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医学专业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在医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创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让毕业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就业创业能力,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职业素养。

第一篇:就业创业论文范文

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 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竞争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利于摆脱当前社会岗位有限的尴尬局面,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本文笔者从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出發,提出了几点问题,阐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最后给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引言

高校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以来,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专业精英的任务,然而,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率的增高,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而社会岗位又有限高校必须要肩负起另一个光荣的任务,那就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1.浅谈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现状

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到现在,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现状如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高校作出了很大的成绩,各大高校都相继推出了大学生创业讲座,大学生创业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等。采用不同的形式宣传,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使不少大学生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并且获得了成功。然而,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通过思考提出了以下几点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有限

高校推出了大学生创业讲座,大学生创业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越来越多的创业成功人士走向演讲台,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极大的鼓舞了大学生,带给他们动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创业培训,高校教师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教科书上的案例分析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增添活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使有思想,有梦想的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创业的快乐。然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有限,不能提供高额创业启动资金,不能提供具有创业成功经历教师全程指导,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2)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

大学生的传统一贯思维里是毕业后找企业,找工作,很少有人会考虑自主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从他们本身出发,将获得更大的创业动力和源泉,并且这种动力和源泉是不可小觑的(1)。

(3)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不够

社会是风向标,也是舆论导向,社會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不够也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一个创新大赛比赛里,大学生向社会,企业拉动创业启动资金,然而,响应却非常少。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不高,容易挫伤想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积极性,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不高,大学生就很难得到社会以及企业的扶持来完成创业的梦想。

2.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是一个令人动容的词汇,因为创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它获得的成功又是十分诱人的。有人说,创业就像征服一座山,因为山就在那里。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在哪里,笔者认为,它提升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使大学生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1)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提出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初衷,也是根据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的。推进高校创业教育,使得大学生明白自己的处境并且体会到自主创业的深刻含义,学到创业教育的有用信息,加以利用,显著提高自己就业创业的能力(2)。

(2)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找到人生的价值

有人说,当你为自己打工,你的热情和精力是最饱满的,创业就是不折不扣的为自己打工。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创业的浪潮之中。大学生处于人生最宝贵的青年时期,有着蓬勃的朝气,丰富的思想和丰满的理想,在创业上更容易取得成功,从而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因此,积极推挤高校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呢个找到人生的价值。

3.解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问题的对策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和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所以,解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就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解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问题,笔者给出了以下对策。

(1)增大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尽管大学生有好的创新想法,依然很难转变为现实,高校无法提供高额的创业项目启动资金,也无法提供具有真正创业成功经历的教师的全程指导。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有限,严重阻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所以,我们要解决好第一个问题,就要增大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在高校设立创业资金小组,为需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的奖励和支持。派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教师对创业大学生进行指导。

(2)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意识

尽管近几年来,高校在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工作上不断努力,仍然有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他们没有想过自己创业,或者认为创业很艰难很难成功的观念在作祟,他们无法懂得创业的乐趣有多么大,对他们本身而言,对这个国家而言,都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尝试。所以,高校需要加大宣传,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大赛要办得更多,请进更多成功的人士分享他们的就业经历,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意识。

(3)社会应加大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

主流媒体应把镜头更多的对准处于创业中的青年大学生,向更多人描绘他们的努力,信念和成长,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了关注,便开始有了支持。上面提到的大学生创业拉动资金的困难很减少很多,处于创业困境的大学生就能够更容易获得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如果全社会都开始关注大学生创业,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业风尚和环境,会有更多大学生加入创业的团队,在青年时期,挥洒着晶莹的汗水努力打拼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和世界(3)。

结语

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并且有重要意义的事情。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需要高校继续坚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和扶持力度,需要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注。笔者相信,高校创业教育将获得更大进展。

参考文献:

[1]黄伯云. 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01):8-10. [2017- 09-14].

[2]曹中成,胡哲.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4,(02):95-97. [2017- 09-14].

[3]黄兆信,王志强,刘婵娟.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 教育研究,2015,36(02):59-66+157. [2017-09- 14].

作者:冯元

第二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医学专业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在医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创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让毕业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就业创业能力,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职业素养。从医学生所缺乏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以常用中医治疗技术培养引导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做出了一些研究探讨,望广大业界同仁加以斧正。

[关 键 词] 中医治疗技术;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在当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医学专业较强的专业性以及较长的人才培养期,都让高职院校毕业的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降低。在医学生的专业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充分的就业创业为驱动力,创新改善医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从中医常用医疗技术的角度,对帮助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做出了研究。

一、医学生缺乏就业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医学生就业能力缺乏

伴随着医学专业相关的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逐渐加快,面对着这种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一些学生就会表现出畏惧的心理状态,经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医学生就业能力缺乏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在高职院校中,不难发现一些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长不重视,其对医学专业的看法依旧是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殊不知,在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将自身定位定得过高,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其次,医学生的就业观和职业选择意识也将影响到后续的职业发展,学生往往希望去大城市、发展较好的医院应聘,这就导致大城市医院人才过多,小城市医院无人可用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

2.专业技能竞争性不强。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大量市场调查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医学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不精、专业知识储备薄弱等缺陷,这对医学生的就业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其次,医学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理论实践的高度综合以及综合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要求都很高,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专业技能掌握得不够好,就会导致出现很多问题,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谨慎用人,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就业。

3.职业素养基础薄弱。在高职院校的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大部分学生会感受到学业的繁重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从而导致了学生接触职业素养和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机会较少。这种学习模式,就会导致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框架构建不合理,在社会舆论对“医患关系”重点关注的背景下,毕业学生职业素养基础薄弱也就很难满足医学行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二)醫学生创业能力缺乏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加大,一些学生逐渐选择了创业,但是在真正创业的时候,一些学生显得手足无措。经过调查和总结,影响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观念落后。就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教育现状而言,虽然近年来学校逐渐鼓励学生创业,但是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医学生的创业观念的培养很落后。一些教师依旧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就导致了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创业热情不高,在就业压力增长的背景下选择创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规划。短期看来,创业的学生确实是缓解了自身的就业压力,但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明确的规划就是对自身的不负责,还会产生诸多的问题。

2.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边缘教育,一方面,学校的教师没有具有专业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不完善、不科学。教师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仅仅只注重国家对毕业生创业的鼓励、医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以及相关鼓励创业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让学生很难获得有用的创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没有针对学生创业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让学生在想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很难找到方向,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以及创业知识的缺乏,都是阻碍高职医学生创业意识提升的主要因素。

3.医学行业创业条件苛刻。由于医学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关乎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在社会上,进行医学行业的相关创业,会受到严格的执业资格审查和执业资质的限制等,这就让医学生的创业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受到限制,并且相关部门对医学生创业进行的鼓励支持远小于其他专业,在社会背景这样的大条件下,医学生创业能力不强就是必然现象。

二、以常用中医治疗技术培养为引导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普遍不高的背景下,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进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常用中医治疗技术培养为引导,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一)完善培养体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医学专业中,学生所掌握的医疗手段和专业技能是一个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为学生打牢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等,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内在道德水平的提升。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中医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在课堂上常以中医治疗技术为基础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接触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等等与医学相关的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例如,学院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会以中医望、闻、问、切为基础,整合中医学中的病因辩证、八纲辨证、肺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等知识,让学生以中医常用的知识理论为基础,串联起病症认知、病症治疗以及病症恢复等医学技术手段来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通过和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相互认证,更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的增长。在笔者教学过程中,还会将一些有名的中医讲座推荐给学生看,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然后在学生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

在传统的医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课本知识为主,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以课本教材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对医学的行业前景、发展前景以及创业市场前景有一个充分了解,为学生以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该一味地去鼓励学生抛弃繁重的学习任务进行创业,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为学生普及一些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

例如,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中医常用的医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向学生进行教学,从现代社会人们常见病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医常用的治疗技术的同时还能为学生留下的很大的提升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动态化的展示人体经络穴位、中医药理知识等等,让学生深入到各个中医岗位上进行实习,增强学生的常用中医治疗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熟练程度,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创业中以中医治疗技术为基础,进行进一步提升。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定位,并且为具有积极开拓进取精神的学生推荐创业,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进行个性化发展。笔者在教学时,就会在课堂上充分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身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并且以中医常用治疗技术为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将中医的内化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痰饮淤血、治则治法等中医的基本理论融于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将中医的理、法、方、药、术等多个方面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充分发挥中医知识在医学专业中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未来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发展中,都能有效的运用中医知识。

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解决其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医学生创业从另一个角度缓解了医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从而给更多的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实现毕业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更应该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医学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以常用中医治疗技术为引导,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為目标,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立峰,傅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4).

[2]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作者:金玲芬 虎志辉 高政南 李继峰

第三篇:慢就业现象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探究

2015年11月,央视网新闻眼发布题为《90后毕业生的“慢就业”》的新闻,将大学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引入公众视线,大学毕业生“慢就业”一词的出现,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2018年,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它不仅影响百姓生活,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当下,最艰巨的就业任务群体是高校毕业生群体,而慢就业这一情况的出现,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更大挑战。慢就业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大学毕业生的人生选择,比如,升学需求、考公务员、追求人岗匹配等。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毕业生以慢就业为由,变相逃避就业。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发现,大学毕业生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困难其实更多的不是找工作难,而是找到合适的工作难,因此,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新时代,就业岗位供求双方都有需求,但因为各种原因使得用人方招不满得力员工、应聘方找不到心仪工作,导致用人难和慢就業现象持续存在,并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怎样避免“慢就业”演变为“懒就业”“不就业”,并为这类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概念及成因分析

(一)慢就业现象的概念

慢就业现象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统计,在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一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笔者认为慢就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主动慢就业,指的是拥有明确未来规划的大学生,依照自己对未来的计划和想法,主动减缓求职节奏,给自己几个月至几年时间逐步落实个人计划,从而使自身能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世界,充实并提高自己,为今后能够快速适应职场做好充分准备;二是被动慢就业,指的是无明确未来规划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认知存在偏差,个体的职业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弱,加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导致其在找工作时比较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而不得不被迫推迟就业时间。

(二)慢就业现象的成因

1、主动慢就业的成因。第一,个体就业理念成熟。主动慢就业的大学生其就业理念更加成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更看重的是就业质量以及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而非眼前利益。对他们来说就业时的薪资问题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他们更关注工作是否与自身兴趣相结合,是否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甚至是否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尊重等。个体就业理念更加理性、成熟,更加看重自身内在的价值观。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放慢就业速率,进行多方考虑、比较和分析,着力提升自身就业的含金量。

第二,自身职业目标定位明确。职业目标是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拥有清晰职业目标的大学生群体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想法,因此,他们会主动减缓求职节奏,选择继续求学、考公务员或者追求某一特定就业目标。主动慢就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和未来求职目标较为清晰,他们往往在大学阶段就已经对自我有着充分的认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人特质和职业价值观,对职业选择的环境有着深入的分析,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职业本身的行业分析、职业分析以及地域分析等,并且在大学阶段就已确定职业目标,不会轻易改变。对于有着明确职业目标而引起的慢就业,其实更多地体现了当今就业创业市场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他们的“慢”更为理性。

2、被动慢就业的成因。第一,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少学生在大四快毕业时依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缺乏对自我的了解,包括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更加缺乏对专业、职业和行业的深层次了解,不能形成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很多学生临近毕业依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有些学生看到别人考研,自己也会随波逐流选择考研,没有明确的目标专业和目标学校,更没有明确的考研目的,准备往往不够充足,失利则成必然。而面对就业,没有对自身专业、职业以及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没有自身明确的岗位目标,使自身在就业市场中比较茫然和被动,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境遇。

第二,就业意识相对欠缺。被动慢就业的大学生,第一是欠缺就业意识,包括在大学阶段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欠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进行应变思维、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第二是竞争意识欠缺,随着就业形势的逐年严峻,现今的就业市场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现有就业岗位数量远远小于求职者的数量,因此,就业市场竞争压力逐年增加。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应在大学阶段就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能够在未来走人职场时勇于面对竞争,充分展示出自身优势,抓住就业机会;第三是自主创业意识有待提高,当前国家、学校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举措,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仍是少数;第四是缺少就业危机意识,大学生应充分树立危机意识,学会化危机为时机,及时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学习求职技巧,广泛积累经验及人脉;第五是就业调适意识欠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想要一次性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但在实际求职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这样他们就有了很大的就业压力,甚至想要逃避。面对这一现象,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摆脱负面心理,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

二、慢就业现象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创业课程设置形式化

目前,就业创业课程仍缺乏自上而下的重视,认为专业技能课才是教学的重点。在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整个课程设置的课时较少、内容陈旧、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有些高校缺乏对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相关课程,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产生消极心理状态时,不能进行自我疏导,整个课程实施过程较为形式化,很少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就业创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授课。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致使他们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往往较为盲目,这些都会导致慢就业现象。

(二)专业实践与就业实践脱节

从宏观上讲,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同步,这是导致慢就业现象的重要原因。而慢就业现象真正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缺失。整个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过程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通过学校常规开设的就业创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开展企业实习和创业培训等活动,学生很难在就业创业能力上得到真正的提升。在求职的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了解社会需求,清晰认识自身能力,不能了解职业环境,更难明确自己的岗位目标,无疑会出现慢就业现象。

(三)就业信息缺乏有效的对接和匹配

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效率,然而,当前很多学校的就业创新工作信息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往往针对性、目标性欠缺,且缺少与企业的对接与匹配,使得就业创业信息平台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家校沟通不充分

大學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家庭与学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二者起到关键作用。家庭与学校的充分沟通与联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端正大学生就业心态,为其就业创业做好充足准备。但当下各高校和家庭对于家校合作的重视不够,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不能起到很好的协作,对提升大学生精准就业创业速率有一定影响。

三、慢就业现象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1、构建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大学全阶段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具体情况进行模块化安排,实现课程内容由浅到深逐步开展。大一阶段主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立职业目标;大二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大三阶段主要进行就业教育,包括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相关就业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并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四阶段主要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求职阶段,实现成功就业。

2、打造就业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合理利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大学生自身敏锐性,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依靠自己快速给出解决方案。其次,高校应在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行业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避免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出现盲目自信、眼高手低等现象。最后,应当协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综合发展,促进专业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3、建设课程教材体系。就业创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在进行教材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教材内容选定要以职业发展需求为中心,围绕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根本需求;教材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现学用结合,有效评价。

4、改进课程教学方式。原有的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课上对知识学习的劲头不高,甚至有些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广泛尝试不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5、规范课程师资队伍。以往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承担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为辅导员老师或其他专业课教师,他们对就业创业教育的内涵没有非常清晰的框架,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多为照本宣科,很难提起学生兴趣,学生面临毕业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用于职业选择当中。在进行就业创业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规范课程师资队伍,选聘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教育背景,更要加强对教师实战经验的培养,帮助学生真正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优秀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咨询师,帮助调整“被动慢就业”毕业生的求职心理状态。

(二)搭建就业创业一体化实践交流平台

建立一体化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包括硬平台建设和软平台建设。首先,要充分依托学科优势,建立独立存在的各类企业实训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验室等硬平台,为学生开展各类实训和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硬件条件支持,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获得能力。其次,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等软平台,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南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教师、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梳理自身优劣势,理清职业发展目标。最后,完善校企合作交流,设立企业订单班,使大学生尽早树立自身的职业目标,能够实现学用结合。

(三)完善就业创业信息提供平台

畅通信息传递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信息提供平台。首先,在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实现学生、用人单位和教师三个端口互通互联,实时更新相关数据,精准匹配网络求职信息及岗位信息。其次,梳理不同学科性质与岗位类别的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提高信息搜索效率;再次,在平台展示相关专业往年的就业情况和就业相关数据,使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形势;最后,平台设立学生求职或升学档案,根据档案信息,针对被动慢就业学生群体进行定期跟踪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创业。

(四)实现家校沟通协同育人

强化家校沟通合作交流机制,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职业价值观,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作,及时分享当下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等,把握好重要的时间节点,共同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就业创业。

作者简介:李伟静(198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就业创业。

(责任编辑 朱妍)

作者:李伟静

上一篇:本土化经营论文范文下一篇:视觉传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