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浅谈

2023-03-06

1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 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 n t e r n e 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 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没有传统的图书馆, 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 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 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 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 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人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 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 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 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 并要通晓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 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

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 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 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 即低学历者多, 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 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 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问题, 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 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 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 要引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 并配备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 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 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 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 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 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 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 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 大力拓展网上资源, 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 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 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 有用W e 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 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4 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 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 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 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 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 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 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 便于按学科, 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 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 突出信息咨询服务, 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 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 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 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 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 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 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 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 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 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 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尽管起点不尽相同, 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 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 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 这样, 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 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 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可即时扩展, 且易于维护。总之, 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 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 满足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 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书 (刊) 厅电子化建设, 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 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 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6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校”制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项子工程, 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 不必重复。笔者以为,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 网络资源共享, 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也要遵循。目前, 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C A L I S项目, 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总体规划, 是总纲, 各高校图书馆要在服从CALIS规划的前提下, 从地方性、办学特色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 量力而行, 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摘要: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作者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主体方向、人力资源、硬件建设、组织创新和基本原则等若干问题, 并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征

参考文献

[1] 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10

[2] 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 2001 (3)

[3] 陈俊华.I T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期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 2001 (2) .

上一篇:学校应该重视“感恩”教育下一篇: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的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