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23-02-03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模具技术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误区:一是重理论, 轻实践;二是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 导致学生的就业状况不理想, 即使就业了但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 延缓了上岗时间。面对模具制造与加工业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探索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已势在必行。

1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为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实践性特点, 我们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即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具备从事模具设计, 塑性成型工艺的编制, 模具开发和制造, 模具生产管理高层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2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面向市场, 培养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滞后于社会实际的需要, 大学生往往缺乏实践能力, 很难满足实业界的期望。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于模具专业来说, 有一些新的特点。

(1) 注重复合型。模具专业是一门多交叉学科形成的领域, 它含有材料成型科学, 制造科学、控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因此, 它培养的人才就应当是复合型的, 使学生不仅具有设计模具的能力, 还具有材料成型加工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 受到现代工程师训练, 从事材料制备、加工工艺及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科学研究, 生产管理, 经营销售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2) 注重实践能力。目前许多单位招聘技术人员要求有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门槛, 同时应用型人才的定位面向生产一线和现场管理, 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宽厚的多学科知识、较好的综合素质及较强的实践能力。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应用人才, 我们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坚持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 不过分强调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知识的艰深, 在学校数学和英语的课时太多, 就减少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时间, 本培养方案做了一些革新, 以体现能力本位、需求至上的主导思想。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 我们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教学规律设置课程, 明确课程内容、规范课程名称, 实现教学管理重心向课程管理转移。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 理顺各教学环节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与衔接, 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根据市场需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掌握必需的科学知识和模具设计、制造及制品成型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开设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成型设备概论、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等特色课程。

3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针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特点和要求, 新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3.1 金工实习

安排两周金工实习, 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 了解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 了解并掌握车、铣、刨、磨等各种加工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真正体会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加工的经验, 培养、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 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3.3 模具装拆实验

要求学生拆卸、测绘和装配一套模具, 通过实训熟悉和掌握各类模具结构关系、工作原理及模具的拆卸与装配顺序。

3.4 数控加工实训

安排两周数控加工实训, 使学生能学会数控车床的操作, 能独立的加工零件, 学生在掌握数控车床操作的基础上, 再学会数控铣削或加工中心的操作。

3.5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学生在本课程设计中运用所学的理论及生产实际知识, 进行塑料模具设计, 熟悉和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培训查阅和运用相关标准、资料、手册等技术资料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使学生具备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3.6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帮助学生具体运用和巩固《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了解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关技术资料, 训练学生初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3.7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了全部理论课程和规定的实践课程的学习后, 在毕业前所进行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工科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部分,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对本专业专业知识的综合认识和总结, 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性质及特点;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 突出工程技能、培养工程技能是必然要求。其次, 加快知识更新, 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教师。要改变我国多年来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 教师在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下,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启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从而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5 结语

要培养高级人才,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开设的课程和设计合理的培养时间是重中之重, 必须花大力气、长时间培养, 把有限的学时投入到关键的课程上。只有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才能吸引优秀教师、优秀生源来学校工作、学习。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如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问题做了探索和研究, 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型,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熊建武, 周进, 熊芊.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改革方案[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3) :34~35.

[2] 夏碧波.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合格模具人才之探讨[J].人才培育, 2009 (4) :76~77.

[3] 王荣.高职模具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 2007 (4) :47~49.

上一篇:电子文档的发展对医院的重要影响下一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