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023-03-28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基本条件

1.社会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基本特点:① 政治: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侵占中国领土并扶植代理人,使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② 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并与地主、买办阶级勾结,剥削中国人民;③ 思想文化:列强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侵略。)

2.历史条件: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相继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3.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无产阶级壮大——共产党成立。

二.形成与发展过程

1.初步提出(一大—四大);2.形成和发展(八七会议—中共七大)。

三.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中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里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的文化,它是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服务的)。

(三) 发展道路

1.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探索(八七会议—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①.原因: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基本性质;b.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c.中国革命的发展极不平衡。

②.条件:a当时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地方性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和战争;b.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地方;c.全国革命形势时继续向前发展的;d.有相当的正式红军的存在;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其政策的正确性。

(注意: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关系:

①.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无法有效进行,没有武装也不能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②.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积极性,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为武装战争提供群众基础,才能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③.革命根据地是武装战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 基本经验

1.内容:统一战线、武装战争、党的建设

2.关系:三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只有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支柱,统一战线才能存在和发展;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才能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党掌握的两个武器,只有在中共领导下,才能发挥作用。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的中心环节。

(五)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指导思想。

第二章: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二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Maslow)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第三篇: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练习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农民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D、民族主义革命

2、我国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D、土地革命的完成

3、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进行完整表述是在()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D、《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5、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武装斗争问题B、党的建设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D、农民问题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A、开始萌芽B、基本形成 C、达到成熟D、继续发展

8、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在()

A、党的一大上B、党的二大上C、党的三大上D、党的四大上

9、正式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在()

A、党的一大上B、党的二大上C、党的三大上D、党的四大上

10、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是在()

A、党的一大上B、党的二大上C、党的三大上D、党的四大上

11、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B、土地革命、群众路线、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1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的提出是在() A、党的四大上B、党的八七会议上C、党的七大上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C、打到军阀统治,实现祖国统一 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的参加 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封建主义

15、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是中国革命进程必经的两个阶段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D、二者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民族资产阶级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17、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武装斗争B、议会斗争C、合法斗争D、地下斗争

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

A、城市小资产阶级B、大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

19、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封建社会B、殖民地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0、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D、《论持久战》

21、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领导权问题B、革命对象问题C、革命形式问题D、革命动力问题

22、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 A、从思想上建设党B、从作风上建设党C、从组织上建设党D、从制度上建设党

23、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

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官兵平等的原则C、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原则D、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24、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封建主义B、民族资本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

25、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2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联盟是() A、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B、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

C、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7、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立的宗旨是() 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28、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D、民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

之间的矛盾

29、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B、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1、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C、适当满足同盟者的要求 D、给同盟者一定的政治地位

2、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A、武装斗争B、根据地建设

D、资本主义社会

31、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B、工农联合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32、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三民主义

33、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个体经济

34、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地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在( ) A、中共一大上 B、中共二大的纲领中 C、中共四大上 D、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时、

35、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

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参议会制度 

36、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地主阶级的腐败 B、帝国主义的侵略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农民阶级的愚昧

37、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

A、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E、五四运动

38、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革命的动力 B、革命的目标 C、革命的对象 D、革命的领导权

39、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

A、农民阶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开明士绅 40、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指明方向,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1、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

A、共产主义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42、中国民主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武装斗争问题B、分清敌友 C、统一战线问题D、农民问题

43、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的是()

A、思想建设B、作风建设C、组织建设D、制度建设

44、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 A、农民战争B、土地革命C、群众运动D、政治革命

二、多项选题

C、土地革命D、党的建设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主义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没收小资产阶级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民族的B、大众的C、进步的D、科学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主要包含以下各阶级的联盟()。 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劳动人民联盟C、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D、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武装斗争B、统一战线C、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6、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E、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7、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集中表现在() A、革命所处的时代不同B、革命的性质不同

C、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E、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

8、下列关于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A、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C、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D、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E、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是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的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主要是()

A、统一战线B、阶级斗争C、党的建设D、武装斗争E、独立自主

10、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的历史任务是()

A、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E、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

11、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的革命 A、无产阶级领导的B、人民大众的C、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E、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 )

A、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 B、进步革命与反动落后

C、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的联系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1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

A、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B、以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C、.民主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E、大众的文化

三、辨析题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3、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4、“现阶段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5、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总的来讲是功大于过。

6、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因此,它已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了。

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阶级。

8、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20、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农民阶级的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D、无产阶级革“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似乎并无恶意,也迷惑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迷惑于所谓‘举政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纯粹主观的想头;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根据材料:

(1)阐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 (2)回答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什么?

2、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压迫,为了使落后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党在当时采取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

3、以下是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大改造的革命有两种:一是宗法封建社会崩溃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一是资产阶级崩溃时,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国民革命的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它的胜利虽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革命运动中的形式及要求却只是一个国民革命,这种特殊形式的革命,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经济状况所自然变成的。

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是不用说了。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和社会各阶级》(1923年4月25日)材料2

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之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12月1日)材料3

怎样才能更加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呢?一方面,须要将有关两党合作的各种基本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须要采取许多巩固和扩大两党合作的具体办法。„„但是,在两党方面的确都还有少数人不清楚了解两党合作的许多基本问题。„„第一,他不清楚了解今天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因此,他们有时忘记了抗日是目前民族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的共同纲领,于是忘记了以抗日与否来划分友敌的最主要标准,于是忽略了“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言行准则;因为有时把其他问题与抗日问题并列或对立,以致模糊了今天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把抗日问题看得比其他问题次要,以致引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营垒中的许多不应有的磨擦或裂痕。

——摘自王明:《挽救时局的关键》(1937年12月27日)材料4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材料5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自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48年11月)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说明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2)参照材料3,评价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试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4、下面是一组关于中国民主革命问题的有关材料。材料1

“立三同志既然对于中国经济性质有了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当然无从来正确的认识中国革命的动力。他始终把富农看成小资产阶级,以为富农可以革命,也可以反革命;他把小资产阶级看成整个的阶层,他不知道小资产阶级这一阶层中包括有剥削他人劳动的‘上层’必由之路”、“总括起来说:在每个革命运动中,浪漫的‘左’倾观念和妥协的右倾观念都能妨碍革命的进行;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材料4

“中国现时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和不剥削他人劳动或受人剥削的‘下层’,上层小资产阶级在武汉时代后已转入反动的营垒,现在有革命作用的只是小资产阶级的下层,他不了解资产阶级的大中阶层及一切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别„„都各是反动营垒的一翼,而且把他们看成是站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所谓‘第三派’或‘中间营垒’。他把学生看成整个的范畴,认为学生是‘城市贫民’,不看见学生中的阶级分化过程,认为现在还有‘夺取整个学生群众’到革命营垒来的可能。„„他不能正确了解中国现在革命阶级的革命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雇农和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加上城乡的广大半无产阶级成份和小资产阶级的下层。”——摘自陈绍离:《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而斗争》材料2

陈独秀说:“中国的经济现状,军阀阶级与资产阶级显然分开,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分化尚未截然分离的程度。”

“中国最大多数的工人,还没有自己阶级的政治斗争之需要与可能,而且连一般的政治斗争之需要甚至连自己阶级的经济斗争之需要都不曾感觉的工人(如后工业工人),也并不是少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民革命的意义,就是对外要求民族之经济的政治的独立,对内要求一般国民在政治上的自由。这种一般国民之政治自由,如集会结社罢工的自由,正是中国工人阶级目前至急的需要。”——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材料3

“将来革命事业完全成功时,社会阶级分化究竟至何种程度,那时对于革命的性质究竟如何解释,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现在也没求其知道的必要;可是观察过去及现在的革命运动,确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且我们也应该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因此,我们以为国民党应该明白觉悟负了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使命,这在革命运动中,不可有拒绝资产阶级之左倾的观念,„„我们也知道中国资产阶级势力的微弱,尚不足克服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所以使革命党易于采用右倾的妥协政策”、“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之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所以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合作,也是中国无产阶级目前

对内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

——摘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材料5

“中国革命的现时阶段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是十分明显的。”“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在将来,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材料6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请回答:

(1)材料1中陈绍离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的阶级分析是否正确?

(2)结合材料

2、3分析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问题上的错误。

(3)结合材料3分析材料4和5中毛泽东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和性质的观点。

(4)结合材料3分析材料5和6中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观点。

第四篇: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 1)积极反应原则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

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

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4)自定步调原则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 5) 低调误率原则

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提高效率。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程序教学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这是一个远比“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意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一、苛勒的顿悟说

1、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2、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总之,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作用,它对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1、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

2、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1)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2)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3)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4)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四、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以下几方面对学习是有启迪的:

1、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

2、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拣一个丢一个。

3、“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教师在帮助学生使用各种策略来编码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信息加工理论中的注意系统、编码系统和记忆系统的分析,是建立在实验推测的基础上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目前的发展,还无法使“认知过程就像构成行为的肌肉反应一样实在”。正因为这样,在信息加工理论中涌现了众多模式,有些甚至是相对立的,但与其说是信息加工理论不成熟,还不如说是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的一个标志。要穷尽对内部心理过程的探究是永远不可能的,我们所期望的,是涌现出更有说服力的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1、随即通达教学

2、抛锚式教学

3、支架式教学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

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2、情景化教学

3、重视社会性互助

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比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他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来的。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的学习。

第五篇:毛概论文_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最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姓名:张杨学号:班级:电气

12013248241 3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 新民主义革命 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但正如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但未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艰辛探索做出总结并总结大革命的失败,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遵义会议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抗日战争后,经过“两败两胜”的革命经验,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但,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政党充当领导者。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曾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如何选择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一开始,介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心放在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展开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将大量人力物力放于城市当中,各种反动派思想顽固,难以动摇,对我党工作造成一定损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意识到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并潜心研究出《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红旗到底打多久”等思想问题。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有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要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经过多次失败,事实证明,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向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由城市的合法斗争到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只有符合国情的斗争道路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其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并非对俄国照搬硬套而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理论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一条发展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了我党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句活深刻且正确的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当党能够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但武装斗阵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的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参考文献 :

1、《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7页.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0

6、67

5、610页.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伟大的开端.李新.陈铁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14页.

5、刘辉.近二十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1年12期.第61-66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0~341页

上一篇:效能建设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心内科冠脉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