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以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音乐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而音乐心理学则将心理学与学习行为的规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对人对于音乐的感受,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及规律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对音乐心理学视野的音乐学习路径进行分析。

第一篇:音乐心理学论文范文

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我国的音乐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且随着音乐教学的发展,其教学价值以及教学意义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同时伴随着我国音乐教学的逐渐成熟,音乐心理学逐渐被应用于音乐实践课程中,使得音乐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音乐心理学融入音乐实践课程完成教学改革,文章就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意义作用

[收稿日期]2018-03-27

[作者简介]王丹(1985—),女,湖南汉寿人,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讲师。(重庆401520)作为一门针对人类心理活动、精神变化、行为研究的理论学科,心理学主要有两大区域:一是基础性心理学,二是心理学的应用。同时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提高自信心等内容,教学中采用了心理学与专业课程结合教学的方式,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音乐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学,这种教学随着不断的完善发展,进而形成现阶段中音乐实践课程中的音乐心理学。

一、音乐心理学概述

(一)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立足于心理学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对于学习音乐的人研究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寻找规律进而形成一种适合音乐教学的科学。同时由于音乐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所以音乐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特征,其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一些物理、化学、遗传等相关理论知识形成一种心理学实验法,研究对于音乐学员从学习初期到高级的经验和行为。不过从本质上来讲,音乐心理学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心理学,使得音乐与心理学两者融合形成一種艺术表现形式。随着音乐心理学不断地发展、成熟,逐渐被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二)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关系

1音乐心理学指导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从本质上来讲,虽然音乐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但是音乐心理学却与音乐教学有着紧密的关系[1]。在音乐实践课程教学中,音乐心理学具有指导作用,所以对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样具有指导作用。针对音乐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指导,进而保证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正确性。2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推动音乐心理学发展

由于音乐心理学只是心理学中的一部分,所以教师以及学生对于音乐心理学的认识比较少,而且认为音乐心理学就是心理学。两者虽然有关系,但是音乐心理学不等于心理学,心理学包括音乐心理学。因此,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应用音乐心理学,不仅是音乐心理学指导、推动教学改革,而且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推动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所以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促使师生正确认识音乐心理学,可以帮助师生加强实践课程中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二、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及作用

音乐作为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对于音乐学习人员心理要求非常高,音乐学习人员不仅需要从实际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根据自我的心理变化全面地掌握情感,通过音乐将自我的心理情感展现出来。但是由于我国当下音乐实践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技巧、知识,对于学员的心理活动关注比较少,所以此次的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并且有效地促进音乐实践课程教学的完善。

(一)有利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转变

在对于现阶段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音乐心理学可以有效转变教学理念。在音乐实践课程教学中,音乐心理学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音乐教育事业教学改革内容。在学校里,由于教师经常接触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受到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一些教学理念已经根深蒂固,不利于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指导,不过在利用音乐心理学之后,利用音乐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对于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针对性地解决,使得教师可以快速接受教学改革理念,教师再通过自我的理念转变影响学生,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理念在学校的落实。

(二)有利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创新

在对于学校音乐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中,音乐心理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2]。在音乐实践课程教学中,音乐心理学有效地帮助教师全面性地掌握音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使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辅助教学的原则,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供教学模式基础,进而保证学生可以全面性地掌握教学内容。

(三)有利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的完善

由于在现阶段的音乐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中,音乐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完善,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死板、呆滞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由于音乐心理学的应用,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可以围绕学生展开完善,使得学生可以多接触一些课外学习知识以及科学实践内容,为学生未来音乐道路的发展积累经验、知识。

(四)有利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方式的多样

在现阶段的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由于音乐心理学的应用,音乐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原有的单一方法向多样化的方式转变,使得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更加完善。同时,在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音乐心理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为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趣味,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为音乐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实践方法。

(五)有利于音乐和实践课程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音乐实践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才可以全面掌握,才可以有效保障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使得音乐与学生的心灵结合,将学生自我的情感展示出来。所以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对于音乐教师同样也是一种考验,通过考验有效地将音乐心理学作为一个交集点,对于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和实践课程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使得学生的音乐实践课程教学可以实现灵活的实践教学调控。因此,音乐教师在此过程中受到影响、启发,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我的音乐实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使音乐实践课程教学逐日提高。

三、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要求

1音乐教师全面掌握音乐心理学知识

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想要全面性推动音乐视角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必须全面地掌握音乐专业的技能、知识,进而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的正确认识。同理,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者,教师对于音乐心理学的掌握同样影响到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在目前的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音乐心理学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音乐教师的心理同样也是一种考验。相比较普通课程教学改革,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实践性、实用性要求更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案进行完善,所以教师的心理变化对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音乐实践课程的教师通过音乐心理学不断锻炼,才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知识,保证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2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交流作为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只有师生之间加强互动交流,才可以促进音乐心理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引导作用的发挥。不过一般来讲,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以及教师自身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保证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创新学习方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心理学,最主要的是心理的变化情况,只有师生之间加强交流,教师才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而通过音乐心理学推动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除此之外,只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教师才可以从学生的言语间了解到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而解决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二)如何促进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

1加强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音乐心理学的融合

在对于音乐实践课的教学改革中,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的顺利改革,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加强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音乐心理学的融合,进而通过音乐心理学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应性。如在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心理学的一些人生学知识理论与学生增强学习中的互动交流,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到学生,使得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改革。

2重视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实践課程教学改革的统一

在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将音乐心理学应该用在课堂中,保持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进而通过音乐心理学正确指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一些消极的问题,使得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在音乐实践课程中的实践能力。如为了保障学生对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可以采用两者统一的教学方法,通过两者之间相互的作用、影响,使得学生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理解能力。

结语

总之,本文首先分析音乐心理学是什么,明确音乐心理学的内容,了解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关系,进而针对音乐心理学对于教学改革的作用,并提出如何应用音乐心理学,进而保证教学改革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焦倩.浅谈格式塔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 2017(10):37.

[2] 马苗苗.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工具性体现[J].艺术科技, 2017(09).

[3] 郝亚南.音乐心理学在课外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J].艺术教育, 2017(05):66.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王丹

第二篇:音乐心理学视野下的音乐学习路径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以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音乐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而音乐心理学则将心理学与学习行为的规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对人对于音乐的感受,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及规律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对音乐心理学视野的音乐学习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视野;音乐学路径;研究

一、音乐教学应用音乐心理学的现状及问题

音乐心理学是在心理学研究基础之上所诞生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对于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事实以及心理规律的研究,从而更好的对音乐实践教学进行指导。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心理也在不断成熟,并慢慢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关于音乐的认识及审美态度。同时,其对于音乐的理解感受及认识都有着独特的理解。但当前很多的音乐专业教师,不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就不能有效的利用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开展教学,导致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重技巧轻实践,重视学生生理,不能关注学生心理的问题,导致当前音乐教学效率低下。

二、音乐心理学视野下音乐学习路径的探究

(一)利用反复重复训练的教学方法

虽然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受到了极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音乐教育中的“双基”教学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背书以及训练的不断重复及反复。而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证实,学习实际上就是就会神经网络的建立,只有进行重复训练,其才有用一定的促进意义。音乐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进行重复的练习,但只有简单的重复练习却无法满足学生对于高级认知能力的需求,以及对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其他路径进行研究分析。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与完善

在学习进行横向发展时,不同的阶段要对不同的教学目及教学内容进行制定,而新的学习目标实现,还要对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及认知能力进行依赖。此外,子在学习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其作為一种补充的学习内容,就要保证其内容的丰富性。这样的学习能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就以听变音为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感知觉原理进行应用,以纯一度为出发点,并逐步增加半音,使学生对于其差异进行有效的感知,从而了解不同距离下的音程感。也可以以大小音程为切入点,按照音程色彩的变化情况,使学生获得多样的听觉感受,并将此作为基础实现对于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行为心理教学方法

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唱歌、跳舞或者演奏等多种方式将内心的实际情感表达出来,其作为情感行为的体现,能够使教师对于学生心理进行充分的掌握。所以,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应用,通过激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音乐表现,从而使其对于音乐的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掌握,在提升其音乐技巧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更加健康的发展。比如,可以讲音乐与舞蹈艺术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于歌舞表演这种趣味方式的有效应用,实现动静的交替教学,使得音乐与舞蹈进行充分的融合。

(四)提升音乐教学的科学性

有效就要求教学能够以教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行有效的明确,并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分析。将学生目前的心理需求及实际的认识水平为基础,对于恰当的教学工作进行选择,合理利用学生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身心都做好发现知识的准备。此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应用,充分的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对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最终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艺术的学习,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有着极为独特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必须要对音乐教学心理学进行足够的重视,通过学生心理变化情况的有效关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提升其音乐艺术素养的同时,促使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诗颖,马志祥.音乐心理学视野下的音乐学习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7.

作者简介:杜森(1966—),男,山东济宁人,本科,副教授,器乐,泰山学院艺术学院。

项目名称:音乐心理学的功能研究(课题号:201706106)。

作者:杜森

第三篇: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音乐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变化的学科,音乐心理学被普遍用于医学和教育等领域。音乐通过节奏、音高以及音色的变化能够促进人们音乐感的形成,提高人们音乐想象力和音乐美感。本文将对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应用

音乐心理学是一门朝阳学科,科学家通过对人们音乐感知研究发现,音乐通过自身因素的变化能够带给人们心理上的变化。音乐心理学与小学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感和想象力,对小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1]

一、音乐心理学的发展

音乐心理学研究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最初音乐心理学注重于音响和感觉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初期,音樂心理学开始重点研究音乐和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此时的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属性和音乐才能问题研究更加侧重。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音乐心理学开始将音乐感知和人们对音乐的认识过程纳入到音乐心理学研究范畴。

二、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音乐心理学研究人与音乐之间的感知关系,通过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音乐学习状态,进而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结合学生的个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获得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改善学生心理状态,为小学生健康成长产生正面影响。

(二)能够培养小学生乐感

乐感是人们对音乐音高、节奏、旋律等要素的感知能力,乐感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和鉴赏,甚至能够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培养良好的乐感,有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通过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够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产生客观的认知,了解学生在乐感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教学中的心理变化,进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2]

(三)有助于学生加深音乐记忆

音乐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敏感的情绪感知,通过不同音乐结合相应生活场景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加丰富的内心情感。通过音乐心理学研究,能够有助于教师对音乐记忆产生深刻理解,将音乐与生活情愫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音乐记忆强化训练。学生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感受进而形成对音乐的感受,将音乐的节奏、旋律融入自己内心,丰富学生情感世界。

三、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心理学是研究人对音乐产生的心理效果。音乐记忆力、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审美感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记忆力

1.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小学生音乐记忆

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受到生活阅历的限制,常常无法将音乐与生活场景联系到一起,因此,在音乐记忆方面,能力较为薄弱。培养小学生音乐记忆力,就要多创设与音乐内涵相符合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将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形成视觉、触觉和听觉多维度感知,进而加强对音乐的记忆。例如,在组织小学生进行春游前,进行《郊游》音乐教学,当旅游队伍在田间小路上行进,唱起《郊游》,音乐的旋律将与行进的节奏、田野广袤、学生轻松愉快的心情相融合,将这种多维度的感知变成一种深刻的记忆,渗透进学生脑海中。学生不仅对音乐会产生深刻的认识,也将对这种生活场景产生更深刻的感触。

2.利用影像演示,加深小学生音乐记忆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功能实现对情境的创设,能够为音乐内涵的表达营造出理想的氛围。在进行《小雨沙沙》儿歌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对春天小雨景色的播放,展示出小雨中万物复苏的情境,将情景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场景记忆与音乐记忆相互促进,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3]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想象力

音乐想象力培养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放飞心灵,将音乐内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的养成将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

1.通过对音乐背景文化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在音乐在创作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中,对音乐背景文化进行深入剖析,能够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对历史文化展开想象,加深对音乐思想内涵的深刻挖掘。例如,在《我的祖国》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创作背景或故事片对歌曲进行介绍,并截取故事片《上甘岭》部分精彩片段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新的了解,让学生感悟到战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今年是建国70周年,通过学习和欣赏歌曲,感悟历史和爱国情怀,感受祖国的壮丽和美好,将音乐文化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思维转变成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音乐促进了爱国情感的升华。

2.通过将音乐与舞蹈结合,提高学生音乐想象力

音乐总是与歌曲、舞蹈分不开的,通过音乐、歌曲和舞蹈相结合的表现力,提升学生对歌曲背后生活场景的想象,犹如身临其境。例如,在欣赏《春之声圆舞曲》音乐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欣赏歌曲。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音乐的欢快节奏,感受乐曲的清新活泼,同时,音乐节奏带给学生对春天的无穷想象,体会音乐情境带来的纯粹快乐。

3.通过对乐理解析,提高学生音乐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对乐理的掌握不仅能提高音乐能力,还有助于提高音乐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对音乐节拍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学会分辨声音的长短,辨别音乐表达的内容。通过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欣赏音乐,细心体会音乐中的节奏,进而形成自己对音乐的想象,产生个性化的理解。

(三)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感

音乐审美感知是基于对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对音乐内涵和文化产生理解,通过音乐想象力的发挥,形成心理和精神状态提升的过程。

1.利用音乐作品欣赏,培养小学生审美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就音乐心理学理论将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对好的音乐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同时,展开对音乐节奏、音乐质感和音乐旋律的品味,形成自己对音乐表现内涵的理解。经过这样的音乐鉴赏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

2.利用歌曲演唱,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感

通过多媒体播放,在开始播放时,将歌词与背景音乐相融合,通过歌曲的演唱,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当学生逐渐掌握了歌曲和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功能,将歌曲清除掉,仅播放音乐,让学生利用音乐的旋律和音强变化对想象中的情境进行诠释,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

3.通過制造音乐氛围,培养小学生审美感知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营造音乐氛围十分必要。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文化活动,让学生现场倾听和欣赏音乐的演奏,了解每种乐器的特色和表现风格,体验音乐现场带来的心灵震撼和情感的升华,进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

四、结束语

音乐对学生健康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只有充分理解音乐心理学内涵,通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才能促进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亚南.音乐心理学在课外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J].艺术教育,2017(z5):66-67.

[2]金美琳.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微探[J].北方音乐,2017,37(1):146.

[3]焦倩.浅谈格式塔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黄河之声,2017(10):37.

作者:张琰

上一篇:舞蹈研究生论文范文下一篇: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