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2022-08-16

第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运用SMART原则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

运用SMART原则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不明确,不具体以及不易衡量等问题,提出运用目标管理领域中的SMART原则设计和优化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和引导学生。

关键词:SMART原则;教学目标;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大院校面对非计算机专业入学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激发和培养大一新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其今后进一步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学校一般会对该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制订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最后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中,如何制订出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准确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帮助教师制定和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1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1)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般参照教学大纲,大纲对目标的要求不够明确具体,缺乏衡量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比较被动。

2)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较少考虑学生的参与,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目标没有在师生之间达成一致。目标设定不当,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3) 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缺乏相关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专业差异、需求差异。

为了更好地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们引入了目标管理领域著名的SMART原则。一个可见的、可操作的、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可以指导教师编写教学材料,还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不恰当的目标通常都不能满足SMART原则,因此可以将SMART原则作为优化整个教学设计的有力工具[1]。

2SMART原则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现于他的著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SMART原则是目标管理中制定目标的一个经典原则,如图1所示。

具体含义如下: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不能笼统。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指标要与工作、岗位相关,不能跑题。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注重完成指标的期限。

3运用SMART原则设计教学目标

3.1S(Specific)——具体性

具体性是指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中Excel的案例教学为例,如果教学目标定义为学生会使用Excel表格,就显得过于抽象,过于笼统了。笼统的教学目标就不好评价,不好衡量。具体说来,Excel涉及的知识很多,包括表格、函数、统计图表、数据透视表等,会使用哪些。如可以这样定义Excel这一部分某个案例的教学目标:

1) 理解Rank()函数各个参数的意义,并能够使用Rank()函数,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并给出一个班级的高等数学成绩,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名次的排列。

2) 能够根据给定数据表,在其基础上绘出两轴线—柱状统计图。统计图有很多种,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说得具体就好操作,便于衡量。

3.2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明确且可以量化。用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以“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教学为例,如何衡量“能够使用Rank()函数,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这个目标呢?可以在上机时,安排这样一道测验题目,如果80%以上的同学能够较好完成,则可以认为达到该教学目标。如果班上学生很多,可以采取抽样的方式。

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量化,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

3.3A(Attainable)——可实现性

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会跟不上课堂进度,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打击。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学生会有课堂所学有限,时间被浪费的感觉。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评估课程难度,合理设计目标。例如,以80%的学生的基础为参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基础、需求等差异,目标制定时,可以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建议,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使教学目标在师生之间达成一致。

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实现层次化教学。如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将文科班的教学目标定得相对低些,避免涉及过多复杂的函数,而对理科班的目标设定则正好相反[2]。

3.4R(Relevant)——相关性

相关性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么即使达到这个目标意义也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大纲,不能偏离教材。相关性要求教师控制课堂的随意性,实现教学过程的有序性、连续性。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实际应用需求[3]。文科专业的学生可能会经常使用Word,教学目标中要体现Word编辑排版等要求;对美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讲一些图片处理、Flash动画、网页设计等内容。不同专业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得到体现。

3.5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无法评价。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中各章节的权重,拟定出完成各章节目标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如期实现教学目标。

以“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教学为例,根据其在课程中的权重,需在两个学时内完成该案例的教学。

3.6设计案例——IF函数教学

以IF函数教学为例,运用SMART原则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经过和学生的讨论,利用上课前5分钟,将准备好的教学目标同学生讨论,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按照调整后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一改以往被动听课的状态,积极性大大提高,操作题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4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在运用SMART原则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实际上是按知识点逐个设计的,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模块化,这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必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目标的层次化,这又是层次化教学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字庆. SMART原则及其与绩效管理关系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19):97.

[2] 张琳.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88-90.

[3] 戴振华.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2009(12):100-102

第二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常用设备》教学设计方案

四川交通运输学校基础科项晓钢

一、 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物理划分和逻辑划分理论介绍,具体计算机内部各组成部件的功能介绍,造型表征,模块划分以及主要生产厂商等,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扩充了各中硬件相关的识别技巧以及护理知识的介绍。

二、 教学方法

为响应“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本次课采用了课本讲解、板书、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课本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互问答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板书来记录学生的发言以及思维表现,在知识讲解后,直观的调用之前的黑板板书内容,作为学生们自信心提升的有效道具,并且可以提示学生本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在多媒体环节引入了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指导并带领学生以任意角度的观摩,精细准确的表达,提示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游戏参与式的演示,实现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新奇的心态驱使下参与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三、 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很直观的认识计算机内部结构组成部件的外观,并熟练记忆各种硬件的识别和安装方法及准确的解说其功能。

四、 教学过程

1、作为开场白,回顾上次课的知识,即可以有话可说,还可以给学生一个情绪的和思想集中的缓冲;

2、以向学生们对计算机的视觉认识的提问展开新知识的教学,同学们会很直观的回答出相应的常规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摄像头等,也有懂得多一些的同学会提及显示卡、声卡、CPU等硬件,在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穷尽的时候,就针对刚才学生们提出的内容加以区别和划分,引出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划分,即:主机和外设两大类,讲解完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3、在讲解了计算机的物理划分之后,再提出冯·诺依曼的逻辑划分理论,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类,讲解完后,再次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4、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初步认识之后,就进入详细的各部件讲解阶段。此时,和学生们一同打开计算机教学平台,结合专门制作的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演示,分别利用相应的教学设计时间来对各个部件的功能、外观、识别方法、具体安装位置、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进行讲解,并随时提问各种部件间的异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在各个部件都讲解完成以后,就利用计算机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的模型分发给台下的所有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来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来调整观察角度,观察高度,观察距离等,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从任意角度”观察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并通过鼠标和键盘的配合来完成计算机主机部分的拆卸与安装,让学生能在“游戏感觉”的心态下更直观的看清楚,也更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

6、估计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本次课的内容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的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有利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知识的糅合。

五、 时间分配

1、前次课的内容回顾(5分钟)

2、利用交互式问答形式进行计算机的物理和逻辑划分理论讲解(10分钟)

3、配合虚拟现实的模型进行计算机的硬件明细讲解:

主板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10-12分钟)

CPU的功能、识别、安装、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内存条的功能、识别、安装、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显示卡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

网卡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

其他外围设备的介绍,如:显示器(3-5分钟)、打印机(3-5分钟)、扫描仪(1-3分钟)、传真机(1-3分钟)

4、通过电子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模型分发给每一位学生,教会学生使用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方法(3分钟)让学生自己用鼠标来点击各个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并让其自己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并通过虚拟产品应用的形式组装计算机,教师就负责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20-25分钟)

5、本次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总结(5分钟)

第三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总结

罗显志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从绩、德、识、勤4个方面作如下小结:

工作上能服从组织的安排,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工作有时需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从无体罚或变相体罚。

我主要担任计算机教学工作,计算机是当今最热门的学科之一。我非常热爱这门学科,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还应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只有热爱了才会花时间刻苦钻研,才能教得好。

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以往老师往往只注重把书上的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爆炸的今天,这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书往往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学的东西派不上用处,学习了计算机初级,刚接触了些WPS、DOS的知识,WINDOWS又来了,今后又是网络,Linux等等,让人感到总是跟不上,这就对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一味地教技术,还是教方法,其实技术和方法并不相同,技术只强调学会,方法则包含有理解,我提倡教学生学习方法。我想方设法挖掘设备的潜力,去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及时地用知识去概括大道理。比如我们学生学习的画笔,看似简单、枯燥,却隐含着平面设计的思路,有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美学的鉴赏能力,同时对树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信心也大有帮助。我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并加以实现,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如同有的人喜欢照说明书的样子死记硬搬,我则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去肯定有用的部分,否定不实际的部分。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才不至于在知识更新中落伍。我除了认真备课,每次课前都会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安装教学软件和素材,调试检查每台电脑是否正常,及时修复有故障的机器,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学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用自己的努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如果我们只是教育出一群高智商却低品德的学生,那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我们是成功的。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德育的渗透,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德育教育。在教育学生时,我从不对他们大声训斥、漫骂,而是认真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他们有了一点进步,那怕很小,我也总会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我从不给学生扣上“差生”的帽子,而是让后进学生感到,只要迎头赶上,在老师眼中你永远都和别人一样。

第四篇:教学方法改革论文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论文计算机基础应用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讨论

教学方法改革论文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论文计算机基础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讨论

【摘要】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讨论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大趋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向于具有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交流的能力,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工作方式的变迁,计算机已成为平时业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

分学生由于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准备,缺乏科学的规划,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缺少计划性、缺少主观能动性,实践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网聊等,同时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层次水平不一,使得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使得课堂讲授过程中,板书时间减少,可加大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菜单、窗口、操作步骤这些无法通过黑板板书出来的元素,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出了其优势。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结合起来,将

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讲解后,再辅以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演示,将每一步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强调应注意的细节,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启发诱导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知识结构,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是Office家族套装软件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在窗口、菜单上的操作基本相同,甚至有些功能也相同,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轻松学会其它办公软件的使用,优化教学效果。对比教学法是将原理相反、相关、相同的知识点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描述或说明,在对比过程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利用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规律,接受新知识,发现其相似和差异,防止知识之间的混淆,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使新

知识系统化,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进制转换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但又比较繁琐复杂、枯燥陌生,不容易掌握。但可以先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十进制为基础,分析进制转换中三要素:数码、基数、权的具体涵义,再利用其它进制与十进制的区别与联系,将其引申至其它进制中。在全面了解各进制的特点后,再介绍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同理类推,十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对于

二、

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可利用八进制由三位二进制数组成,十六进制由四位二进制数组成的规律,在掌握八进制与二进制之间转换过程的同时,学会十六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基本知识点融合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中,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来带动知识点的学习,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这个四个步骤: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总结提高。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先行制作一个精美的个人简介,将素材的获取、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图片、影片、声音、Flash、音频、视频、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等理论知识整

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逐步分析讲解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拟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穿插介绍操作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重点,变枯燥的填鸭式说教活动为自主的能动活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和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一章的学习中,在教学上可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任务,将新建文档、输入和编辑文档、排版文档、表格处理、图形处理、样式和模板、宏和域的使用及美化文档这些知识点隐含在八个小任务中,再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将小任务分成更小的任务。例如将排版文档分成字体、字号、字形、字符修饰、对齐方式、行间距和段间距、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页面设置、打印文档等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外,应更注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获取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因此上机实践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目的明确、内容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以此作为学生上机实践的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体会操作的技能技巧,将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上升至全面综合运用。上机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对当次上机实践操作进行回顾总结,进一步增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理性对待上机实践过程中玩游戏的现象。比如在打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打字速度与准确率,掌握正确的指法,为实现盲打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结构更新加快,计算机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吴宁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作用[J].大众科技2005,77(3):55-59. [2]沈恒清.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7(2). [3]喻皓.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关问题的思考[C].计算机科学,2007,(7). [4]李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16).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张红

本学期,我担任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的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了很多体会。在教学方面,每周我都做到超前备课,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本学科主要内容都要上机完成,在上机实训课上,我努力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 三者的统一。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我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一、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事情。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

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培养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我任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在教学和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出现的情况是:你把许多自认为很好的经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仍掌握不好。这里有一个值得我注意的问题是,教师把经验、方法讲给学生听了,不等于学生就获得了这个经验、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操作、练习去进行巩固,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把作业、知识点落到实处。

2015年12月20日

上一篇:教师工作计划和总结下一篇:技术工人复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