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甄别效应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

2022-12-23

招聘市场上求职方 (代理方) 与招聘方 (委托方) 在掌握信息上是不对称的, 求职方通过企业报表等较容易了解招聘方的情况, 而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存在的可能性, 招聘方在掌握信息方面处于劣势, 对求职方的能力、素质等信息不容易取得, 或者说取得的信息容易是扭曲的。为此, 招聘方必须付出一定的信息成本代价以获取准确的应聘信息;而高能力的求职方为了获取高于平均值的工资, 需要向招聘方发出证明自身能力的信号。我们将此种效应称为信号甄别效应。信号甄别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育机构必须注意加强教育质量, 为招聘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否则无异于自取灭亡。

1 信号甄别效应的存在及运行

劳动力市场上, 招聘方观察求职方的工作能力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为了降低成本, 招聘方倾向于利用那些不需要他们支付成本就发送给他们的信号。检验教育文凭是招聘方在不需要支付太多成本的条件下获得求职者工作能力信号的最佳方法之一。虽然个人价值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知识教育, 用教育文凭来衡量求职者的综合能力是不完全的, 但从用人角度看, 他们有理由相信, 经过双层过滤的社会成员比没有经过的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瓦里安 (varian, 1999) 建立了模型, 表明了信号效应在招聘中是如何运行的。在模型中工人被分为高能力者和低能力者, 各自的边际生产率分别为M P H和M P L。如果劳动者和公司都完全了解劳动质量的信息, 那么公司应该支付如下工资:

如果企业不了解劳动者的工作能力, 它们将支付所有劳动者同样的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等于任何给定劳动者的期望生产率, 这个工资是:

这里的P是指劳动力队伍中高能力者所占的比例。由于WA

我们在08年2月中华英才网 (ChinaHR.com) 上, 随机抽取了北京地区重点企业105个招聘信息, 9 9%要求应聘者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 8 8%要求应聘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说明招聘单位为了降低招聘信息成本, 在借助教育提供给的学历甄别信号完成企业招聘任务。

2006年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国人部发[2006]113号文中第六条对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中规定:

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标准分别为:大学专科毕业生6 5 5元, 大学本科毕业生6 8 5元, 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含学制为6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 1 0元。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 大学专科毕业生执行5级薪级工资标准, 大学本科毕业生执行7级薪级工资标准, 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含学制为6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9级薪级工资标准。

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 不实行见习期。在明确岗位前, 执行初期工资, 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初期工资标准为7 7 0元, 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初期工资标准为8 4 5元。明确岗位后, 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分别执行1 1级和1 4级薪级工资标准。

文件中规定的不同学历的不同薪级水平反映了学历的“信号甄别效应”、“羊皮效应”在我国同样存在。

2 信号甄别效应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

教育机构实质上承担着两项主要任务: (1) 对受教育者提供培训, 提高其工作能力及个人素质, 为受教育者积累人力资本。 (2) 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给招聘单位发出证明个人能力的信号即文凭。同一学费水平下, 信号甄别效应使教育需求曲线右移, 增加了市场上对教育的需求量。同时也为教育机构提出了要求, 即一定要注意保证教学质量, 保证其提供的产品 (受教育者) 毕业后能够胜任其工作, 以证实受教育者发出文凭信号的真实、可靠。信号一旦多次扭曲、失真, 就会导致信号价值的丧失, 失去招聘方对信号的信任度, 学校的就业情况必然受损, 在受教育者将就业作为择校首选条件的市场中, 教育需求曲线势必左移, 对教育的需求量将大幅下降, 学校无异于自取灭亡。

不妨假设, 短期内教学质量与就业质量及就业层次相关性不大 (由于信号效应存在滞后性) , 但长期内由于信号甄别效应的存在使学校教育质量 (以学校在社会上综合排名表示) 与其学生就业质量及就业层次呈正相关关系。

教育质量高, 则该校在社会上认可度高, 其文凭的信号效应强于其他学校, 持有该校文凭的受教育者向招聘方发出的信号刺激作用大, 就必然得到好于其他学校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及工作性质, 其就业质量及就业层次因此得到提升。同时, 目前我国在教育拨款上也是倾向于教育质量高的学校 (对重点大学在专项扶持力度上很大) , 这些学校资源投入 (教育经费、教师投入等) 较一般院校高, 克里夫.R.贝尔菲尔德 (Clive R.Belfield) 提出的教育的生产函数模型中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与学校资源投入之间的偏导数 (根据名义单位测量的) 是正的, 教育质量的提高、资源投入的增加一般来说意味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相应较强, 得到单位认可后进一步提升了同群 (同一学校毕业生) 的信号甄别效应。

我们对江苏省教育厅向媒体通报的2 0 0 4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中的就业流向进行了分析, 发现2 0 0 4年江苏省国内排名前1 0 0名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员科学学研究所研究, 按中国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方面综合排名) 中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等12所高校就业流向为:机关单位2.33%, 事业单位13.78%, 企业52.1%, 升学13%, 非派遣就业 (灵活就业) 9.08%, 未就业5.51%;另外随机抽取江苏省国内前1 0 0所高校之外的12所院校就业流向为:机关单位0.95%, 事业单位14.53%, 企业62.18%, 升学6.8%, 非派遣就业 (灵活就业) 21.86%, 未就业7.6%。初步可以看出, 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就业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3 结语

市场经济中, 为了使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为教育市场中的常青树,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培训、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 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通过科研创新, 为地方经济服务, 增加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及质量, 都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从而强化学校的信号甄别效应, 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及就业层次, 扩大社会对学校的教育需求量。

摘要:招聘市场上求职方与招聘方在掌握信息上是不对称的, 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存在的可能性, 招聘方必须付出一定的信息成本代价以获取准确的应聘信息, 而高能力的求职方为了获取高于平均值的工资, 需要向招聘方发出证明自身能力的信号。为了保证信号的真实性, 增强信号效应, 必须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并通过科研等手段提高学校知名度。

关键词:信号甄别效应,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克里夫.R.贝尔菲尔德.教育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7.

[2] 矢野真和.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

[3] 取缪榕楠, 谢安邦.舍之间—大学教师录用过程的信息经济学分析[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1.

上一篇:工学结合结硕果校企合作路漫漫——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之我见下一篇:石油元素组成研究的成因及环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