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校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2022-09-11

一、引言

据统计, 自国家恢复高考以来, 招生规模几乎呈逐年增长趋势。大学生的增多, 社会的快速与多元化发展, 必然会给高校、给大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犯罪率逐年提升。所以, 怎样将大学生犯罪率降低是目前急需研究的一个难题。降低大学生犯罪率, 必须要针对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找到相应的对策, 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在校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 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 犯罪类型多样化

据统计, 在校大学生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犯罪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侵财类案件所占比重最大, 特别是盗窃案, 盗窃案主要发生在教室、图书馆、学生食堂、宿舍等学生主要活动区。手机是最主要的盗窃对象, 然后是现金和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有报道指出, 目前广州市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感偏低, 四成大学生住校缺乏安全感, 这与盗窃案的频频发生是分不开的。故意伤害类案件在高校发生的情况也非常多见, 这类案件多由各种细小的纠纷引起。1此外, 寻衅滋事案件、贩毒、卖淫现象也偶见发生。另外,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网络化、智能化犯罪开始涌现, 比如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聊天软件结识他人, 骗取他人信任后实施盗窃或骗取钱财。

(二) 犯罪时间的特殊性

在大学, 问题频现时期多为学期初和学期末。总的来说, 大一新生的犯罪率要比高年级学生的犯罪率低。开学初期, 不少学生思想上仍处于松懈状态, 容易无事生非。由于开学初期人员来往流动性大, 盗窃行为不容易被发现, 所以也容易在学期初最出现一些盗窃类案件。而学期末, 学生面临着期末考试的压力, 积累了一个学期的负面情绪, 容易在此时爆发。尤其是一些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 平时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满, 对老师、同学有意见, 可能在此时发泄出来, 甚至在离校时“顺手牵羊”地偷走别人的贵重物品。而一些性格极端的人则可能会在此时进行一些打架斗殴的暴力行为。

(三) 女大学生犯罪比例增加

在传统认识中, 犯罪的基本都是男性。然而在过去几年中, 随着社会重男轻女现象的缓解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 女大学生群体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大。但女大学生的犯罪比例也较以前增加了不少。“女性犯罪记录、数据正在不断增加, 有关女性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的变化急需我们做细致的科学研究。”2据调查显示, 在校女大学生犯罪, 从事卖淫和盗窃的占到了大部分。很多女大学生面临社会诱惑产生了虚荣、攀比的心理, 从而走上歧途。少部分女生是因为经济困难而产生了错误的念头。

三、在校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一)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下, 学校、家长、包括学生本人, 都更看重学习成绩, 而对素质教育并非那样在意。在一些国家, 法律当成必修课来学, 目的在于使广大公民都懂法、自觉守法。而在我国至今都没有开展正式的普法教育。中小学甚至大学都没有开展法律方面的公共课程, 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触犯法律。

(二) 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的快速与多元化发展, 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不良风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在社会中横行, 黄赌毒、奢靡浪费等丑恶现象在整个社会文化中蔓延, 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在校大学生由于抵抗诱惑、排斥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 加上没有很强的法律意识, 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三) 家庭和学校管理的失当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很多大学生离开家乡到很远的地方求学, 摆脱了父母的约束, 行为变得散漫。甚至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从小就孤僻, 敏感,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同时, 由于近些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 管理对象的增多也使不少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疏忽的地方, 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也不能及时发现。同时, 心理考察与教育历来都是高校教育中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 稍有外力作用便容易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甚至是犯罪道路。

四、降低在校大学生犯罪率的对策

(一) 加强教育改革

教育部要实行一些改革, 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和心理知识的教育, 从中小学就应该开设法律和心理方面的必修课程。法律知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了解什么是违法的, 什么是合法的;心理知识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面对诱惑时的抵御能力和分清好坏的能力。此外, 大学招考应该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文化成绩, 而且要兼顾对考生综合方面的考评, 比如心理健康程度、思想道德水平。同时,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考生, 有关部门要敦促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录, 做好学生的相关心理动向把握, 对于预防学生暴力犯罪, 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作为大学生, 首先要有独善其身的自我意识, 清楚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任何时候都要恪守自我品性, 明辨是非, 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己不做。只有坚定的自我信念, 才能抵御一些外来影响。在课余时也可以多读一些有益的法律书籍和心理书籍充实自己。

其次, 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必须先担负起这个重任。比如, 学校必须要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 减少大学生受不良社会之风影响的机会, 很多高校甚至进行了半军事化管理。此外, 学校应该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学生自发组织的有益活动也应该多多支持, 一方面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更重要的是陶冶的他们的情操, 培养了他们积极活跃的心态。3这也会不同程度地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三) 重视家庭教育, 加强学校管理

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很多价值观的形成。家长应该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过分溺爱孩子或者暴力管制孩子都是不可取的。此外, 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据研究显示,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童年生活不幸的孩子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 学校的管理机制也尤为重要。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纪校规与管理制度, 只是有的管理制度显得不够完善或者只存在于形式。所以, 学校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规章制度, 并严格按照它执行。例如, 学校应当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 如有异性或者可疑人员欲进入学生宿舍, 应在宿管处登记并留下身份证, 这样学生才会严格按照规定行事, 也减少了各种问题发生的几率。一旦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处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相应的教育。同时, 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味的指责与批评的错误管理方式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预防大学生犯罪、降低大学生犯罪率还是应当从积极的方面来引导。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民族的希望, 他们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 他们的发展状况对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近些年来, 大学生犯罪行为频发。本文结合社会实情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 并提出了降低大学生犯罪率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特点,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胡解旺.思想现状、原因及对策[J].青年探索, 2001 (2) :38-40.

[2] 周振想.刑法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 (107) .

[3] 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关注在校大学生犯罪问题——对100名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例的剖析[J].北京观察, 2005 (11) .

[4] 颜小冬.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5) .

上一篇: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下一篇: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