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需求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需求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跨境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跨境电商规模在不断增长,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电商人才还难于满足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因此,优化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成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迫切之需。

第一篇:职业需求论文范文

论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二律背反

摘 要 社会与个体是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两大主体,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矛盾凸显,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阶段性冲突依然存在,加之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与教育功能的有限性,使得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间存在着突出的二律背反。主要表现在:目的的相悖,即乡土的封闭与流动;内容的错位,即农业的守护与逃离;形式的差异,即需求的长期性、整体性与现时性、差异性。对此,要从学校教育、社会发展等角度寻求破解之道:跳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调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中心,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差别补偿;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个体需求;二律背反

三农、职业教育需求、社会与个体关系三大问题交织起来,共同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社会与个体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两大受益主体,同时也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参与主体。社会与个体是农村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而农村职业教育能否满足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求,则是二者是否愿意推动其发展的前提。从需求的视角谈农村职业教育,无论是对社会与个体的满足,还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是有益的。从理论上来讲,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现阶段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例如企业无人可用与农村人口无法充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对农村个体教育需求的满足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产生了系列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隐性剥夺了农村个体的受教育权利,扩大了教育的不平等,并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凋敝。对该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分析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矛盾体现,阐释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适切的应对策略尤为必要。正如康德曾提出的在纯粹理性的辩论中必然会涉及的三个问题:哪些命题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二律背反、此二律背反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在此矛盾之下是否还保留着一条通往确定性的道路[1]。

一、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二律背反的现状解读

二律背反是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指两个互相冲突的、在形式逻辑上完全相悖的命题,但各自都有自己在逻辑上言之成理的根据[2]。简单来说,即两个分别成立的命题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康德提出了宇宙论中的四个二律背反命题,然而,二律背反不仅局限于先验辩证论的范畴,而且在一切种类的、一切对象之中,在一切表象、概念和理念之中都有二律背反的存在[3]。借用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来描述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矛盾是较为贴切的,主要体现在目的的相悖、内容的错位和形式的差异三个方面。

(一)目的的相悖:乡土的封闭与流动

社会需求即农村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①。社会需求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范围直接限定在农村这一特定区域,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限定于此。也可以说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它将农村地域之外的城市排除在外,关注的仅仅是农村经济社会的自身发展。这种封闭性不仅体现为目标的设定,还表现在实现目的的途径与工具等方面。社会需求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是本区域的人才,或更为贴切的说是能够长期留守在农村这一地域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可看做,通过职业教育培养能够留在农村地域的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最终达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个体需求即农村个体出于自身发展实际对职业教育的种种需求。农村个体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吃穿住用行的物质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等各方面。其中,與教育相联系的多为发展性需求,即希望通过接受教育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向上层社会的流动,以改善弱势的不利境地等等。当前,社会分层凸显,贫富差距、城乡分野的沟壑日渐增大,农村似乎成为了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代名词,农民也不再是职业的称谓而异化为了社会身份与地位的代称。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农村个体自我发展与生活境遇的改变,往往伴随着农村的逃离,实现从农村向城市的社会流动就成为了个体教育需求的重要目的。从这个层面看,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体需求可视为,通过教育获得自我发展的本领,通过逃离实现生活境遇的改善。这就不难看出,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目的的封闭性与个体需求目的的流动性二者之间是相悖的。

(二)内容的错位:农业的守护与逃离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的直接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内容的涉农性。农业、农村、农民三者始终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农村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荣辱。虽然,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跳出了农业本身,并且在逐步探索离土不离乡的小城镇建设,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然而,无论从国家发展战略抑或是农村发展现实来看,农业依然是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依然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基础。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就必须从农业着手,必须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相应地,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的内容就必须面向农业、服务农业,因而具有极强的向农性。

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来说,他们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这一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或许他们是被迫的,或许他们很无奈,但他们现实的选择是对农业的舍弃②。因为,通往城市的道路并非坦途,农村与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成为了他们必须要逾越的一条鸿沟,他们必须要掌握在城市生存的基本技能,于是他们寄希望于职业教育能提供相应的内容,这些内容则是与农业发展无关的。有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71.72%的农村个体希望得到与第二、三产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对建筑业、加工业、饮食业和服务业等的需求最为强烈[4]。因此,农村职业教育个体需求的内容就更多地面向了第二、三产业,具有极强的离农性。显而易见,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内容的向农与个体需求内容的离农二者之间是错位的。

(三)形式的差异:需求的长期性、整体性与现时性、差异性

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形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需求的长期性与现时性之间的差异,以及需求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农村经济社会的改善是渐变的发展,而非疾风骤雨式的变革。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明确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围绕长期的规划不懈努力。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形式呈现长期性的特点,农村职业教育应关注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通过教育手段预见性地引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然而,与社会需求相比,个体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是短期的,具有极强的现时性。农村个体从自身的发展现实出发,关注的焦点在于职业教育能够提供的哪些立竿见影的内容,需求的重点在于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快速获得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

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其强调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关注多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可以说,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它追求的是大多数人的幸福最大化③。相反,农村职业教育个体需求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众多农村个体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要求,于是就呈现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体需求。虽然,理论上讲多数人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以单个人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为基础,二者可以有机融合。但现实中,多数人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并不只是单个人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相加,单个人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简单汇总不必然等于多数人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于是,存在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整体性与个体需求差异性的矛盾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目的的相悖、内容的错位和形式的差异三个方面,不难看出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存在突出的矛盾。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的满足往往会以牺牲个体生存发展的利益为代价,而个体需求的满足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这一矛盾存在于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是无法有效调和的。

二、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二律背反的原因阐释

当下,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二律背反是现实存在的,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下去。借用斯密的话,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这两种独断的背反理论冲突,并无一种主张能够证明其胜于另一主张[5]。导致这一背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阶段性冲突,以及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与教育功能的有限性。

(一)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教育是社会中的教育,各种教育实践以及围绕教育实践的种种讨论都逃不脱社会这一制约因素。农村职业教育自然也是如此,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二律背反不仅只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在复杂的社会因素交織作用下产生的。要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因素对教育问题的制约,否则无益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具体而言,这一问题反映在社会领域,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社会生产力已获得大幅提升,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在长期的差异性发展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社会已具有了明显的阶层分化。陆学艺曾对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作了全面分析,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我国的社会群体划分成了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6]。其中,以农村和城市为代表的社会分层尤为突出,农村与城市俨然成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区域。梁漱溟先生在与毛泽东同志的讨论中所提及的“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乡村空虚”等现象,也是对城乡差距的形象描述[7]。当今社会仍然存在这一现象,该问题的存在使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存在冲突成为必然。

(二)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阶段性冲突

在哲学层面有众多关于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讨论,其中有观点认为社会与个人之间存在着固有的二律背反。赋有主体使命的个人为了争取内在的自我确认、维护自身的利益,一直和社会处于争吵之中;而社会则作为日常生活的体现者,充当着对抗和敌视个性的角色[8]。在社会现实层面,农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二者存在不协调甚至还有着激烈的冲突。

农村发展的弱势地位无法满足个体发展的现实需求,于是,逃离农村成为了农村个体价值实现的无奈选择。虽然说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对于一个以逃离农村社会为目标的个体,农村社会的发展于其而言又有多大意义?在不平等的社会现状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个体寄希望于通过向城市流动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以改善不利的社会处境。于是,就出现了农村社会精英逃离农村的现象,并且正在逐渐向大众群体蔓延。虽然,我们无意指责这种被迫做出的无奈的行为选择,但这种个体的逃离与农村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悖的。因为,缺少了人这一核心要素,农村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农村社会价值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农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阶段性冲突,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二律背反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教育资源与教育功能的有限性

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二律背反的产生,一方面,根植于现实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与农村职业教育能否为社会与个体提供并满足其需求直接相关。教育需求的满足是通过教育功能的发挥而实现的,但教育并非万能,其功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短缺的前提下,其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直接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二律背反。

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更加剧了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农村职业教育则是短板中的短板,其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资源总量短缺、资源配置失衡以及资源整合度不高等问题[9]。在资源不足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满足其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成为了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共同实现就只能停留在美好的愿景层面,在具体实践中二者只能是此消彼长的状态,难免出现各种现实的冲突。

同时,教育功能的有限性也制约着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实现,建立在教育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之上。然而,遗憾的是,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当超出教育本身所能影响的范围之后,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对农村职业教育需求而言,无论是社会需求抑或是个体需求都根植于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带有很强的社会色彩,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功能的作用范围。农村职业教育只能通过有限功能的发挥,来部分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而很难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共生共融。

三、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二律背反的破解之道

二律背反或者说悖论无处不在,人们面对悖论历来有三种基本态度,即废弃、限定和有条件的解答。就如何有效解决悖论而言,主要路径在于考辨导致悖论生成的前提,在对公认的正确背景知识进行考问的基础上,寻找悖论产生的原因,从而消解悖论[10]。

(一)跳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调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诸多讨论,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主客”“灵物”等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我国当下审视与思考问题的方式仍然有着重要影响。诸如,“向农”与“离农”的矛盾可以看作二元对立思维抽象出来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使然。城乡二元分离的社会结构是农村职业教育陷入“向农”与“离农”讨论的现实基础,但隐藏在这一现实基础背后的城乡二元分离的思维模式,才是农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在城乡二元取舍上产生非此即彼矛盾的深层原因[11]。

因此,应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从整体、动态的视角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坚持辩证的思维看待和处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定位上,既要关注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忽视农村个体的现实需求;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既要体现对农业的守护、服务农业发展,也要包括各种非农的内容,满足个体的非农需求;在农村职业教育的举办形式上,既要关涉需求的长期性与整体性,引领农村社会发展,还应具有一定的现时性和差异性,以满足个体的切实需求。同时,应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充分体现职业的民生属性,以满足农村发展需求与个体发展需求。

(二)坚持以人为中心,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差别补偿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还是以个体需求为出发点,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在职业教育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这对矛盾体始终存在着。如若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既要关注社会需求,又要考虑个体需求,这自然是对的。然而,这似乎又不具有多少现实意义,因为其会遮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实际上,在特定阶段与一定范围内,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当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将个体需求的满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民生价值,尤其要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改善,在可为的空间内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差别补偿,以弥补社会的不平等。

这样选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与社会相比,人始终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虽然说社会与个体是教育的两大参与及受益主体,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是教育的两大基本功能,但人始终是教育的最终指向,社会发展最终都归宿于人的发展。其二,人是教育发展的载体。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教育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均要通过人这一载体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可以视为社会对人的需求,因此满足了个体的教育需求也就间接满足了社会的教育需求。其三,从正义的视角来看,不能以牺牲个体现实利益为代价来谋求农村社会的整体、现实发展,尤其是不能将社会发展的代价转嫁到农村弱势群体身上,这是不合乎道德理性的。所以说,坚持以人为中心,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差别补偿,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

在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的现阶段,优先考虑个体需求的满足并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差别补偿是现实选择。这种行为选择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能完全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有机统一。由于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阶段性冲突的存在,唯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提供富足的社会资源,即当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鸿沟逐渐被填平,农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有机统一,才具有了彻底破解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二律背反的现实可能性。

在面对这个棘手的现实问题时,要坚决抵制教育无用和教育万能两种极端思想,既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农村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来解决全部矛盾,也不能机械地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之外的社会因素才能起到根本作用。要恰当处理好农村职业教育与外部社会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着眼于当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一些现时性的问题,又要放眼未来谋求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两步走的发展策略最终完成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二律背反的破解任务。

参 考 文 献

[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2.

[2]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15.

[3][德]黑格尔.逻辑学[M].梁志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5.

[4]李璐.安徽農民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1.

[5][英]斯密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M].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98.

[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23.

[7]郑鹏.现代性、国家与人口治理术(1949-1980年)[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34.

[8][俄]л.и.诺维科娃,и.н.希泽姆斯基.个人与社会的二律背反——H.别尔嘉耶夫的人学体验[J].舒白,译.哲学译丛,1997(4):66-69.

[9]王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8-23.

[10]王习胜.“二律背反”消解的悖论方法论价值[J].学习论坛,2008(10):31-34.

[11]金军.农村职业教育“向农”与“离农”的选择悖论治理[J].教育与职业,2004(17):5-8.

作者:王朔

第二篇:跨境电商职业人才需求探索

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跨境电商规模在不断增长,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电商人才还难于满足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因此,优化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成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迫切之需。本文分析了当前跨境电商的形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针对当前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跨境电商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跨境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跨境电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近年来,跨境电商规模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贸易规模从2008年-2015年间增加了五倍,交易额也增加了6倍,据相关统计,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到6.5万亿。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达90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高达80.6%。截止到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突破了1000亿元,增幅36.0%,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跨境电商大国,总体交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产业基础和消费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将成为我国外贸方式转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国内跨境电商行业进入“买遍全球”与“卖遍全球”的深水区,这对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跨境电商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的行业,要求跨境电商人才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跨境专员、网络推广和网络客服是跨境电商企业的重要岗位组成。在这些岗位中,跨境专员一般负责网络的正常运营工作,如网站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管理、商品的发布与管理、网页的编辑与美工、交易管理等等。跨境专员是整个企业运作管理的关键;网络推广是展开跨境业务的基础,主要负责国际网络市场的开拓,参与国际市场调研,制定国际网络市场的推广策略与计划等等;跨境客服作为跨境电商平台的客户服务人员,主要负责客户关系维护和管理,是维系整个电商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整体来看,电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及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主要以复合型人才为主,跨境电商人才既具备相关的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又懂得电商平台操作与维护;既会电商网页设计,又会国际物流,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商务外文沟通读写能力。积极探索跨境职业教育,解决电商企业人才面临的现实困境,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式,缩小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跨境电商企业之间的需求存在的现实差距,是当前跨境电商发展之需。

二、跨境电商的职业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系统化学习能力不足

学生系统化学习能力不足,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矛盾日益加深,体现在:其一,高职院校培养的相关人才知识和技能相互孤立,学生对专业认知能力欠缺,以為跨境电商只是简单的对外贸易,因此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功利心较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其二,课程与社会实践的对接能力不强,学生理解不到位,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没有形成良好预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差。其三,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与跨境电商岗位不匹配,例如,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懂得电商运营管理,却对外贸实务、商务英语等跨文化沟通交际等方面不熟悉。因此,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下的跨境电商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系统化的学习能力,成为当前跨境电商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2.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结构呈现碎片化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主要由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来决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当前跨境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的关联性不强,知识结构呈现碎片化,学生学得“多而杂”,老师教得“累而乏”的教学现状。一些课程往往是看似相关却又无用,比如,一些学校跨境电商专业开设了C++的课程。教师也在盲目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同时,由于目前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上升期,市场有关跨境电商的教材版本众多,但是缺少权威的、系统的教材,给学生传授知识环节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跨境电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专业学习教学反馈和跟进机制,导致知识结构呈现碎片化,难以系统地梳理。

3.产教深度融合不深入,有待深入加强

产教融合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由学校与社会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在企业真实的外贸业务与产品基础上,在校园内成立跨境电商工作室,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代表作为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下,按照企业化的运营模式实施运营与管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也纷纷开设了类似于孵化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室、跨境电商实训室等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受一些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如何处理课堂教学问题与跨境电商岗位教学的问题?如何真正实现“校中企”?如何在不违反“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情况下,更加全面、深入地进行产教融合?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在跨境电商企业岗位中学习与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能很好地与相关跨境电商企业资源与高职院校进行有效对接,学生的参与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无法真正参与到项目中来。

4.受基础条件限制,实践能力欠缺

由于条件限制,很多职业学校暂时不能安排学生到电商企业进行实习,因此,对于实践课程主要还是通过课堂讲授,在结合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跨境电商实操环节的认识。同时,一方面,由于很多跨境电商平台都是收费的模式,众多学校没有引进及采购相关的平台,因此导致教师难以直接在课堂中使用跨境电商的平台进行教学,例如,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基本是最低一年技术服务费10000元起步,而且现在速卖通必须是企业入驻等要求,还有其他的像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Wish等相对要求比较低一点。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对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都不够系统与完善,对平台的运营缺乏实践经验等,比如,很多跨境电商的教师竟然不知道敦煌网、wish这些跨境电商平台,这就导致课程只能停留在通过课本进行“照本宣科”,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欠缺,创新能力不够,最终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三、优化跨境电商的职业人才教育的措施

1.重构系统化的跨境电商职业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不只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几门相关课程的方法,而是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分析自身学院的优势与不足情况下,要不断听取跨境电商行业资深专家建议,了解行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借鉴其他高职院校跨境电商的课程体系的成功案例,通过“院校分析+行业市场需求+实践成功案例”三方面相结合的导向,构建适合自身学校的系统化的跨境电商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理论知识授课为主,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学生实践为主体,教师结合市场需求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工具应该突破简单的多媒体辅助,还应该引入跨境电商软件教学,通过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跨境电商职业教育累积技术技能。

2.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制定系统化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进行根本保证是人才培养的方案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是课程体系的构建。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实践、实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跨境电商的发展需求,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制定系统化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使隐形化的知识显性化,使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使结构化的知识软件化,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比如,跨境电商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跨境電商平台、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熟悉国际物流;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通用技能,比如,打字的速度、各种软件的使用技能。要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让学生从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过渡,通过岗位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向跨境电商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3.加强产教融合,实现双赢局面

跨境电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在跨境职业教育中,应该加强产教融合,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一方面,高校可以采用传统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方式,可以邀请跨境电商企业到高职院校进行跨境电商的相关技能的培训,学校还可以派遣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熟悉相应岗位能力要求,规范实际操作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转变传统校企合作的思路,借助跨境电商的实训平台,运用多元化的电商思维模式,强化跨境电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根据需求,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运用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将跨境电子商务的项目策划、交易流程、运营管理等信息通过实训平台,实时应用到跨境电商的课堂,坚持从企业实践中来,到教育实践中去,切实提高跨境电商教学的效果,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4.以跨境电商理论为基础,加强实践,以“赛”促学促创

以跨境电商专业知识为基础,加强实践指导,第一,模拟跨境电商环境,积极举办相关的校园电商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赛”促学;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跨境电商比赛,比如实战模拟、“挑战杯”、“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创业的良好氛围,带动学生创业意识,以“赛”促创;第三,为学生提供跨境电商创业平台,比如,速卖通、创客平台、亚马逊、敦煌网、Wish等平台,为学生跨境电商的理论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第四,加强模拟电商平台软件设备建设,充分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模拟软件进行跨境电商运营管理。通过这样的实践,形成以“赛”促学促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作为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机构,应该把握机遇,联合教师、学生与企业,通过“教师+企业+学生”三方融合的体系,针对教学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系统重构、整合电商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理论的实践性,创造以“赛”促学促创的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复合型电商实战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梦诗.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电子商务,2018(06).

[2]严茂辉.探讨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J].大众投资指南,2018(20).

[3]邹华胜,金致远,徐云,徐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我国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

[4]徐璐璐,谭艳华,江六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2018(04).

[5]刘海燕.“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现代商业,2018(12).

[6]樊金琪,何康民.“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作者:游晴英

第三篇:不同行业财会类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行业、职业岗位群构建特色财会类高职教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是[2012]-JKGHAB-0073

摘 要:本文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了不同行业财会类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进而对人才市场上各行业财会类人才需求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学校培养“适销对路”的财会类人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财会;职业岗位;高职

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培养计划较单一,社会上普遍缺乏精通某一行业的财会人才。此外,各种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与作用,不同行业在生产技术、经营过程和组织管理活动中存在很大差别,所以财会类岗位在不同行业所监督与反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才需求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方式、访谈法、电话及面谈方式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不同行业财会类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进而对人才市场上财会类人才需求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学校培养“适销对路”的财会类人才、促进其更好就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提升各行业的财会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调研结果

图 用人单位认为《会计》课程应强化的知识

调研结果见表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1)对会计类人才学历的要求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其中对专科学历人才的需求占39%,这说明我国对会计人员在学历学位方面的要求不高,关键是要看个人的能力与素质。

(2)对会计类人才经验的要求

从调查结果看出,在我们所调查的用人单位里,其中,有35%的用人单位要求财务人员有1-3年行业会计相关工作经验,有42%的企业要求会计人员有3-5年的工作经验,有13%的企业要求会计人员有5 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有10%的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经验没作相关的规定,大多数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经验要求为5年以下。可以看出,数据表明用人单位把工作经验当成衡量会计人才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

2.对于《会计》课程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培养的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知,各行业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行业会计专业知识、行业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较重视,而就所列知识结构而言,各行业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区分行业对行业业务知识及会计实践知识的传授进行强化。通过调研可知各行业根据特点设置了不同的会计岗位,每个会计岗位对知识要求也不相同。比如制造业企业设置了材料会计的岗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材料的计价、核算和会计账务处理方法;旅游业设置了统计员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好有关旅客人数、门票收入等各项社会、经济指标的统计和分析方法;餐饮业设置了成本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餐饮企业食品加工的业务流程,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成本的核算和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商品流通业设置了存货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零售企业和商业批发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商品收入、发出、存放的核算、分析及管理方法、商品的销售成本的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方法; 建筑施工业设置了财务成果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施工企业的工作内容,掌握利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掌握利润的核算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的方法; 物流业设置了物流成本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企业成本的核算,包括装卸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等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方法;金融业设置了信贷业务岗位,其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信贷业务的工作流程,掌握信贷业务的知识,掌握应收账款的分析、核算与账务的处理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安排了预算岗位,要求预算岗位人员熟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及预算的管理方法,掌握单位预算的编制,会进行预算分析。此外,在对企业会计岗位的实地调查中也发现,所有的会计人才招聘广告几乎都有如“有xx行业会计经验者优先”、“从事过xx行业会计者优先”,甚至直接打出“xx行业会计专业毕业生优先”的条件,这些都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对行业业务熟、行业会计功底深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市场。

对于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方面,各行业的企业认为学生应重点培养行业会计的应用能力,他们均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对于不同行业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弱,高职高专的学生自院校扩大招生以来,因为进校的门槛比较低,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以某省某高职院校的会计系为调研对象,在调查中发现,毕业实习后的学生在返校交流中,普遍抱怨说“我在某某行业的实习单位实习,怎么没学过这个行业的会计科目呀”。像这样的情况到处都是,虽然已经学习了会计专业最核心的“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但是对于大多高职学生来说触类旁通比较难度,而且很少有学校开设行业会计课程,针对行业会计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应分行业加强对学生会计能力的培养。另外,各用人单位在提高自学能力、协调能力、遵循职业道德等方面均有比较高的赞同度,因此也应重点加强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人的素质方面,各行业的企业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专业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是一名合格的会计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总结

本文通过多种调研方式对行业对财会的需求情况调研,可以看出,各行业对学生的行业会计知识、行业业务知识和行业会计应用能力有较大需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行业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经济业务,因此需要在核算要求上体现个性。例如农业行业、商业流通行业、邮政电信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和旅游、餐饮、服务行业,以及金融行业、建筑行业、房地产开发等不同行业,他们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其在存货种类与计价的方法、投资计价和会计处理方法、收入确认和计量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不同,虽然我国 2007 年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取代行业会计制度,但行业会计本身并没有随之消失。 《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具体准则只是制定了统一的、通用的会计准则,并统一规范了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而没有对所有行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进行兼顾,更无法使各行各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得到满足,因此用人单位迫切需要行业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卫芳.财经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刁洪斌.“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Frankfurt.Facts About Germany[M].German Federal Press,2000.

作者简介:付晶晶(1981.10- ),女,河南新乡人,任教于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吉林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作者:付晶晶

上一篇:财政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营销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