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沟通能力培养是顺应企业对金融类服务人才的现实需求

2023-01-04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现代企业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上近年来金融类专业毕业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态势。市场经济的现实是:在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双重挑战下, 企业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员”的功能。金融类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 已经不仅仅是要处理单纯的金融技术性工作, 而且更多地是要为其他企业团体或客户个体提供金融服务与技术咨询服务, 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各部门的工作, 提供资讯, 发展业务, 参与管理等等。企业大量需要的是, 既能从事金融技术工作, 又能从事金融类相关咨询、资讯及基础管理等工作的综合性技能型的实用人才。这已经成为了各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也就直接导致了市场对金融类专业综合性技能型实用人才需求的加剧。因此, 具备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显然已经成为金融类专业学生求职、任职、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既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又要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必须培养学生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在内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探索批量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技能型的金融类实用人才的途径。

一、目前高职金融类专业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现状

高职金融类专业, 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实做经验的高素质、高技能型金融类实用人才。作为高职金融类专业教育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本毋庸置疑, 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特色所在。但长期以来, 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 人们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化和片面化倾向, 只重视单向技术度的培养, 把高职教育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等同, 将高职金融类专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金融实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上, 各高职院校往往更重视对学生的金融工作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轻视或忽略对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金融类专业的教育理念一般也更多的是从功利角度出发, 非常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而易于忽略“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 或多或少的忽视了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客观上形成了重金融技术教育的纯“工具意识”倾向, 只从技术层面培养人才, 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是一种人才培养的短视行为。

在高职教育实际进行中, 金融类专业的应用性较强, 属于技能型专业, 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面广, 在课时设置与安排时往往处于唯一重心地位。且就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项的评价而言, 其教育指数也易于量化, 易于考评。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并不像金融知识和操作动手技能那样容易考量, 甚至于在短期内是“无形”的、隐性的, 因而在高职金融类专业培养教育模块中往往受到轻视、淡化, 甚至是排斥。

二、高职金融类专业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 普遍缺乏对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系统教育;高职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也对人际沟通的认知不足, 能力不够。

(一) 金融类专业的学校教育效果与社会、企业高增长的需求存在差距

一方面, 是社会、企业对金融类实用人才的职业综合能力, 尤其是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日渐高涨。从企业的反馈来看, 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综合能力已经被提到了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 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 是高职金融类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普遍强化的是金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弱视或忽略、乃至缺乏对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的系统教育和培养。这直接造成了金融类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缺陷, 偏离了现实中企业的实际需要, 因而影响了学生的从业、就业、创业, 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

(二) 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不足、能力欠缺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有保守、含蓄的一面, 基础教育突出应试技巧, 急剧网络化社会的交际胜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等现实, 不重视、不善于人际交流与沟通成为当代中国学生的普遍特点。加之社会、企业对高职学生还缺乏足够的认可, 他们内心挫折感较强, 压抑、封闭的倾向较为突出。进入高职学校后, 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往往使他们中一大部分人不知所措, 适应迟缓, 更乏大胆交流与沟通。事实上, 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在人际交往、实践实习、就业面试等方面遇到的障碍问题, 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所致。

(三) 高职金融类专业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亟待创新

首先, 培养观念的转变还有一个过程。虽然有少部分高职院校较早地开始重视对金融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但总体来看, 高职金融类专业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还较为滞后, 以极少量课时的课堂教育来完成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式, 仍是主流。其次, 培养渠道还较为单一。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主要还是通过单一课程的开设来完成能力的培养。且大部分是选修课程, 覆盖面不够宽, 针对性不强, 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再者, 培养办法还不够成熟。课堂教学方法单调, 往往理论性强, 重人际沟通知识性的传授, 而与金融类专业的实际工作流程, 以及高职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吻合度不够。还有, 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的评价标准缺失。目前, 基本上没有一个较为独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或者体系。

总之, 高职院校在培养金融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模块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因此, 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创新培养体系尤显价值, 当然更是满足社会、企业以及学生自身现实的迫切需要。

三、定位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内容

从目前金融类专业岗位需求的调查来看, 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综合能力, 已经成为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从业、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商务交往日益频繁, 企业竞争不断加剧, 社会和企业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凸显, 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际沟通, 又称人际交往, 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是抽象的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适应社会、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即能够用礼貌优雅的举止、周到真诚的礼节、亲切文明的语言、规范得体的书面表达, 以及其他适当的表现形式, 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表达主体意图, 与他人进行双向 (或多向) 的信息传递, 以达到相互了解、理解、沟通、认同或影响的能力, 逐渐成为了现代金融类专业人才备受关注的职业能力。

高职金融类专业应开设金融服务礼仪、沟通技巧、实用口才、应用写作、普通话等相关课程,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创新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要提升金融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高职教育应着力创新培养的具体途径。

(一) 转向服务中小型微型企业对金融类人才的需求

新形势下, 高职金融类专业教育宜转向中小型微型企业, 培训兼具金融业务和人际沟通能力的一专多能的高职金融类实用人才。根据相关数据分析, 近年来, 我国的中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猛, 已经占据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 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若按每个企业需要1至2名金融类专业人员计算, 金融类人才需求市场极大。应该重视的是, 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对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 尤其是中小型微型企业, 金融工作的综合性较强, 技能要求较高。因此, 高职院校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进行金融类专业教育的同时, 还应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 形成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培养方法

针对企业的需求, 设计相关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将金融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确定以《金融服务礼仪》《人际沟通技巧》《客户沟通》《实用口才》《应用写作》《普通话》为重点模块的课程内容, 开展项目教学和实践教学。

为了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在实施中确定了“以能力本位构建课程体系;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活动;以综合性任务的完成为评估依据”的教学模式, 力求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 真正实现“学做”一体, 为学生“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全面形成提高提供了保障。

(三) 特色化的实训基地与完备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力培养体系日益突显

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除课堂项目实训外, 还应该设有三种实训场所:职业综合能力实训基地、各专业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依托职业综合能力实训基地, 针对性开展项目实训;依托各专业实训基地, 实现仿真实训;依托校外实训基地, 实现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丰富的实践平台, 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多样的载体。

(四) 建立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评价机制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应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在课程考核标准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采用灵活多元的评价方法, 将人际沟通能力的评价嵌入职业综合能力评价之中。一是引入行业企业标准, 二是采用过程性考核, 三是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同时加重平时考核的比例, 并加入了团队活动的考核训练, 有意识地进行团队沟通及合作力的训练考核。

在具体考核中, 突出过程性和能力性, 平时成绩由课堂训练、校内训练、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四个部分组成。课堂训练考核主体为任课教师和团队伙伴, 而课外训练的考核主体为专业课教师、企业指导老师、辅导员, 甚至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建议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职业核心能力“与人交流”模块的测试, 通过的同学可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颁发的相应模块、相应等级的《职业核心能力水平等级证书》 (OSTA证书) 。

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满足地方企业发展的需求, 也为了谋求金融类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必须以人为本,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适应现实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金融类专业实用人才。

摘要:多元经济发展的今天, 加强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是社会、企业及学生自身的现实客观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金融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等方面应不断创新,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为企业培养出大批既是具备金融专业服务能力的“技术员”, 又是具备咨询、管理与协调等人际沟通能力的综合型金融人才, 以满足面临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双重挑战的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金融服务,人际沟通,企业需求,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叶茜茜.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模式创新与探索[J].高教探索, 2016 (8) :87-91.

[2] 蒋亚利.校企合作视野下财经类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 2014 (12) .

[3] 余万林, 张晓杰.校企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 2017 (15) :151-153.

[4] 江艺敏.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5) :33-35.

上一篇:浅论如何做好煤矿企业基层单位党支部工作下一篇:试井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