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设计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业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形成和内涵的研究,得出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表现的主要形式,从而提出当代都市农业景观设计中应充分传承和利用传统农业的美学价值并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与表达。

第一篇:农业设计论文范文

现代农业果园滴灌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滴灌技术发展,它在现代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节水、节肥、省工成为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滴灌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及温室大棚。以江苏禾木农博园葡萄园滴灌系统的设计应用为例,深入研究了果园滴灌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滴灌系统设备选型,最后总结了果园滴灌系统应用情况。

关键词:现代农业;果园;滴灌系统;设计

农业是用水大户,其中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量的80%,要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滴灌技术是农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结合江苏农博园内果园灌溉系统需求,对果园滴灌系统进行设计,以供同行参考。

1工程概况

江苏禾木农博园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内,分设施园艺区、无土草毯生产示范区等7个功能区(图1。该园区设施先进,配套齐全,与教学科研结合紧密。本项目区位于江苏农博园内,灌区内种植葡萄,即本项目为葡萄园滴灌系统设计,葡萄种植的株行距20 m×28 m,滴灌管间距采用单垄布置(图2。对园区葡萄等果树进行高新节水灌溉,面积为32 hm2。葡萄园当地的气象条件:年均风速35 m/s,主风向为偏东风;常年降水量 1 0117 mm,以夏季居多,其中6月、7月降水量1513、1873 mm;土壤为黏壤土,质地较黏重[1]。

2滴灌技术原理及特点

21滴灌技术原理

滴灌是一种节水低压灌溉技术,广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它将过滤的有压水通过输水管道及管网输送到灌溉带,通过滴头以水滴的形式进行平缓均匀灌溉。

滴灌技术一般与机械化配套使用,利用专门设计的毛管管道和滴头,将水和肥料一同滴灌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为了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精准灌溉,还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开发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和专家诊断系统。因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易发生滴头结垢和堵塞问题,所以滴灌对水质要求较高,须进行过滤处理。

[F(W16][TPYWD1tif][F]

[F(W12][TPYWD2tif][F]

22滴灌技术的特点

(1水资源高效利用。在滴灌系统下,灌溉水浸润土壤表面,可很大程度上避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灌溉时,降低了水滴在空气运动过程中的损失,且不会润湿农作物表面,大大减少了水分的蒸发量;滴灌系统容易控制水量,不致产生地面径流和土壤深层渗漏。同时,滴灌仅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其他区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能够精确控制施水深度,所以非常省水。(2能降低农药施用量。滴灌是局部灌溉,实施滴灌后,土壤根系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透性,通过水和肥料的混合,使土壤中水分及养分含量处于农作物生长的最适宜状态。灌区地表蒸发量较小,能较好地调节田地土壤的湿度,有效控制灌区农田中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农药的施用量。(3能提高作物品质。滴灌系统能够给农作物及时适量供水、供肥,在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使灌区内农产品生产率显著提高,提升经济效益。(4适应工作范围广。滴灌对不同性质的土壤和地形适应能力较强。滴头的工作压力范围较广,且滴头出流均匀,不易造成地面土壤板结。(5灌溉作物产量高。采用滴灌技术的作物之间未能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杂草不易生长,节约了除草用工成本。农作物根区能够保持最佳供水、供肥状态,所以能增产增收。

3滴灌系统的设计

31灌水定额的设计

滴灌系统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可用灌水深度表示:

[J(]m=01γzp(θmax-θmin。[J][JY](1

式中:m表示设计灌水深度,mm;γ表示土壤干容重,g/cm3;灌区土壤属于黏壤土,取γ=14;θmax表示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占干土质量的比例,田间持水量约为28%,取θmax=25%;θmin表示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取θmin=18%;z表示计划湿润层深度,m,取z=08 m;p表示土壤湿润比,取40%[5]。经计算,m=33 mm,即灌水量约为330 m3/hm2。

32设计灌水周期

设计灌水周期是指按设计灌水定额灌水后,保障土壤含水率和正常生长的灌水时间间隔,用式(2计算,即:

[J(]T=(m/Taη。[J][JY](2

式中:T表示灌水周期,d;Ta表示设计补水强度,mm/d;η表示水利用系数[5],灌区属于滴灌系统,水利用系数取95%;经计算T=82 d,取灌水周期为 5 d,该值为果园作物需水高峰期时的灌水周期。

33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是指在不产生径流的条件下,将设计灌水定额水量均匀分布于作物灌区田间所用的灌水时间,用式(3计算,即:

[J(]t=m[Se/(Sl·qd]。[J][JY](3

式中:t表示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Se表示滴头间距,m,取04 m;Sl表示毛管间距,m,取20 m;qd表示滴头设计流量,L/h[5],取20 L/h;经计算,t=15 h。

34轮灌组数目的确定

按作物需水量的要求,全系统轮灌组的数目计算公式为:

[J(]N≤CT/t。[J][JY](4

式中:N表示允许的轮灌组数量最大值,取整数;C表示1 d运行的时间,滴灌取 20 h;T表示灌水周期,取5 d;t表示一次灌水延续时间,15 h;计算后得出N=666,取6。

4设备选型

滴灌设备包括水泵、过滤装置、干管、支管及毛管。水泵流量为 40 m3/h,根据水量平衡及水力计算结果选卧式离心水泵 QW80-170-75-2。查性能曲线可知,水头损失为 6~8 m。施肥系统选用容量为 2 m×2 m×1 m的施肥池。

41管道选型参数

葡萄南北栽植,水源位于项目区西北部。干管选用柔韧性和强度较好的高密度聚乙烯管(PE管,经流量计算,干管选直径为160 mm的PVC 160×47/06型塑料管;支管材料选用低密度聚乙烯管材,选用直径为63 mm的PE 63×47/04型管道。毛管垂直于附管与支管布置,毛管间距为 20 m。每行葡萄布置1根毛管,毛管选用直径为16 mm的内镶柱状滴灌管。首部枢纽装置布置在水泵的旁边,便于操作与管理。

42滴头选型参数

根据工程经验及试验材料选定适合作物种植模式和土壤条件的滴头。滴灌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范围见表 1。毛管型号为 MRD160/09-40,滴头间距为 04 m,设计工作水头为8 m,毛管布设间距为 20 m,滴头设计流量为2 L/h。

[F(W5][HT6H][J]表1滴头选择参数[HTSS][STB]

[HJ5][BG(!][BHDFG3,W9,W20W]土壤质地[B(][BHDWG12,W20W]滴头选择参数

[BHDWG12,W10。2W]流量(L/h滴头间距(m[BW]

[BHDG15,W9,W10。2W]沙土21~3203

[BHDW]壤土15~2103~05

黏土10~1504~05[HJ][BG)F][F)]

43减压阀的使用

[JP2]为了降低灌溉的成本和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滴灌系统选用承压等级为8 kg的PE管,按照规范要求管道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因此工作压力须保证在6 kg 以内。由于土地高差会导致管道的压力增加,为了使管道可以安全运行,因此在5~6 kg内安装减压阀以保证管道的压力降到灌溉设计的最小压力,从而使管道正常运行,提高灌溉的均匀度。

当管道内压力超过5 kg时,应加减压阀来降低阀后压力,使其达到灌溉设计的标准压力值,保证管道的安全,提高灌溉的均匀度。

5结语

本葡萄园滴灌系统项目自运行2年多以来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有效改善了果园灌溉条件,大大起到了果园灌溉节水、节肥、减少劳动力的应用效果,提高了果品的品质和产量,实现了果园生产增产增效。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考虑对滴灌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升级改造,并依据农业专家系统与果园滴灌工程相结合,设计出更科学、合理、实用的现代果园滴灌系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HS22][HT85H]参考文献:[HT8SS]

[1][(#]陈志明,黄步红 广场草坪地喷灌设计和施工过程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6):62-65

[2][JP2]刘刚 浅谈滴灌系统的设计[J] 水利天地,2010(12:40-41

[3]鲁会玲,尤海波,王喜庆 滴灌技术在农业设施化生产中的应用[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34(2:142-143

[4]孙博 特殊土壤结构节水机理研究及行业节水评价[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3

[5]侯新明,杨立魁,高昌珍葡萄园滴灌工程的规划设计[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1:228-229,300d

作者:俞卫东凌晓燕

第二篇:浅析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对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的启发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形成和内涵的研究,得出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表现的主要形式,从而提出当代都市农业景观设计中应充分传承和利用传统农业的美学价值并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与表达。

【关键词】农业美学 都市农业景观 设计启发

一、农业景观美学价值的形成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而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则是随着当代景观建筑美学及环境美学的发展而逐步被人们认识到的。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美学一直把风景的“如画性”(picturesque)作为审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如画性”最直白的解释是:某地风景的构图、色彩看上去非常接近风景画家的作品,人们便说它“如画”。对审美对象具备“如画性”的要求使得人们常常忽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景色,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正是因为源于最寻常的平民百姓而被传统美学体系视为一种缺失审美价值的景观类型。

20世纪后半叶,环境美学作为一门美学新兴学科开始在欧美地区迅速发展。环境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倡导环境的包涵性概念,而农业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类型也逐渐进入了美学范畴,被人们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开始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环境美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大文化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摒弃了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中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高雅文化,倡导人人都可享受的雅俗不分、亦雅亦俗的大众文化。因此可以说,虽然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由来已久,但把农业景观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可以说是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当代问题。

二、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的内涵

事实上,传统审美体系下对农业景观审美的缺失并不意味着农业景观美学价值不存在。相反,人们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已经无意识地创造了美。从审美心理学层面看,美是能够使人感到愉悦的事物,它包含主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从哲学层面看,美产生于现实生活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造。因此,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人类对土地及土地上的元素进行改造的一系列过程中所形成的美。传统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业景观的形式美

在美学的审美类型中形式美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发现和理解的类型。从其构成看,形式美可以分为形式美的要素(即其构成的感性材料)和形式美的规律(即感性材料的组合方式)。

农业景观中形式美的要素主要包括:色彩、线条、季相、质地、空间等。色彩要素可以是麦田的绿油油,也可以是菜花的金灿灿;线条要素可以是田埂路的阡陌纵横,也可以是水渠的蜿蜒曲折;季相要素可以是秋日农场的五谷丰收,也可以是冬日田野的萧条荒凉;质地要素可以是麦浪的柔软,也可以是圩堤的坚硬;空间要素可以是田野的一望无垠,也可以是山谷的幽静深远。

农业景观中形式美的规律则主要包括:对比和谐,如田野上点缀的一两株果树显得格外醒目;整齐一律,如间距相同的庄稼不断重复种植表现出整齐的形式美;均衡稳定,如水域被均分为大小一致的坑塘形成稳定的构图;多样统一,如颜色各异的田块组成了和谐的画面;节奏韵律,如蜿蜒重复的梯田产生了波线形般的音乐韵律。

2、农业景观的自然美

农业活动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农业景观中的自然美从属于自然风景的审美范畴。自然美的对象存在于自然界本身,包括自然界一切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事物,如天地、山水、植物、动物等。审美意境可以体现为雄伟、优美、朴实、生机等。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在原有的资源上创造出了新的劳动成果,因此农业景观的审美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还扩展到人类改造后的劳作景观。

中国传统农业千百年来一直保留着朴素的自然观,信奉“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因此农业景观自然之美还体现在农业改造活动中人类对自然的尊重敬畏,农业活动顺应自然规律,不违天时,最终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3、农业景观的艺术美

长期以来,人们在传统农业的劳作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系列以音乐、诗歌、绘画、雕塑等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以农业劳动、农业生活、农业景观等为主要题材抒发了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当人们以农业景观中的审美要素及其审美感受为艺术创作题材时体现出了农业景观的艺术美。

如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饮酒》二十首等。这些诗描写了农村优美的景色和农民朴素的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诗人参加劳动的喜悦,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4、农业景观的社会美

农业景观的社会美是一种体现传统农业中人与人关系的美。它是由人构成的村庄聚落、生产及生活活动与方式形成的美的集合。在中国传统农村中人际交往主要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之上的,这使得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相互熟悉、彼此信任、共同合作。村民之间关系亲密、交流频繁,形成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美。这种民风淳朴,其乐融融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美最典型的特点。

三、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启发

景观的美学价值在景观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都市农业景观设计应该在实践中加强对美学规律的灵活运用。如对形式美点线面的设计,对自然美原始天然的保留,对艺术美人文情怀的表达,对社会美乡土气息的体现等。

一方面,都市农业景观的设计中应该充分传承和利用传统农业的美学特征。当代都市紧张的工作节奏使人们更加向往悠闲的乡村;新城空间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使人们更加怀念亲切的土地;现代社区生疏的人际关系使人们更加渴望质朴的邻里情感。传统农业景观的美为发展都市农业景观的休闲旅游功能提供了优势与基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恬适舒缓的生活节奏;男耕女织、采藕摘茶等农耕场面;水车灌溉、锄犁石磨等劳作工具处处体现着农业景观之美。这些景观中的乡土田园意境越足,越能突显它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反差,越贴近都市人亲近自然寻找土地的乡愁。

实际景观设计中,除了对乡村原住民和生活方式的保留外还可以通过对乡土性符号——传统农业生产设施的保留和展示营造浓郁的田园意境。当这些传统农业生产设施闲置时呈现的是一种农业装置景观,而当这些生产设施被农民使用时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劳作景观。

另一反面,当代乡土性都市农业景观应该在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基础上应挖掘自身新的现代美学价值与审美特点。如科技美,相对于传统农业,都市农业景观在新技术的支持之下类型更为丰富,产生了科技农业园、观光农业园、体验农业园等类型。设计中应该拓展思路使农业景观的形式和功能更加的多元化;实践美,都市农业景观强调观赏者对景观的参与性,获得一种农业活动实践的体验感受;生态美,都市农业景观应该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技术,对农业进行集约化生产管理,实现对区域和城市良好的生态效益。总之,当代的都市农业景观设计既应当对传统农业美学价值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形神兼备,又应该结合时代自身特点,以创新的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最终实现都市农业景观的当代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邓锡荣.农业景观的美学释义[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2]马婧.现代农业景观的审美性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曹清瑛.浙江农业景观的文化形态与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杰(1990.11-),女,四川江油人,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單位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

作者:李杰

第三篇: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设计

摘 要 热带农业存在信息量大、数字化水平低、关联性强、涉及领域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大数据技术能可以进行资源整合、规律发现和价值数据挖掘,能很好地满足热带农业发展的需求。综述国内外农业大数据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分析我国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然后提出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4层架构,设计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和应用6个环节的技术架构,对6环节及技术架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分析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热带农业 ;大数据应用平台 ;资源整合 ;可视化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处理与采集技术的发展,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当前,农业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基本满足封闭半封闭环境下农田环境的采集需求,为农业数据的产生提供必要手段;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推动互联网的计算、存储服务的模式变革,推动信息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服务基础;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政务、工业、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决策方面已有很好的进展和应用[1]。然而,立足于云服务条件下的农业大数据的决策和应用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热带农业的大数据条件建设和决策应用更是不足。因此,热带农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加快完善热带农业的云计算服务和物联网采集等设施建设,同时亟待解决热带农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服务和决策应用问题。以服务热带农业的发展为宗旨,设计以云计算为服务平台、以农业物联网为主要采集手段、以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决策应用为目的的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为加快热带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热带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手段。

1 国内外农业大数据的发展现状

1.1 农业大数据概述

农业大数据是指农业及涉农相关领域所产生的全样本或多样本的不同类型数据的集合,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2-3]。农业涉及环境与资源、生产、市场、管理等环节,包括农资、育种、耕地、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收获、仓储、加工、物流、销售、畜牧业生产、养殖管理等内容,贯穿整个农业生产、管理、销售、运输、消费等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化信息[4]。此外,农业大数据还涉及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服务农业发展的数据。农业大数据智能采集主要是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储藏过程中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含量、图像等)及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完成农业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的数据管理,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方法,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运储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以及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为农产品储运环节提供合适的条件[5]。

1.2 国内农业大数据发展情况

在国内,杨波等[6]积累了多年农作物虫害发生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气象数据与玉米螟害虫发生关系的监测预警模型,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這是农业大数据在虫害发生预测方面一个具体应用,是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一个体现。孟祥宝等[1]设计了一个涵盖从服务、管理、应用、技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的农业大数据SMART应用体系架构,并详细阐述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设计,采用IAAS、PAAS、SAAS服务模式,在Hadoop、HBase、MapReduce架构基础上实现农业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的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山东农业大学建立农业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包括数据资源、价格监测、专题分析等多个模块,涵盖全国的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农业农村生产信息分析,渔业、畜牧业、林业等行业信息资源统计以及粮食专题数据和农产品贸易数据等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功能。山东省主导建立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平台体系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监测预警和决策服务四大模块,其中数据采集包括人工采集、自动采集、无人机数据、遥感数据、历史数据五大数据来源,是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应用方面的一个良好示范,采用了Hadoop基础框架,并应用HDFS上的HBase、Hive数据存储技术[7]。此外,云南农业大学等建设云南农业大数据中心,也采用hadoop技术框架。

1.3 国外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情况

在国外,欧美国家的农业大数据发展水平较为成熟,在精准化、智能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都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在美国,更加注重农业大数据应用的精准化和智能化,美国农业巨头Monsanto公司收购和并购了Precision Planting和Climate Corporation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源和海量产量数据,并与Climate公司的气象数据相结合,依靠Hadoop架构进行气候规律的分析预测,获取更详细的种植环境区划和精细划分的品种数据[8];种业巨头Du Pont Pioneer公司依托其优质种质资源与研发技术,也已结合农业大数据推进精准农业技术;美国Trimble公司提供基于GIS的整套农机作业综合解决方案“网络农场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整个农场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从而使信息在室内电脑、农机车辆、其他终端间进行传输和处理[9]。目前,美国Deer公司的FramSight、Monsanto公司的ClimatePro或Field Scripts、Du Pont Pioneer公司的Field360等,都結合气象数据、广泛使用农业大数据系统,整合农机设备的种植和农场的产量数据,以及气象、种植区划等多样数据,实现更精准的种植决策和农事生产精准化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利润,已经应用于大部分农场并产生理想收益[8]。通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化肥、水资源、农药等投入,提高作业质量,农业经营变得有序化,为农业的精准化、规模化经营服务。

1.4 我国农业大数据存在的共性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农业的效率低、效益不好、效能不足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生产要素耦合效应缺乏、产业关联性低下、农业产销等大循环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够,形成了我国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模式。此外,长期以来农业基准数据资源薄弱、数据结构不合理、数据细化程度不够、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低等原因,这也我国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难以很好实施的重要原因[10]。然而农业大数据的发展在改善这些问题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开展农业大数据资源整合与分析应用是我国农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1.5 热带农业大数据发展的意义

热带农业是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特色农业,我国热区在农业生产、价格信息发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有农业环境监测、中国热带农业信息网、海南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多个系统平台,采集农业监测信息与数据。然而这些数据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研究基础十分薄弱,利用能力更低。如何充分利用物联网采集的农业信息进行农业智能化生产,如何利用气象环境信息预测给农业带来的影响,如何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销售信息预测农产品价格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整合与决策方面的优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11]。

2017年5月,农业部、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中国南部省区立足热带农业,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粮食、热带经济作物等种植合作,发展态势良好,势头强劲,均取得显著成效。继续推动热带农业“走出去”、加快整合包括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国外热带农业大数据资源、完善我国热带农业大数据资源库,是完全符合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国际战略,有利于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等热带国家的农业合作,有利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融合发展[12]。

因此,我国热带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科技资源、生产环境资源信息、价格监测信息、农业气象信息等资源,且分布相对集中,同时拥有一定的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农业信息,对整合国内外热带农业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具有良好的优势。建设大数据处理云平台,实现大数据的存储、融合、分析处理,设计高效的大数据处理模型或算法是开展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基础,是进行农业大数据处理的条件。同时在服务热带农业产业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面优势突出。大数据技术为热带农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现实可行性,为热带农产品的销售拓宽渠道,为热带农业资源整合提供手段,为热带农业提供开放式的农业科技共享服务,为强化热带农业的国际合作提供必要基础。

2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

2.1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目标

针对热区农业存在的基准数据资源薄弱、数据结构不合理、数据标准化水平差、农业内部信息流不畅等问题,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快推进热区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海量数据积累和历史数据清洗,逐步形成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管理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主导、以大数据安全体系为保障的热带农业大数据发展总体框架,实现热带农业数据资源从粗放式、低效能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协同发展模式转变;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逐步推进大数据在热带农业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突破一批大数据关键技术,转化一批大数据科研成果,形成一批大数据科研产品,有效推动热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

2.2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架构设计

2.2.1 平台总体架构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是在云计算架构运行的,既支持批处理,也支持流处理,是依托分布式处理、网格计算等技术,提供大规模数据的批量处理能力和小规模数据的实时响应能力,很好的满足热带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需求。云计算架构下的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基础设施层:利用资源虚拟化技术,对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虚拟化,实现资源的统一虚拟化资源池,并通过资源管理技术完成资源统一管理、任务分配等,并提供统一资源服务。

数据层:利用数据库和云计算等技术,存储热带农业国内外数据资源,具体数据资源模块如图2所示。价格数据是针对我国部分热带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开展市场价格预警预测;共享数据是为适应我国热带农业开展共享服务需求,设计支持权威数据的共享服务模式。

平台层:在云计算的强大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设计数据平台和统一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平台主要提供支持热带农业大数据的汇总、挖掘、实时汇总和二次汇总的数值计算服务;统一数据服务平台主要提供热带大数据平台的后台数据服务管理功能和用户的多种数据应用请求服务,也包括这些服务任务的调度和监控功能。

应用层:应用层依然是在云服务的基础上,设计的热带农业共性的应用服务或管理服务,包括数据资源、专题分析、热区GIS服务、数据共享服务以及管理服务的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接口管理和数据安全。该层为终端应用提供基础的应用服务和请求服务。

终端应用:支持PC/手机浏览器、移动APP、微信公众平台等终端的对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的请求服务,提供多终端的请求和接收服务。

2.2.2 平台技术框架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有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以及应用六个环节组成,为涉农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或个人提供必要的参考,同时,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功能,为数据利用和平台应用方面的扩张提供可行性。如图3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2.2.2.1 数据采集

作为第一产业的热带农业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农业大数据的获取必然要采集地理、气象、土壤等自然与环境数据,热带农业大数据采集内容还包括热带农业生产、農产品市场、价格、贸易以及政策和科技等数据,涉及的面很广,完善的数据获取难度大。目前主要的采集手段有:物联网采集、互联网共享、现有数据的标准化转换以及人工调研采集等方法。涉及到互联网采集、智能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移动终端等服务技术。

物联网采集:主要是利用传感器、遥感、电子标签、视频等硬件技术采集热带生产、流通等过程产生的环境数据和信息。

互联网采集:利用互联网web技术,获取互联网共享的农业种植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市场等信息。

现有数据标准化:对当前已有的气象、土壤质量、地理环境以及已经建设的农业数据平台的信息进行标准化,实现数据的共享。

人工采集:人工采集涉及面很广,主要是针对上述几种手段无法获取或需要更新的信息。此外,还提供相对完善的数据源开放接口,为数据的共享输入和输出服务。

2.2.2.2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ETL)、数据融合、数据规约等处理方法。

数据清洗:针对热带农业大数据信息多类型、多数据源等问题,通过数据筛选、剔除、均值等方法,优化实际数据的多源化构成问题,提供开放式处理接口,为提供更好的数据质量和更精确分析结果打基础。

数据融合:主要是针对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对已有数据的整理入库、对多种数据类型数据的优化处理等,结合热带农业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包括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遥感数据融合及基于XML数据融合3种方式,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数据融合技术主要应用为:解决数据的语义冲突,建立数据之间关联,实现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多元融合。

数据规约:分为数值归约和维度归约。数据归约也称样本归约,在综合考虑计算成本、存储要求、精度及热带农业的特性,从数据集中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子集。维度归约与特征归约相似,使用数据编码或变换,剔除不重要或不相关的数据,或者通过重组减少源数据的维数,以便得到原数据的归约或“压缩”表示。

2.2.2.3 数据存储

热带农业大数据存储主要采用Hadoop架构的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利用MPP架构的数据库系统NOSQL,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备份、转换以及安全管理,保障数据的安全、稳定、可靠,维护各方的利益。提供热带农业大数据的高效、快速的存储管理及服务,提供半开放式的存储管理与安全服务接口。

2.2.2.4 数据分析挖掘

热带农业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是建立在Storm架构上的实时处理数据分析挖掘系统,主要利用统计、回归、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聚类等机器学习和关联分析方法,以及专业的数学模型等方法,实现大数据的决策预测与评价,为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提供分析挖掘功能,也为新型挖掘算法提供数据分析接口,提高热带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分析与挖掘能力。

2.2.2.5 数据可视化

热带农业大数据可视化主要对序列化数据进行二维可视化,实现大数据检索和分析结果的直观性展示。主要通过趋势分析图的生成,揭示规律,提供预测等,通过图形化方法展示大数据检索信息的图形化规律,为人眼发现知识和规律提供条件。

2.2.2.6 应用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的终端应用主要是可视化展示预测预警结果和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提供产量、价格、面积的预测以及病虫害的预警功能,支持耕地质量评价与国外热带农业国家的动态变化查询与监测,并支撑权威数据的共享服务,服务热带农业有关部门和个人。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提供多终端的应用,支持PC/手机浏览器、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的浏览应用,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展示和信息推送服务。

3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发展前景

当前,热带农业的发展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推动产量和利润的提高,是行业对大数据平台的迫切需求。大数据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成果也表明,其在推动热带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从大数据平台架构的发展过程,大数据处理的主流架构有Hadoop、Spark、Storm,且它们各有优势[13]:Hadoop的HDFS对农业的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方面具有优势;Spark是基于内存计算的大数据离线处理技术,处理速度优于Hadoop;而基于流计算的Storm在实时数据处理方面具有优势,适合处理设施农业生产中的温湿度、二氧化碳等实时数据,实时反馈给用户,调节设施大棚的环境。依据热带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一般以HDFS为农业大数据存储和管理基础架构,结合实际应用选择与Spark或Storm架构结合使用,有时三种架构同时应用,且技术相对成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也是当前最适合农业大数据发展的技术架构组合。以下从应用角度分析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发展前景。

3.1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具有资源整合的能力

热带农业数据历史长、数量大、类型多,但长期存在信息资源分散、核心数据缺失、数据结构不一、质量不高、开发利用不足、共享程度低等问题,限制了热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通过热带农业大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利用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整合当前的热带农业数据资源,突破制约热带农业发展的瓶颈,实现热带农业数据共享服务。

3.2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与服务

实现对国内外热带农业数据资源的获取,保障渠道畅通,完善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信息监测预警数据,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服务,支撑热带农业生产智能化、资源环境精准监测、灾害预测预报、病虫害监测预警、质量安全追溯、产销信息监测以及数据共享服务,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数据科学决策依据,满足农业种植、农业市场、农业科研等经营者和参与者的信息需求和发布,加快推动热带农业的转型升级,为热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3.3 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还提供监测国外热带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国外热带农业发展情况,有利于中国热带农业和国外热带农业的合作,为我国的涉农企业、机构提供国外农业发展的政策和动态,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祥宝,谢秋波,刘海峰,等. 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架构和平台建设[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4):173-178.

[2] 温孚江,宋长青. 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展望[J]. 农业网络信息,2017(05):31-36.

[3] 温孚江. 农业大数据研究的战略意义与协同机制[J]. 高等农业教育,2013(11):3-6.

[4] 谢润梅. 农业大数据的获取与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383-385.

[5] 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中国计算机学会文集-中国大数据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国计算机学会文集[R].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8-98.

[6] 杨 波,刘 勇,牟少敏,等. 大数据背景下山东省二代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构建[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S2):160-165.

[7] 柳平增. 农业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为例[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05):68-71.

[8] 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中美两国农业大数据对比与思考[J]. 农业工程技术,2016,36(30):63-64.

[9] 王少农,王 熙. 美国天宝公司网络农场系统[J]. 现代化农业,2015(02):59-60.

[10] 许世卫,王东杰,李哲敏. 大数据推动农业现代化应用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 429-3 438.

[11] 秦小立,罗 微,李玉萍,等. 基于云计算的热带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设计[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188-19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 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N]. 农民日报,2017-05-12(01).

[13] 黎玲萍,毛克彪,付秀麗,等. 国内外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分析[J]. 高技术通讯,2016,26(04):414-422.

作者:秦小立 叶露 李玉萍 刘燕群 梁伟红

上一篇:艺术装置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形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