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群众工作的理性思考——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理论的启示

2022-09-10

最近, 全国各地为响应党中央的指示, 纷纷积极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理论。从中国现当代史中不难看出,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党的群众工作贡献非常突出。这一项工作推动了马克思群众观的进一步发展, 也为我们解决当前中国群众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所以重新梳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群众工作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理论的内容

(一) 群众工作的概念

对群众工作的概念, 学界有不同的定义。吴祖明在《群众工作机制的概念演进与基本经验》的一文中指出:“群众工作应当是执政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为了完成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 而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一系列组织、发动、宣传的一个工作过程”。李聚山在《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一书中谈及党的群众工作时, 认为这项工作主要是对人民群众进行发动、组织、宣传, 目的是为了实现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者认为, 党的群众工作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为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 实现自己的政治路线, 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将党的政治路线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的一项活动。

(二)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理论的内容

1. 坚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工作方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着新的历史, 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国革命呈现出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敌强我弱, 且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人, 作为革命的决定力量。

1929年12月,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四届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指出:党的一切讨论和决议都要经过人民群众去执行,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如果脱离人民群众, 党的一切活动都会遭遇失败[1]。毛泽东认为, 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才是我们这个国家抵御外侵的铜墙铁壁。只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革命就能取得胜利。1934年, 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提出依靠贫农、雇农, 联合中农, 限制和消灭富农的土地革命的基本路线,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 无产阶级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在此基础之上,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 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 都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这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高追求。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了解放人民而出现的, 是为了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无论是谁, 只要提出的意见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 能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好处的, 都是应该采纳的。我党应当时刻与群众保持最亲密的关系, 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 要全心全意为人服务。

3.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 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实际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独特的工作方法, 是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群众工作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政治方针。[2]

毛泽东认为:动员群众的工作模式, 坚决不能是带有任何官僚主义色彩的。官僚主义色彩在任何革命工作中都不能够存在, 要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就不能带有任何官僚主义的色彩, 要密切联系群众, 切不可脱离主体—人民群众。否则谈及党的工作方法就显得空洞而没有灵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党的一切正确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都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3]1945年, 我党七大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工作方法写入党章的总纲。

二、转型期我国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

(一) 党的群众工作无法满足日益差异化的群众利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人民群众主要追求的是物质方面的利益, 且集中在土地、房屋等方面, 人民群众关心的是能否存活、能否饱腹的问题。所以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工作的任务就是: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土地运动, 只要满足了人民土地、温饱、房屋等物质利益, 人民就愿意拥护党的领导。然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的人民大众, 对高层次物质需要、丰富的精神需求更加注重。如: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绿色生态、民主文明等, 这就决定我们所代表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 由于体制机制、领导阶层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党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这个问题, 甚至只高喊口号, 从不去认真实践人民群众的诉求。这直接造成党的各项政策、方针难以有效地、切实的去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

(二) 党的群众工作无法有效引导日益多元化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

共产党在牺牲了无数革命先辈的基础上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封建体制, 成立了一个崭新的、民主的新中国。得到解放后的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无疑是肯定的, 所以长期对党抱着感恩甚至崇拜的心态, 这更加有助于党群众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比如西方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想和以及各类消极意识的不断渗透。尤其是网络时代和微时代的到来, 更是促进人民群众思想的日益多元化。政治上广大群众的参政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在逐渐增强, 公民要求获得更多话语权;在法律层面上, 人民群众的权利认知、法制意识空前提高, 更加重视政党领导的合法性;最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使得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加分散, 群众更加独立, 个体意识不断增强。

(三) 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群众环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报告会、宣讲等形式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来完成的, 但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 仅仅依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很难将群众工作推向更加围观的层面。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 大数据的到来, 使得人民群众的自我意识、消费意识、主体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人民群众更多地关注自我实现、自我辨别、自我表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人民群众的需求环境更加差异化、多样化, 群众的心理、兴趣等需求的变化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而对于新的问题。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却不能做到及早、及时、有效地体察民情, 群众工作日渐无法适应变化多样的新需求环境,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失效。

(四) 群众工作制度不完善使得群众工作逐渐失效

完善的工作制度是群众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然而, 当前我国群众工作的制度却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一是,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情况下, 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正在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 在社会中又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群体:农民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而我国群众工作制度不能及时补充这方面的空缺, 更不能及时满足他们的基本权利与根本需求。[5]其二是, 近些年来, 监管制度的缺失使得我党内部腐败问题日益严重, 致使人民群众不再信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三, 改革开放“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政策使得我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致使人民群众质疑我党群众工作的公平性和可靠性。这些也必将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建议: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理论的启示

(一)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新民主主义群众工作的理论启示我们, 我党要想获取人民群众的拥护, 要想站得稳当、牢靠, 就必须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当前, 我们处于社会转型期, 人民群众的需求多样化、层次化, 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时首先扎根深入基层群众中, 体察民情, 将人民群众的需求调查清楚, 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且层次分明的群众工作方针、政策。

首先, 要更为注重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变方式, 不断探索如何使生产力得到快速的发展, 以此满足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其次, 我们应在群众工作中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转移到文化产业上, 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好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方面的需求, 并且要注重文化建设的层次性。

(二) 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 提升群众工作的引导能力

首先, 工作人员应做到理论自信。尤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 我们应始终坚守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这是我们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基本前提。其次, 我们应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 结合西方传入的意识形态和媒体流行的意识形态, 切实了解当代人民群众意识形态的变化和需求, 使群众工作思想方面的工作更切合群众的需要。第三, 特别要注重处理好主流的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的意识形态的之间的关系, 利用主流媒介的宣传和沟通功能, 弘扬主流价值观, 维护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

(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

首先, 要培养人民群众工作人员深入基层, 扎根人民的工作能力, 促使其做到:“从群众中来”。毛泽东曾说过:“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 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6]当前, 我们应该发扬上山下乡的服务精神, 将基层作为每位党员干部的锻炼舞台。其次, 我们更应该尊重群众、依靠群众, 利用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 严惩官僚主义行为, 提高全体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落实“权为民所赋, 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最后, 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传统的群众工作路径, 我们还可以置身人民群众中去, 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变化, 制定人民群众认可和满意的执政方式, 真正做到“到群众中去”。

(四) 根据世情、国情, 完善群众工作的制度

首先, 我们应建立更加完善、更加顺畅的“宣泄机制”, 使人民群众能够表达自身的意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此来满足人民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表达意识以及主体意识, 其次, 我们党应完善我们行政监督制度, 改革我们旧的政府机制, 继续进行反腐, 将反腐工作当做一项长期工程来做, 以此挽回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最后, 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逐渐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对不同的工作部门提出更加明确、更加细致的工作要求, 用法律的武器更好的保护农村留守人口的各项合法权益, 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并完善且可行性大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建立留守妇女文化活动机制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 提高留守妇女的文化素养;我们可以在各乡镇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服务基地, 全心全意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中, 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为基础, 进一步总结了我党的革命经验, 丰富并完善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研究。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而且对我们当前群众工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我们所研究的党的群众工作, 主要指的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 为了实现历史任务, 拥护党的政治路线, 以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需求,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发动和宣传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时期,群众工作理论,群众工作问题,启示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 张忆军.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基本经验探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4 (7) .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 安姝, 王霞娟.推动思想工作科学化促进群众工作有效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 (2) .

[5] 张荣臣.党的群众工作:经验、问题和对策[J].理论学刊, 2010 (9) .

[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上一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究——以美的集团为例下一篇:钻井现场电气设备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