有的甚至与诈骗者内外勾结,共同诈骗。

(三)从法律实施的环境分析

激烈的同业竞争和社会法律环境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保险诈骗之风的蔓延。《保险法》与新《刑法》出台之前,对保险诈骗行为的法律性质没有明确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保险人也只是追回被骗款了事,很少对诈骗者依法诉讼。

三、保险诈骗案的防范措施

(一)加大“两法”宣传力度,增强保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是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新《刑法》、《保险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我国法律对保险诈骗行为的定罪、量刑规定,选择较典型的案例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使人们懂得,骗赔就是诈骗,就属违法犯罪行为,对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要运用各种形式,加大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保户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自觉履行保险合同,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侵犯保险人和其他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二)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从内部管理角度而言,严格照章办事,落实各项制度规定,是有效地预防保险诈骗案件发生的重要措施。一是严格承保审核制度。二是严格理赔审核制度:要把好三关,第一,坚持双人查勘定损,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为案件的定性提供依据;第二,坚持赔案复核制度,认真审核证据材料,及时发现疑点,提出问题;第三,坚持领导审批制度,严把理赔质量关。三是坚持机动车辆索赔登记通报制度:据统计,机动车辆险的诈骗案件占整个财险诈骗案总数的90%左右,因此,防范机动车险诈骗行为是反诈骗工作的重点。第一,要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将机动车辆索赔情况进行登记,在系统内定期通报,避免一处出险多处索赔的诈骗案件发生;第二,实行汽车零部件报价制度,控制修理成本费用,挤干赔款水分,有效遏制夸大损失的诈骗行为。四是坚持保险赔案公布与举报人员奖励制度;向公司内部和社会公开保险赔案,增强理赔透明度,便于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措施的落实;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重奖举报有功人员,鼓励举报骗赔行为。

(三)运用法律武器,严肃查处诈骗犯罪分子

保险诈骗案件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惩处不严、打击不力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保险法》和新《刑法》的陆续出台,为打击保险诈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对构成诈骗犯罪的当事人依法诉讼,不但追究其经济赔偿责任,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才能起到惩一儆百,震慑不法分子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保险诈骗案件的发生。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保险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加强保险人员政治理论、法纪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提高保险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防范和查处保险诈骗案件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加强保险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把承保质量关,这是防范保险诈骗案发生的第一道屏障。要总结反诈骗案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能和防骗知识培训,提高保险人员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使不法分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成。

四、保险诈骗案件的调查方法

保险诈骗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此类案件大都有预谋和策划,隐蔽性较强,而对构成犯罪的此类诈骗案件的管辖权属于公安机关。因此,为了有效地打击诈骗活动,保险人必须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及时查勘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

1.及时查勘现场:事故现场上遗留有各种痕迹的物证,记载着大量的能够真实反映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信息,但这些痕迹和物证极易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因此,案发后,保险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掌握一切记录现场原始情况的资料,包括现场痕迹物证、访问笔录、影视资料、损失清单、财务帐本等,这些资料将对揭露诈骗起到证据作用。

2.认真调查事故经过:一方面,应围绕出险事故,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目击者进行调查,对事故发生经过、原因、损失情况及保户经营状况、个人品行、近期的异常表现、保险标的状况等与事故有关的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作好调查记录。另一方面,与负责事故处理或鉴定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了解事故处理情况,提出涉嫌诈骗的疑点,争取公安部门的支持,围绕着揭露诈骗行为调查取证。

(二)综合分析案情,寻找揭露诈骗的突破口

要运用现场查勘和调查访问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分析案件性质,甄别保险事故和诈骗案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要分析投保动机。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是超额投保的案件,要对投保标的实际价值进行核实。采用纵火、沉船、盗车等手段造成保险标的全损的案件,绝大多数诈骗者都进行了超额投保,其动机是以损失价值较小的投保标的换取高额保险赔款;二是对多次拒绝投保而后又主动上门投保的案件,要重点分析其投保动机。这类案件,大多是先出险后投保,或是风险即将发生,临危投保,转嫁损失。

二要将有关时间联系起来分析。即分析投保时间、出险时间、报案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证明,有预谋的诈骗案件,在几个关键的时间上总有一些特殊联系。一般来说,投保时间与出险时间相隔越短,出险时间与保单责任终止时间相隔越近、出险时间与报案时间间隔越长等情况,应特别引起警惕,要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发现疑点,迅速查证。

三要将现场痕迹物证及有关证据结合起来分析。重点分析两个方面:一是将现场痕迹物证与保单、原始记帐凭证进行对比,分析现场标的物及损失数目与书证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二是将现场痕迹物证与有关证据进行对比,相互质证,辨明真伪。通过分析证据与事实、证据与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识破诈骗者惯用的伪造、变造有关证明材料的伎俩。

各类保险案件发生后,只要严格把握好现场查勘和案情分析这两个环节,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涉嫌诈骗的动机、时间和有关证据,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各类赔案中,揭露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的违法犯罪案件。

第二篇:论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和规律

——以新华网站为例

【摘要】: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一种强势的传播平台登上了媒介舞台,而作为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网络新闻编辑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借助新华网,从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和编辑两个方面来小析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和编辑

网络新闻的载体是借助于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互联网络。这样,网络的传播特性势必制约着网络新闻的采编业务,使之呈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作为把关人,网络新闻编辑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传播的特点,才能使网络新闻的传播达到所预料的效果。

与传统的新闻编辑相比,网络新闻编辑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在网络新闻编辑是一种非线性编辑,另外,由于计算机的技术含量,网络新闻编辑还是一种高技术性编辑,包括数字化技术,超文本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从网络传播本身来看,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给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更大的自由,也给了受众更多选择的权利,然而,这并不代表网络新闻编辑不再具有传统新闻编辑所必备的“汇总,把关,发言”等角色,相反,网络新闻编辑不仅仅要行使这些职能,而且在这些职能的行使过程中还有自身的特点。 1,从网络新闻评论来看

网络新闻评论是指在网络上的对新近发生的新闻提出具有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相比,网络新闻评论也是提炼新闻报道的深层意义,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然而,与传统新闻评论的以社论、编辑部、评论员的形式发表意见为主不同,网络新闻评论除了专业评论人员的新闻评论外,绝大部分是受众自发自觉的对某事件所发表的看法和观点。由于网上评论反应及时,传递速度快,受众越来越多。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新闻平台也逐渐成为了公民发表言论和参与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平台,而受众也成为了网络新闻评论的生力军,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舆论。

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即使在网络中亦是如此,良好的网络评论环境对于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此,网络新闻编辑往往兼有重要的把关人责任。以新华网为代表,为了规范网络新闻的评论环境,做到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新华网把评论分栏,主要有焦点网谈,新华网评,网评网谈,有网民参与的,也有比较权威的评论文章。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1、网络速度快,可以针对新闻进行及时点评。网络新闻评论的及时性和时效性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小时、分钟甚至是以秒计。一般有重大事情发生以后,网上的评论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专业的、业余的,每个网民都可以发表意见。

2、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十分巨大的传播空间。网络传播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信息的更新速度。作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实

现资料检索和数据查询的共享,检索方便、及时,评论更高效。

3、网络新闻评论在交互性传播过程中可以产生更好的舆论效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网民可以不分国界不论身份,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起到更好的舆论效果。网络新闻评论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板、新闻组来评论。新华网的网评网谈主要是网民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网民可以根据大家关注的事件评论。而在各种报道之后,都会有进入论坛的提示。

二,从网络专题策划与编辑来说

网络编辑具有强大的信息汇总职能,艰难的传播把关职能,以及巧妙的舆论导向职能,而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华网不难看出,网络新闻编辑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整合性原则,策划性原则,美学原则。

由于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及全民参与性,信息的繁多带来信息的混杂,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寻到对自己有用的感兴趣的信息,往往是大多数人所关心的,而以整合性原则和策划性原则为主的新闻专题报道把繁杂的新闻信息组合起来,筛选出重要的,意义重大的信息,有效的节省了网络的空间和受众的时间,使受众的取舍变得容易简便。

另外,网络新闻的来源,绝大多数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借用传统媒体的。缺乏原创新闻,完全依靠拷贝和粘贴,必然或导致网络新闻的趋同化。然而,互联网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恰恰是原创,而非复制。伴随媒体竞争的加剧,不少网站把目光投向了对新闻资源利用,加工和开发,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最出彩的部分。

新华网编辑依托新华社的综合优势与网络的海量性,从四面八方搜集新闻资料,整合出了一系列的专题如新华聚焦,新华国际,新华评论,新华军事等多个专题版块,同时在某些新闻深度报道的基础上策划了一系列的专题报道,如中国反恐“国家队”——雪豹突击队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1/08/content_12727242.htm

由此可见,网络专题报道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栏目内容包括,新闻报道,分析评论,背景资料,图片图表,视音频花絮,互动栏目,新闻调查已经搜索等构建组。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与编辑的特点:

1.既具集成性又具延展性。编辑原则:在进行新闻专题的组织时,既善于捕捉到信息传播的焦点,又要善于围绕这一焦点进行恰倒好处的信息延展,使专题具备丰富的信息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专题的信息构成包括三个层次: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新华网的专题分为时政、国际、财经、法治方面等等。新华网是个新闻网站,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权威。而且新华网是由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力军,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网上舆论阵地。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或是有值得进行资源重组的新闻时,新华网就利用其资源优势,进行专题组合。

2.既具实时性又具延时性。(1)专题可以即时开通并随时跟踪事件进展。

(2)专题可以在一个空间承载一个完整的报道过程。新华网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信息都有绝对的优势。新闻专题的实时性意即新闻报道可以与新闻事件同步发展。在十七大召开之际,各大网站都有关于十七大的专题,而新华网也有并且很权威。新华网的十七大专题,根据会议的进程不断更新内容,并且不断丰富自己

的信息。图片、视频、相关连接,一步步丰富,最后成为最丰富的十七大专题报告。

3.为多种信息手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空间。前面之所以说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所特有的,这个特点具有一定的说服性。网络的多媒体性,让网络新闻能有图片、文字、或视频。而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手段,并且为它们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新华网的专题当然也不例外,专题也融入了多媒体形式。

4.信息的相互连通。(1)在专题中每个层次的信息内部,以及各个层次的信息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连通的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是超链接。(2)编辑需要对专题内容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才能利用超链接在专题中构建一个完整而合理的信息网络。网络新闻专题就是将各种信息集合起来,所以也可以利用多种手段,网络新闻专题就像个巨大的信息包,包里面有很多层,大的套小的小的套更小的。每个网络页面是有限的,即使是新闻专题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是在固定的页面上的内容是固定的,所以这就要求用到超文本的形式。专题是将有关联的信息集合起来,专题里面的信息就是相互连通的。新华网的信息资源本就很丰富,为了将这些资源呈现给受众,超文本的方式也就不可避免地运用到了新华网的新闻专题里面。

5.具有深度互动潜能。互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评论、问卷调查、论坛中发贴和别人的评论中跟贴。专题的又一大特点,可以将网民引入后台,将说话的权利交给民众。新华网的报道后面,会有评论框,网民民可以自由发言。

随着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网络新闻的编辑原则也会不断发展完善。而众多成功的新闻网站中,我们看到,只有在实践中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我们就能更加全面的掌握网络新闻的编辑规律,为广大网民编出更多更好的网络新闻。

第三篇: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会计信息真实性缺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相对于过去事项而言的,它对未来事项往往无能为力。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有效性。会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功能不单纯是对已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念总结”,更需要对经营活动运行状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反映,以提供系统、全面、完整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具有很强的离散性,所谓离散性意味着这些数据集是对经济活动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描述,反映的是投入产出的相对变化及其变动规律。因此,投资者及其管理者必须掌握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会计数据,才能对投资环境及市场潜力作出合理的判断。传统的会计理论所强调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总结,是决策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决策活动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这就是说,如果会计数据仅仅局限于对以往经营过程的简单描述,便会形成会计数据信息的历史性与决策活动的未来性之间的不对称。未来事项由于受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是模糊和不确定的。投资者投资的是一个企业的未来,而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企业内含价值的基本决策变量绝不是账面盈余,而是企业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实实在在地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资本风险回报的前提。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含量恰恰只反映了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事项,现有的会计标准也主要是对过去事项进行规范,而对未来事项缺乏起码的衡量标准。我们现在所说的会计信息真实,实际上只是就过去事项而言的,而对未来事项根本无能为力。

一、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主要原因

(一)因会计差错导致信息失真

是会计人员错误地理解错误地运用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而发生在会计账户选定等方面的疏忽,从而可能引起相近会计指标或项目彼此消长的变化而提供了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信息由这一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为失误性失真。

(二)因会计人员舞弊造成的信息失真

是指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或会计人员为谋取局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有时由经营者为追求财务收支在小同期间的均衡性也将收入隐藏,在以后各期,或者,实施短期行为该摊的不摊,该计支出的不计等。由这一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称为利益导向性失真。失误性失真与利益导向性失真虽均称为会计信息失真,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种不自觉、无意识的和无任何不良企图的失误行为问题一旦被发现或指出便会自觉地纠正;后者则是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有不良企图的、以会计为手段的谋利行为也就是会计作假。这种行为作假者不仅不会自觉地纠正相反还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掩盖。

二、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政府行为不规范

出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或某种特殊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

等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会暗示企业提供预定的数据,甚至会与企业合谋,共同提供虚假的会计数据。

(二)企业领导的原因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的经营者,财务报表所反应的不仅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首先,企业经营者承担代理责任,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时,为了保证以后的经营业绩,经营者常常会保守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反之,当公司的经营状况较差时,企业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被经理人市场淘汰,会利用制度漏洞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

首先对大量非国有单位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监督,同时监督主体是多元化趋势,多个部门对同一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交叉检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监督和再监督不力,少数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难以施展,监督效力偏弱:外部审计独立性虽强,但也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避重就轻。国家有关部门,如:政府审计部门、财政、监督、纪检等部门没有有效地实施对企业内部监督,即使监督也没有协调一致,无法形成合力,对作假者失去了威慑力,导致会计失真难以遏止。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话动情况,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危害。

(一)因为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会导致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会计信息作为衡量和评估经济发展重要标尺,实际上是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准确的会计信息,符合经济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依据真实情况做出的决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相反,那些扭曲经济话动的会计信息,会降低或失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经营和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使国家无法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资源,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朱铭基曾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按“游戏规则”办事,经济秩序就会大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实现。

(二)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当其冲受害的是国有资本大量流失

凡违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通常都存有不可告人的“内幕”一些企业领导者,通过虚报瞒报企业实现利润或亏损,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严重的分割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

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叫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国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子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因此,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问题,只有通过内部审计或定的监督机制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叫选择性的空子,同时,对于行业相似的不同企业,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性范围应有所限制。

(二)进一步改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之更加能够解决企业会计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实务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处理,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反馈信

息作进一步修订。

(三)控制和引导经理人的行为

公司经营者对公司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经理人才市场的存在,对约束经营者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能形成一个竞争机制。修订后的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现实情况看.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等行为,与多数单位负责人(经营者)有关,其目的不外乎为政绩考核,为偷逃税款,为融资筹资,为己私欲。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经营者认识到了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个单位的会计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会计信息质量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造假行为以至犯罪常有发生。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是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胜任日益提高的工作要求。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只有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严格遵循统一的会计原则、会计制度,并依照规范要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叫靠、叫信。严格会计核算要求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信息失真是个历史性的问题,需要各方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消除,才能创造个真实的会计环境,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则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行为。

(六)建立外部约束机制

完善《会计法》《证券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提供伪劣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七)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将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予以整合,明确划分责权,形成有效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八)培育成熟的会计伯息使用群体

证券市场上严重造假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往往被妙作,受到追捧.这说明会计信息使用群体还不成熟,缺乏成熟的证券分析师、财务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必须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运用其对财务信息的较强解读、反馈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九)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是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提高其专业判断能力,增强敬业精神。同时加强对虚假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对失信人员的惩

处力度,努力提高会计行业的公信力,营造良好的会计行为环境,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十)让盗规者付出离用的代价

让违规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在于制定严格的市场游戏规则,逐步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错误和舞弊责任追究制度,从法律、内部行政、经济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政权机构进行约束,真正达到证券市场的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的目标;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市场淘汰制度;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参考文献

[1]雷晓葵.《浅议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4

[2]曲占凤.《浅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集团经济研究》.2007.33

[3]那俊生.《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成因探析》.《河北审计》.2003.10

第四篇:浅论德国会展学历教育的模式和特点

浅论德国会展学历教育的模式和特点(2007-05-28 14:36:05) 标签:德国 会展教育 分类:德中展览业对比研究

由于我的一篇博文引起了两位老师就会展教育和培训话题的讨论,所以我想就此再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些有关德国会展教育方面的情况。

首先“会展者”将我的博文冠以了“德国会展教育的特点”,这个不是我文章的原题目,将我那篇短文冠以这个题目是不太恰当的,容易引起误解,因为那篇文章介绍的情况只是反映了科隆大学会展教育的情况,具有个案性质,不能简单代表整个德国的会展教育。

1.产学研结合与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德国会展学历教育的基础

谈德国的会展教育,我觉得首先要简单介绍两个大背景,一个是德国大学的产学研结合情况,第二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情况。谈这两方面情况我们是脱离开会展教育本身泛泛而谈的。

企业为什么需要和大学合作,因为他需要大学对学科前沿领域的把握(教授,研究所),需要大学的廉价劳动力(学生,研究所工作人员),需要挖掘和培养后备人才,需要合理避税,这就是德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热衷于产学研结合的原因。比如,企业有一个新的项目或者工艺,他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前期工作,仅靠自己的研发部门,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转而与高校合作,他可以从高校研究机构层面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持,可以通过高校为该项目雇佣临时工作的学生,而作为高校从接近实践的层面,从获得企业资金支持的层面也很乐意和企业合作,而企业支付给大学研究机构和临时雇佣的学生的费用肯定低于完全靠自己研发该项目的投入。这是从企业本身层面来看。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通过税收的杠杆鼓励这种合作,企业通过这种合作,通过临时雇佣高校学生可以获得减税的实际利益。与此同时,在该领域和行业后备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大学,又可以为自己的企业在形象和品牌层面加分,以上这些就是德国企业热衷于产学研结合的原因。

另一方面,德国具有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其模式大致是,学生在学校注册学习期间,大致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另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如果是中等学历层面的职业教育,其在企业实习的时间更长些,企业之所以这么做,同样是从降低人工成本,储备后备人才,减少税收开支三个层面考虑的,同时政府在这方面也有明确政策支持,多大规模的企业每年必须有多少个实习生的工作位置,少于规定的基本数量,企业必须缴纳更多的税,让企业感觉与其这样还不如多雇几个实习生划算,政府的该项政策支持长期保障了德国成熟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2.产学研结合的案例──科隆大学展览经济研究所

之所以谈以上两方面的内容,是因为德国会展教育方面最有名的两所学校,科隆大学和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BA Ravensburg)正是以上两种模式在会展的学历教育层面的最好案例。

科隆大学展览经济研究所是1999年由科隆展览公司资助与科隆大学经济系共同成立的,2000年夏季学期开始正式开设相关课程,是德国综合性大学中第一个展览经济研究所。科隆展览公司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以上德国企业热衷于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原因之外,其主要目的是将该研究基地建成其自身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企业的外围研发部门,客观具备的条件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是科隆大学经济系的综合实力在德国高校中长期排名第一,在学术研究层面有很好的人才基础,该所从一开始建所的时候,就结合展览经济本身具有的复合性的特点,设置了三个教授席位,因为德国大学一般是一个研究所一个教授席位,两个已属少见,3个的模式更是凤毛麟角,这3个分别来自企业规划与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研究,国际贸易,此种模式就很好的应对展览经济研究的特点。第二个客观原因是科隆大学和科隆展览公司地理位置相对较近,不仅是同一个城市,交通也非常方便,两者之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单程时间最多也就半小时,这也给日后的课程和教学安排提供了极大便利。

正因为两个客观条件以及科隆展览公司和科隆大学合作的长远目的,所以这个共同拥有的研究所的合作项目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产学研结合的范畴,科隆展览公司在该项目人财物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和发展部具体负责该研究所的大部分教学工作,该部部门经理亲自全程授课,每星期一次,每次1,5小时。

以下是本学期展览经济概论课程的课程大纲,我详细罗列如下

1) 展览经济的宏观和微观概论1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2) 展览经济的宏观和微观概论2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3)展览主办者的竞争力分析及展览公司之间的合作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项目负责人

4) 展览公司运营管理 (IT技术在展览公司运营管理中的运用)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5)展会的组织与规划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Spoga-gafa展会项目经理

6) 展会项目现场讲解:INTERZUM展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INTERZUM展负责人

7)展会观众营销体系的建立 授课 VNU欧洲公司部门经理

8)展览公司的战略管理1 创新管理──展览公司新的展会项目及服务模式的研发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9)展览公司的战略管理2 (小组作业演示和讲评) 创新管理──展览公司新的展会项目及服务模式的研发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10)展览公司如何应对全球竞争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总裁

11)展览公司国际化拓展的特点和模式

案例分析 科隆展览公司承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项目分析 授课 科隆国际展览公司总裁(科隆展览公司的子公司)

12)展会项目的全程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

授课 科隆展览服务公司总裁(科隆展览公司的子公司)

13)展会招展工作及代理招展业务的模式及流程分析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营销部经理

14)展览公司的品牌管理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15)展览公司新产品的研发战略分析 AMR企业战略研究咨询公司部门经理

16)展览公司其他相关层面的工作任务及特点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基于以上的情况,科隆大学和科隆展览公司的此种合作模式不仅在中国,即便在德国国内也不具有整体推广意义,这也是我刚开始提到的“会展者”将我的博文冠以了“德国会展教育的特点”可能会引起误解的地方。

正因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所以研究所自成立以来除了教学工作外,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从去年8月份开始还在现任UFI主席,也就是科隆展览公司总裁的直接支持下,与UFI合作创办了International Summer University for Trade fair Management,去年首届为期5天的研讨会,就有来自19个国家的50余名展览行业人士到会,今年还将举办第二届。其实该研究所创办到现在也只有8年的时间,德国大学层面将展览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开展理论研究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从时间上来将并不比国内早多少,国内一直在提会展理论研究滞后,其实相比德国的展览行业发展程度,它的理论研究才叫真正滞后。但其发展很快,除了其行业自身的基础外,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是重要的原因。

我个人总结,科隆研究所对于科隆展览公司的意义在于:在培养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经验和数据到研究所经过系统化的整理和行业理论高度的回炉后再返回给企业进行再利用。

3.受益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会展学历教育──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会展管理专业

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的会展专业全称为会展与节事管理专业,该专业开设有近20年的历史,的确在德国会展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力,毕业生遍及德国各大展览公司,包括前AUMA总裁。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是模块化设置,但并不是模块化教学,所有课程都贯穿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而且并不是平均分配比例,专业基础课,即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占60%的比重,比如企业经济学类,宏观经济学,法律,数据处理,经济数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外语(非英语)等等,每阶段实习与上一阶段理论学习的主题基本是对应的,以便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每部分内容都是逐渐的拓展和细分。目前该专业在节事管理方向增加了课程量。

除了国内熟知的这两所学校外,德国很多的大学,尤其是应用技术大学都在某些具体课程设置上有会展或者节事管理方面的侧重,比较典型的是目前与上海外贸学院合作的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该大学开设的节事管理学历教育相对比较完整和系统,但不面向全日制学生开放,只面向在职人员,要求在该行业有工作经验,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授课,毕业颁发应用技术大学毕业证书。一般来讲,德国各大展览公司的企业员工内训都由企业自己主持完成,其他一些社会或者行业协会的培训类课程一般都面向大众开放,不是针对企业员工内训,对受训人员有很明确的工作经验要求。在职业认证方面最权威的是德国工商大会的会展与节事管理认证,利用业余时间需要一年学习时间,然后参加统一的认证考试,通过后由德国工商大会颁发证书,参加该项认证必须有至少2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

4.几点建议

许老师提到的几点困惑,主要是说的课程教学安排和经费方面的问题以及产学研的结合模式。

首先产学研的提法国内早就有,只是基本是高校一头热,企业热衷的不多,这里面原因很多,而且所存在的问题也并不只在会展教育学科,就象我说的“所有的课题来源都是展览公司内部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就是该项目的一个课题或者一个子课题,研究成果会直接被科隆展览公司运用。”这种模式在德国也绝不是只在会展教育方面,其他学科和专业里此种模式也被广泛运用。所以这个问题是个综合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就基本超越了会展教育本身的话题了。至于教学安排,我说的现场教学,这边也是一学期也就一次,即便这边没有象国内那么多公共课程,但在该学期该课程固定的授课时间以外的时间找到所有学生共同的时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现场授课是自愿参加的,不在必修范围内。至于路费,午饭一类问题,这个是学生自行解决的,大家只是在展览馆门口按照约定时间集合。参加人员需要预先登记,人员规模大致在20人左右,现场教学由参观展会项目指派专人负责现场讲解,展场本身的服务流程及展馆功能的讲解由实施课程教学的科隆展览公司企业发展部派人到场讲解。由于课程就是科隆展览公司开设的,那么相关协调和配合问题都比较好解决。整个参观活动时间大致在2小时左右。

无论是科隆特色还是瑞文斯堡特色,都因为国内与德国不一样的整体背景,产学研的结合紧密程度及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的不同,使得我们无法照搬其模式。虽然大模式学不了,具体方法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比如现场教学,无法利用平时时间,可以利用周末时间,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总有某些展会在周末举行,提前联系,分批的组织参观,或者学生以小组形式自行参观,在参观前定好参观主题和计划,那么无论是组织参观还是鼓励学生自行参观,都能达到一定目的,还可以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拍一些反映展会服务,展商营销,展台搭建不同层面的照片,回来后无论是以小组为单位做相关演示还是做些评比都是挺不错的学习方式。在专家讲座方面,请不到经理,总裁级别的,也可以请些一线项目执行人员,甚至可能是学校以前该专业的校友,目前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这些都可以,形式上可以多样灵活,不要搞的好象学术报告一样那么正式,动辙上升到很高的理论高度或者行业前沿,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因地制宜。

还有就是小组作业的方式,比如我们在上到展览公司创新管理时候,留的作业就是完成一份新展会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4到5人,给出两个行业的主题,每两个小组用一个主题,这样最终可以进行比较,最终每个小组上台演示自己的商务计划书,每个小组演示时间不超过15分钟,整个作业的时间是3周。在模式上,根据课堂上讲的展会项目的前期调研,策划,风险分析,竞争分析,概念和主题策划等模式自行完成。教师只限制了上台演示时间,作业完成周期及每个小组作业所涉及展会的行业主题。此种模式国内也完全可以借鉴,比如小组作业占平时成绩的多少,而平时成绩又占期末成绩的多少比例,以此来鼓励和督促学生。

以上我主要还是谈的是德国会展学历教育方面的内容,至于会展培训,由于涉及篇幅过长,以后再找专门时间总结。以上的观点和看法也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包括对德国会展教育的概括,所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了解德国该领域情况有所帮助。我个人的博客地址是 http://blog.sina.com.cn/ybexpo

我会将我科隆大学该课程的部分笔记翻译成中文放到博客上,也会将我对德国展览管理方面的一些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放到博客上,欢迎大家访问和拍砖。

第五篇: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特点、原因和对策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程仁光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经济呈现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在一些行业中,商业贿赂的现象较为严重,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医药购销也是商业贿赂的重点,医务人员也成了收受回扣的重点对象。

一、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特点。

从自查自纠和查办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人员多、范围广。在医药购销中,所有的医疗机构、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现象,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不论医务人员是否使用何种药品,只要有利润空间的都会给医务人员一定的回扣。

二是回扣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医药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想了很多办法进行开拓市场业务,不仅有给现金的,也有给实物的,还有赞助外出考察、学习、旅游等。回扣的形式多种多样,无其不有。

三是收受回扣的金额数量大。如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原所长罗耀星利用自己主管全省疫苗采购推广的职务便利,个人收受贿赂高达1118.5万元。罗耀星坦承自己都不知道收受多少贿赂,“收到后

1 来已经麻木了。”卫生部查处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全国卫生系统的医药购销领域案件790件,涉案金额超过5700万元。

四是权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成为重点受贿对象。如四川省有36名医院院长和部分副院长受到查处,卫生局长、医院院长、药剂科长、药品采购员和一些控制药品购销和使用的关键环节部分人员都成为重点受贿对象。

二、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原因。

通过对查处医务人员收受回扣问题的分析,医务人员收受回扣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领导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医务人员收受回扣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产生了回扣的土壤。如药价的虚高就留有了回扣的空间,如在美国,一个肠壁管装吻合器才12美元,但在我国,同样的东西患者要花3000元人民币,有的药品在药厂出厂价才十几元,而到了招标价已成为100多元,甚至还要高,药品的虚高就是回扣滋生的源头。虚高定价给药品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留足了回扣运作的空间,因此也就产生了回扣的土壤。

(二)、法律的不健全使回扣的处罚无法可依。多年来,卫生行业治理红包、回扣都是靠行政处罚,因此缺乏力度。而医药购销中的回扣行为从质和量上看,有的早已超过法律应处罚的界限,但法律上没有相关的法律界定,导致无法可依。今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刑罚才界定了商业贿赂主体对象。

(三)、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缺乏机制保障使收受回扣成为普遍现象。在国外,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是较高的,完全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但在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医务人员除部分医院是差额拨款外,很多医院在职人员都是自收自支,有的甚至连社保养老问题也没有落实。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职业风险高,退休后不如公务员的后顾之忧,当回扣的诱惑到来时,也就顺其自然地接受了。

(四)、医务人员缺乏自律和职业道德下降使收受回扣恶性发展。一些医务人员甚至有些中层以上领导近年来受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职业道德意识下降,忘记了为患者服务的宗旨,理想信念产生了偏移,法纪意识逐渐淡薄,对金钱的追求欲望膨胀,缺乏自我约束。有些中层以上领导以身作则不好,还带头收受回扣,因而导致了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恶性发展。

三、解决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解决药品购销中的商业贿赂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问题,应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教育、预防、监管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一、要从药品购销的源头上治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要

3 合理制定药品的价格,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要完善对药品生产、购销各环节治理商业贿赂的相关法律,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才能解决回扣的空间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改革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公共卫生的责任,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和从业的风险。

第二、建立健全解决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教育、预防、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强化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得失观教育;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人、引导人,使医务人员从思想上筑起抵制回扣的坚固防线。要从机制、制度上解决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条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要制定完善采购招标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院务公开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奖惩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建立一套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第三、加大对收受回扣的查处力度。治理收受回扣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这项工作要做到常抓不懈,特别是对一些收受回扣的人和事,发现一起,就要查处一起。建立收受回扣不良行为记录,把收受回扣与晋升、晋职、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凡有收受回扣不良行为者都不得评先评优和晋职提升,使医务人员不敢收受回扣。

上一篇:六五普法中期自查报告下一篇:劳务分包合同质量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