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2024-05-11

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通用8篇)

篇1: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

运用SMART原则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不明确,不具体以及不易衡量等问题,提出运用目标管理领域中的SMART原则设计和优化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和引导学生。

关键词:SMART原则;教学目标;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大院校面对非计算机专业入学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激发和培养大一新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其今后进一步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学校一般会对该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制订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最后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中,如何制订出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准确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帮助教师制定和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1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1)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般参照教学大纲,大纲对目标的要求不够明确具体,缺乏衡量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比较被动。

2)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较少考虑学生的参与,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目标没有在师生之间达成一致。目标设定不当,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3)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缺乏相关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专业差异、需求差异。

为了更好地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们引入了目标管理领域著名的SMART原则。一个可见的、可操作的、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可以指导教师编写教学材料,还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不恰当的目标通常都不能满足SMART原则,因此可以将SMART原则作为优化整个教学设计的有力工具[1]。

2SMART原则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现于他的著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SMART原则是目标管理中制定目标的一个经典原则,如图1所示。

具体含义如下: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不能笼统。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指标要与工作、岗位相关,不能跑题。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注重完成指标的期限。

3运用SMART原则设计教学目标

3.1S(Specific)——具体性

具体性是指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中Excel的案例教学为例,如果教学目标定义为学生会使用Excel表格,就显得过于抽象,过于笼统了。笼统的教学目标就不好评价,不好衡量。具体说来,Excel涉及的知识很多,包括表格、函数、统计图表、数据透视表等,会使用哪些。如可以这样定义Excel这一部分某个案例的教学目标:

1)理解Rank()函数各个参数的意义,并能够使用Rank()函数,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并给出一个班级的高等数学成绩,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名次的排列。

2)能够根据给定数据表,在其基础上绘出两轴线—柱状统计图。统计图有很多种,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说得具体就好操作,便于衡量。

3.2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明确且可以量化。用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以“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教学为例,如何衡量“能够使用Rank()函数,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这个目标呢?可以在上机时,安排这样一道测验题目,如果80%以上的同学能够较好完成,则可以认为达到该教学目标。如果班上学生很多,可以采取抽样的方式。

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量化,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

3.3A(Attainable)——可实现性

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会跟不上课堂进度,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打击。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学生会有课堂所学有限,时间被浪费的感觉。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评估课程难度,合理设计目标。例如,以80%的学生的基础为参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基础、需求等差异,目标制定时,可以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建议,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使教学目标在师生之间达成一致。

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实现层次化教学。如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将文科班的教学目标定得相对低些,避免涉及过多复杂的函数,而对理科班的目标设定则正好相反[2]。

3.4R(Relevant)——相关性

相关性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么即使达到这个目标意义也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大纲,不能偏离教材。相关性要求教师控制课堂的随意性,实现教学过程的有序性、连续性。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实际应用需求[3]。文科专业的学生可能会经常使用Word,教学目标中要体现Word编辑排版等要求;对美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讲一些图片处理、Flash动画、网页设计等内容。不同专业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得到体现。

3.5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无法评价。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中各章节的权重,拟定出完成各章节目标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如期实现教学目标。

以“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教学为例,根据其在课程中的权重,需在两个学时内完成该案例的教学。

3.6设计案例——IF函数教学

以IF函数教学为例,运用SMART原则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经过和学生的讨论,利用上课前5分钟,将准备好的教学目标同学生讨论,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按照调整后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一改以往被动听课的状态,积极性大大提高,操作题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4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在运用SMART原则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实际上是按知识点逐个设计的,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模块化,这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必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目标的层次化,这又是层次化教学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字庆.SMART原则及其与绩效管理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9):97.[2] 张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88-90.[3] 戴振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2009(12):100-102

篇2: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讨论

【摘要】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讨论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大趋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向于具有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交流的能力,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工作方式的变迁,计算机已成为平时业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

分学生由于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准备,缺乏科学的规划,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缺少计划性、缺少主观能动性,实践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网聊等,同时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层次水平不一,使得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使得课堂讲授过程中,板书时间减少,可加大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菜单、窗口、操作步骤这些无法通过黑板板书出来的元素,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出了其优势。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结合起来,将

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讲解后,再辅以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演示,将每一步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强调应注意的细节,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启发诱导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知识结构,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是Office家族套装软件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在窗口、菜单上的操作基本相同,甚至有些功能也相同,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轻松学会其它办公软件的使用,优化教学效果。对比教学法是将原理相反、相关、相同的知识点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描述或说明,在对比过程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利用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规律,接受新知识,发现其相似和差异,防止知识之间的混淆,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使新

知识系统化,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进制转换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但又比较繁琐复杂、枯燥陌生,不容易掌握。但可以先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十进制为基础,分析进制转换中三要素:数码、基数、权的具体涵义,再利用其它进制与十进制的区别与联系,将其引申至其它进制中。在全面了解各进制的特点后,再介绍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同理类推,十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对于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可利用八进制由三位二进制数组成,十六进制由四位二进制数组成的规律,在掌握八进制与二进制之间转换过程的同时,学会十六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基本知识点融合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中,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来带动知识点的学习,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这个四个步骤: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总结提高。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先行制作一个精美的个人简介,将素材的获取、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图片、影片、声音、Flash、音频、视频、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等理论知识整

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逐步分析讲解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拟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穿插介绍操作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重点,变枯燥的填鸭式说教活动为自主的能动活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和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一章的学习中,在教学上可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任务,将新建文档、输入和编辑文档、排版文档、表格处理、图形处理、样式和模板、宏和域的使用及美化文档这些知识点隐含在八个小任务中,再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将小任务分成更小的任务。例如将排版文档分成字体、字号、字形、字符修饰、对齐方式、行间距和段间距、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页面设置、打印文档等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外,应更注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获取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因此上机实践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目的明确、内容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以此作为学生上机实践的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体会操作的技能技巧,将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上升至全面综合运用。上机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对当次上机实践操作进行回顾总结,进一步增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理性对待上机实践过程中玩游戏的现象。比如在打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打字速度与准确率,掌握正确的指法,为实现盲打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结构更新加快,计算机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篇3: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是一个高新技术领域, 具有发展迅速和知识复杂两大特点。但是它涉及面极广, 并且只有与各行各业结合才有生命力, 这给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难题。教学的实践证明, 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 用“滚雪球”式的方法学习, 用层次结构组织教学。按照基本目的和教学规律, 将信息学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1) 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这一层次主要任务是进行平台能力教育, 即是进行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内容应当包括单机平台 (当前主要是Windows) 和网络平台 (当前主要是Internet) 的主要操作、在这些平台上的日常工作 (如字处理、表处理等) , 以及平台维护 (如系统配置与设置、病毒防治、压缩解压等) 。

(2)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这一层次的宗旨是使学生对当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同时还要对学生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意识的教育, 以便能很好地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 程序设计。这一层次的目的不仅在于它是应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功, 有助于深刻理解计算机的程序存储控制原理,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严谨地运用公理系统进行演绎思维训练的与普通数学相平行的另外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极为有用, 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一些改革的尝试呢?

(1) 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有明显的时间性。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必然带动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而另一方面, 由于设备、师资、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 计算机与信息的基础教育必然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 除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外, 还表现在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上选取的区间的不同。对先进的院校来说, 如何探索新的教程及其体系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最好能形成“2003”、“2004”、“2005”……等一系列不同时间性版本的大纲和教材。这个系列将描述出我国计算机信息基础教育内容不断前进的轨迹。同时它不要求把所有的院校都拉在一个水平线上。设备先进、力量强的院校可以选新一些的大纲和教材;设备落后, 力量弱的院校可以选较陈旧一些的大纲和教材。

(2) 改变计算机中心的职能。

在研究课程大纲和内容改革的同时, 必然要涉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计算机信息这门课程来说, 这些更为重要。但现实是, 计算机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 计算机软件规模越来越大, 尤其是图形界面的使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对机器的速度、容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一台P4兼容机大约5000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学生5~6人合买一台机器, 每人平均不到1000元。加上学校补贴 (应为学校省下了一大笔设备购置费和维护管理费) , 再加上公司的资助和薄利多销, 每人大约只需花费500~800元。学生花了这么点钱, 在整个大学期间便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机器了。对学校来说, 既节省了费用又提高了教学质量;省下的买机器的钱用来进行网络建设, 不仅解决了上机难的问题, 还可以在网上开展其它教学或活动。

上述的想法如果说得以实现, 或者说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我们的学生一定没有问题了, 一定可以把计算机基础课学好了, 但事实上未必如我们所愿, 那么作为学生应该怎么样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呢?

自学、动手和应用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三大诀窍。

(1) 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 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 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 几年前还普遍流行“DOS+WPS”, 现在几乎被窗口化的“Windows+Word”完全取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 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 任何一名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的需要, 如果继续坐等老师来传授知识的话, 恐怕只能是坐以待毙。因此, 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学习方法, 努力培养自学能力,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

这里所说的自学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课前和课堂上对教材的自学, 另一类是课余时间对教材之外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自学。前一类为课堂学习和后一类自学打下基础, 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后一类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 带有广泛性和选择性, 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的获取。但是, 不管哪种形式的自学都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只有自学, 善于自学,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 动手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

自学是为了掌握知识, 为培养技能打下基础, 动手则是为了培养技能, 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而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恰恰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而其中技能性, 也就是操作性, 则占据主要地位。

动手增强你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 实际操作一下, 你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这样, 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 你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 随之你的信心也会大增, 学习劲头也就更大。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敢于动手, 勤动手。实践, 实践, 再实践, 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3) 应用是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 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 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 我们就要用, 要常用, 用它处理信息, 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并不是考查的真正目的, 关键是使用知识并把它运用到有意义的场合, 最好是现实生活中。衡量一门英语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英语说的有多好, 衡量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用计算机帮助你解决了多少问题。学以致用, 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 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的真正目的。

总之, 只要牢牢地把握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三大诀窍, 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 学习动力也会随之逐步增强, 最后, 你必定能驾驶信息技术这艘航船, 顺利抵达胜利的彼岸。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是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时代的技校学生掌握计算机文化, 提高信息素质、信息技能和信息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方式, 因此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有明显的时间性;改变计算机中心的职能;当前情况下学生如何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

篇4: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9-0000-01

Talking o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Computer Basis Advanced Case Teaching Research

Liu Wei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henyang11012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tatus of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an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Keywords:Computer basis;Teaching reform;Case teaching;Non-computer major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根据“智联招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粗略统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应聘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目前高职院校均将“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可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一、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计算机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给老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对此我们已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计算机分级教学的尝试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针对全校非计算机各个不同的专业,今后计算机应用的侧重点不同,目前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各个不同专业的后续使用要求。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必须跟得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如果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我们提出《计算机基础案例高级应用教学》,在新生完成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了计算机常用操作基础上,在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案例高级应用课程》,精心设计挑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针对各个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深入挖掘本门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相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尽量只起到引导、启发的功能。

三、计算机基础高级案例教学研究具体措施

(一)贴近专业需求,制定新课程标准。针对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8个系38个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按不同的系分别进行调研。我们计算机基础教研室8位老师各有分工,每人负责一个系。通过网络搜索、阅读相关资料、并与各个系部的专业主任反复沟通,深入了解各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技能需达到的水平、行业标准以及就业方向等,力求制定出适合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为今后我们教学提供参照依据,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使用技能,具有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搜集编写适合各个专业案例,自编教材。在走访学校各个专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每位老师整理、收集、查阅大量适合相关专业的实用、原始数据,编撰、设计适合各个专业的案例。每周利用教研室例会的时间,定期讨论数据的收集、整理;调整案例的设计、组织。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了“计算机基础课教改师生座谈会”,邀请了各系部相关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代表涵盖我校各个开设计算机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约30人左右。在座谈会上,师生们就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课程计划进行热烈的讨论。此外,对学校部分专业的大一学生以及毕业生就计算机基础课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反馈跟踪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计算机的要求。通过不断积累,最终生成适合全校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这门课的案例库并编纂成教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对应选择与不同专业适合的案例做到“有的放矢、因专业施教”。我们目前根据学校8系38个专业的不同培养方案,设计的案例库按应用来分,暂分为商务类、管理类、策划设计类、工程类、综合类五大类。(三)实时更新案例库,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高等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计算机基础课总学时一般在52-84学时之间,想利用课堂时间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是不可能的,平时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把教师积累的案例库、素材、习题、以及设计项目要求按侧重专业方向和难度层次分类实时动态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自由选择练习。(四)多组织提供学生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学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让其兴趣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比如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计算机基础大赛,设定主题,允许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加网页制作、Word排版或PPT设计比赛,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比较满意复杂的综合作品,必须通过多名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多方面提供学生参加校外比赛锻炼自己的机会。

四、小结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计算机课,如何把我们课程内容更贴近专业建设,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以及今后对他们进一步学习更有利,更符合计算机不断更新发展的技术,是我们要一直不断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影,王波.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Vol.4,No.9,2008.12

[2]杨玉强,赵绪辉,陈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Vol.30,No.3,2009.09

篇5: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

刘天龙

一、学生分析

对于中职学生,除女生外,大部分男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态度不佳,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是放任自流型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表现不够端正。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和作业方面,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另一部分学生作业虽然能按时按量完成,但谈不上作业对知识的巩固情况。课堂上,部分学生听课的有效性较差,很多时候我发现班上有一部分学生上课听得不认真,虽然,这些学生中并不全是思想开小差的,很多都是不积极参与的,感觉课堂与他无关。

二、教学情况分析

在教学方面,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尤其本学科主要内容都要上机完成,在上机实训课上,我努力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 三者的统一。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我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我任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在教学和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出现的情况是:你把许多自认为很好的经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仍掌握不好。这里有一个值得我注意的问题是,教师把经验、方法讲给学生听了,不等于学生就获得了这个经验、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操作、练习去进行巩固,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把作业、知识点落到实处。

三、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学生学风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与应用。

2、课堂上精讲多练,着重点放在后三分之二同学身上,让他们能听懂学会。

3、加强实训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课堂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他们对学好计算机充满信心。

5、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篇6:计算机基础分组教学研究论文

当前科技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应用遍布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学好计算机技术是大势所趋,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许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开始接触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初中生要备战中考,学校往往不会为计算机课设置很多学时,往往只是一周一节,甚至两周一节。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而临的问题

由于新信息时代的来临,职业学校在每个专业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这是一门公共课,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教学面临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刚入学,对职业学校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难以适应,他们仍然沉浸在初中的学习模式中。中职学校教学进度快、信息量大,更自由、民主,而学生往往自觉性不高,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快速适应这种方式。其次,职业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计算机基础,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接受知识课后作业时对因为学生的差异也难以做到统一。再次,公共课一般在大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空间大,学生多,老师通过计算机加大屏幕投影,主要以讲授为主,师生之间没有多少互动,课堂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注意力也很难得到集中,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最后,因为计算机课程有理论课也有实际上机操练课,两个课时之间往往隔离很长时间,学生理论学习后难以及时进行实际操作,在下次上机操作时往往已经忘记了一些理论知识,而老师也没有太多时间再逐一进行辅导。此外,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每个学生对计算机需求度及兴趣度也存在差异,教师难以做到统一教学。由此看来,当前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学校应作出一些改革,在多方面进行整改,例如实施分组教学、添加资源设备、合理安排课时等等,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发展。

二、分组教学的意义所在

所谓的分组教学,就是改变当前大班整体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不同分组,从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他们的能力发展。每个小组的学生之间是互相合作关系,小组之间则是竞争关系。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小组教学相对于大班授课而言,更轻松,更利于老师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老师不再是主体,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密切,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其次,小组间的学生互相合作,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奋斗,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团结性,提升他们互相合作的能力。好的榜样还能起到模范作用,带领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同时,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再次,小组教学可以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面对问题和矛盾的时候,要全员参与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对自我认知能力也有了提升。此外,分组教学是集合了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等等,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分组教学的实施方法

篇7:《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计算机部

石海明

在05秋学年度中,本人分别担任计算机052、机电051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步,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顺利出色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其中期末考平通过率100%,优秀率分别是85.2%、62.3%,平均分达到92分。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教学工作:

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虚心向前辈学习,深入研究教法和调查学生状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备课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对于中专的计算机教材,并不是很熟悉。中专的计算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课堂近可能和生活贴近,这样才能有一堂生动的课,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一堂课怎样把握重难点,而且没有教参为根据,这对于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老师,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后来才渐渐认识到每一次备课、上课都应该带着重点和难点去,注意哪些该详讲,讲透,哪些无关紧要。我主动去向一些老教师请教,并利用课余时间去听他们的课,对我们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教学还一无所知的新教师来说就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也让我在备课各个方面都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在听了别人的课之后,将其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把好的地方记录下来,吸取他的精华,真是获益匪浅。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更快成长。

2、备学生

针对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也各不一样,并采取了不同的教法。电气化02班、机电051班是男生班级,这些班的课堂纪律是最令人头疼的,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经观察,这个班的学生是吃软不吃硬的,而且是团结在一两个同学的领导下,所以找来那两个同学,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去带动组织好整个班的课堂纪律。计算机052班,由于是新生,学习态度端正,基于专业学生,所以我在上课时会有 意识地去加深教学深度和广度。多渠道去改进他们的学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五笔的时候,我专门请了打字竞赛队的学生去打字表演,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促进学风的形成。会计042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该班的学生实操能力不强,所以上课时采取精讲善练教学方法,布置较多的课堂上机作业。这个班在本学期参加全省的计算机统考,所以我就有意识有计划的让他们练习统考的题目,通过不断地模考,不断地评讲,将难点和重点内容落实到人,为统考打下坚基,并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课后对她们进行辅导和帮助。

3、课堂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授课,即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使教学动静结合,增加课堂气氛。并采用广播教学,进行操作演示,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有一些课程知识因为学校没有相应的平台设备,我就采取教学屏幕录制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掌握,尽可能避免空谈。但不要一味追求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而忽略教学效果。尽量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我主要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要求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就是做到:看、听、记、问、忆。“看”就是预习、准备,在上每一次上课前,我都要求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听”就是令学生精神集中主动去听,我首先将作品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上完这一节课,他就懂了些什么,从而引发听课的兴趣。“记”就是让学生学会快速做笔记,在我讲例子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怎么去把这一例题的重点记下,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快速做笔记的习惯。“问”即要好问,现在的学生都不爱问,我们就要启发他们不懂就问,所以上课时,我会有意识地走到一些差生的身边,问她们会不会,并对她们不懂的知识进行一一讲解,这样一来,差生就克服了问老师的恐惧感了,而且一对一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让差生有了学的兴趣,下一次他们就会主动问你了。

4、课后总结

每一堂课下来,认真做好笔录,把本课需要改正的地方记录下来,避免重犯,也更好的做到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这对于以后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5、作业的批改

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为什么,确保他们真正懂,批改作业和测验一定要及时。这样才能进一步把握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进度和掌握程度。

6、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要有耐心,要落实到位。多与学生交流,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但跟学生关系也要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点开始时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我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从学生身上了解自己,定期对学生作调查,针对学生的意见反馈适当调整上课方式。如刚开始时,我上课的声音不够大,语速和教学进程都比较快,提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后来从学生的意见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改正。虚心对待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自我,更快更好地成长。

7、重视考前的实习周

篇8: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策研究

一、基础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

1、教学“一刀切”

由于新生来自于不同地区, 且各地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差异使得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基础课教材较熟悉, 具备一定的应用基础, 少数学生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 甚至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操作。

而目前大部分学校校的计算机教学仍采取“一刀切”“零起点”教学。一些常用计算机上网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会用计算机了, 没有必要再学习计算机课程;少部分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则计算机应用基础感到深奥难懂。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计算机教育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有些问题单凭教师讲解, 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 大部分学生仍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只能是纸上谈兵, 直接影响了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飞速发展, 技术更新快, 因此出现了教学内容滞后现象, 有时候教给学生的是已经被淘汰的落后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得以应用, 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机是一门知识学科, 而不注重它是一种工具, 学生学习计算机是为了使用这种工具以提高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 使教师和学生偏重于计算机语言的教学而对应用软件的学习重视不够。导致一部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 不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操作, 无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探索

针对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1、差异化教学

由于现在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针对这种情况, 我建议新生入校后自愿报名参加计算机文化基础免修考试。考试由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构成, 如果最后的加权分达到指定标准, 即可申请免试该课程。不过依据我们多年的经验表明, 尽管部分学生日常已经接触和使用过电脑, 但他们仍未能掌握技校要求他们掌握的相关知识, 很多同学对电脑的熟悉就是玩游戏和上网, 而上网很多的同学又只是聊天, 所以最后真正能免修的同学并不是很多, 也说明我们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不要乐观的估计。

2、改进、创新理论教学的方法

(1) 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实际的计算机应用案例, 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它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 具有启发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知识原理, 并能灵活运用, 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学生切身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学习完Excel后, 会让学生制作平时教师使用的成绩统计表等等, 然后选出其中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同时也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理论教学精讲多练。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 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 所以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对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的内容, 一概不讲, 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 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

3、进行合理的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

由于没有统一固定的、统一的计算机职教教材, 所用的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书籍, 所以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有些则望书生畏。所以, 计算机专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教学目的, 深入钻研有关专业书及教材, 总结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 很多人一谈到计算机的教学, 就认为是学习语言、学习程序设计、搞软件开发。其实, 我国今后对计算机应用的人才需求, 除少数人需要掌握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外, 对大多数人只是要求了解、操作计算机, 凭借现成的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为各行各业普及计算机的应用, 培养急需的处理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课具体的教学内容还应该结合各专业特点而有所侧重。如文秘类、办公类应侧重与字处理和数据库的命令工作方式等, 计算机专业应侧重于数据的程序设计, 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 能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常规的维护等。

4、加强上机实践,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许多知识技能都必须经过上机验证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掌握。良好的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让学生按照实验书的步骤按部就班操作的教学方法, 精心组织每一次实验内容, 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让他们在实践中探求书本的知识, 从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巧技能。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营造更好的学习空间,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以上是我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尝试, 还仅仅是初步的, 仍有大量的、系统的工作要做, 但我相信只有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 新颖, 展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主学习空间, 才是提高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就目前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 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探讨。

上一篇:患者病情评估持续改进下一篇:如何大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