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

2024-04-13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通用8篇)

篇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例

马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组成、发展;(2)、认识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系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组成、发展;

(2)、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学重点与难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对信息进行研究、加工、开发、传播、存储、利用等相关的技术。这种技术涉及到许多的高新知识、而信息技术本身很大一部分便直接是对知识的产生、存储、传播和利用。

二、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5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的四代: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属于计算机开创时期,其可靠性差,体积大,价格贵。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使用高级语言编程和外存储器。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用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资源与使用,属于计算机飞速发展时期。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千亿/秒,稳定性高,价格低。

三、计算机的应用

1、信息管理;可以说数据处理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2、自动控制:计算机对连续的工业生产过程或军事项目进行控制称为自动控制。

3、科学计算:是以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问题为主的数值计算。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测试和辅助教学。

5、人工智能。

四、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

五、计算机的硬件

1、什么是硬件:看得到摸得着的。

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3、微处理器:是构成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器中的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控制指挥中心,它的功能是识别并翻译指令代码,安排工作次序,并向计算机各部件发出适当的控制信号,以指挥工作。微处理器的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运算的部件,它的速度几乎决定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

4、存储器的功能: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来保存计算机工作所必需的程序和数据的部分。它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三部分组成。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分成两类,一类是RAM即随机存储器,即可读出,也可写入,但机器电源消失后,信息丢失;另一类是ROM即只读存储器,只能供反复读出,不能写入,断电后其中信息仍然保留;辅助存储器又称为外存,它分为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3.5英寸软盘、5.25英寸软盘)光盘存储器(固定型)。

5、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6、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六、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的硬件和五大部分组成。

七、后记:本课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组成和应用等的介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点有了简单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更深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物的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篇2: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

运用SMART原则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不明确,不具体以及不易衡量等问题,提出运用目标管理领域中的SMART原则设计和优化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和引导学生。

关键词:SMART原则;教学目标;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大院校面对非计算机专业入学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激发和培养大一新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其今后进一步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学校一般会对该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制订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最后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中,如何制订出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准确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帮助教师制定和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1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1)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般参照教学大纲,大纲对目标的要求不够明确具体,缺乏衡量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比较被动。

2)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较少考虑学生的参与,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目标没有在师生之间达成一致。目标设定不当,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3)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缺乏相关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专业差异、需求差异。

为了更好地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们引入了目标管理领域著名的SMART原则。一个可见的、可操作的、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可以指导教师编写教学材料,还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不恰当的目标通常都不能满足SMART原则,因此可以将SMART原则作为优化整个教学设计的有力工具[1]。

2SMART原则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现于他的著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SMART原则是目标管理中制定目标的一个经典原则,如图1所示。

具体含义如下: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不能笼统。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指标要与工作、岗位相关,不能跑题。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注重完成指标的期限。

3运用SMART原则设计教学目标

3.1S(Specific)——具体性

具体性是指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中Excel的案例教学为例,如果教学目标定义为学生会使用Excel表格,就显得过于抽象,过于笼统了。笼统的教学目标就不好评价,不好衡量。具体说来,Excel涉及的知识很多,包括表格、函数、统计图表、数据透视表等,会使用哪些。如可以这样定义Excel这一部分某个案例的教学目标:

1)理解Rank()函数各个参数的意义,并能够使用Rank()函数,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并给出一个班级的高等数学成绩,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名次的排列。

2)能够根据给定数据表,在其基础上绘出两轴线—柱状统计图。统计图有很多种,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说得具体就好操作,便于衡量。

3.2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明确且可以量化。用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以“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教学为例,如何衡量“能够使用Rank()函数,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这个目标呢?可以在上机时,安排这样一道测验题目,如果80%以上的同学能够较好完成,则可以认为达到该教学目标。如果班上学生很多,可以采取抽样的方式。

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量化,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

3.3A(Attainable)——可实现性

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会跟不上课堂进度,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打击。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学生会有课堂所学有限,时间被浪费的感觉。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评估课程难度,合理设计目标。例如,以80%的学生的基础为参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基础、需求等差异,目标制定时,可以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建议,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使教学目标在师生之间达成一致。

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实现层次化教学。如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将文科班的教学目标定得相对低些,避免涉及过多复杂的函数,而对理科班的目标设定则正好相反[2]。

3.4R(Relevant)——相关性

相关性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么即使达到这个目标意义也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大纲,不能偏离教材。相关性要求教师控制课堂的随意性,实现教学过程的有序性、连续性。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实际应用需求[3]。文科专业的学生可能会经常使用Word,教学目标中要体现Word编辑排版等要求;对美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讲一些图片处理、Flash动画、网页设计等内容。不同专业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得到体现。

3.5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无法评价。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中各章节的权重,拟定出完成各章节目标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如期实现教学目标。

以“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教学为例,根据其在课程中的权重,需在两个学时内完成该案例的教学。

3.6设计案例——IF函数教学

以IF函数教学为例,运用SMART原则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经过和学生的讨论,利用上课前5分钟,将准备好的教学目标同学生讨论,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按照调整后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一改以往被动听课的状态,积极性大大提高,操作题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4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在运用SMART原则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实际上是按知识点逐个设计的,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模块化,这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必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目标的层次化,这又是层次化教学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篇3:探讨如何搞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

1应届毕业生计算机水平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走上社会的必备技能,对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有重要意义。现如今,众多用人单位都将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作为新人试用的一项基本考核标准。毕业生在设置简历时都会在其中描述自己的计算机使用水平,大多数都心虚的表示自己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到实际应用时却无从下手,可能连最基本的表格操作都了解甚少。很多用人单位也在抱怨当今应届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很多毕业生都因为计算机水平不足而与好工作失之交臂。

2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在教学时对知识讲解不够详细,很多只是一带而过,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针对性教学。学生觉得计算机基础教学无非就是一些简答的操作,没有任何难度,且目前阶段根本用不到,没必要花费太多心思。师生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及其他学科。教师不负责任的教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不到实际知识。学生眼高手低的观点只会让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所知甚少,后悔莫及。

2.2教学内容重复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设置与中学阶段的计算机教材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对于大多接受过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学生来说,一些简单的基本操作已经掌握,大部分进入高校的学生已经实际掌握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天真的以为自己已经不需要再接受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日常计算机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实际上,高中计算机教学仅仅介绍了最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差甚远

2.3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整个计算机学习的最初阶段,也是最枯燥无味的阶段。基础知识包含大量知识,主要偏重于记忆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往往对照课本讲解,在实际操作时仅有教师在演示,学生仅仅扮演观众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计算机教学失去兴趣,计算机课堂就变成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而教师利用计算机所做的演示只是过眼云烟,并没有被学生真正记住。

2.4缺乏实际操作

所谓百看不如一练,计算机教学往往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际操作。对于很多学校来水,学生难得去一次机房,且每次去机房的时间短暂,上机课间距较长,学生在上机时已经将之前的操作方法完全遗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自觉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教师在排课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机房规模不够,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

3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

3.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有很大影响,尤其在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会造就更多的人才,而严肃枯燥的教学环境则是浪费学生的金钱和时间,因为学生很难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并运用于实践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枯燥的,教师应该在枯燥的学习中巧用动作及言语,利用趣味提问以及幽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高效的课堂学习,避免枯燥沉闷的教学环境。

3.2趣味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量庞大,大多以记忆为主,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时很容易陷入枯燥的学习气氛中,一点时间后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件充满趣味的设备,通过计算机教师能够在教学后总做很多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充满趣味的事情。例如在学生听课疲劳时利用卡通教学的方式,多媒体播放动画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学习计算机知识必然更有效率。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并给问题解决者一定的学分奖励,以此鼓励大家积极思考。

3.3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课本教学知识的设置让很多目光短浅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成,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其实中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只是皮毛,但就是这些皮毛贯穿于高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从而误导学生。由于这些基本皮毛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编排一两节课全面系统的介绍这些知识,保证学生都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正充分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3.4增加学生上机课比例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介绍很多理论知识后才花费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由于教学知识的大量累积,学生在上机课上时间仓促,只能根据教材提示按部就班操作,缺少自主操作,因此上即可并未达到实际操作效果。教师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加大上机课比例,毕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来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有所领悟,仅靠单纯的记忆难以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

3.5计算机教学阶段性考核

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量庞大,学生很容易出现边学边忘的情况,实际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考核手段,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置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测试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情况,保证学生牢固掌握已经学习的知识。通过阶段性测试教师也能针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针对性强化训练,便于更好地学习后面更高深的知识。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当今社会人才的必备技能,在学习是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注重实践。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科学性,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特点展开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效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已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进入社会各个角落,人们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计算机受到广泛重视,但实际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不到位。计算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纠正思想,利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牢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篇4: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课堂教学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4;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9-01

在我们的中等职业教学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了每个中职学生必修课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掌握这一门学科,可见计算机的应用真正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的工具,所以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就需要有一个创新。

一、在教学内容上创新,要接近工作生活实际。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进入中职课堂已经有很多年,而且现在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像我们最早接触的DOS系统,现在早已经不再使用,我们现在要是还在学习的话,就已经失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意义了。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学习新时代下的应用,让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见现今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科,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才能利用它更好的学习其它学科。所以我们中职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创新,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基础去学习,使我们的中职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软硬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二、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全面深入分析学生心理,合理设计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我们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计算机教师,要多加思考,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有创新,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要让学生一味的灌注被动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能动性,这样,课堂教学就充满了活力,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发掘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应用问题。教师是引路人,教师是帮助学生把问题细化,把问题深化的主导者,而实际的课堂主角是学生自己,教师作为补充,这样学生的学习更扎实,也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在教学理念上创新,拓展教学资源、拓宽知识面。

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中职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有一个新的突破。要拓展我们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新的提高。现今时代是网络时代,学生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互联网,如何较好的利用网络来学习,还是值得我们中职教师深思的。

中职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体现在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主要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他们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我们中职教师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按照中职学生的特点实现学习资源的建设,即在选择、组织资源等各个环节围绕着学生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建立一个具有亲和力,且易于接受的形式,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中职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也为他们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需要创新是现今社会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我们中职教师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的社会的变化,从实际工作生活出发,选择适合我们中职学生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以学习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将来成为社会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国兴,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

篇5: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

科任教师:邓良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知识点

目录: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

三、因特网(Internet)

四、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美国,ENIAC(2)经历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应用、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1)硬 件:A、主机(1.CPU:中央处理器(两个功能:控制器、运算器);2.主板;3.内存;4.硬盘(外存);5.各种板卡(显卡、网卡、声卡))。B、外设:显示器、键鼠、打印机、音箱。

(2)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Vista、Windows 2003)应用软件:打字软件、办公软件、杀毒防护软件、游戏软件等 3.计算机组装

二、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操作系统是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身负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

2.桌面:启动计算机后所看到的屏幕。桌面图标:系统图标和快捷方式图标。

任务栏:开始菜单、快速启动栏、任务指示区、功能提示区 桌面属性设置:右键——属性

3.鼠标的使用: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4.键盘:分五个区:功能键 区、输入键区、特定功能键区、方向键区、数字键区(小键盘)。5.窗口和对话框

窗口的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任务窗格、工作区、滚动条、状态栏。窗口的操作:移动、改变大小、最大化、最小化、关闭。

对话框:标题栏、选项卡、编辑框、复选框、单选按钮、下拉列表框、按钮等。6.写字板和记事本、画图

打开:开始—程序—附件—写字板(记事本、画图)保存:文件—保存 7.文件管理:

(1)文件和文件夹(文件和文件的扩展名)

什么是文件?文件是数据(文字、声音、图像等)存放于计算机中的一种组织形式。文件名:分前后两部分,中间用“.”隔开:前一部分叫主文件名,后一部分叫扩展名。文件的类型(格式):看文件的扩展名就知道这个文件的类型。扩展名就是用来区别文件的类型(格式)的。如:.doc 文档文件

.mp3 音乐文件格式的一种.txt 记事本文件.exe 可执行文件.jpg.gif 图片文件(2)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我的电脑”:打开 “资源管理器”:鼠标指向“我的电脑”,右键,选择“资源管理器”。根目录:C、D、E等磁盘。

第1页

总6页 金秀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12级学生使用

科任教师:邓良秋

子目录:根目录下的文件夹。

文件或文件夹显示方式:缩略图、平铺、图标、列表、详细信息。(3)新建、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新建文件:打开写字板、记事本或其他应用程序来创建。新建文件夹:右键—新建—文件夹或文件—新建—文件夹。重命名:右键—重命名

注:一般不可以更改文件的扩展名。同一文件夹里文件名不能相同。(4)选择文件和文件夹 单个文件:单击

多个连续文件:按住左键拖动,或者,先单击第一个文件,后按Shift上档键单击其他文件。多个不连续文件:按住Ctrl键单击。取消选择:按住Ctrl键再单击。全选:编辑—全部选定或Ctrl+A(快捷键)(5)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移动:鼠标拖放,或者,右键—剪切(Ctrl+X)—粘贴(Ctrl+V)复制:右键—复制(Ctrl+C)—粘贴(Ctrl+V)(6)文件与文件夹的删除、恢复

删除:右键—删除或选中文件后按下删除按键(Del、Delete)。恢复: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还原。

清空回收站:指向回收站,右键—清空回收站,或者,打开“回收站”,点“清空回收站”。(7)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单击工具栏上的“搜索”按钮(8)使用WinRAR解压缩文件

安装WinRAR软件:网上下载来安装。

压缩:右键—添加到压缩文件,压缩后变成一个压缩文件。

解压缩:右键—解压文件。注:文件在被压缩后变成一个压缩文件,压缩文件被解压后变成一个文件夹。

8、系统管理与应用(1)控制面板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用处:设置操作系统的功能(2)添加、删除和设置输入法(3)安装与卸载程序(软件)

A、安装软件:打开安装文件(安装文件的扩展名通常是“.exe”,文件名通常是“Setup.exe”),按提示安装,须同意安装协议,输入序列号(密钥),选择安装路径,勾选或不勾选某些捆绑的程序,最后完成安装。

B、卸载软件: a.添加/删除程序(控制面板);b.开始—程序——找到相应软件—卸载;c.360安全卫士。

(4)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9、维护计算机系统(1)磁盘清理

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2)磁盘碎片整理

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

(3)安装防毒软件和安全防护软件:如360杀毒、360安全卫士

(4)GHOST备份系统

三、因特网(Internet)

1.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网络分类:

第2页

总6页 金秀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12级学生使用

科任教师:邓良秋

(1)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作用范围一般为几米到几十公里)、城域网(MAN)(界于WAN与LAN之间)、广域网(WAN)(作用范围一般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2)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3.Internet:因特网或国际互联网 4.)、谷歌()

在编辑框内输入关键字即可搜索资料。16.网上下载:下载歌曲、下载软件

使用迅雷下载:须安装迅雷下载工具,当点击下载链接时会弹出迅雷下载工具。或者,指向下载链接,右键—使用迅雷下载。

浏览器自带的下载工具下载:使用带有下载工具的浏览器打开网页,当点击下载链接时会自动打开下载工具。如:360浏览器。

右键下载:指向下载链接地址,右键—目标另存为。17.收发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也称E-mail(伊妹儿)。

(2)电子邮箱格式:用户名@域名(服务器名)。如:jxzxdlq@163.com(3)申请电子邮箱(4)写信与收信

18.常见Internet工具:QQ聊天工具、迅雷下载工具、360安全防护软件

四、办公软件 办公软件讲稿

办公软件主要包括如下软件:

(一)Word(文字处理、排版)

(二)Excel(电子表格)

(三)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教学要点:

(一)WORD 2003 1.启动(A.桌面-Word 2003图标;B.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2.界面

第3页

总6页 金秀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12级学生使用

科任教师:邓良秋

(1)标题栏(2)菜单栏(3)工具栏(4)标尺(5)编辑区(6)滚动条(7)状态栏(8)任务窗格 3.退出(关闭)文档 4.新建文档 5.保存文档 6.打开文档

7.输入文本和特殊符号

注意:输入文字满一行时,WORD会自动换行,一个段落输入完毕要按回车,即会开始下一个段落。按空格键可插入空字符。

8.增补、删除和改写文本 9.文本的选取

A、直接拖动鼠选择文本;B、用上档键(Shift)选择文本;C、用Alt选择文本 10.文本的复制与移动 复制:CT RL+C 粘贴:CTRL+V 剪切:CTRL+X 11.文本的查找与替换 12.撤销与恢复 13.设置字体与字号 14.设置段落格式

15.设置边框和底纹 16.使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17.页面设置

纸张大小、页边距和纸张方向、文档网格。排版要求:

标题:居中,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二号或三号。副标题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四号。标题与正文相距2-3行。正文:每段开头要空两字,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四号或小四号。落款:右对齐,字体与字号与正文相同。页边距:一般设为2-2.5厘米。纸张大小:一般设为A4或16K。行距:一般是1.5倍行距。18.打印文档

19.图文混排(插入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1)插入图片: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2)艺术字:插入—图片—艺术字(3)自选图形:

将绘图工具勾选:视图—工具栏—绘图

绘图工具栏出现在下方,在此可进行自选图形的选择与绘制。20.表格使用:插入表格、行列操作、合并与拆分、表格属性 21.高级排版:页眉和页脚、分栏、分页、样式等

(二)EXCEL 2003 1.启动(A.桌面-Excel 2003图标;B.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2.界面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名称框、编辑框、工作区、任务窗格、工作表标签、状态栏。3.相关概念

(1)工作簿:Excel生成的文件就叫工作簿。一个工作薄最多由255张工作表组成,默认3张。用Book表示,扩展名为XLS。

(2)工作表:由行列组成的表格就叫工作表。一个工作表有256列,65536行。

(3)单元格:行与列相交形成的区域叫单元格。单元格的名称=列标+行号(如A1、B5、C8等)。列标:用英文字母表示(例:A、B、C„„IV);行号:用数字表示(例:1、2、3„„65536)。

(4)工作表标签:在工作簿窗口的底部可以看到“Sheet1”、“Sheet2”、„„ 工作表标签,它是各工作表的名称。

4.保存

第4页

总6页 金秀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12级学生使用

科任教师:邓良秋

5.退出

6.增加(插入)、删除、移动、复制和重命名工作表 增加工作表:“插入”—“工作表”;标签处右键,插入工作表。删除工作表:“编辑”—“删除工作表”; 标签处右键,删除。

移动工作表:标签处按左键拖动标签;标签处右键,移动或复制工作表;“编辑”—“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复制工作表:标签处右键,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勾选“建立副本”;“编辑”—“移动或复制工作表”。重命名工作表:标签处右键,重命名;或双击标签。7.输入数据

数据类型:文本、数值、日期和时间。

文本:文字可直接输入,默认左对齐;如将数字当作文本,须在输入数字前加单引号(英文状态下),当作文本后的数字不可以用来计算。例:身份证号码,邮编,电话号码,学生证号,VIP卡号,前带0的数字等都应在输入数字前加单引号。

数值:常规数值直接输入,数据默认右对齐;输入分数时,先输0和空格再输入分数。日期和时间:用斜杠或减号分隔日期的年、月、日部分;用冒号分隔时间的时、分、秒。换行(硬回车):ALT+ENTER 多个单元格输入相同的数据:选中多个单元格,输入数据后,按CTRL+回车。清除数据:编辑—清除

修改数据:双击要修改数据的单元格;或者,选中要修改数据的单元格,直接在编辑栏中修改。8.数据序列的自动填充(1)【编辑】→〖填充〗→〖序列〗

(2)填充柄的使用:输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再利用拖动填充柄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序列填充。自定义的序列可用填充柄填充。

9.行列操作

(1)调整行高、列宽

A、格式—行(列)—行高(列宽)。

B、光标置于行号(列标)分界线处,按左键拖动。选定多个行号(列标)拖动可同时调整为相同值。(2)最适合的行高/列宽

A、选定行(列)/格式/行(列)/最适合的行高(列宽)B、光标置于行号(列标)分界线处双击。选定多个行号(列标)可同时设置。(3)插入行列:

A.插入行:选中某一行,“插入”—“行”,所插入的行会在所选中行的上方。B.插入列:选中某一列,“插入”—“列”,所插入的列会在所选中列的左方。(4)删除行列:选中行列,“编辑”—“删除”,或,右键—删除。(5)隐藏行、列:

A、选择要隐藏的行(列),格式/行(列)/隐藏。B、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设置密码/确定。(6)单元格合并与取消合并:

合并:选中单元格—点击工具栏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或“格式—单元格—对齐—勾选“合并单元格”。取消合并:格式—单元格—对齐—取消勾选“合并单元格”。10.美化表格:单元格格式设置

在此可以对数字格式、对齐、字体、边框、图案、保护等选项进行设置。11.公式函数的使用(1)公式

定义:以等号开头,由数据、运算符号构成的用于计算结果的等式。

输入:选择结果单元格/以“=”开头,依次输入数据和运算符/敲回车或单击工具栏上的“√”。注意事项:

A、输入公式时,一般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B、数据:可以是具体数值,也可以是单元格地址,一般情况下,都应该用单元格地址来计算。使用单元格地址计算的好处:

改变单元格中的数据时,结果自动发生变化 复制公式时,可迅速计算出其它数据。

第5页

总6页 金秀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12级学生使用

科任教师:邓良秋

C、结果单元格:用于存放公式显示结果的单元格 D、引用单元格:公式中出现的被引用到的单元格。

如在C3单元格中输入 =A2+B5,则结果单元格为C3,A2和B5单元格为引用单元格。单元格的引用: A、相对引用

a.相对地址:例A1,B2等。

b.特点:当复制公式时,单元格的地址会随结果单元格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B、绝对引用

a.绝地地址:$列标$行号 例$A$1,$B$2等

b.特点:当复制公式时,单元格的地址不会随结果单元格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2)函数

定义:由EXCEL提供的可供直接调动的常用运算符。使用:

A、先选定结果单元格,直接在编辑栏中输入。B、先选定结果单元格/插入/函数

C、先选定结果单元格/单击编辑栏上的fx按钮 常用函数:

A、SUM(求和)AVERAGE(平均值)MAX(最大值)MIN(最小值)COUNT(计数)B、使用格式:=函数名(数据范围)。如:=SUM(B2:E2)条件运算函数:

A、COUNTIF(条件计数)B、使用格式:=COUNTIF(数据范围,“条件”)如:=COUNTIF(A2:F2,“>=60”)12.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数据—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13.图表

插入—图表,图表设置。14.打印设置

第6页

篇6:计算机基础教学心得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日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来。任教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打造一个应用平台,而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来,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下面就我个人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学习而学习是盲目的、枯燥的,而且是没有多大成效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正所谓“学,并快乐着!”。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讲,计算机在他们脑海中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他们甚至感觉计算机很神秘抑或很深奥,有的同学可能因此对计算机这门课产生排斥心理。这时首先就应当为他们排除这种障碍,让他们感觉计算机和其他所熟悉的数学、语文课一样,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内心里拉近他们与计算机这门课的距离,从而达到让学生想学的目的。然后再逐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比如,在讲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时,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定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改变桌面的背景或设置屏幕保护等等。教师发现后,如果就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大肆批评,甚至加以处罚,学生就会扫兴,学习兴趣就会陡然跌至低谷。学生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放慢自己的教学进度,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再比如计算机幻灯片制作课上,如果学生从没有见过利用计算机幻灯片做出的精美演示,又怎会对那个幻灯片制作程序感兴趣并自己制作幻灯片呢?所以说老师可以在上课前把自己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展示给同学们,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在随后的听课和练习中会更加认真,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另外,有的同学对计算机游戏感兴趣,如果老师能够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很快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这也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由此看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二、构造情景,设置悬念

所谓构造情境,设置悬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0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比如制作小报),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又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 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班费开支表”…,在编制“成绩表”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告诉学生,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函数,于是了解BASIC的同学立即编出了相应的语句,解决了这一难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注重“因材施教”

鉴于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把握各个班级或个别同学的计算机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基础班的同学,要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高级班的同学,可以直接从应用开始讲起,以上机操作为主。另外,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当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Word绘图部分时,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一版板报,这样他们既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版面,同时也加强了本堂课内容的巩固。再比如,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讲解Word公式运用时,可以详细为其讲解数学编辑器的安装和使用,但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稍带而过了。

四、将“讲授为主”改为“自学为主”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应用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课程内容中知识和技巧应并重。而技巧是无法通过课堂讲授获得的。因此.应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上课时只传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经常用到的一些操作,以及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提倡“精讲多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体会,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自己通过该软件的帮助系统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用不多的时间演示令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己摸索,学习使用这个软件去完成实例。

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篇7: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案

(不计入布置作业和小结的时间,共计7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

2.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

3.能够用直观的语言描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4.理解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5.能够理解Internet的概念及其与WWW的关系,并能够实际访问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与检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图形用户界面与操作以及访问Internet,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

难点: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课程简介(10分钟)通过上一次实验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如何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那么在这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视频观看,由此导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提示:此处对教学平台相关操作演示一次,并对学生学期情况进行简单展示】,随之让同学们观看三分钟的小视频,关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加深他们对本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个理解与吸收。然后,开始进行第一章课程认识计算机的一个学习。

2.正课讲解

(1)认识计算机(15分钟)

① 从常用的桌面台式机图片,展示其各个部件

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② 计算机的表现形式不唯一,由此通过相关图片演示几类超级计算机,进行演示,并介绍超级计算机的构成,各个机柜及其内置的CPU内存等。③ 从体积上引导学生,桌面台式机朝上是超级计算机,那体积越来越小,由此引出笔记本平板手机等形势微型计算机。④ 随着提出,那什么是计算机?抛出问题进行提出

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的抽象模型

⑤ 从抽象模型引导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间相互关系及如何工作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设备 控制器 运算设备 ⑥ 从计算机五大主要部件结合台式机展示计算机基本组成,并介绍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系统,让同学们正确区分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并认识到两者是缺一不可,缺一则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2)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10分钟)①

提问计算机的问世时间

引出计算机发展仅六七十年,发展速度如此迅猛,从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进行讲解,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各代计算机特点;简单介绍第五代计算机,并指出第五代计算机并未达到。由此提出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再针对各种各类计算机,提出计算机如何分类,根据体积或用途等,导出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分类两个问题。

(3)计算机应用(10分钟)传统上将其应用分为以下几类: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生活中应用(4)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10分钟)

用户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例如,打开电脑中某一个文档。那么一直站在电脑前文档是否能够打开? 不能,因此需要操作计算机,这个提供给我们操作计算机的图形化界面就叫做用户界面。由此引出用户界面的用途,是进行用户与计算机中信息转化与交互。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交互有硬件和软件两种

硬件:鼠标键盘麦克风等 ; 软件:命令行和图形化用户界面 ③ 图形化用户界面的介绍与演示

桌面、窗口、菜单、图标 【教学提示:此处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展示】(5)访问Internet(10分钟)

指出无论是交友聊天购物还是视频都需要网络,那么什么是网络? 1.Internet介绍 2.WWW介绍,以及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等。3.电子邮件介绍与使用,邮件正确的格式,发送邮件时应注意的五大点。(6)计算机文化与道德(5分钟)

提出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并进行相关介绍枚举和分析。3.教学小结(2分钟)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认识,即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计算机的应用和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最后是访问Internet以及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和计算思维的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个核心部件的功能,软件的概念及其与硬件的关系。

篇8: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

一、当前《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遇到的问题

80年代末, 全国各高校先后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加入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 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起到了一个奠基作用。随着30多年的摸索和讨论, 各学校都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模式, 与此同时, 随着计算机的大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彰显出来。

(一) 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脱离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有更高要求的课程, 需要二者相辅相成。很多学生能听懂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 可是一旦自己操作时就不知道从哪下手, 也就是说学生不能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和上机操作相结合, 表现为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差。

(二) 忽略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中国各地区教育发展差异很大, 所以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大。我们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就会造成出现两个极端的局面, 一方面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报怨《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太浅显, 学习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 基础较低的学生“吃不了”, 对所学课程产生恐惧感, 从此自暴自弃。这种情况势必会阻碍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 应该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别采用一些适合他们本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让他们都能“吃得好”。

(三) 教学内容滞后于科技发展

近几年来, 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 计算机在软件硬件方面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而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更新没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 导致教学内容陈旧,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改进

由于上述诸多因素, 造成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看起来很容易, 可是实际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的情况。针对上述这种情况, 国内的一些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以各种研讨会的方式, 大家在一起探索和论讨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先进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 就新时期怎样做好该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可见,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改革大势所趋。

(一) 修正陈旧教学内容, 重新安排课程体系

第一, 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 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 加大上机操作课的比例, 比如网页、互联网介绍、办公软件这三部分内容的课时安排, 上机操作至少应该占到全部课时的40%,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形成并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计算机的思想和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 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 要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由许多课程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形成的, 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性。《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应该把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思想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作为目标, 课程体系安排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面临的新趋势, 以培养新时期人才为目标, 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完善教学大纲, 把能够反映计算机领域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水平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 使学生在接受计算机新知识的同时, 提高利用计算机满足实际需要的能力。在讲授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符合实际的改革, 对过时的、没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 形成一个完美、灵活、多样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体系, 这样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

第三, 解决好教材问题。

在教材选用上要杜绝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比较长的情况, 应该多使用一些能够体现计算机先进知识的教材, 并且降低教材的使用周期。如果现行教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我们可以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改编, 挑选出对自己教学有益的部分, 编写有个性的、带有自主特色的教材 (讲义) , 如此一来, 课堂教学更能够和学科前沿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仅仅是一门入门课,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目的是实际应用, 并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基础, 因此我们做为教师应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到实际应用上。要少讲多上机操作,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上机实践机会, 使他们在上机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学会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比如讲到Internet那一部分时, 让学生知道以后不论是专业知识难题还是日常困难, 绝大部分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同时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 安排不一样的教学案例, 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 使他们亲身体验学习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还可以为学生的自学创造条件, 做到真正学有所长和学有所用。

(三) 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

学生进入大学时,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如果课堂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 学习效果难尽人意。所以, 积极推广网络化教学平台, 拿出一套符合《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方式, 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这是全国各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能查到大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这样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网络化教学, 增加了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给学生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 这样学生会主动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 网络化教学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网络化教学主要利用网络辅助的教学方法。把经典教学方法和网络化教学手段组合起来, 一部分采用经典教学方法, 另一部分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化平台学习。网络学习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学校内网来建立学习网站, 教师把模拟试题和自己做的课件及相关知识的解答等放在网上给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就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给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四) 增加课外实践,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因为课堂教学课时有限, 对那些和计算机有特殊感情的学生, 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单独培养和指导。所以, 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的课外兴趣小组, 让学生有具体的事情做, 比如建立有关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应用) 、程序设计 (JAVA程序设计, VB语言, c++) 、图形图像 (动画设计, Photoshop) 等课外兴趣活动, 并将课外实践活动和一些比赛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很多事是靠团队来完成的, 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计算机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等方面, 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结束语

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学科的基础, 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培养计算机团队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改变观念, 加快深化改革, 建设科学的课程资源, 利用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兴伟, 柳秀丽, 龙世立.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 2003, (1) .

上一篇:医院护理人员进修感言下一篇:为女排姑娘写一篇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