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的年代——浅析80年代、90年代美术思潮浅析

2022-09-10

十年文革对于文化艺术来说是灾难性的十年,很多的文化、艺术从业者被当做“牛鬼蛇神”接受批斗,文化、艺术创作自然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很多创作活动甚至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文革结束后,社会发展很快走入正轨,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与落实,中国整个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蓬勃之态,文化与艺术也都得以解放与发展。整个的80年代、90年代甚至成为了时代的分水岭,而在这个时代洪流中,很多文化、艺术家也开始反思创作,积极与整个西方接轨,最终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基石。

近现代史的美术史一直是官方“控股”的,特别是70年代,很多美术表现的都是“红光

亮”“高大上”“三突出”的,美术家没有自己的语言符号,他们讲究“集体创作”,个人署名还不是很普遍,这对追求个体表现力的美术创作显然是不利的。而且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还很少,文化上的交流几乎没有。再加上文革的影响,很多相对成熟的“老毕业生”(并非年纪老,是指毕业在文革前的艺术生)被下放到农村,从事生产劳动。从建国开始的全国美展也一度停滞六年之久,美术创作出现断层。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70年代末“星星画展”、“上海十二人展”的举行以及80年代“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十人画展”、“法国现代画家埃利翁作品展览”、“法国毕加索画展”、“挪威蒙克画展”等的陆续举行都让艺术家看到了当代艺术的曙光。特别是“第六届全国美展”的举行,尽管这一届展览较以往的全国美展,对形式美的追求以及对作品的样式构成更为重视,对题材的限定也宽容得多,但还是招致了广大青年艺术家的不满。这些艺术家开始思考更多的艺术可能性,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被称为“85思潮”的美术改革。

而总结这个时代的美术作品,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家开始放弃从建国开始一直学习的“苏派”风格,试图从西方现代美术中寻找新鲜血液,中国的美术开始走入现代化。具体的表现就是艺术的表现题材更当下,更生活化也更接近现实。不再只是画“毛泽东”、“工农兵”,而是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的风景、普通人甚至仅仅是画家自身。例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表现的就是带着“高原红”的普通藏民;罗中立的《父亲》就是运用大幅油画来表现一个普通的老农形象。

其次,艺术语言的运用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单调的叙事性变的更加多样化,比如王广义的《凝固的北方极地》就是运用相对抽象的表现方式来进行一种“理性的绘画”;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变》中表现的就是一个个像雕塑似的人物,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思维。再次,原来画家的集体性正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他们积极、激烈甚至尖锐的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艺术一时进入“百家争鸣”的状态,比较著名的有”北方艺术群体”、”厦门达达”、”江苏红色旅”、”浙江池社”、”湖北部落部落”等。而且一些具有前卫意识的学术报刊,如《美术思潮》、《美术报》、《画家》等也应运而生,而老资格的学术刊物,如《美术》、《江苏画刊》、《美术研究》等则开辟了相当多的版面关注新潮美术,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通过这些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中国的艺术开始从传统走向开放,更西化、更现代、更市场化,为后来欣欣向荣的当代艺术做了很大的铺垫。

而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变的更市场化也更浮躁,精神追求的缺失让人们变的迷茫。这个时期的艺术家的创作也更个人化,更注重表达个人的生活、感受,艺术成为他们个人的“生活笔记本”。比如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虽然表现的是家庭照的题材,但是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冷漠与伤痕,我们看到的是时代的痕迹,画面的冷色调使所有人物都笼罩在记忆和时间的阴影之中,人物都是扁平的没有感情的。而方力钧的“光头泼皮”就像是自己的自画像,但是画面中的光头只知道傻笑,显得无聊,流氓,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无意义状态。而岳敏君的“笑脸油画”系列作品更是进一步的放大了这种个人形象:“它”开口大笑,紧闭双眼;动作夸张,但却充满自信。“它”在这里,好像又不在这里,在他的作品里,是对个人符号的一种强调。甚至很多人会认为他们的画无聊,自我,其实这恰恰是80年代、90年代整个社会的写照。

但同时,美术创作虽然在艺术圈内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一直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地位,没有真正的融入进普通人的生活,甚至在普通人的观念中,画家就是思维奇特,造型怪异的“异类”,甚至直到现在这种现象都没有得到改观。例如,在西方,画家已经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职业,在街头随处可见画像的画师,很多人也会乘兴买上几幅画家的“真迹”挂在家里当装饰。而在中国,除了艺术投资,绘画作品几乎成了有钱人的专属品,普通人很少买画,或者说很少买真画,即使买也是买名画的印刷品,而作为画家也认为把作品卖的“平价”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这种怪象成了中国特色,而我们却习以为常,当代艺术的大众化在中国的美术圈成了一句空话。

细想原因可能还是与当时的环境有关,一方面是在当时艺术家比较先锋,大跨步的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都非常前卫,画画不再以传统的写实和优雅为美的标准,开始追求抽象、表现力、思想性,以丑为美甚至以血腥、暴力为美。美术也不在是简单的画画,而是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国、油、版、雕、设计、装置、行为艺术等等,这就导致普通民众无法对美术形成正确的认知,美术的大众化也无从谈起。另一方面,80年代的美术一直坚持反传统的叛逆之姿,追求自由、自我表现,与整个社会想抗争,而选择的方式也相对激进,甚至一度被政府视为“危险分子”而加以防范。

80年代、90年代对整个的中国影响非常大,对于艺术创作更是如此,艺术家解放了天性,开始摒弃了政治化、集体化,追求个体化,平凡化,艺术创作的形式、语言、题材都更自由、多样。80年代就像一个旗杆,标志着中国的艺术文化现代化的流向,而且它还激励着青年艺术家们施展才华,勇敢、自由的表达自己。

摘要:80年代、90年代对于艺术创作是一个美好、激情的年代,各类艺术蓬勃发展,初见成效,艺术的当代化、艺术性、思想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美术而言,艺术创作是自由的、反传统的,也是由此中国美术与西方接轨,走进现代化。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语言都更加丰富、自由、个人。但与当代艺术所提倡的大众艺术相比,中国美术却还是一贯的是曲高和寡的,成为一种怪象。

关键词:改革开放,80、90年代,自由,反传统,伤痕美术,乡土美术,个人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激昂的年代——浅析80年代、90年代美术思潮浅析】相关文章: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6-16

80年代的爱情范文06-06

美国80年代尖端的技术04-25

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06-12

90年代的歌曲范文06-06

80年代老歌经典歌曲09-26

90年代歌曲范文05-23

90年代经典歌曲大全09-27

80年代流行歌曲大全集06-12

80年代后,让我们心灵共颤,精神相依04-27

上一篇:古希腊“白色”文明之误读——浅谈温克尔曼美学观的影响力下一篇:南通市国省干线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