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浅谈

2022-09-11

1民办高校文化育廉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神圣职责和特有属性, 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文化为引领, 培育廉政文化, 强化和引领廉政文化力的作用。 文化育廉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的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校文化育廉是廉政文化与高校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它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 以廉政制度为保障, 以高校的校园文化为载体, 教育和引导师生形成敬廉憎腐的良好风尚。 文化育廉软实力一旦形成就会融入到高校的价值观和内在品质中, 成为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的源泉, 有较高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民办高校和普通公办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异同。 民办高等教育属于市场经济下的公益行为。 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办高校的相关治理机制有着极大的区别。 目前, 民办教育出现的不少腐败现象, 都是由于其公益性与资本的寻利性之间产生的矛盾而引起的。 因此, 要切实加强民办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 确保民办院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1.1 从民办高校教育公益性看文化育廉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的公益性是指教育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追求平等的一种价值属性。 民办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公益性的途径有着自身独特的一面。 民办高校在实现私益的过程中也取得了社会公益。因此, 可以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公益行为。 不过,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机制还不够完善成熟, 有极大部分的规则还需完善, 增强可操作性。 因此, 民办教育在追求资本的利润与教育的公益性时产生了矛盾, 也滋生出不少腐败问题。 同时, 我国教育的相关政策与法律对腐败行为缺乏一定的预见性, 也是部分人为了个人私欲而背离教育根本宗旨, 走向腐败深渊的原因。 因此, 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育廉建设, 才能更好地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民办高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 民办高校高校开展文化育廉建设, 不仅事关民办高校办学方向, 而且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大局, 有利于培养和和造就崇廉敬洁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看文化育廉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 办学的规模、资金、资产都有大幅度增长。 当然, 办学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个别高层管理者意志力薄弱, 受到外界的诱惑, 而走上了违纪、违法的腐败之路。 其次, 这也与民办高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有着紧密联系。 很多民办高校的监督机构设置都不全面, 监管水平也不高。 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民办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与廉洁教育相结合, 围绕文化育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不仅为民办高校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 也为教师、学生、管理者、职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精神, 实现以文化育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

1.3 从文化育人的角度看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为大学生成才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廉洁文化本身蕴涵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加强文化育廉建设, 使大学生确立廉洁做人的准则, 养成廉洁的行为习惯, 有利于发挥民办高校的文化辐射作用, 有利于净化道德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有利于社会整体廉洁意识的提高。

2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民办高校已经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的力量在悄然改变和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高校的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文化育廉的培育和生成, 需要下大力气引导和培育, 目前还有很多不尽如意之处。

2.1 民办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文化育廉意识淡薄

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文化育廉建设, 缺乏统一的领导, 认为廉洁文化建设归学校纪检部门管, 没有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另一方面。 虽然有纪检部门牵头, 明确了各部门的配合任务和相应职责, 然而, 在开展工作时, 执行部门往往都是消极被动地推进。 而大多数教师只管教学, 教完就走, 不关心行政党务工作, 更不关心廉洁文化建设, 认为那是领导干部的事, 对一般教师和学生来说意义不大。

2.2 领导不够重视, 文化育廉建设工作力度不大

目前, 高校对于文化育廉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 一方面责任感不足, 高校领导将文化育廉建设定位于纪委部门的工作, 并认为其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无关, 因此将本应用于廉政文化建设的精力和经费, 转移到提高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硬性指标上。 另一方面, 高校一些部门认为, 文化育廉活动应由校团委和校学生处负责, 其他部门大可不必插手, 没有涉及全校师生员工。 这使得本应该成为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主力军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 沦为了“局外人”和“旁观者”。 第三方面, 教育方法单一, 宣传手段落后, 没有充分发挥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台、电视台等校园媒体的作用。 此外, 还存在资金投入较少、轻社会实践、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

2.2 形式主义严重, 效果不佳

有一些民办高校的文化育廉活动, 往往太注重形式、不重视内容。 活动千遍一律, 没有新鲜感, 更没有体现出民办高校的特色和品牌, 导致了一些活动缺乏针对性, 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迫切需要, 无形中导致了他们对文化育廉创建活动的反感和排斥。

3加强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健全文化育廉建设的保障机制, 促使廉政制度文化化

文化育廉的良好有序开展离不开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廉洁教育保障机制, 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和队伍保障。 首先, 应建立健全物质保障制度。 物质保障主要是指资金的保障。 民办高校领导应从学校总体布局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出发考虑文化育廉的资金投入, 为文化育廉建设投入相应的经费, 确保文化育廉基础设施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所需经费及时到位。 其次, 应从制度方面来确保文化育廉的开展。 领导部门应根据构建惩治防御体系的要求, 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可制定文化育廉的实施细则、 文化育廉建设制度等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制定干部廉政、教师廉教、学生廉学的“三廉”行为准则。 高校全体师生应全面学习和掌握廉政制度, 并根据自身实情, 有的放矢地执行廉政制度, 让廉政文化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实现廉政制度的文化化, 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推动廉政制度真正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再次, 要抓好文化育廉教育队伍建设。 文化育廉教育队伍的质量高低, 直接决定了文化育廉建设的成败与否。 作为民办高校, 第一是要建立起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 纪检部门组织协调, 其他部门通力协作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 定期通报相关情况, 交流成功经验, 研究问题和制定相应对策。 第二是要努力构建起纵向有领导、横向有沟通的文化育廉建设的立体网络, 形成学校上下人人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三是要坚持在党员干部中有序开展和宣传“廉洁自律”教育, 不断强调文化育廉建设的重要性, 并告诫党员干部, 要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廉洁自律表率, 自觉维护党员的形象。

3.2 推动文化育廉建设与高校校情校史校风校训相结合, 为文化育廉建设提供支撑平台

高校的校情校史, 是对高校发展不同时期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办学传统、发展规划等的深层次提炼和把握, 是高校的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的产物。 每一所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都会形成不同的校情和校史, 特别是民办高校, 办学艰难, 肩负了几代人的心血。 每个时期的艰难以及创办者和管理者的勤奋以及所获的成就正是对全体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突破口。廉洁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文化育廉建设与高校校情校史研究相结合, 挖掘高校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办学经历, 注重总结经验教训, 在校情校史教育中增加廉政文化的比重, 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校史馆等多重方式, 进行廉政文化的宣传, 让全体师生了解校情校史, 全体师生都要会唱校歌, 在校歌中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廉洁意识。 通过挖掘学校自身文化特质, 让师生在校训、校歌、校史、校徽、校旗等形式中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滋养。 高校的校风校训和大学精神, 是高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具有稳定性的思想规范与行为导向, 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于高校硬性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压迫性, 校风校训, 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强大的隐性力量, 它不仅能规范和约束师生的不正当行为, 而且对高校全体成员起着熏陶、启迪、陶冶、激励的功能。 将文化育廉建设与高校的校风校训相融合, 把廉政思想有意识地摄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并彰显为强有力的大学精神, 使广大师生在健康向上的环境熏陶下, 不自觉地将廉政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念, 达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改造与升华。 与此同时, 高校的校风校训, 在内容上填补了廉政思想的空白, 更具完整性和时代性, 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的融合, 也将进一步扩宽其实现路径, 通过对师生进行心灵启迪和教育, 提高廉政文化的感召力和创造力。

3.3 推动文化育廉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融合, 深化文化育廉对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的影响, 提高文化育廉的渗透力与辐射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崇高的道德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将文化育廉建设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 用廉洁理论知识去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 不仅可以使传统的德育观, 在廉洁教育的内驱力下实现由“灌输式”向“内生式”的转型, 而且有利于廉洁教育在德育的广阔经验中实现载体的扩宽, 比如在现在的思政课中加入“反四风”、“三严三实”等内容。 一方面, 高校应把廉洁教育纳入德育的总体培养体系中, 并把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之中, 系统讲述廉政理论知识, 根据大学生的需要, 开设有关“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修课和校选课, 奠定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 高校的廉洁教育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采取课堂灌输与课后讨论相结合, 正面教育与反面剖析想结合、社会实践与文艺表演、电影展播相结合的教育手段, 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党课”、“团课”等活动中渗入廉洁教育内容。

3.4 完善文化育廉建设的监督机制, 保持文化育廉的长效性

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 将文化育廉工作和民办高校的“特殊环境”相结合, 不断抓好文化育廉建设工作。 民办高校内部要建立和完善集体议事制度、重大决策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在领导班子内部形成权力配置科学化、权力运行程序化、过程监督公开化的权力规范运作机制, 建立起监督约束机制, 防止个人独断专行, 起到党内监督的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 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同时, 要重视民主监督, 保证工会、教代会、职代会代表的权益, 充分让工会、教代会、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参与到监督当中, 确保群众民主监督的途径畅通, 从而形成群防群治的监督局面。 要利用校园媒体加强舆论宣传监督, 加强民主监督。 此外, 还应不断创新监督形式, 大力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监察等, 积极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

总之, 要加强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 就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民办高校在文化育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还要不断创新文化育廉的形式, 切实做到文化育廉“三进”工作, 加强民办高校的文化育廉建设势必对民办高校的廉政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状, 民办高校应整合各种资源, 多角度, 全方位, 有重点的推进文化育廉建设, 才能保证民办高校苍劲有力的生长。

摘要:高校文化育廉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高校文化育廉建设, 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 我国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存在意识淡薄、工作力度不大、缺少有效监管、社会腐败文化对民办高校的影响日深等问题, 为此, 要通过建立文化育廉建设领导体制、构筑文化育廉制度保障体系、构建民办高校监督约束机制、健全文化育廉研究机制等做法, 建立起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文化育廉

参考文献

[1] 王彩凤.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2] 龚燕, 赵骏, 戴杰.高校廉政文化创建的长效机制[J].廉政文化研究, 2012.

[3] 吕雪峰.民办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J].廉政文化研究, 2010.

[4] 朱晓梅.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5] 商植桐, 张红建, 王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强化廉政文化力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6] 高守营.廉洁文化的持续开展重在长效机制建设[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

上一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山东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社团为例下一篇: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