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痛136例TCD分析及药物疗效评价

2022-09-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6例儿童头痛患者均来自于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 检测前均未服用血管活性药物, 其中男38例, 女98例, 年龄5~14岁, 病程1~6个月。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头痛史, 每次发作的性质与过程相似, 疼痛多为博动性或胀痛, 大多局限在一侧或从一侧开始扩展至双侧甚至全头部, 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可自行缓解, 发作前可伴有恶心、眩晕、畏光、畏声等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1.3 诊断标准

参照焦明德《实用经颅多谱勒超声学》中儿童正常TCD诊断标准。

1.4 仪器与方法

采用深圳市德力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EMS—9型经颅多谱勒超声仪, 检测患者双侧大脑中、前、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峰流速Vd及平均流速Vm, 主要是平均流速。

2 结果

136例患者中, 血流异常106例, 占部数的78%, 颈内动脉系统异常91例 (占异常总数的86%) , 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15例 (占异常总数的14%) , 按血流速度的快慢分为下列不同类型。

2.1 血流速度增快型

本组136例患者中有58例 (41%) 表现为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其中, 单侧血流速度增快26例, 双侧血流速度增快30例, 对侧血流速度增快速2例。

2.2 血流速度减慢型

本组136例患者中, 有11例 (8%) 表现为一支或多支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2.3 双侧流速不对称型

本组136例患者中有21例 (15%) 表现为双侧大脑中动脉或/并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 双侧血流速度相差>20%; (本型是血流增快型和血流减慢型的一种特殊情况, 因一侧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流速增高或减低, 从而导致两侧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流速差超过一定的范围, 一般定为20%, 为便于临床分析, 特将这部分定为血流速度不对称型) 。

2.4 血流速度不稳定型

本组136例患者中有16例 (12%) 表现为血流速度不稳定, 颅内部分血管血流速度增快, 部分血流速度减慢。

2.5 血流速度正常范围型

本组有30 (22%) 例患者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 儿童头痛的主要病因是颅底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无论是在发作期还是在发作间歇期, 均有相当部分患者颅底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当血管发生痉挛时, 血管管腔变窄, TCD反映血流速度增快, 当血管发生扩张时, 则血流速度减慢, 双侧流速不对称、流速不稳定则反映血管的舒缩功能紊乱。比本组数据中可见, 儿童头痛发生的血管功能异常主要见于颈内动脉系统, 少数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

同时, 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情况进行了跟踪, 为了了解药物的疗效与患者症状缓解之间的关系, 在治疗过程中对此部分患者进行了TCD复查, 我们临床主要应用的药物是尼莫地平及西比灵。我们发现, 大多数患者在应用这2种药物中治疗后, 在3~5d内症状都能明显缓解, TCD检测显示大多数患者血流速度恢复或接近正常, 部分患者流速也得到明显改善, 说明这两种药物对儿童头痛有明显的疗效, 具体结果:在血流速度增快的58例患者中, 经药物治疗后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的有51例, 占88%, 明显缓解的有4例, 3例无明显改变, 药物总有效率95%, 在血流速度减慢的11患者中, 经药物治疗后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的6例, 占55%, 明显改善的3例, 2例无明显变化, 药物总有效率82%, 在血流速度不对称的21例中, 经药物治疗后血流速度恢复的14例, 占67%, 明显改善的4例, 3例无明显变化, 药物总有效率86%, 在血流速度不稳定16例中, 经药物治疗后血流速度恢复的有10例, 占63%, 明显改善的4例, 2例无明显变化, 药物总有效率88%。

综上所述, TCD在儿童头痛的病因检测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儿童头痛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更好的评价临床用药的疗效, 从而更好的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指导。

摘要:儿童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大多数儿童头痛患者在发作期及发作间期都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 经临床应用尼莫地平片及西比灵胶囊治疗后发现大部分儿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TCD复查大部分血流得到恢复或明显改善, 现将相关数据报道如下。

关键词:头痛,TCD,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 焦明德.实用经颅多谱勒超声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202.

上一篇:在线教育平台负载均衡实现研究下一篇:简析三方协议兼谈实践中的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