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范文

2022-05-0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音乐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中,音乐的传播方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在中职音乐课堂上,音乐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的发展为有效音乐的教学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

第一篇:音乐论文范文

网络音乐与音乐文化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种新的音乐传播方式进入人们的音乐生活,那就是因特网络传播。网络使传播者和受众都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成为驾驶信息的主人。网络音乐具有独特的传播特性,它改变了当代人的音乐观。给音乐的创作、审美、价值观和音乐教育带来了冲击,提出了挑战。如何规范和保护网络音乐的传播,为和谐社会,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成为文化艺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网络音乐;特点;作用;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音乐传播方式经历了由原始音乐传播方式到现代音乐传播方式的根本跨越。这是音乐传播领域的新世纪,Internet为音乐传播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视听方式,促进了艺术产业的发展,开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气象。

一、网络音乐的特点

网络时代带来了网络音乐,网络音乐通常被人们认为是通俗歌曲,甚至特指网络歌曲。它其实是指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的传播。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通过电信互联网提供在电脑终端下载或者播放的互联网再现音乐;另一部分是指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在手机终端播放的无线音乐。现在网络音乐走过了萌芽正处在快速的发展时期。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容量大、功能多、可互动、跨文化等特点,但比较突出的应是以下几点:

1.网络音乐的时空性:网络音乐拓展了存储空间跨越了地域,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各地发布的音乐讯息。空间、国界在网络音乐传播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2.网络音乐的自由性:网络音乐的传播使创作者和听众都具有了空前的自由空间。创作者可以不受出版发行商的约束,自由展示其作品;听众可以自由的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试听、下载、复制、收藏等。

3.网络音乐的交互性:网络音乐改变了大众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音乐创作者和音乐接受者之间可以及时的进行艺术性和技术性交流。

网络音乐成为音乐的主流载体,音乐市场因网络而发生了变革。打工青年、都市白领、在校学生、农民等等,都在音乐网站上找到了角色感,寻找音乐梦想的草根群体游走在网络之上。

二、网络音乐改变了当代人的音乐观

来到了21世纪的音乐网络传播时代,音乐语言更加多元化,进入了一个艺术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时代。音乐的娱乐观油然而生,给网民带来了最廉价的音乐享受。创作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有感而发,而是不拘一格的独抒性灵。音乐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音乐不再只是追求文人音乐的典雅与华贵,而是回归到传统的人间烟火和人之常情中。

三、网络音乐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网络的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播穿越了时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互动变得快捷,而且成本低廉,有利于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有利于借鉴和欣赏其他的文明和文化。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四、网络音乐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网络音乐传播方式的诞生使音乐表演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人们不再需要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欣赏音乐,在互联网可以随时观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演出及重复观看。而且这种传播方式,使得音乐创作者不必再束缚于音乐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可以直接将创作成果供大众欣赏,真正实现了创作与表演的融合。

五、网络音乐对青少年音乐教育的影响

网络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是非主流的,它更多的强调娱乐功能,淡化了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容易接受新事物,是网络歌曲庞大的消费群体,但同时也缺乏理性的分辨能力。由于网络音乐资源良莠不齐,很容易受到毒害。据2010年3-6月对深圳市公明实验学校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网络的渗透率已达100%,其中认为网络对音乐学习非常有帮助的达38.6%,认为有帮助的达81.7%。随着网络在中小学生中渗透率的增大,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引导,保护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网络音乐是音乐的网络传播形式,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网络音乐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是网络音乐的发展也有一些负面影响,网络音乐市场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所有的网络服务更加规则和完善,网络音乐的形式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康康.浅析网络音乐的审美特点.新闻爱好者,2010-11(下半月).

[2]李志刚.音乐创作应对数字化时代的策略[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

[3]宋瑞丽.网络背景下音乐审美趣味浅析.决策探索,2009-09(下半月).

[4]王国良.漫谈网络音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作者:曹薇

第二篇:音乐传播视野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有效音乐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中,音乐的传播方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在中职音乐课堂上,音乐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的发展为有效音乐的教学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从中职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历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音乐传播视野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有效音乐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音乐传播;中职音乐课堂;音乐教学;传播媒介;教学研究;音乐传媒

一、在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对于中职学生的必要性

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音乐教师是进行音乐传播的主导者,同时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是音乐教学的监察者。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传播过程中起着一个中枢作用,他所具有多样性的身份角色,导致音乐教师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素质。

而在如今阶段,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去看,音乐传播的内容非常杂乱,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引导,学生会很难分清音乐的好坏。在网络音乐一个大环境下,充斥着很多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以消极、低俗和不雅的内容为主,另外,当下社会整体处于一个商业化的氛围之中,音乐产品或多或少都趋于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传播视野下能够促进中职音乐授课内涵的有效策略

音乐传播是指通过相关的传播途径,把相应的一些音乐类型和形式利用不同的大众媒介散发出去,这个传播过程具有发散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而音乐教学指的是一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选择音乐教材,然后通过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的口传心授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指导的过程,具有严谨性和方向性的特点。音乐传播和音乐教學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音乐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来源以及一些优秀的音乐内容,而在音乐传播向成熟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传播过程中专门化的部分。这种情况的驱使,就对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自身作出一个相应的转换,选择优秀的大众传播过程中的音乐文化,把握好音乐传播视野下促进中职音乐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把优秀的资源提供给中职音乐课堂,从而提高中职音乐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三、音乐传播视野下如何促进中职音乐授课方式和教学历程的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音乐传播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音乐进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任何实际距离的,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感性认识感受到音乐的不同内涵和意义。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模式,会根据周围的音乐环境进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习模式也会采用一种合理的选择方式,来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所以说,在中职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应该在一种合理、科学的音乐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

例如,如果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原生态音乐时,可以带学生到远离城市的田园中去,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对大自然进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原生态音乐的真正含义。

四、音乐传播视野下促进中职音乐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有效策略

在音乐传播的视野下,存在一种对音乐传播的实际效果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在面对中职音乐课堂的改革中,中职音乐教师可以把这种评价和反馈机制加进去,这样的话,需要教师为了课堂上的音乐教学,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课堂的音乐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方面的鉴定系统和一个与评价系统相适应的反馈方式。在这个系统中,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对自己课堂音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程度来进行一个多方面、多角度的自我评价,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水平和不足之处,教师通过对评价系统进行反馈,还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参考。

本文以在音乐传播视野下进行中职有效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为基点,为提高中职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历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冰,赵昕.酝酿中的音乐传播学[N].音乐周报,2002.

[2]张丰艳.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3(23).

[3]陈力丹,王亦高.论音乐传播[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刘聪明.新领域新视角新力量[N].音乐周报,2007.

[5]罗玄.音乐传播技术的历史发展解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4.

[6]刘超洋.新媒体与音乐传播[D].郑州大学,2008.

作者:蒋沂呈

第三篇: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下)

编者按:俄罗斯之所以成为闻名世界的音乐王国,与该国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以及音乐在民众中的普及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音乐教育模式和音乐教育理念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本期“他山石”特为读者奉上两篇有关俄罗斯音乐教育与教学的研究成果,相信能为广大音乐教师对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关于聆听音乐的主旨、聆听音乐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内容设置,以及了解音乐教育与心理学的深层关系等,提供更多的感性体验和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并从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整体的认识与把握。

聆听音乐的形式

俄罗斯幼儿园带领儿童聆听音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几十年的俄罗斯幼教史来看,大致聆听形式有如下四种:

1 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让儿童聆听音乐,即在唱歌、伴随音乐节奏行走和踏步、音乐游戏和乐器演奏过程中聆听音乐。在开始学习舞蹈或做游戏之前,首先让孩子们聆听与舞蹈或游戏相适应的音乐作品。这就是说,聆听音乐是各种形式的美育活动的基本教学法。

2 音乐课的部分时间用于专门聆听音乐,不让孩子们唱歌或做踏步行走等动作。专门聆听的具体内容应该是音乐作品中的某一小段,或是一部篇幅不大的音乐小品,可以是声乐作品,也可以是器乐作品。在聆听过程中,带领孩子们分析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片段,让他们熟悉其中的音乐术语、体裁和不同的音乐曲式,知道作曲家的名字。

3 大班儿童的聆听活动可以做为他们独立完成的作业,因为这些孩子已经具有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区分不同的音乐特征、表现手段,并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这种作业可在午后让孩子们独立完成,因为这是一种比较平静的活动,不需要孩子们太多的积极性。此类作业一般有4~5首作品,其中包括一两首器乐曲和两三首歌曲。与孩子们谈论他们所听到的音乐,实际上是一种最简易的音乐作品分析法。除音乐作品之外,这种独立作业中还应伴随与音乐相适应的小故事、童话、儿歌等。最佳方法是每一节音乐课一个主题,例如:“俄罗斯民歌与舞蹈”、“冬天”、“我们的花园很美丽”等;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每次音乐课都要让儿童聆听一部新作品,同时也安排聆听他们熟悉的音乐作品。

4 通过晚会和节日庆典活动。让孩子们聆听音乐。可以组织适合儿童聆听的专场音乐会,这种形式的聆听自然与平时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不同,音乐会上不需要进行作品分析。在这种音乐会上,首先要让儿童知道每部作品的名称,或者由成年人向孩子们做一个简短的“开场白”,然后才开始让孩子们聆听音乐作品。这种形式的最大好处是,儿童可以看到和听到各种不同的乐器、音乐学校学生和幼儿园老师们的演奏和演唱。应该注意的是,此类音乐会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孩子们很快就会失去对音乐作品的兴趣,精力分散,结果很难掌握所听到的音乐作品。平时音乐课上的专门聆听活动时间以不超过2~4分钟为宜,中班儿童的专场音乐会时间一般是10~12分钟,大班孩子的专场音乐会时间在15~20分钟。

聆听音乐的教学法及其特点

音乐作品的演奏是聆听音乐的基础,无论是歌唱,还是器乐演奏,都应该准确表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演奏必须简单而富有表现力。儿童并不可能在第一次聆听之后,就能很好地了解作品,也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专心致志地聆听音乐,如果是一部新作品,就有必要让孩子们反复聆听,甚至在下一次上课时再让他们听几遍。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训练儿童的音乐理解力,所以在课堂上应通过清楚易懂的语言,向儿童解释音乐内容,因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直接帮助儿童深刻感受和理解音乐。当然,做为从事幼教工作的专家,教师可以选择多种语言式教学法:告诉孩子们音乐作品的名称,在聆听音乐前后与儿童进行简短的讨论,或者简明扼要地向他们说明所听音乐的主要内容。比如,在聆听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歌剧《雪姑娘》中的选曲《鸟之歌舞》之前,教师可做如下讲解:“春天到了'鸟儿从海边飞到我们这里,他们在树上筑巢、孵出雏鸟,森林里、灌木丛中,处处闻啼鸟……”然后让孩子们聆听用音乐表达鸟儿飞和歌唱的声音。其实,并不是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能使孩子们联想到具体的形象,有些作品只能使他们感觉到某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定非要特别讲解,如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歌剧《苏丹王》中的《摇篮曲》、柴科夫斯基的《生病的布娃娃》和《新布娃娃》等不太复杂和儿童容易理解的作品,在让他们聆听之前,教师只需说出这些作品的名称即可。教师弹奏作品之后,可以跟孩子们进行讨论,让他们说出作品的主要特征、情绪及主要内容。

在让儿童聆听音乐之前,可以先给他讲一些与音乐作品主题相似的优美诗句、形象生动的小故事,但是这种方法最好不要过于经常地使用,免得使孩子们误认为,只有靠讲故事这一种方法,才能理解音乐作品。如果音乐作品中具有某种极为鲜明的特点,教师应该一边提醒孩子们注意,一边弹奏作品中的相关乐段或乐句。当教师给孩子们进行讲解时,他的语音、语调必须完全符合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如果音乐作品描述的是抒情形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深情而温柔的;如果音乐描绘的是节日庆典时的欢乐气氛,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快乐而庄严的;如果是一部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教师则应使用表现质朴和友好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语言讲解,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具体的培养任务,二是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俄罗斯幼教专家在跟儿童进行交流或讲解时,特别注意运用孩子们对现实生活、周围事物和大自然观察印象的结果、喜欢听小故事和童话的经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俄罗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图片和玩具也不尽相同,比如,教师对小班的孩子说:“某某某,你当然知道,这是一首使人精神振奋的舞曲。”“这首音乐开始时声音较大,然后声音较低。”而对大班的孩子则说:“这部音乐作品表现的是哪一种情绪?”“音乐讲的是什么?”“音乐描绘的是什么?”类似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音乐鉴赏力。

不同年龄段儿童聆听音乐的教学方法及内容

小班的孩子(2至2岁半的幼儿)已能区分音乐作品的特点,即音乐的情绪特点。多数父母平时也能发现,当这些孩子听到伤感的音乐时就不高兴,而当他们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就会兴奋起来。低龄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愿意听与那些熟悉而亲近的形象有关的音乐,由于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他们只吸纳新颖的和有趣的声音,所以他们只能专心地听一些音乐小品。

中班的孩子(3—4岁)对音乐产生了_一些兴趣,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注意力也随之加强,并开始获得最初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当他们在聆听音乐时,应该让他们平静地

坐好,因为让他们听音乐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为听而听,而是为了使他们能认识音乐。比如,平时可以训练孩子根据教师唱的无词歌、弹奏的作品和引子判断歌曲的旋律。如果发现孩子们在刚开始时就跃跃欲试地跟教师随声附和,听教师弹琴时身体摆动,此时教师就应告诉他们,这首音乐只需要认真听,不需要分散精力。

小班和中班的孩子聆听音乐时,既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独立活动,也可以由教师带领他们一起听儿歌,随着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因为孩子们在学会独自唱歌、演奏和跳舞之前,应该积累—定量的音乐印象。 在给小班的儿童聆听音乐时,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使儿童积累音乐印象,引起儿童的快乐心情;

·训练儿童根据音高、力度、音色区分乐音的能力,培养儿童精力集中、从头至尾听完作品并记住作品的能力;

·培养儿童感受音乐特征、区分最简单的曲式、说出歌曲内容和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在给中班的孩子聆听音乐时,教师应该做到:

·培养儿童精力集中地听音乐的能力、从头至尾听完一部作品、对音乐的特点和情绪做出敏感反应的能力;

·通过教师弹奏或唱出的旋律、无词歌辨认歌曲,培养儿童的音乐记忆力;

·培养儿童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帮助他们养成喜欢听音乐和积累音乐印象的习惯;

·通过音乐,唤起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和热爱。

儿童为了理解他们所听到的音乐作品,他们必须获得有利于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信息,而他们在课堂上聆听音乐过程所得到的这种信息又是很有限的,况且,对他们还有一个严格要求,即他们必须准确而具体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聆听音乐的系统训练法,可以培养儿童在听觉方面的注意力和耐力,有助于儿童较有意识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作用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儿童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严守规则,对音乐作品做出最简单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大批文化素质很高的听众。

从整体上讲,在给小班、中班和学龄前儿童聆听的音乐作品中,应以光明和乐观的情绪为主,音乐作品的主题可以丰富多彩,但作品所反映的必须是儿童熟悉的和易于理解的事物和现象。在俄罗斯几十年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一般都严格遵循这样一条原则:给儿童聆听固定的音乐作品,作品数量不一定很多,某些歌曲和器乐曲先给小班的孩子听,然后给其他班的孩子听,同时让他们亲自演奏(演唱),最终成为儿童牢固掌握的音乐演奏(演唱)曲目。儿童聆听音乐的基本步骤大致如下:

1 先让儿童听几部音乐作品,向他们介绍这些作品;

2 再让儿童听一遍作品,选择作品,从而培养儿童对主要音乐表现手段的注意力;

3 让儿童辨认音乐作品,确认重点的音乐表现手段。

每个步骤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第一个步骤里,为了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必须生动活泼地演奏(演唱)音乐作品,使作品听起来声情并茂,这是一项必需的要求。给儿童第一次演奏(演唱)音乐作品时,必须有意识地做渗透性工作,使音乐作品在儿童的意识中留下深刻印象。从第一个步骤开始,教师就应该使儿童养成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对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做出反应、理解音乐中的情绪等习惯,引导儿童不断积累新的音乐印象。教师在讲解音乐作品时,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简明的、生动形象的和有利于说明音乐内容的语言。在第一次给儿童聆听音乐之前,教师必须反复思考和推敲即将在课堂上使用的词语、弹奏或演唱过程中使用的每一个术语。在给小班的儿童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利于儿童理解音乐形象的辅助性玩具。

在进行第二个步骤(重复聆听)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儿童理解音乐的过程,讲解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提醒儿童注意作品的开头、结尾和主要的音乐表现手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与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相关的玩具、音乐游戏和图片。第二步骤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儿童反复听过的音乐作品、主要音乐表现手段及其要素,深化儿童的音乐理解力,同时发展儿童的音乐记忆力。

在聆听音乐作品的第三个步骤里,儿童已经开始辨认作品的特征,他们的音乐意识已经形成。通过经常反复聆听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儿童自然会牢记他们最喜欢的几部作品,也就是说,儿童已经开始对音乐作品做出选择,他们之所以要求教师再次弹奏(或演唱)他们喜欢的作品,就是为了重新体验这些音乐作品引起的情感。如果有条件。最好是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手风琴、巴拉莱卡、巴扬等)演奏儿童喜爱的音乐作品,目的是丰富儿童的音乐理解力,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促进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大班儿童的音乐聆听活动既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让他们专门聆听某些具体作品,还可以当做他们的自习课。大班儿童的理解力此时已变得较有意识、较能控制,音乐作品引起的情感也带有明显的区分性特征,他们的音乐记忆能力和注意力也有所提高,已能发现同一体裁作品中的相似之处。此时应该根据作品内容和发音特点,将他们熟悉的音乐作品进行对照,让他们充分体现出对音乐的兴趣、音乐体验和感受的耐力,促使他们的意识得以深化和发展,使他们可以聆听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面对这些效果明显的大班孩子,教师在给他们聆听音乐作品时应力争做到如下几点:

培养儿童精力集中地聆听音乐和听完后表达个人感受和发表见解的习惯:

培养儿童对声乐(歌曲)和器乐曲的兴趣;

培养儿童对独奏者、独唱者、合唱团、室内乐团和大型交响乐团演奏(演唱)的民歌、民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兴趣;

培养儿童根据作品的开头、结尾、旋律、个别乐句和乐章牢记作品的能力;

培养儿童区分音乐作品的特征、音乐表现手段和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区分两个乐章与三个乐章的曲式作品、舞曲、进行曲等;

培养儿童根据相似与相反的特征区分音乐作品的能力;

帮助儿童养成反复聆听自己喜爱的作品的愿望和习惯。

让大班儿童聆听的音乐作品,应该是大量反映多种情感、复杂情绪、儿童易于理解的现实事件和现象的作品。主要聆听形式依然是教师弹奏或演唱,或者借助于现代化音响设备、语言讲解、玩具、图片等。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以加深儿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作者:董茉莉

上一篇:通信论文范文下一篇:阅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