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财务管理课程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新时期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社会各界对财会类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类专业用知识和技能来传授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是培养高素质财会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梳理,对“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一篇: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浅析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关系

课程领导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后,逐渐成为各国研究课程改革问题的一个亮点。在我国,课程领导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话题。近些年,我国关于课程领导的研究正处于一种白热化的状态,研究者似乎想急于摆脱传统的课程管理思想。然而,笔者认为,“课程领导”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完全颠覆课程管理的理念,而是一种理念的更新与进步。

在认识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之前,有必要对管理和领导的概念做出区分。

一、管理与领导

就像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概念上的界定一样,关于管理和领导的含义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或表述。

关于管理,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管理是通过其发挥的某些职能,来更好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能力和物质资源,实现特定目标的活动。[1] 管理,是相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安排,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2]

通过这些解释,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管理是和目标及其相关决策相联系的。

布什和格拉沃指出,领导是指向预期目标的影响过程,包括激励和支持他人在清晰个人、专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愿景[3]。彼德·诺斯豪斯认为,领导是个体影响群体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4]关于领导的含义众说纷纭,但能总结出核心的要素[5]:(1)领导是一个过程;(2)领导包含影响;(3)领导出现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4)领导包含实现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领导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带领被领导者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二、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

1. 课程管理。对课程管理含义的表述多种多样。比如,有学者认为,课程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对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进行组织、领导、监督、检查的过程。[6]对于课程管理的不同表述,都体现了管理的本质,但更加强调对课程的管理。

笔者认为,课程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1)课程管理囊括与课程有关的所有活动;(2)课程管理还包括与课程有关的人、财、物及相关组织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3)课程管理包含目标,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最终实现预定目标。

2. 课程领导。目前,对课程领导含义的界定,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过程的角度看,萨乔万尼指出,课程领导是“充实教师专业技能,为学校成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创生优质教育方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学校文化,实现教育目标。”[7]欧维和罗奇把课程领导界定为,“结合学校课程与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改进,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8]

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课程领导是在课程领导者的带领下,规划学校整体发展愿景,为完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三、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的关系

关于二者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看法:

1. 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相互独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要想管实现学校的发展,就必须实现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转移,摆脱传统课程管理的束缚。

钟启泉认为,课程领导是与课程管理有区别的。他认为课程领导是一种摆脱历来官僚体制的“监控”、“管制”的管理思想,强调学校自身的创造力,学校要把日常的课程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地、创造性地实施。[9]汪菊也认为,使用“课程领导”正是要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课程管理范式决裂,以昭示一种新理念的诞生,以及改变陈旧的决心。[10]

研究者对该观点的支持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管理”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二是“课程领导”作为一种新理念,注重领导者对各成员个体价值的尊重和对权力的共享。因此,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在特定环境和时期内是必要的。

2. 课程管理包含课程领导。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是管理的下位概念。课程领导的研究是从课程管理研究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领域。[11]因此,课程管理包含课程领导。

郑先俐、靳玉乐就认为,课程领导是一种新的管理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管理观——以后现代和人本管理为理念;(2)新的组织观——人力资源组织观;(3)新的系统观——开放的系统。”[11]

3.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相辅相成。这种观点认为,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课程领导还不足以取代课程管理的位置,要适当地将二者相结合。课程管理关注的是按照国家或上级的要求照章办事,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课程领导更关注课程的变革、创新以及团体内民主平等的氛围。而具体到学校校长本人,他应该是兼管理者与领导者于一身。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那种试图将课程领导取代课程管理的想法有些夸大了课程领导的职能。当然,这种区分不在于肯定哪一种更好,我们要做的是在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12]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过多地关注了传统管理模式在课程实施中造成的负面影响。管理理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课程管理吸取了最新的管理理念,并非课程领导才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管理观。这种急于将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划清界限的做法存在一种盲目追捧新名词、新概念的现象。第二种观点也不足以概括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关系,课程领导是相对于课程管理提出的一种较进步的理念,课程领导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程管理在实施中的不足,在常规的学校管理中,课程管理确有课程领导所不及的地方。

因此,笔者更同意第三种观点。从管理与领导的含义可以看出,领导一词的来源虽然产生于管理,但其理论却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管理,更具创新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课程领导完全脱离课程管理,课程管理理论的动态发展性也使课程领导理论不断地发展并超越。因此,课程领导具备课程管理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同时课程领导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完全颠覆课程管理的理念,而是更对课程管理理论研究的延伸与拓展。

总之,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是相辅相成,不可完全分离的。从理论运用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课程管理的积极作用,又要注重课程领导创新性一面的运用。而从实践层面看来,不同学校中教育的问题千差万别。因此,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实施是无法进行明显区分的,一所优秀的学校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同时拥有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特征,在常规性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体现课程管理,而在个性化、创新性的工作中则主要体现课程领导的特点。

注释:

[1]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Bush, T. and Glover, D.(2003)School Leadership: Concepts and Evidence [M]. Nottingham: NCSL,2003:10.

[6]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5.

[4][5][美]彼得·诺斯豪斯著,吴荣先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6.

[7][8]黄显华,朱嘉颖.一个都不能少——个别差异的处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0.

[9]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M]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10]汪菊.课程领导研究——一种综合的观点[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系,2004:12.

[11]郑先俐,靳玉乐.论课程领导与学校角色转变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12]余进利.对“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甄别[M] 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作者:张羽云

第二篇:“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性的探索

摘要:在新时期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社会各界对财会类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类专业用知识和技能来传授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是培养高素质财会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梳理,对“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合

“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功能的融合,不但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而且能为课程教学增添活力。因此,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正是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其培养新时期所需的优秀财务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忽视学生价值引导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一门财会类的基础性专业课程,对其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较多。特别是在传统财会课程教学模式下,大多数老师以专业知识与实操技术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该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学校只是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

(二)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考核

目前,财务管理主要以教师出卷,学生参加笔试的考核方式为主,考核的知识面较窄,考核形式单一。传统的考核模式无法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实现监测和评估,从而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

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特点,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剖析,梳理和挖掘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国情、党情和民情

作为财经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世界经济形势,国家经济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财务管理课程可以采用多维度比较等教育方式,引导广大学生关注我们国情、党情和民情,尤其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将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入到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潜移默化中坚定广大学生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意识认同和社会情感认同。

(二)加强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教育

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企业筹资管理,讲解到我国企业经营中常见的筹资借款途径之一的银行借款时,向一家商业银行借款是需要具备相应的企业信用的,并且要求抵押物作保证。但个别企业因眼前的巨大利益,以各种欺骗犯罪手段非法获取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票据承兑等,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民无信不立”,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壮大,信誉至关重要。从而可以引申出不管是我们个人或者是经营公司,都要立足诚信,不局限于眼前利益,要做长远打算,实现共赢。

(三)树立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财务管理是通过组织各项财务活动,处理好各项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资金是在整个社会资金中进行循环运动的,这就说明了资金运动并非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财务管理的眼光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而是应该站在全局上来考虑,站位越高,看得越远。由此可以引申出我们的个人行为也需要摆脱周围的圈子,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树立起自己的大局意识。

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个目标能够直接反映公司的经营结果,但是个别企业为了“最大化”,往往会不择手段,比如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违规乱纪。然而优秀的公司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会尽力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推动社会进步。引申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更加关注社会效益,提升社会责任感。

(四)有效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重点章节,复利计息方式与现实有着很大的联系。在我们掌握了概念和计算的原理之后,通过“校园贷”的真实案例向广大同学们揭露校园贷的本质及其潜在的危害,这些违规操作的平台圈套多、陷阱也多,学生如果不能按时还清贷款,未来需要偿还越来越多的债务,陷入无底洞。由于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因此我们要教导学生们应该理性地进行消费,增强自身的金融知识素养和信用意识,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样就可以避免掉入校园贷的陷阱。

(五)建立创业思维和团队意识

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课程的两个核心部分,内容多,计算难度大,但却是对在校大学生最为有用的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过程分析的能力,顺势引导大家建立创新创业观念,培养积极良好的协同合作意识,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发现别人的优点,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升学生投资决策的敏锐度,锻炼学生投资失败的接受能力,鼓励他们超越自我、奋发向上。

三、“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实施“课程思政”首先应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很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分离的问题,因此财会类专业的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疏于关注。精于业务,而疏于职业道德,这也是业界针对行业内财务丑闻频发得出的主要结论之一。为此,教师要始终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加强对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认同感。

教师应该切实强化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各级院校应当积极地提升专业课老师的思想德育素质和能力,积极地构建健全、完善的思政体制改革机制,促使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學中充分融入德育内容。只有保证了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准,才能够更好地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工作。高职院校也可以组织课程教学团队,搭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通过集体教研、经验分享、教学观摩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学校还可以鼓励任课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既可以参加高校以及专题会议组织的线下培训,也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参加线上培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

(二)打造财务管理课程思政体系

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特点,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对课程重新修订课程标准,构建蕴含财务管理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

1.修订财务管理课程标准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必须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融合点。在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更加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社交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受挫能力,积极乐观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2.建设融合思政元素的《财务管理》教材

教材建设宗旨在于落实立德树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坚持专创融合、产教结合,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业意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教材应该服务于产业的发展,对接国家职业教育的标准体系,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反映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研究开发过程中,行业企业技术人员需要深度参加并组织編写,科学合理地分解财务管理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术能力点。融入课程思政,突出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按照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要求,着眼于当今社会和企业对职业者的综合素质需求,构建了专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等全面均衡的课程内容。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的设计,遵循学生自我认知的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和具体教学需求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想学、乐学、能学、会学,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操守和创新创业意识。

3.建设《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平台

新时期的课程教学资源需要同时满足线上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多层面融入课程思政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以碎片化的素材资源为主,基本覆盖课程各项知识点和技能点,可以同时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此外,可以通过设置法律法规、企业实际案例、名家访谈讲座、微课、动画虚拟仿真等模块,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将课程思政巧妙植入,专业与道德共情,从而达到育人目标。

4.健全《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体系

在组织研究制定《财务管理》的考核标准时,既要关注考核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构建一套学生平时成绩(包括课程思政)和期末成绩有机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估体系。平时成绩为总评成绩的60%,主要内容包括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阶段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主要从学生课堂上的平时出勤、课前预习讨论、课堂学习表现(包括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课后作业(包括思政)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考核主要是每月进行一次月考,题型多样(包括课程思政)。期末测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采取闭卷方式。

四、结束语

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为指导,探索《财务管理》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专业与道德共情,通过课程思政加深了师生关系。关于《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教学改革还只是处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未来还是可能会在实践中面临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加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简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3(25):16-17.

[2]周致行.浅析财务答理课程在新时代下开展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07):211-212.

[3]白文军.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学习,2018(12):199.

[4]丁仪浩,王刚.“课程思政”引领教育回归“初心”和“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9-12-23.

作者:钱文娟

第三篇:“1—3—1”课程管理体制下地方体育课程管理案例研究

摘 要:对江苏省南通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室很好地履行了三级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践行地方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管理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措施有:(1)颁布“南通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教学方案的意见”,针对不同区、校落实给予指导;(2)改革中考体育加试,改变评价方式,注重与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健康第一”和“兴趣第一”的理念;(3)通过教研活动不断增强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执行力。这些措施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及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地方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体育与健康课程;基础教育

Key words: local curriculum management;three-level curriculum management;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basic education

2001年頒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近20个年头,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落实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落实的总体情况看,地方课程管理部门在体育课程管理与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季浏教授[2]将此现象称为“‘两头热,中间冷’,即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的体育课程改革正在较为扎实地向前推进,而一些地方课程管理部门尚未形成一整套体育课程实施方案,使得一些地区的学校未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导致了国家层面与学校层面的脱节,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未能很好地在一些地区的学校得到有效贯彻”。毛振明教授[3]认为贯彻新课标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上承国家课程标准,下启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地方体育教学指导大纲”,且认为地方体育教学指导大纲定位在“指导”上,是按新课标精神进行的“建议”或“推荐”。可见,加强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既是落实《课程标准》精神的保证,也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为此,本着从点到面的视角,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个案对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能够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1 “1-3-1”课程管理体制提出的背景及涵义

教育部地方课程管理指南中认为,地方课程管理是指省及省以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的管理,包括地方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管理[4]。如果把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标记为“1-1-1”的话,而地方课程管理存在省、市、区(县)3个层次,若将地方课程管理中的“1”换为“3”,便可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称为“1-3-1”课程管理体制。

之所以提出“1-3-1”课程管理体制,是为更好地明晰地方课程管理的层次性,从而明确各自的责任,进而削弱“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主体的多层次性和缺乏明确的指向性造成的。

关于“1-3-1”课程管理体制,其中“3”意指地方课程管理中的3个层次:省、市、区(县)。省(或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课程实施宏观管理,制定本省(或直辖市)《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导方案》;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体育课程主要进行中观管理,在省(或直辖市)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导方案》指导下,制定本市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大纲或实施方案;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对体育课程进行微观管理,在省、市《方案》和《大纲》的指导下,制订本区(县)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具体落实建议和措施。从“省-市-区(县)”三级地方课程管理体制来看,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最直接。如果区(县)教育管理部门对课程实施的建议越明确、措施越具体,越便于学校执行,落实效果就越好[5]。而市级层面在省级与区(县)级层面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为此,本研究侧重以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中市级层面的个案进行研究。

2 南通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个案分析

2.1 案由

1)江苏省是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2010年《体育教学》杂志和《中国教育报》记者联手策划与启动的“课改万里行”,第一站便选择了江苏,从无锡、南通、常州阳光体育开展看体育课程改革,并指出江苏在“此轮课改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积极努力的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典型性[6]。

2)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主要地级市之一,2012年全市9个区(县)全部通过国家首批教育发展均衡区(县)省级验收。同年,南通市教育局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单位[7]。

3)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南通市承担了“推进中考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项目,并于2014年把中考体育加试分数定为60分。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个案,梳理和总结其在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中的经验,为强化我国地方体育课程管理提供参考。

2.2 南通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的重要举措及成效

为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如2005年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8]。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之后,又编制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并印发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苏教体艺[2014]3号)。南通市教育局承上启下,在领会国家及省级有关课程实施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课程管理措施,对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实施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下发了《南通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教学方案的意见》,推动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

南通市为了推进课程标准的落实,于2005年出台了 《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管理的意见》,对南通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就如何贯彻中小学《课程标准》,完善课程教学计划,在计划的制定形式、计划内容选择及学习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结合南通市各完全中学实际情况,制订并颁布了南通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教学方案意见》[9]。抓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模块教学,并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南通市体育教研室还开展了“二合一”高中模块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所谓“二合一”高中模块教学方案,是将传统的单元与课时两种体育教学计划形式合二为一,从而形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方案[10]。之所以选择南通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教学方案,是因为江苏省在研制《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之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比较认可南通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并将全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研讨会放在南通中学召开。

(1)“模块教学方案”提出的背景。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之初,人们习惯于称高中体育课教学为“选项教学”,它体现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这一观念,但这只反映了高中课程改革“内容的可选择性”。事实上,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内涵远远不只是“内容的可选择性”,还有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的完善等等。为能更好地体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内涵,提出了“模块教学”代替“选项教学”。这一提法不仅凸显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质,而且也为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提供了参考路径。

(2)“模块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及实施。

模块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模块教学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五的学习目标和运动技能系列、健康教育专题系列的选项模块,采用学分制,要求各高中在保证每周“两课两活动”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模块教学方案,强化模块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達成5个方面的水平目标。模块教学方案应包括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一个模块教学为18学时,每学期应安排两个模块的教学。除“健康教育专题”模块教学可有机穿插在各学期当中,各运动技能系中的模块均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为培养和发展高中学生体育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模块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同时,依据《课程标准》5个方面不同水平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要优化选择那些适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并能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价值的竞技类或非竞技类的运动知识、技能及相关方法,丰富模块学习内容[11]。

模块教学的实施与评价: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模块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即“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高中3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共计198学时的体育课程,其中田径与健康教育模块是必修模块,也就是说这两个模块的学分是指定的,其余9个学分所选模块由学生自行选择。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5个方面。各方面的具体量化与定性标准,由各校根据学生基础状况来确定,每学期应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评价,以便学生在下学期或下学年重新调整选项学习的模块。学习评价的方法与形式,参照《课程标准》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建议”进行创造性的操作。

(3)模块教学的管理。

南通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落实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方案,要求各高中体育学科组(教研室)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水平五的学习目标及内容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整、系统的体育模块教学方案;提高体育学科组(教研室)教科研活动质量;建立健全体育教学文件资料档案。同时,对各高中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模块学习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课堂模块教学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学校场地器材落实到位。

2)改革创新中考体育加试方案落实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不僅要求管理者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反应,而且要求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创新领导职能。南通市体育中考加试改革正是通过改变评价的方式来达成与落实对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

(1)南通市中考体育加试方案改革缘由及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南通市体育中考标准虽不断变化,但总体呈现出“低标化”和“全优化”趋势。中考沿用“跑”“跳”“投”老三项作为考核指标,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围绕这3项展开的。通过初中3年的体育学习,学生在体育中考时基本上不失分,但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害怕上体育课。对于学校领导来讲,只要体育中考不丢分,体育课怎么上无所谓。在这种背景下,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只能成为应试教学,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也背离了体育中考的根本。

随着2001年《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2004年教育部推出的“体艺2+1项目”的开展,南通市教育局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集县(区)体育教研员、体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研讨,于2009年下半年对体育中考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中考总分由原来的30分变成了50分,并在考核内容上作了较大调整。2011年又对中考体育方案进行微调,2014年中考体育方案再次调整,将总分提高至60分。下面重点对2014年中考体育加试方案[12]进行分析。

(2)南通市现行中考体育加试方案分析。

测试贯穿于每个学期,测试次数增加:2014年体育中考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由往年“三年一考”变成了“一学期一考”,1~5学期每个学期测试3类项目,分别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项目测试、体能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第6学期测试女子800 m跑和男子1 000 m跑。

测试项目采用“必测+抽测+选测”的方式选择:以往的测试办法是在必测项目的基础上,体能素质类随机抽考一项,技能项目类自己选考一项。为引导学生参与多个项目的锻炼和学习,现行方案规定,除了必考类外,每个学生要在3类项目中分别选考3项(见图1)。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不固定,考试项目是从考试项目库中由南通市教育局抽选的,在每年体育中考前3个月公布的(约为每年的1月底2月初),其评分标准于考试前1个月公布。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往的体育中考评价主要以定量的终结性评价为主。现行体育中考方案,包含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升学体育统考,体现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过程性测试体育成绩以满分30分计入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总分。具体分值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满分14分,优秀14分,良好13分,及格12分,不及格11分;学生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满分16分,3学年共16项,每项合格1分,不合格0.5分。升学体育统考3项30分,每项按10分记取成绩,最后计入总成绩,体现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统一。

规范考试制度和程序,提高考试的公平度:南通市教育局不断增加体育中考的经费投入,增添了仪器设施,评判工具基本电子化,考试过程更加透明化。有些主观打分的项目,采用全程录像进行实时监督,促进公平裁判。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成立体育中考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设立专项项目资金,保障体育考试顺利实施。并加强各项工作人员的培训,分批、分层次对体育教师进行中考体育方案的专门培训,从各区抽调裁判员和监察人员,召开体育中考准备会议,规范其考试流程与执裁尺度,确保测试的公平公正。加强对实施情况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及时总结并积累经验。在过程性测试现场有当地监督员、教育纪检及监察人员和家长代表现场督测,对测试结果须有督测人员和校长签字、学校盖章方可生效。

(3)南通市中考体育加试方案对落实体育课程管理的效果。

2009年形成的2010—2013年南通中考体育方案已告一段落,2014年方案已经正式实施,南通市体育中考所做出的改革力度与气势令社会瞩目,体育中考调节学科平衡及减负的效应初步彰显。体育考试分数的增加和过程性的打分,使得学校和社会更加关注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加。中考内容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既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运动兴趣,还拓展了学生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给了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在中考体育方案引导下,学生必须参与多个运动项目的学习和锻炼来迎接考试,也间接地达到了南通市“体艺2+1方案”中掌握两种运动技能的要求。

3)以教育教学研究引领和促进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

江苏是教育大省,也是教育科研大省,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南通市教育科研为江苏省奠定科研大省做出了巨大贡献。南通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取得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和行动。

(1)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推动体育课程实施。

南通市体育学科教研员倪胜勇老师的课题都贴近体育教学第一线,如《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拓展与课余运动素材开发的实践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重组开发与实践研究》《培养中学生体育两类课程自主实践能力》《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基于省体育教学指南的中小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等等。每项课题参与研究的学校,涵盖全市各个县市区及各个乡镇。通过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常态,从课堂教学中获取大量研究成果,再将研究成果推广到教学一线反哺学校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更贴近学生,有力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使得南通市连续多年获省阳光体育比赛一等奖,教师在国家及省级举办的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奖层次和数量位于全省前列。

(2)依托优秀人才,提高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课程改革。

南通市每两年都会评选出一批市级优秀人才,各个县市区也会相应评出县级优秀人才。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南通市教研室组织优秀人才成立研究团队带领一线体育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研究,如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潘雪峰工作室、暑期体育教师研修团队等等;先后组织“送教下乡”“普惠教研”“区域联动”等多项体育教材教法与学法现场研讨活動。让优秀人才从理念到实践、从校内到校外、从城市到农村,将课改之火撒遍整个南通大地,从而促进当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

3 南通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启示

3.1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真正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

南通市教育局认真研读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市的相关文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可供下一级落实的措施,充分体现其指导性,也有力地践行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计划、决策的职能。南通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的“承上”环节体现在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出《南通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教学方案的意见》;“启下”环节则是引导南通中学制订《江苏省南通中学体育新课程实施方案》,该方案是在南通市体育课程实施方案意见指导下,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的,体现了地方三级课程管理中小三级的重要性,作为承上启下的南通市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的典范,为其他省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提供了借鉴。

3.2 中考方案、教研活动均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而展开

南通市在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科研的开展和中考体育方案的改革中都调动广泛人员参与其中,发挥了管理的最佳效能,符合现代课程管理中人本原理的内涵。在南通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措施中,无论是中考体育改革方案,还是高中模块教学方案都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落实和贯彻其基本理念,以体育中考和模块教学为载体,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管理。

3.3 以课题研究带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落实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

在对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管理上,南通市教研室始终秉承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尊重教师意愿,以点带面、以少带多,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教科研活动,通过科研成果评比、课题申请等方式来调动教师积极性,并投入一定财力对参与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有效地促进了南通市教育科研的蓬勃开展。

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是由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管理主体进行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各层次的管理职能,实现有效衔接是落实体育课程在学校有力推进的关键。就目前来讲,各级管理主体的职责是明确的,但如何有效衔接却存在较多的问题。从南通市的经验来看,地方体育课程管理之所以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省、市、县(区)3个层次管理部门及领导的重视;二是要通过采取措施(如高中的模块教学、中考体育加试等)来落实课程实施;三是省、市、区体育教研员群体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四是省、市、县管理部门的有效衔接。以上4个方面是本研究在调研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也是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对象特别强调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001-06-08.

[2] 季浏. 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9787504146045)[R].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

[3] 毛振明. 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指导方案”的必要性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2-3.

[4] 教育部地方课程管理指南[EB/OL]. [2017-07-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1423cb0101khry.html.2013- 06-13/2017-05-06.

[5] 常德胜,王宁. 加强中小学体育的微观管理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105-106.

[6] 李小伟. 课改万里行:素质教育从这里突破——从无锡、南通、常州阳光体育开展看江苏体育课程改革[J]. 体育教学,2010(5):4.

[7]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国发[2012]46号)[EB/OL]. [2017-07-28].http://www.gov.cn/zwgk/2012-09/07/content_2219421.htm,2012-09-07/2013-10-15.

[8] 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EB/OL]. [2017-07-30]. http://www.wxyqzx.net/xxkc/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5. 2017-05-06.

[9] 南通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教学方案的意见[EB/OL]. [2017-07-30]. http://pe.cersp.com/gzrd/wzdd/200703/1899.html.2007-03/2017-05-06.

[10] 倪胜勇. 探索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二合一”的“模块”教学方案[J]. 中国学校体育,2006(10):68-6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 关于印发《2014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的通知[EB/OL]. [2017-07-30]. http://jyj.nantong.gov.cn/art/2014/3/11/art_41202_1623519.html.2014-03-11/2017-05-06.

作者:董翠香 仇小进 党林秀 王莹 苏银伟

上一篇:暖通空调设计论文下一篇:低保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