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专业课阶段性考试的意义

2022-09-12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塑造。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所在。专业课程阶段性考试有利的化解了…“一考”制的弊病, 也就是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过程性学习的重要。

加大过程性学习, 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进一步了解知识经济的重要程度。同时, 在学习中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由盲从型向独立思考型转变、由片面的一阶段学习型向全程全方位全面型学习发展。切实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一、过程大于结果,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是一种过程, 过程学习是对认识的不断升华。正如黑格尔的认识不是基于判断, 而是基于概念。过程学习也是对抽象概念的一种逐渐认识的体现。若过程学习缺失, 对抽象的认识即教材中的知识点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理解, 及时在课堂讲授中将知识点完全具体, 但对于过程缺失者来说也难以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康德曾经说过, 一切知识的基本要素就是判断。对于知识的判断,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能力和感性能力。这种能力的差异仅仅是停留在表层还是延伸到深层次认知的问题。差距就此体现出来, 素质技能也在这里有一个真实的还原。究其原因, 就是过程学习的重要性使然。可以说过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大于结果。

就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 大学生过程学习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对基本概念进行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解与研判, 对知识认识的不断升华。这中间是需要学生不断的阅读汲取知识, 不断的拓宽知识面, 且进行反复判断和批判。正如黑格尔的逻辑一样, 黑格尔的逻辑在某种意义上, 是体验, 是悟, 也就是靠每个人内心的努斯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学生来讲, 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了这个态度, 结果有时候就不大重要。世界上许多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 注重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哈佛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与其哈佛大学的过程学习不无关系。莫纳什大学在世界高校排名也比较靠前, 与其过程考核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远远大于对结果的检测。

二、掌握学科体系, 拓宽知识面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过程学习的阶段性考试, 是对过程的一个检验。两者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学科框架结构或者知识体系。以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例, 是以“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模型——新古典模型——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为体系进行展开学习。如图1所示。

在这个体系中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和劳动力市场均衡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AD曲线、AS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为解释经济运行的。

在掌握这一学科体系的同时, 需要拓展知识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应用之间还需要加大知识的阅读量。因此, 增加阶段性阅读书目是必不可少的。如: (美) 萨克斯、拉雷恩的著作《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美)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杨培雷写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高鸿业的著作《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亚诺什·科尔内 (匈) 的著作《…突进与和谐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的思考》、滕泰, 范必等写的《供给侧改革》等。同时, 针对所带不同专业的学生, 还需增加预期专业课相关的阅读书目,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体系和阅读可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全面学习知识的宏观框架和微观主体。

三、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质量发展

过程的重要性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的特征是不言而喻的, 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与逻辑关系的清晰性, 为应用型人才指明系统学习的着力点, 拓展的知识面引致兴趣的渐趋形成。因此,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专业课阶段性考试的实施, 是进一步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能动性。根据阅读的规则, 努力越多, 效果越好。至少在阅读某些超越我们能力的书时, 花一点力气就能让我们从不太了解进升到多一些了解的状态。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增强必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良性作用。

主体能动性的不断发挥,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强化, 阅读知识的拓宽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随之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步入高质量阶段。所以, 阶段性考试有益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理论回归实践,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型国家的构建,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应用基础的研究, 都脱离不开理论和创新理论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理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是理论回归实践和实践反刍理论的一个协同发展的运动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复杂程度愈演愈烈。正如乌尔里希·森德勒所讲, 乌尔里希·森德勒在其著作《工业4.0》一书中所述, 工业4.0实质是为了“控制工业的复杂性”。掌握这种复杂性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因此,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训练过程, 而是需要掌握系统和复杂的一个渐趋历程。从学科的层面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降低难度而是提高应用度。

应用程度的提升, 就需要对这种创新能力的把控度进一步强化。恰如乌尔里希·森德勒所指出的那样, “近几十年里, 技术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产品乃至系统无限增加的复杂性”, “复杂的、智能的、网络化的技术体系强迫人们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这就在专业课阶段训练的过程中, 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阶段性训练的过程难度要加大, 只有难度加大才能对创新的把控程度才会进一步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就需要更加全面, 且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 方面提升应用型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五、夯实理论基础, 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专业课阶段性考试, 是夯实理论基础的一个必然过程。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可进一步助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个工程中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环节。环节性层面质量的提升, 则为扎实的理论体系打下基础。

专业课阶段性考试是促使学生这一主体不断的学习, 拓展理论层面的宽度和厚度, 这样在实践中才有深度, 也才能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读原文读原著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对前沿知识的熟知和把握以及提升, 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要求。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因此, 夯实理论基础, 在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意义重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新型应用人才。人才的培养与塑造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高校需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内向型向外向合作型转型发展。对于学科设置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其中, 考核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阐述, 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专业课阶段性考试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应用型,内涵发展,高质量,知识经济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 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4] 姜奇平.“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形态[J].人民论坛, 2005 (05) :56.

上一篇:《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下一篇:探讨经济金融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