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就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中职就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当前我国中职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主题之一。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一种与行业、企业、就业密切相关的教育形态,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更加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第一篇:中职就业论文范文

中职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低,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低、工作稳定性差和后续发展不足等方面。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学校培养和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职业学校应更新观念,以适度前瞻的眼光,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中职生 就业率 就业质量 对策

为进一步了解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我们选取我校近三年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和本地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但总体就业质量不高。“窥一斑而见全貌”,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折射出中职生就业的总体现状,值得引起各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而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一、就业现状

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线上;毕业生就业以进企、事业单位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二、三产类专业的毕业生。

1.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据我校招生就业处统计,2005年以来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

2.就业趋向分布。进企、事业单位直接就业是毕业生的首选,近年来其人数均超过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且绝对人数和所占比例都呈扩大态势;其次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006年以来,两者的合计比例均占毕业生总数的95%以上。也有少数同学选择到家族企业工作或在父母的帮助下自主创业。

3.就业的产业分布。从人数分布上看,二产类和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占绝大多数。2007年,二产类、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合计人数占总数的98.5%。随着大批台资企业(多为电子企业)入驻淮安,二产类专业毕业生的比重有大幅度增加。2008年,二产类专业毕业生的比重超过50%。其中信息系、机电系毕业生大多去了电子行业的工厂,而建工系毕业生多选择大中型建筑公司。财贸系毕业生大多数在三产行业就业,但去向较为分散,有到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做财务工作的,有到各类超市当收银员的,也有转行做文员的。

二、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下凸现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低、工作稳定性差和后续发展不足等方面。

1.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我们跟踪调查的毕业生中,一半以上认为初次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

2.工资等福利待遇不到位。毕业生工作的平均月工资为800元左右,加上加班费和其它,一般不会超过1800元。不少就业单位没有为其交纳三金。

3.工作稳定性较差。从2007年7月到2009年6月短短的两年间,毕业生中已有超过一半的人更换了单位。不少毕业生在初次工作6个月以内就更换了工作单位,许多毕业生尚未满试用期就换了单位。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有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中职毕业生的工作不够稳定。

4.后续发展不足。毕业生就业后从事低层次技能的工作居多,在工作中能力提升的空间不大,加之底子薄,学习力不足,交际面不广,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学校培养和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1.社会环境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重视高学历文凭、轻视技术劳动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无论是薪资还是晋升通道尚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管理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万多元,而生产技能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2万多,不到管理人员的一半。我们的调查统计显示,在更换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所在单位工资待遇太低的缘故。另外,由于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要得到提升和晋级也十分困难。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半更换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就是由于待遇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选择离开的;同时,仍留在原单位的毕业生中,已得到提升或晋级的也寥寥无几。

2.职业学校培养方面的原因。目前部分职业学校正面临着“结构性失业”。一方面,某些专业的学生比较难对口就业,而另一方面,许多技能型职位却长期空缺。这些空缺的职位主要集中在部分制造类和现代服务类行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目前的职业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教学走的是普高教育的路线,重理论、轻实践。

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显现出与职业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由于收入偏低,造成优秀教师部分外流,形成教师质量下降、总量缺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紧缺,难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3.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看不起职业教育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或服务性工作。目标定位不准,现实情况与期望值往往相去甚远。相当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尤其是制造加工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到一线岗位就业。除工资待遇太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的原因外,另有不少学生是由于对单位性质不满意、工作强度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单位所在地太远等原因。另外,目前的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遇到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比较脆弱。一些农村学生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差,但在家长的溺爱下,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懒散,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吃苦耐劳。

四、建议

从宏观层面来看,要改变目前中职生就业的不利局面、提高其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有效改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提高其社会地位。

从微观层面来看,职业学校应更新观念,以适度前瞻的眼光,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一方面,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衔接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所教内容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规划来进行学校专业建设的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为三产服务的有关专业。

例如,淮安是淮扬菜美食文化的发源地,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学校可以考虑发展相关专业。淮安建筑业发展迅猛,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学校专业设置也应随之作出调整。同时,新崛起的大量中小企业(含私营企业)急需大量的基层复合型人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较高;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很多相关企业也在淮安落户,需要大量的灰领人才;淮安已成为新的台商聚集高地,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开发区形成,给淮安带来了很多商机。另外,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给学生低成本创业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2.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进一步与企业联合搞好实践教学和“出口”环节。职校应与部分企业合作办学,开办精英班、品牌班,尝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3.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师资质量。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合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有效教学,坚持行动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行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提升。

4.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并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5.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心学生的成长。目前中职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中职教育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很多中职学校过于强调专业性、实用性,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在短期内也许无法看出成效,却决定着一个人的后续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其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6.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条条大路通罗马,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社会阶层由低向高的流动。中职生大多是城市平民和农民(包括农民工)的子弟。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文化底子薄、综合能力差、行为有偏差,加之没有人脉资源,信息能力差,大多处于社会底层。因此,我们应加大电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加机房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力,引导学生娴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这样有助于中职生填平信息鸿沟,提高自主学习和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让中职毕业生能用自己的才华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也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嵩.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2]许士海,颜新新.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1).

[3]周瑞芳.外贸类中职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8).

作者:朱永红

第二篇:会计专业中职生就业质量调查及就业指导研究

[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中职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主题之一。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一种与行业、企业、就业密切相关的教育形态,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更加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广西银行学校会计专业2017—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中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要求,找到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法,有效地解决目前中职学校就业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会计专业;中职生;就业质量;就业指导

随着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不断深化,中职毕业生一方面面临逐渐广阔的就业领域,另一方面由于高職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社会、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职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广西银行学校会计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高,但就业质量到底如何,目前尚没有调查统计过。本文以广西银行学校为例对2017—2019年近1000名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中抽取180名毕业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同时从毕业学生就业单位中抽查10家单位进行用人满意度的调查。

一、广西银行学校会计专业就业质量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第一,通过对客观性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广西银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状态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以及目前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同时,也能够清楚地知道当代社会会计专业就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就业需求,包括相关企业对会计专业的实际用人制度、会计行业标准、会计未来发展方向等。

第二,了解就业指导工作情况,了解会计专业毕业生这两年的工作生活情况,找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偏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会计相关问题,进而为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指导,能够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为学生制订出具备社会实用价值的教学发展制度,建立起符合院校自身特点以及社会大众需求的会计行业教学体系,从而能够为社会直接供给人才提供科学的保障。

(二)调查对象

由于会计专业的代表性,本项目抽取了180名广西银行学校会计专业2017—2019的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并且成功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66.67%,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100%。其中42人从事会计本专业工作,60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18人从事其他行业或自己创业。

(三)调查结果

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对自身职位的满意度达到了30%,这其中少部分学生对薪资待遇有部分意见,有近40%的毕业生认为当前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与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期望不符。在制订的未来发展规划中,30%的学生可以在本职位下继续发展,并规划在1~3年之后取得岗位晋升的目标;同时有近70%的毕业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使用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未在教学过程中实习到的知识。对用人单位来讲,对新员工的满意程度为80%,并为其未来的发展实际制订了培养计划,有望能够达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岗位分布情况

工作与专业较高的匹配性有利于提升个体收入,进而提升就业质量。从岗位分布情况来看,从事会计岗位为21.74%,出纳岗位为38.1%,文秘工作为4%,统计工作有6.72%,选择其他岗位的毕业生有29.44%。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合计为59.84%,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

(二)就业月收入情况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是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自身价值和对社会企业贡献能力的反映,也是反映就业质量高低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3000这个数据段,比例达到73.84%,8.9%的月收入介于1000~2000元,12.5%的介于4000~5000元,只有4.76%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2016年广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5409元,月平均工资为4617元,被调查群体中有近82.74%以上的毕业生月收入低于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可见,被调查的毕业生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三)就业质量分析

在目前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方面,47.2%的毕业生认为很差,33.5%认为一般,只有19.3%的毕业生认为很好。在目前工作的前景方面,44.8%的毕业生认为很差,31.1%的人认为一般,24.1%的人认为很好。毕业生中78.2%的人在私营企业工作,11.45%的人在国营企业,只有10.35%的人在自己创业。

另外,只有43.4%的毕业生签订了试用合同,31.6%的学生还处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试用期阶段,19.7%的毕业生是未签订合同的正式工,5.3%的毕业生是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工。55.3%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购买了社保,44.7%的单位没有购买社保。学生的合法权益没法保障。也造成57.9%的毕业生对目前从事的工作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薪酬水平和付出不成正比,与同事和上司相处不愉快,工作压力和强度大,凝聚力不强。

(四)就业指导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75.8%的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17.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只有6.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68.4%的学生认为应该从学生进校起接受就业指导,直至毕业。因此,由于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不了解将从事的职业和行业。50.2%的学生不很清楚自己的优劣势,62.3%的学生不了解将从事的行业和职业,对今后职业对个人的要求不很清楚的占44.2%。通过调查发现,广西银行学校相关教材脱离行业需求,仅从二年级开始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并且缺乏了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教过此门课程的教师均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与行业实际完全不符合。

(五)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经过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我们抽查的毕业生中,有将近70%的学生选择岗位的理由是该岗位与会计专业对口,而剩下的学生选择的则是能够为其提供良好发展和具备事业规划的职业,这能够凸显出当前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重视对口专业并将其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针对学生对岗位的看法来分析,近60%的中职学生对当前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具备较高的满意程度,这能够显示出当前中职院校会计毕业生能够快速与岗位职能进行融合,并取得工作自信,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得到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六)用人单位满意度

经过对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来看,部分用人单位对当前在企业内部实习或是已经转正的学生都具备较高的评价,这来源于青年人才是当前社会企业中的新鲜血液,其不仅能够为工作团队带来活力,也能够充实工作生活;而从工作质量和未来的晋升规划上来看,部分企业针对中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具备较高的评价,对工作技能、工作质量等的满意度为75%,同时也能够辅助学生共同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三、中职院校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分析

(一)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提高教学技能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求专业教师掌握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专业教师不仅是具有教师职称和会计职称的“双职称型”教师,更应该是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的“双素质型”教师。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就要鼓励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与企业合作,参与到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中去。会计专业教师活跃于实践一线,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加强就业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部门,此外还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入企业专家、骨干进行就业指导,邀请优秀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通过学习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避免他们在就业时走弯路。

此外,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当前社会的会计专业工作需求,为此制订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能够使其学习生活,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三)加強实践教学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转向为技能型人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业务分析能力,才能被企业所接纳。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实现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职业意识。尝试校企合作,一些专业课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单位的财务经理作为指导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深入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建立在校企联合的背景下开展实际的会计专业教学,并且将会计工作案例作为教学的有力辅助依据,能够让学生及时接触到会计专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环境和发展需要。但是广西银行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相对薄弱,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账务处理软件。因此,我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与社会会计专业实训机构进行合作,加大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更新教学用财务软件,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引导学生升学深造,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常规的技能学习过程中,院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通过大规模地组织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在校的业务能力,通过会计证件考试,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评价水平,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能力提升的发展平台,也能够使其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从而形成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前景。

四、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学徒培养

经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进行调查分析,我们能够看出会计工作类型多样,岗位涉及领域广。因此,院校应重视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拓展。结合会计岗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教学系统中增设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企业会计实际工作领域的课程,并将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意识作为教学核心,坚持拓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开拓中职学生的专业视野,形成会计大局观意识,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武艳婷.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纳税,2017(20):45.

[2]邱韬.河源市中职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编辑 张 慧

作者:张红梅 胡秀娟

第三篇:端正中职生就业观初探

【摘要】分析中职生就业现状,对比职校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探讨端正中职生就业观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观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lO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事实上,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就已达到800万,与此同时,2006年到20lO年间,中央财政投入140亿元人民币发展职业教育,用于职教学生的奖助学金,以及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如何让这些技能型人才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学有所用,稳定就业,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亟须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调查实践出发,分析中职生的就业现状,对比职校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探讨端正中职生就业观的具体措施。

一、中职生就业现状

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黄炎培先生曾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中等职业教育除完成学历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技能教育,以求将来有立足社会岗位的就业资本。这种技能教育是具体的、针对市场岗位设置的,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同时我们看到,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就业。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种职业院校不断地发展,扩大规模,毕业人数逐年增多,不可避免地与市场有限的就业岗位产生矛盾。谁准备充分、谁适应市场,谁就会先行抢得机会,取得自己的一个岗位份额。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既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质,又有一项专业技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市场技能型岗位的主要聘用对象。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具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潜在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柳州这样的工业城市,各种相关的企业不断增加,使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日益增大,这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就业良机。然而,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中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求职方向、工作岗位、薪酬待遇三个方面。首先,有些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初出校门的毕业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从一线做起,从普通员工做起。其次,中职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暂时难以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的原因。再次,中职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例如,计算机、汽修、模具、电子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正常的。一些学生对这些认识不够,刚到单位,就想着做轻松又高工资的工作,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二)就业岗位不稳定。中职生就业中呈现出一个特点是,跳槽频繁,而且时间周期越来越短。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新鲜感淡化。临近近毕业,往往对参加工作充满好奇和向往,对走出校园相当期盼,因而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不考虑自己实际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一段时间后,当发现该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有趣时,就开始对日常工作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厌倦的感觉。重新选择工作的念头开始出现并日益强烈,一旦工作中遇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即选择放弃工作单位或具体工作的处理方式。二是对工作的艰苦性认识不足。由于部分中职生是独生子女,在校期间,有父母的呵护,走出校园踏进社会后,工作辛苦,就打起了“退堂鼓”。三是纪律性不强,做事不考虑后果。不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以专业不对口等为理由,擅自离开工作单位。

(三)个性心理问题。一些学生没有调节好个性、心理、爱好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中职毕业生相对于其他毕业生而言,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世的能力较差,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的社会阅历也比较有限,在行为习惯、礼仪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甚至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因而在工作单位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例如,有些学生在生产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需要加班的,但是他缺席,这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不但会影响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而且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企业对中职生的要求

笔者对每年招聘毕业生的企业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企业选人时,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专业素质而是综合素质,这是现代企业用人的新特点。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订出可操作的方案,品行、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不错的毕业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甚至有些企业在招聘人才、考察其能力时,特别注重其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有人曾对百家名企进行访问,有53家明确将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标准之一,有些企业在招聘时,还通过游戏等方式来考察毕业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协调能力。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发展潜力。

三、端正中职生就业观具体措施

针对中职生就业现状,结合企业对中职生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端正中职生的就业观。

(一)就业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工作和任务,各个科任教师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就业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竞争实力,使其能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中职生从入校到毕业只有三年时间,应充分利用这三年时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除开设就业指导课外,更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就业观教育。从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历年召开的学生座谈会的反馈情况来看,除上课幽默的教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外,在上课期间能理论联系实际,能把实际工作当中的要求与教学相结合,能适当结合学生就业进行教学的教师也普遍受到学生的好评。这说明,中职生虽然入学时基础较差,但入学后大都希望在学校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能为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上增加实力,创造条件。因此,有意识地把就业教育的内容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职业观是人对职业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求职方面的具体体

现。职业观会直接影响人们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形成不同的择业标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业价值观,都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但个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应考虑社会价值。因为离开了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也无法实现。因此,班主任应注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志愿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创造人类幸福、为社会多做贡献和自我发展与完善统一起来,树立既能满足个人需要,又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择业观。在引导学生就业问题上,应充分依靠家庭的正确引导。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不失时机地向家长宣传就业的新形势,使家长树立起教育学生参加市场竞争,自主择业的新观念。

(三)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职业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就业推荐的成功率,必须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职业学校生源较差,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感觉前途渺茫,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往往会产生松懈感,缺乏自信心。显然,中职生带着这种心理很难正确地面对即将选择和从事的职业。因此,学校应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在进校之初就对其讲历史、讲传统、讲人才市场信息、讲中外企业家发家致富的典型等,使学生心理处于顺畅、自信、振奋状态,有成才欲望和创业信念,勇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求新,克服自卑、依赖等心理,能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毕业班的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试,做好适应职业岗位的心理准备,注意采用不同方式加强学生就业前的心理辅导。例如,可以请优秀毕业生参加毕业班主题班会,介绍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经历及取得成功的经验,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中职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健康的择业就业心态。

(四)技能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因此,除教会学生技能外,更应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大部分中职生将来要在基层岗位上工作,一开始,工作会比较辛苦,待遇也比较低。学校应通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即便是基层工作,也要认真对待。不论在什么岗位,只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兴趣,离成功将越来越近。学校应充分利用新时期的先进人物事迹和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端正中职生的就业观,既需要广大职业学校的教师认真探索、总结,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马超,关于中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1].科技资讯,2011(2)

[2]付秀选等,浅谈如何引导农村中职学生实现稳定就业[I].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6)

[3]李胜格,中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1(12)

【作者简介】周娇艳(1981一),女,湖南新宁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专业部助理讲师。

(责编 苏洋)

作者:周娇艳

上一篇:数字化传播论文范文下一篇: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