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的论文范文

2022-05-1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机会成本的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机会成本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需要认识机会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内在统一性。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机会成本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了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

第一篇:机会成本的论文范文

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摘 要 我们都知道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当中指的是将一定的经济资源投放在某种产品或项目之上,使其产生最大程度上的收益。那么,机会成本在企业的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中具体是怎样运用的呢,本文将详细阐述其概念和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机会成本;收益;现金管理;投资决策;运用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企业日常经营的过程中,想要做好一项项目或是进行正常财务运转,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内的现有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经营手段,以实现企业钱生钱的最终目的。因此,企业在项目投资面前,需要周全考虑到未来收益与时下的投资金额的之间关系是否呈大于的趋势,或者说未来收益率不能够小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平均收益率。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合理计算机会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最佳的投资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利用上的缺失,为企业投资收益实现最大化。

一、机会成本概述

(一)机会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又被称为选择性的唯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根据《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定义,“机会成本就是对大多数有价值的、被舍弃的选择或机会的评价或估价。它是为了获得选择出来的对象能体现更高的价值所做的放弃或牺牲。”例如,一名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当中突然之间想要外出旅游,他决定放弃这次设计服装的机会,从而选择旅游来放松自己,这对于他来说就构成了投资收益和旅游放松之间的机会的成本。

(二)机会成本产生的前提

1.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由于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才延伸出机会成本这一概念。社会的一项资源是有限且稀缺的,选择用它生产特定种类的产品时,同时也放弃了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来获得经济效益的机会。

2.经济资源的多用性

机会成本是对不能利用的机会所需付出的潜在成本进行衡量。只有当经济资源具有多用性时才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过程,否则当经济资源只能用于一种用途时,机会成本便无从谈起。

二、投资决策概念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企业投资决策是公司三大金融决策(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中最为关键的决策。

三、机会成本对于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意义

(一)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中是必不可缺的关键因素之一

力求机会成本最大程度地减小,是进行一切投资活动的重要标准。机会成本为如何做出合理且效益最大化的选择提供了易于衡量、可比性强、确凿有力的依据。如同经济学权威之作——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做出决定的依据离不开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仅仅存在于做出投资决策前的分析过程中

机会成本只存在于确定投资决策前的分析过程中。一旦决策被选定时,就意味着已经放弃了用于该项决策的经济资源的其他用途可获得的收益。决策一经做出不得改变时,就意味着已然变为了沉没成本。同时,在决策过程中与之伴随的经济成本也完全消失了。

(三)机会成本体现投资决策的多样性

投资决策是在各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最优方案,放弃另外一些次优方案。所放弃的次优方案的经济效益衍生出了机会成本这一理论。机会成本的存在就是对投资选择多样性最好的诠释。

(四)机会成本并非绝对第一考虑成本

机会成本是主观预测的隐形成本,会被人的认知能力和有关项目的信息获得水平等因素所限制。机会成本必须与其他影响决策的因素结合使用、综合考虑后才能选择出最优方案。它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四、结论

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诞生,来源于古典经济学静态要素成本的资本成本彻底完成了向动态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的转变,因此机会成本实质上是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的高低,投资的机会成本=项目最低期望收益率+风险报酬率 。机会成本体现着一个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健全的公司在进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时对风险机会水平报酬的充分考虑和尊重 。

资本成本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财务学概念,而资金成本却是中国早期经济改革时期出现的适应特定时代特征的产物,是企业管理层单凭会计成本决定的投资成本,属于会计学概念。

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资本成本应该取代资金成本成为投融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然而我国不少企业将两者混淆,在过度考虑资金成本的同时无法意识到机会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失误、甚至危害企业前景。机会成本虽然不是实际支付的现金流,但是它能直接影响比会计利润更能检验企业经营质量的经济利润,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投融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方能在每一次投资决策中将经济收益发挥到最大,方能尽快全面充分地接受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财务管理中的资本成本这一概念。

参考文献:

[1]吴贺坤:《关于期权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上海经济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15页;

[2]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版,第32页;

[4]陈勇:《利用经济信息创造经济效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3页;

[5](美)彼得·纽曼(Peter Newman):《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词典》,美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第280页.

作者:李童 董春诗

第二篇:论机会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摘要】机会成本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需要认识机会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内在统一性。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机会成本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了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机会成本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得到最大的利润价值是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而在经营过程中,决策是最为关键的。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一定会考虑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打一个比方,企业在购进某种生产要素时这种要素的市场价格较低,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上涨,这时候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再加工这种要素,还是直接出售这种要素呢?如果是选择前者,那么直接销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再加工的机会成本;如果选择后者,加工后的再产品带来的收益就是直接销售的机会成本。因此企业投资决策的好坏除了应当考虑该项决策会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外,还必须考虑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分析决策过程中从可以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并且放弃了其他方案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这种由于放弃其他方案的“潜在利益”就是选取最佳方案的机会成本。

二、研究意义

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比如:三年高职毕业后究竟是选择升本还是就业,过多考虑的因素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虽然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不构成企业的实际支出,也不入帐,但它是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因此,研究机会成本并且对其加以良好的利用,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收益,有很好的分析利用价值。

三、机会成本与企业决策相关成本概念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认为:“当我们被迫在稀缺物品之间作出选择时,我们都要付出机会成本,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可得到的最好对策的价值,这就是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的特点及使用前提

1.机会成本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点:一是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生产成本,它是对未来的预测。对它的分析是建立在所放弃的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上,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损失或成本,这种成本也可能不存在。二是机会成本在作最终决策时计算,机会成本是在做出一种(最优)选择时就必须放弃其他若干选择时产生的。

2.机会成本的使用前提

(1)资源是稀缺的。这是机会成本概念产生的基础。正是由于资源稀缺,人们不能实施每一个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方案,而是必须只能选择一个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2)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不仅是稀缺的,而且一种资源通常具有多种用途。如果资源只有一种用途,则放弃其它用途可能获得的收入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上机会成本了。(3)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它意味着将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已经投入到其中的某些用途后,还有一些用途所需的资源就得不到满足。

(二)其他相关成本概念

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各个方案预计发生的成本不同,就产生了成本的差异。差量成本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差量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研究短期决策时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之间的成本差额称为差量成本或差别成本。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正数,则前一个方案是较优的;反之,如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负数,则后一个方案是较优的。此外还有以下成本:重置成本、沉没成本、过剩资源成本等等。

四、机会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在经济学中,企业的投资决策应考虑机会成本,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案例二: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分析。如果说企业因为赊销所占用的资金仅仅包括企业为赊销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投入的销售成本或生产成本,不包括因赊销而实现的利润和增值税,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是现销,企业收回的资金除投资成本外还包括现实的利润和代收的增值税,企业可以用收回的全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扩大再生产来获得收益,因此,企业采用赊销被占用的资金应该是赊销收入总额及其增值税,应该将全部资金计算其机会成本,这样也更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的内涵不完全一致,因此,在考虑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机会成本时应当考虑全部的款项。

(二)利用机会成本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和有益影响

一个从会计成本角度看有效益的投资方案完全有可能是不赚钱的,而一个会计利润较低的投资方案未必不是最佳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是投资决策的依据,包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它反映投资的真实效益,如果决策时只以会计成本为依据或不考虑所有的机会成本,则有可能夸大投资收益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利用机会成本评价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会计利润在计算原理上的不足,可为会计利润计算的科学化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能够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的需要,用创造的经济利润为企业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经济利润目标得以实现。

机会成本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无意义的概念。它使方案的择优建立在严格和准确的成本计量基础之上以最终判断所作的决策是否为最优方案。现在生活中只有备方案利用的同一资源有不同用途,且既定资源又有潜在收益时方考虑机会成本的计量的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机会成本已经成为决策者的必要理念,对所有生产活动的发生都要考虑到机会成本,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利用资源。

五、结论

企业利用机会成本做决策,必须至少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可以选择的方案;二是企业决策者要有真正的决策权。机会成本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同时又有多种用途,在几个方案的条件下来权衡两利相权取其重。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可选择就失去了机会成本的作用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筹资、投资的渠道与方式已经成多元化趋势,这就使得企业在做出籌资、投资决策时面临着成本、效益的多种选择与放弃。机会成本就是做出某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选择,是决策者主观预测的结果,不需要补偿,并且只存在于财务决策分析的过程中。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

总之,投资者进行财务决策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各项投资决策时都需要考虑了机会成本,但是很多企业在利用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决策时并未考虑机会成本。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这种决策不科学、也不利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所以进行经济决策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机会成本概念并正确度量机会成本的大小,利用会计成本来估算在投资方案中产生的机会成本,从而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柯宝红,戴鹏.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社会责任选择.科技与生活,2010年第1期

[2]熊萍,陈伟琪.机会成本法在自然环境与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3]陈四清.财务决策中的机会成本分析.会计之友,2006年(下旬刊),04期

作者:黄春蓉

第三篇:企业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机会成本的分析研究

摘要:机会成本的计量是企业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重要内容。信用期限变更时可以考虑原信用政策息税前利润在放宽信用期内的机会成本,对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量方法进行修正;良好的信用方案不应局限于考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价值补偿,而是要做出有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最优决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 机会成本; 信用决策

The Study on OpportuneCost of Enterprise Accounts Receivable Investment Decision

LIU Cheng-zhi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 422000,China)

Key words:accounts receivable;opportune cost; credit decision

一、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机会成本概念的导入

机会成本是19世纪新古典主义者首先引入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经济学界认为,经济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和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机会成本问题。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如果现有一定数量的某种资源将它用于某一用途,就不可能用于其他用途,而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所丧失的潜在收益,即为所选用途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出利用有限资源的最佳方向,应用于该方向的收益应大于任何其他应用方向的最大可能收益,所以机会成本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得失的权衡。机会成本的概念在西方应用得十分广泛,既用于生产领域,也用于消费领域;既用于个人和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分析,也用于对整个社会宏观经济活动的分析。

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上看,应收账款既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投放,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一项短期投资活动。出于企业资金规模的总体有限性和企业投资对象选择多样性的考虑,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往往需要导入机会成本的概念,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也不例外。当机会成本的概念用于应收账款投资活动的决策分析时,常把企业维持赊销业务的资金因为投放于应收账款,而不能用于其他用途而丧失的潜在最大收益视为应收账款投资的机会成本。比如,企业若将投放于应收账款的资金转为投资于有价证券,就会得到相应的债券利息或股票股息收益。可见,机会成本是建立在市场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的基础之上,在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有助于企业全面考虑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反映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和理财策略。当然,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仅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并不是实际已发生的货币性支出,按照财务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企业在财务会计信息中并不能确认这一数据。

二、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量方法的分析研究

(一)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基本计量方法与分析评析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量的基本公式是:应收账款机会成本(OC)=应收账款投资额(R)×信用期限(T)×机会成本率(K)。从上式可以看到,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受到应收账款投资额、信用期限、机会成本率三个变量的影响。其中,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时间。信用期限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限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销,甚至造成利润的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限。机会成本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考虑,通常按照有价证券收益率或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来计算确定。应收账款投资额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变量,从应收账款投资额对机会成本的影响程度上看,应收账款投资额越多,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越高。通常对应收账款投资额有三种确认方法:一是以实现的销售收入作为应收账款投资额;二是以实现销售收入中所含的成本作为应收账款投资额。由于销售收入中所含的成本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分,因此以销售收入中所含的成本作为应收账款投资额又有全部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的理解。根据对应收账款投资额的不同理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也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计量方法:

例1:某企业2006年拟新投产经营X产品,企业生产能力允许的最大销售收入额为500 000元,现设计有三个信用期限不同的信用方案,预期的有关财务成本指标以及授信后预计收益和成本的分析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发现,由于对应收账款投资额存在不同的理解,运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三种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呈现出较大差异。从三种方法体现出信用尺度的宽松度来看,销售收入法体现的信用最为严格,全部成本法次之,变动成本法最为宽松。同时,运用三种不同方法对计算不同信用期限下信用方案的净收益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对信用方案的最终选择。就例1计算的结果来看,若不考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则方案C的净收益最高,此时方案C为最优方案;若运用销售收入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则方案A的净收益最高,此时方案A为最优方案;若运用全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则方案B的净收益最高,此时方案B为最优方案;若运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则方案C的净收益最高,此时方案C为最优方案,那么,如何评价每一种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量方法的合理性呢?支持销售收入法的理由是,企业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的金额是已实现的销售收入,而不是成本部分。或者说,企业将资金如果不投放于应收账款,而用于其他投资,投资的金额应与实现销售收入的金额相当。这种确定方法能够反映应收账款实际占用资金的多少,反映出應收账款机会成本的高低,同时,销售收入法计算确定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更符合企业投资预算稳健的原则,通过充分估计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来进行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权衡。支持全部成本法的理由是,企业采用特定的销售政策实质上就是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就企业一个独立的生产周期来看,企业维持赊销这项投资活动的资金应该是销售成本所占用的资金,至于销售收入中补偿了销售成本后的“息税前利润”,显然与应收账款投资决策无关,因为它是“采用特定赊销政策”这项投资方案执行的结果,属于收益部分;如果笼统地把它作为应收账款投资的一部分,就相当于把事物的结果变成了前因,这显然是矛盾的。支持变动成本法的理由是,企业维持赊销活动的资金应是销售成本所占用的资金,但成本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在企业一定的生产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是固定不变的,不随产销业务量的增减变动而变动,所以在计算应收账款投资额时不必考虑它,因为它是决策的非相关因素,不影响企业对信用政策的选择。笔者认为,以上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量方法各有优劣,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用辩证的观念来看待。收入法虽然能较为充分地估计应收账款投资额,体现了企业从严把握信用尺度的一种政策倾向,但销售收入中包含的息税前利润实际上是信用期限满后方能取得的收益,将投资期届满才能取得的收益的机会成本归属于投资决策时的机会成本,有悖财务决策的基本原理。而成本法所计算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显然比收入法要小,所对应的信用尺度也较为宽松,从理论上分析,变动成本法确认的应收账款投资额较销售成本法更为准确,但在成本管理实务中,产品的成本通常难以准确地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成本属性的划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产品成本中变动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变动成本信息对决策的相关性越来越小。因此,企业若运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则应根据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状况在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中做出恰当的选择。

(二)信用期限变更决策时对成本法计算公式的修正

现代企业为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往往通过放宽信用期限的方式来扩大销售和增加盈利。在此情况下需在原有信用政策的基础上设计新的信用政策,并对原信用政策和新信用政策由于信用期限的变化导致收益和成本的变化进行衡量,从中选择一个净收益增量较大的最优方案。此时,若运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则需在前述计量方法的基础上作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知,收入法较成本法的缺陷在于销售收入中包含了实施某项信用政策后预计可实现的息税前利润,这部分息税前利润是运用该信用政策的结果而不是前因,属于信用期限届满后才能取得的收益,因此该部分息税前利润不能参与计算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在对原有信用政策进行变更决策的时候,情况会有所改变。若实施原信用政策,则原信用政策可实现销售收入中的息税前利润在原信用期限到期的时点上会发生性质上的变化,变成可实际取得的收益,那么在计算新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时候,这部分息税前利润应参与计算新信用政策下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参与计算的期限为采用新信用政策后增加的信用期限。

运用全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可用二维坐标系表示。如图 令原信用政策下的信用期限为T0,销售收入额为S0,新信用政策下的信用期限为T 销售收入额为S1。原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为:OC0=(S0b+F)T0K,在图1中表示为内角小四边形的面积;新信用政策下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则应修正为下式:OC1=(S1b+F)T1K+[S0(1-b)-F](T1-T0)K,在图1中表示为大四边形的面积加灰色区域四边形的面积之和,灰色区域四边形的面积为采用新信用方案而丧失的原信用方案可取得的息税前利润在增加信用期限内的机会成本。

与全部成本法相比较,变动成本法认为固定成本在企业生产能力的允许范围内是决策的非相关成本,故在信用政策变更时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还应考虑剔除固定成本的影响。运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也可用二维坐标系表示。如图2,原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为:OC0=S0bT0K,在图1中表示为内角小四边形的面积;新信用政策下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则应修正为下式:OC1=S1bT1K+S0(1-b)(T1-T0)K,在图2中表示为大四边形的面积加灰色区域四边形的面积之和,灰色区域四边形的面积为采用新信用方案而丧失的原信用方案可取得的边际利润在增加的信用期限内的机会成本。

例2:承例 若设定方案A为原有信用方案,方案B、C为拟采用的新信用方案,其他财务成本资料不变。则预计收益和成本的分析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例2可以发现,运用修正后的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会出现和基本计算公式完全不同的结论,即在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拟新采用两个信用方案的净收益都低于原方案。事实上,在一项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的任何时候对任意两个信用期限不同的信用方案,都可以采用修正的全部成本法或变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可将信用期限稍短的方案设定为原信用方案,信用期限稍长的方案设定为新信用方案,则信用期限稍短方案在自身期限届满时可取得的息税前利润或边际利润应参与到信用期限稍长方案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中去,该部分息税前利润或边际利润计算机会成本的期间为两方案信用期限的差额。

(三)影响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的其他因素

上述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量方法可以满足一般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分析需要。如有必要,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如进一步考虑应收账款投资带动销货增加引起的存货增加而多占用的资金。由于增添了新的存货增加因素,需在原来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所带来的影响,重新计算放宽信用的收益和成本。令放宽信用期前后的存货平均数量水平分别为C0和C 单位数量存货的变动成本为b,则存货增加对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影响额为(C1-C0)bK。更进一步地细致分析,还应考虑存货增加引起的应付账款的增加。这种负债的增加会节约企业的营运资金,减少营运资金的应付利息。总之,在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应综合考虑由于应收账款的增长带动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资金占用状态的变化,并通過机会成本的计算反映到项目决策的损益当中。

三、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理财意义与信用策略博弈

(一)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在价值补偿中的理财意义

假设企业考虑变更信用方案,采用销售收入法、修正的全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修正的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五种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量方法计算净收益,则变更前后方案的净收益增量共有30种变化结果,如表3所示。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实际上是对应收账款投资额占用资金的一种价值补偿,根据不同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算法,价值补偿的对象依次主要有:变动成本的机会成本、原方案息税前利润在增加信用期内的机会成本、固定成本的机会成本、原方案边际贡献在增加信用期内的机会成本、销售收入的机会成本。按照信用方案净收益增量在不同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量方法下的变化状态,可以将信用方案总结为六大类别。不同类别信用方案下隐含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在应收账款投资价值补偿中的理财意义有所不同。

(二)多视角下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与信用策略博弈

从表3所示各类方案净收益正向增长保障程度的角度看,A类方案变更后的净收益正向增长的保障程度最强,F类方案变更后的净收益增量在各种机会成本算法下均为负增长,由此很容易判断A、F类型信用方案的决策。但B、C、D、E四类方案就很难以判定,以E类方案为例,如果以变动成本法为标准,则可以变更信用方案,但如果以其他机会成本计量方法为标准则不能变更信用方案,那么在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究竟应采用何种标准?笔者认为不能单纯以价值补偿来判断,而是应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联系,因为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价值补偿不是孤立的事物,应该服从企业的整体战略。良好有效的信用策略是市场各参与方通过审时度势,综合权衡与反复博弈后的动态均衡。

1.以财务会计为视角。五种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以不同的基数计算出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由此得到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也是不同的,但计算出的会计利润是相同的。类似的还有经济附加值指标,它实际上也是经济利润,其值是会计利润与权益资本机会成本之差。由此可知,会计利润是一种静态利润,而考虑机会成本后则成为一种动态利润,这也是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的不同之处。

2.以理财策略为视角。现销与赊销不仅是营销的两种形式,而且还与企业理财策略紧密相关。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重点核算的是会计利润,而财务管理采用收付实现制,关注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赊销业务虽然在会计上确认为利润,但不会立即产生现金流,因此企业应根据现金流情况,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标准,利用不同的机会成本杠杆控制信用尺度,以防止现金流量的剧烈波动。

3.以产品生命周期为视角。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重要理论,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即产品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退出期,企业需要根据技术更新与市场的发展决定信用策略,如在产品进入期为了抢占市场,在产品退出期为了防止技术淘汰和及时回笼资金,企业通常都会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即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制定信用策略,以配合企业的战略。

4.以客户的资信为视角。所谓商业信用是以客户诚信为基础的,国际上对客户的资信评估是从两个层面进行的,一是客户的主观方面,即商业道德;二是客观方面,即客户的经济实力。根据以上两个方面,运用现代评估手段,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进化遗传算法等综合评价企业的资信等级,以五种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为调节杠杆,采用ABC分级信用管理,如对于资信等级较低的C类客户,可以采用销售收入法而不采用变动成本法制定信用策略,无形中就会淘汰许多资信等级较低的客户,以减少与规避信用风险。

5.以市场环境为视角。市场竞争越激烈,商品供应越充足,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宽松的信用策略,即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法制定信用政策,以拓展市场空间与客户群;反之,企业则会采用严厉的信用策略,即采用销售收入法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制定信用政策,抬高商业信用的准入门坎,以降低市场带来的风险。

6.以经济秩序为视角。通常社会的宏观环境良好,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金融形势宽松稳定,商业道德风气高尚,则企业会倾向于采取宽松的信用策略;反之,则会采用严厉的信用策略,即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秩序运行状况,以不同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为杠杆导向,制定与调整相应的信用策略。

综上所述,只要在企业生产能力允许的范围以内,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算的五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在应收账款投资决策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针对不同的客户和产品,选择不同的时机,以不同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为杠杆,对信用准入进行调节与控制,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应意识到理财目标不是信用决策的唯一标准,良好的信用方案应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技术更新、客户资信以及营销策略等众多因素,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最优决策。

参考文献:

[1] 刘承智.信用评估的“C”要素理论及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6 (10).

[2] 蒋兆才.试析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J].商业研究,2002(20).

[3] 王晓武.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计量方法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3(24).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石树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承智

上一篇: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