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的家庭教育

2024-04-08

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的家庭教育(共8篇)

篇1: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的家庭教育

当下许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未成年孩子上存在欠缺。有的班主任非常认真负责, 会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但当班主任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如实向家长反馈, 特别是孩子违反纪律时, 家长的言语中会体现出对孩子的包庇和溺爱。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自身的行为作风会影响成长中还不能正确判断是非的孩子。有的家长人前一套, 人后一套:与教师一起教育学生时, 能够和颜悦色、和声细语, 谆谆教导孩子;然而离开教师的视线之后, 则对于孩子的错误暴力相向。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种种欠缺。然而, 现在社会所谈的教育都是说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苦功夫。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却很少提到。孩子的过失或者存在的问题, 有时候不能单单将责任归咎于学校教育, 更多时候, 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 特别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文化和背景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发展, 性格的养成, 社会性的发展等。

关于家长教育欠缺的表现, 我们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对孩子极度不信任;二是对孩子过于溺爱;三是放纵孩子;四是对孩子实施教育暴力。正因为家长种种不良的教育, 导致出现不良问题的学生。“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如何让孩子成为合格的公民, 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 应负起教育的责任, 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1. 信任孩子, 培养孩子责任心

有些家长常因孩子年龄小而替他做许多事情, 他们认为孩子干得既费力又不尽如人意, 还不如自己干, 又快又省事。这样孩子很可能永远也干不好, 久而久之, 孩子不但难以建立起自信, 还会缺少责任感。对于许多家长这种做法, 我们可以理解;但家长应该想到, 这时候更应该充分信任孩子。家长教育子女, 有时候要学会放手,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未来他们才能够自立自强, 这样做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家长可以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以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除此之外, 家长还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上学是为了学本领, 这是他自己的事, 爸爸妈妈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现在, 有不少家长将物质奖励作为对孩子表现好的奖赏, 这种刺激方式会削弱孩子的责任感的养成,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态度, 而不是用物质刺激来修正孩子的行为的转变。

2. 发现孩子优点, 赏识孩子而不是包庇溺爱

常和孩子聊天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 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家长与孩子不良沟通引起的。通过聊天, 能及时增强父子 (或母子) 感情, 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发现孩子需要引导的问题。亲子之间的交流是随时随地的, 家长要善于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间和机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如坐公车时可以和孩子聊聊汽车的问题, 在公园里可以让孩子讲讲花草的故事, 去商场时可和孩子聊聊各自喜欢的物品,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问问孩子在学校的开心事。

家长要善于赏识孩子, 赏识包含着对孩子的尊重、体谅、赞赏, 孩子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的, 孩子的自信是夸出来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 要充分发现孩子的优点, 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都可以成为家长肯定的理由, 都应该值得去表扬。而不能以“怎么这也不知道”“怎么这样吃不得苦”甚至“怎么这么笨”等来代替“你真行”“我想你会做到的”“你肯定赢”“没关系, 下次就会好的”。这种赞赏就是一种肯定, 它有别于家庭教育中的溺爱。

当然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 最好的赏识方式是鼓励, 在孩子面对困难时, 要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让他直面困境;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也应该为孩子打气, 促使他坚韧地面对挫折。试着鼓励你的孩子, 你会发现, 孩子会更快地进步和成长。

3. 父母身教, 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家庭教育有着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学校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而家庭则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学校教育是教人成才, 而家庭教育是教人做人。儿童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来习得行为的。儿童善于模仿、意识单纯, 行为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 父母良好的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会使儿童受益终生。

有时家长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 往往会表现出气愤、暴躁, 更有甚者会对孩子暴力相加, 殊不知, 孩子是一面镜子, 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 孩子的行为折射出家长的种种不良行为和习惯, 而孩子只是在耳濡目染中, 逐步“遗传”了家长的不良行为。所以, 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首先要教育好自己, 做到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且身教要重于言教。孩子学做人, 第一个榜样就是家长。你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 作为家长, 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首先就要从做优秀的自己开始。

4. 民主教育, 平等对待孩子

陶行知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相信, 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极为关心。那是因为, 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一万万黄金还重要”, 所以万不可采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打骂孩子不但打击孩子的积极心态, 同时也摧残了孩子的肉体。没有健康的身体, 哪来孩子健康的发展呢?

家长的教育方式很多, 作为家长, 要正确做一个民主型的家长, 民主型的家长会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民主型家长必须研究孩子, 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 了解孩子的特点、能力, 尊重孩子的个性,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 能容得下孩子的过错, 多赞扬孩子的优点, 做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既做孩子的朋友, 又做教育孩子的研究者。如果能做到这些, 必将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家长的榜样言行、和颜悦色、儒雅风度, 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家长如何做人, 如何待人接物, 其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文明还是粗野, 正确还是错误, 都将成为子女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合理补充, 现在家校合作是大趋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师的使命, 更是家长的职责, 让家庭教育配合好学校教育, 使教育体系的终生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完满, 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为人父母者应该广泛关注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2]王凌皓.中国教育史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篇2:家长如何巧妙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

孩子的无理要求,是在试探家长的底线

当孩子发现他可以向父母施加压力,以满足自己的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时,这会让他们习惯性地产生负罪感和变得脾气暴躁。他们感觉到这是不对的,应该对父母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他们需要界限(正如我们都需要界限)。

成年人知道界限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孩子原本就和母亲没有界限,孩子的界限是要教的。不知界限的时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只好进一步施压,潜意识中希望最终发现父母的一些底线。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为此,要研究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制定自己的策略。

拒绝孩子无理要求专家意见

这方面让我们借鉴一下霍华德·加德《改变想法的艺术》中总结的几种对孩子说不的方法吧!

1.用“可以”取代“不行”

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如果父母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这种表达方式,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2.耐心解释说出感受

美国西北大学争端问题专家雷·汤普森教授建议,要向孩子耐心解释,家长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饭桌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这样敲会把饭桌敲坏的,这会让我很伤心。别敲了,好不好?

跟小家伙讲道理似乎是徒劳之举,但是的确会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他所做的影响了别人,要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让孩子二选一

美国著名非盈利机构育儿资源主管克莱尔·勒纳表示,给孩子选择机会,会让小家伙感觉自己有“权力”控制局面。

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选择,有助培养其独立性。但是选项不宜过多,对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而言,二选一即可。比如,在家里只能滚球,在室外可以扔球。你选择哪个?

4.亲自示范并告诉孩子

《不打屁股不溺爱》一书作者,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表示,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恼人的事,其原因就是小家伙不知道还有啥别的事情可做。

这时,父母最好能给予示范并告诉孩子怎样做更好。比如,2岁的亨利老是爱戳小妹妹,家长可以告诉亨利,“亲亲妹妹”或类似的提示,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以上是4种巧妙拒绝孩子无理要求的方法。

另外,父母专制的确很省事,但不利于孩子身心发育,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慎用!

拒绝孩子无理要求孙子兵法

1.调虎离山

爸爸应和颜悦色,找个借口,立即带孩子出门,使孩子暂时脱离情绪对抗的情境,也避免爷爷奶奶的“保护伞”过度的呵护。

2.声东击西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其物质需求。爸爸可以说:“你看,为了保护环境,街上卖羊肉串的都没有了。你看,那个人那么胖,走路都喘,咱们吃多了羊肉串,也变得那么胖,多难看……”

3.暗渡陈仓

妈妈也可告诉孩子,自己学会了做羊肉串,可在家里自己做炸羊肉串,既卫生又好吃。家中其他成员都应持同样观点,充当不同的角色,共同在孩子眼皮下做戏,以缓解冲突。

4.以逸待劳

让孩子尽情发泄,但家长不对他的要求做出任何回应,以冷漠说明自己的反对,沉默是金,岿然不动,家人照样都吃饭;孩子自己闹得没劲了,再给他一个台阶下:“你饿了吧,快吃饭,吃完要看精彩的动画片了!”家长们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以淡化冲突。

篇3: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的家庭教育

1 PSPC标准产生的背景

1.1 背景

船舶的压载水舱由于工作环境恶劣, 干湿交替频繁, 以及结构复杂, 不易进行清洁和涂装维护, 是船舶各舱室中腐蚀最为严重的部位之一, 而压载舱的腐蚀问题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国际海事组织IMO经过3年多安全评估得出结论:一些重大船舶事故便是由于压载舱严重腐蚀, 导致结构强度大幅下降而造成的。请看图1两张照片的对比。

因此, IMO于2006年12月8日一致通过了《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

1.2 压载舱涂层性能标准 (P SP C) 的要点

(1) 涂层系统的设计:15年目标寿命。 (2) 涂层系统的认可。 (3) 更加严格的表面处理和涂装要求。 (4) 涂层检查程序。 (5) 主管机关/船级社的验证和审核。 (6) 涂层技术文件。 (7) 营运中的维护、修补和局部重涂。

1.3 PSPC标准实施的时间

(1) 2006年12月8日及以后签合同的所有IACS CSR油船和散货船。 (2) 2008年7月1日及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500总吨以上国际航行的所有类型的新造船。 (3) 或在2009年1月1日及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 (4) 或在2012年7月1日以后交船的所有船舶。所以, 我们现在所有建造的船舶, 都应满足PSPC的要求。

2 PSPC执行前后的对比

标准实施以前, 破坏区域没有面积控制, 手工或机械打磨达到St3, 或者按照船东要求进行施工, 即能满足标准要求;而新标准实施以后, 则明确规定分段合拢以后, 大接缝应达到St3, 或者更好;小面积破坏区域不大于总面积的2%, 则可以St3, 邻近区域的破坏面积超过25m2, 或超过舱室总面积的2%, 则应当达到Sa2.5级。这无论对破损面积控制来说, 还是对被破坏的涂层区域进行二次表面处理来说, 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是所有任务中最大的难题, 也是当前几乎所有船厂都无法满足的。解决这一难题, 一定会涉及到整个造船模式, 工艺, 流程, 管理等改变。

3 船厂生产设计的应对

针对PSPC的要求, 结合造船企业的现状, 设计部门在施工设计时, 应以“壳舾涂一体化”的现代造船理念, 充分考虑分段涂装的要求以及分段合拢后大接缝的表面处理。

对建造方针和施工要领, 针对分段组装和舾装托盘管理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分段划分时, 向超大型化发展, 同时, 分段要考虑涂装的需要, 以海水压载舱集中为原则, 尽可能将海水压载舱集中于少数分段中, 以扩大单个分段中海水压载舱的面积总数, 以满足涂层破坏区域的面积控制在舱室总面积的2%以内。生产设计应尽可能详细, 将结构性的减轻孔、过焊孔、流水孔等用数控切割, 在分段建造阶段, 投入相当的人力和设备, 将自由边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 mm的圆角。为了应对PSPC标准, 同时为了提高分段舾装完整性, 减少分段涂装后引起的涂层破损, 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对托盘内的舾装件进行讨论和整理, 明确分段托盘、总装托盘、散装托盘的安装内容, 以提高分段总装后的舾装完整性。分段二次处理和涂装阶段控制表面处理粗糙度, 涂层膜厚, 表面盐分, 使之完全符合标准要求;培训足够的助理检验员, 协助有资质的检验员开展各项检查。大幅提高分段的精度控制及平整度水平, 配备专职精度管理员, 工作范围涵盖加工、分段建造、分段总装等各阶段的全部精度控制工作。

4 生产组织中的注意点

PSPC是对我国造船行业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贯彻该项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 仅仅依靠各单位涂装部门重视是不够的。应该得到船厂领导以及相关专业的支持与经营、生产、技术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才能使新造的船舶满足PSPC标准的要求。

为了适应PSPC的实施, 船厂应成立专门的机构, 确保PSPC的推进工作能有效的开展和进行。组织宣传和培训, 让全厂所有员工充分了解PSPC的要点、难点、现状和要求的差距以及应对策略。为更好地规范现场施工人员的工艺纪律, 应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 比如:《船体结构开刀、换板、火工管理办法》《总装部门PSPC行为规范》《船舶脚手架、眼板、吊环以及反顶加强的清理》等, 用以规范现场的施工。制定《船舶压载舱涂装技术要求》《压载舱壳舾涂一体化技术要求》等, 在理论上和实际规范化方面为应对PSPC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船厂通过对PSPC的研究, 并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以及施工工艺, 在正视新标准的同时, 做出大量有成效的尝试, 将会取得非常宝贵的经验, 大大促进造船企业提高管理总体水平, 为我国造船行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200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IMO的MSC82大会上以MSC 215 (82) 决议正式通过《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 (简称PSPC) , 并成为SOLAS公约框架内的强制性要求。企业在推进及应对该标准将产生重大影响, 是对我国造船行业的严重考验和挑战。如何在新造船过程中实施这一标准, 成为了企业的头等大事。本文分析了PSPC实施前后的主要区别, 结合造船企业的现状, 从船舶设计的技术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 目的在于从源头开始, 着眼于未来。

关键词:PSPC压载舱,钢板表面处理,涂层破坏面积

参考文献

[1]李晓斌.总段施工对PSPC的影响[D].2011年中国海事装备技术论坛文集, 2011.

[2]王晓明.实施PSPC涂层新标准领先技术解析[D].2011年中国海事装备技术论坛文集, 2011.

篇4:温和化解孩子在饭桌上的无理要求

开饭不久,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饭桌上的一碟黄瓜已经被大家吃掉了,可同事慧的女儿,一个正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女孩蕾蕾说还要吃。听到慧在耐心地跟女儿解释:“这里不是我们自己家,这是在外面,大家都要吃的。”

蕾蕾不听,执意要吃黄瓜,慧有些生气,训斥蕾蕾。小家伙嘴一撇要哭,慧马上板起脸:“不许哭!”旁边的同事劝慧别这样对孩子,慧生气地对大家说:“每次都这样的,吃不到什么东西就要闹。”这个时候蕾蕾已经哭了出来,眼泪不停往下掉;一边哭一边还使劲想忍住,慧在气头上,凶女儿:“不许哭,再哭我打嘴了。”

蕾蕾哭得抽抽搭搭,大家都在劝慧。最后,一个同事让服务员又上了一盘黄瓜,端过来息事宁人:“好了好了,黄瓜来了,吃吧吃吧,别哭了。”慧依旧很凶地问孩子:“要不要吃啊?”孩子一边哭一边点点头:“要的。”很委屈的样子。

蕾蕾吃上了黄瓜,一段小插曲平息了。而作为整个事情的旁观者,我有一些感触。

孩子吃不到想吃的东西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首先,蕾蕾的反应可以说是孩子得不到满足时的正常反应。但是我想,孩子的情绪反应也有一个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当她逐渐长大,她应该学会在有些时候有些场合,虽然心里有失望,但必须要克制自己的一些行为,比如哭闹。如果孩子很大了,而依旧像小小孩一样哭闹,这是谁的原因呢?我想,有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在自己家里,父母出于各种原因,孩子的要求总是得到满足,父母没有规定一个明确的边界。这样,对孩子来说,他就不知道父母的底线或者某件事情的底线在哪里,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情绪上无法接受被拒绝。父母需要学会温和地坚持自己的底线,这样养育的孩子,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失望,不高兴,但是很少会以不停地哭闹来发泄或要挟父母。

如果我的孩子在饭桌上像蕾蕾这样,我会这样做:与孩子同感共情,然后温和但坚定地拒绝。具体做法上,可以和孩子面对面,眼睛看着孩子,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手,理解她的感受:“妈妈知道你爱吃黄瓜,现在没有了,你有些失望和难过,对吗?”温和地坚持:“但是现在黄瓜已经被吃掉了,没有黄瓜了。”然后可以跟孩子商量:“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来试试别的好吃的,或者回家再吃。”或者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还是不依不饶,就平静地带孩子离席,找个地方让孩子哭,在没人的地方教育孩子,“不在人前训子”,避免孩子的心理受到二次伤害。

(夏晓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专委会会员)

篇5: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的家庭教育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 严重影响到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无论社会多么发达, 科技多么进步,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人群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 更应随时做好防范工作。提高高校图书馆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职业素质, 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1 高校突发事件的界定

突发事件是人们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预知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危及社会和人身安全的灾害性事件。高校突发事件, 通常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冲击或危害, 并可能迅速演变成较大规模和产生较大影响的, 将危及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事件。近年来,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 在校人数急剧增加, 而教育资源又严重短缺等多种情况, 都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难以预料的, 但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逐步积累和酝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蛛丝马迹, 依此作出准确判断, 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关键。

2 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每一个突发事件既有特殊性, 又有普遍性。在全球化、市场化条件下的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客观性、危害性、持续性和突然性。

2.1 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 也就是说, 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原因和深刻背景。一般来说, 每一个突发事件都有其酝酿准备、信息传导的过程, 只要工作人员平时多观察、多检查、多用心去捕捉这些蛛丝马迹, 从表面现象中寻找到本质和规律, 突发事件还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2.2 危害性

无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高校突发事件, 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学校造成财产、声誉上的破坏与损失, 甚至带来政治上的影响。高校内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 高校突发事件不仅会导致高校在经济上遭受损失, 而且会波及很多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会对大学生的精神、观念、行为造成影响, 给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带来破坏作用, 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其及时疏导和处置, 还会引发更大的政治问题, 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构成极大地威胁。

2.3 持续性

突发事件在物质层面给高校和学生造成的损失是可以直接估算的, 但是, 对高校和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在短时间内是难以估量的。突发事件对高校和学生的影响不会因事件的结束而结束, 即使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很彻底, 也很难完全断定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程度, 它会改变学校和学生的许多方面, 甚至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危害。

2.4 突然性

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通过总结分析, 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是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出现的, 总是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生, 它常常令人难以预料, 使人措手不及。在理论上, 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各种矛盾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某一契机的出现是事件发生的诱导因素。可以说, 以什么方式出现, 什么时候出现, 以及持续到什么时间, 乃至发展态势, 影响深度, 实际规模等等, 都是难以完全预料的。因此, 突发事件的突然性是无法避免的。

3 对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面对突发事件, 有些高校图书馆员从事发开始, 在思想上就高度重视, 采取果断措施, 进行有效控制;而有些高校图书馆员面对突发事件, 思想上麻痹, 行动上迟缓, 对现实状况不闻不问, 因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高校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对高校图书馆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突发事件虽然概率极小, 但其后果是难以估量的。许多突发事件在发生之前都有征兆和暗示, 是可以预防并将其消弭于无形的。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状况, 加强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及时处理, 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把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纳入到常规管理之中, 着手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高校图书馆员还要善于在危机中学习, 不断总结经验, 培养较强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的能力。那种“事发后解决型”的管理理念显然是不可取的。

3.2 具有临危不乱的思想品格

无论出了什么事情, 不管事情有多么严重, 高校图书馆员千万不能在需要集中精力处理事件的关键时刻, 去想“谁要负责”, 去指责“谁的责任”。这样不仅于事无补, 相反还会贻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造成更大的损失。高校图书馆员思想上不乱, 行动才能不乱, 才会镇定自若, 临危处变不惊, 为学生树立榜样, 让学生有一种老师在场就能解决问题的安全感。理清工作思路, 按照轻重缓急, 迅速做出反应, 及时协调, 恰当安排, 集中精力使事件迅速平息下来, 并妥善处理好事发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3 具有驾驭全局的智慧

高校图书馆员首先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要把党的事业、组织纪律始终放在首位, 不推上责下, 遇事沉着镇定, 从全局的高度, 严密防范, 创造性地处理突发事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 高校图书馆员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 又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 又要考虑当地风俗习惯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 又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总之, 要自始至终做到周密安排, 大智大勇, 准确把握事件动向, 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避免顾此失彼和因小失大。

3.4 具备协调沟通的能力

高校具有联通性和开放性, 其应急管理机制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周边环境、大众传媒和附近社区等多方面, 要善于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长和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主动寻求让政府、社会等方面的力量参与进来, 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在新形势下, 试图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危机的做法已被证实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

3.5 具有敢于负责的精神

在日常工作中, 不负责任的行为是突发事件的源头。一些突发事件本来可以避免, 或损失可以更小一些, 但由于高校图书馆员怕担责任, 优柔寡断, 议而不决, 贻误了时机,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高校图书馆员要敢于负责, 并能把握时机, 果断决策。在紧急情况下要断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公共财产和师生的人身安全。只要高校图书馆员一站出来, 就应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事件中担当学生的主心骨, 逐渐形成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 令人敬佩和效仿, 从而提高工作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6 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员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服务工作, 将高校内有可能遇到或出现的突发事件告知学生, 消除学生在突发事件中产生的恐慌心理,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 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平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努力消除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 把突发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营造高校图书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为学生服务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4 结论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数量不断增长, 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高校突发事件给大学生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 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深思和重视,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聚集的公共场所, 只有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职业素质, 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抓住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苗头, 才能有效扼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并在事后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 将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以最大限度保障学校的稳定和师生的安全, 推动高校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高校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意味着社会的稳定。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图书馆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职业素质, 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点出发, 具体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要求, 以期提高科学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减少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维护读者生命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突发事件,应对,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建军, 朱喜坤.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 (6) :10.

[2]叶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1) :78.

篇6:妙方应对无理取闹的“小淘气”

管教孩子,一定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孩子的益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舒服。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本身也处于低落的状态,所以不能以“你这样让我很烦”,或者“你老是这样哭闹,妈妈就要生气了”等作为理由去制止他们。

告诉孩子哭闹并不能达到目的,要把自己的需求正确表达出来

让他们停止哭闹,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哭闹并不能达到目的,要把自己的需求正确表达出来”;并向他们解释“正确表达”将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哭闹行为已经造成哪些不好的影响。其次,要引导孩子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让他们明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将会赢得怎样的认可和尊重。与孩子在幼年时期的理解与沟通,对建立信任、合作的良好家庭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是由于孩子的哭闹带来了诸多不便,而最终从大人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比如,大人很劳累了,孩子却精力充沛不要睡觉;正接听一个重要电话呢,孩子却吵着要大人陪着玩等等。相信每个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很疲惫的时候,往往没有太多精力来应付孩子的事情,尤其当其哭闹起来,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更加容易变得僵硬。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好方法

对付这种“无理取闹”,有的家长会采取一些措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建议他们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这是非常好的。那么,怎么才能成功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呢?当孩子第一次接受这种建议时,可能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你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选择,比如看书,搭积木,拼拼图等等。当然,让孩子看点儿童类电视节目或光盘,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我建议家长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这样做,因为已有权威研究成果表明,这样做会遗留很多弊端;不过适度、适量地进行还是可以的,而且最好由家长一起陪同——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孩子观看节目的时间可以被有效控制,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亲子时间来引发亲子共鸣,进而发展孩子的同理心。

家人最好时常聚在一起,给亲子沟通留足时间

现在的孩子受到来自父母、家人的“单向关注”太多了,所以家庭中的亲子时间变得越来越重要;家人聚在一起,才有可能给孩子们“留出”去关心家人的机会,去体会努力给家人带来“益处”时所创造的自我价值。长期这样做,孩子肯定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逐渐摆脱那些没有道理的“霸王条件”,培养起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家长要学会在“爱”与“管教”中找到平衡

如何在“爱”与“管教”中找到平衡,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艺术;做好这门艺术的前提是,一定要相信孩子,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爱”,能够理解带有“管教”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被真正爱的孩子才能成为好孩子。很多事情,我们大人看到的,只是其表面的、直接的作用,但对于孩子来说,哪怕一句轻柔的话语、一个简单的行为,都可能蕴含多重意义。天长日久,潜移默化,我们只有通过有效的“爱与管教”的方式,才可以使孩子成为不哭闹、讲道理的好孩子。

(尹红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篇7:正确应对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指人从童年向成年转变的人生过渡时期。孩子到了青春期, 往往是最令父母揪心和闹心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不像小时候透明得如同一块玻璃, 让你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性, 做事有了自己的主意, 不像幼年时总对你言听计从。孩子有了强烈的自尊心, 对任何带有否定意味的言论都特别敏感, 不像小时候你说轻说重都没多大关系。孩子有了逆反心理, 很多事爱和你对着干了, 当你和他有矛盾冲突时, 他会用冷战、争吵甚至更激烈的方式和你对抗。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有这些表现哪?

(一) 自我的强大使孩子具备了抗衡的资本。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身体各脏器功能、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青少年突然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他们也确实可以独立应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比如他们可以独立应对复杂学业问题, 这些问题对有些家长来说是无能为力的。自身的强大使他们开始割断与父母亲之间的心理联结, 形成所谓的“心理断乳期”。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要求自由, 不愿再受限制和约束。

(二) 自我的觉醒激发了孩子被尊重的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自己, 在意自己的形象, 珍重自己的荣誉, 自尊的要求迫切, 他们细心地关注和搜集那些有助于保持良好自我形象的信息, 但他们不善于接受与自我愿望不一致的信息, 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 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 就会生气、愤怒, 常常神经过敏、多疑。青春期的孩子自我表现欲望强;希望展现自己的才能, 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 做任何事都喜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 通过叛逆证明自己的存在, 在反抗父母的过程中见证自己的成长。

(三) 自我的成长使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对自我的积极关注, 其心理活动更多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产生更多的自我内心体验。加之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 他们不愿意向别人袒露自己内心的秘密, 好像有了很多心事, 变得不再外露、直爽, 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 渴望有自己单独的空间, 内心世界不愿被别人打扰。闭锁心理的出现, 说明自我思考开始变得深入、持久, 是一种积极的适应环境和进行自我监控的手段。

孩子长大了, 相应的, 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否则孩子的叛逆、反抗就不可避免。

(一) 叛逆、反抗是一种独立, 是孩子长大的标志, 也是不适当家庭教育的结果。

成人感是青春期出现的新鲜心理体验, 所谓“成人感”是指孩子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渴望参与成人角色, 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心理体验和行为态度。当“成人感”出现的时候, 他们初步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自己的世界观, 开始摆脱家长的约束管制, 摆脱由这些成年人制定的各种形式的规范,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学到的规则对事物做选择与评判。这是一种独立, 是孩子长大的标志。当然孩子的经验是有限的, 他们的选择与评判带有明显的主观和理想主义色彩, 所以不容易被家长支持和理解。许多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 他们忽视孩子的个性特征、年龄特征, 一味地要求孩子在行为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与他们保持一致。当行为被禁止的时候, 孩子就会用语言来顶撞家长的管束, 有意违抗家长的意志, 或以说谎、反驳、辩解进行反抗。家长强硬的态度、命令式的训诫、无情的指责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最终导致孩子的反抗情绪提升。家长的教养方式妨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和独立权的追求, 所以孩子会把父母的生活照顾、行为指导都视为束缚加以反抗和排斥。可见, 逆反是家长与孩子互动的结果。

(二) 逆反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所谓逆反心理, 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春期的逆反有的是出自好奇心, 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 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 是孩子智慧的火花, 创造的源泉。有时, 家长的做法确实是错误的, 是不切实际的, 敢于向错误提出挑战, 体现了青春期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反抗意识的孩子不是一味顺从的人, 而是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青春期是心理断乳期, 即孩子开始摆脱成年人在精神上的束缚, 走向精神独立。青春期的反抗是精神独立的部分,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孩子从儿童走向青少年, 这是一种成长和发展。

青春期被称为反抗期、闭锁期、风暴期、苦闷期等。在日常生活中, 一方面, 家长一直抱怨孩子叛逆、不听话、自作主张, 另一方面, 青春期的孩子却又始终体验着孤独、敏感、脆弱、苦闷等各种情感。在这段时期内, 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关心和照顾孩子, 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 如何将普遍存在不和谐的“家庭战争”演变为和睦的“欢乐家庭”?

(一) 搞好关系摆在首位。

心理学家发现, 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 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青春期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叛逆, 其本质就是要摆脱权威和成人世界对他们的控制, 所以这一时期是亲子关系最紧张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通过挑战向父母证明自己的长大。孩子的许多逆反行为也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愤怒, 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的表现, 因此这一时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远远比怎样教育孩子更重要, 家长和孩子结成融洽、和谐的亲情关系, 家长的话孩子听进去了, 引导才有可能实现, 才容易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换句话说, 亲子关系和谐了, 教育就会很顺畅;亲子关系失调, 使用再多的教育方法、再好的教育理论都会收效甚微。

(二) 有效的教育方式大于正确的教育内容。

自尊心是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别人亵渎和侵犯的部分。自尊心的膨胀使他们特别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承认及鼓励, 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当家长鼓励、表扬、欣赏、夸奖他的时候, 他的自我价值上升, 有成长动力, 就会快乐无比;当批评、打骂、否定、埋怨、数落, 自我价值下降, 自我价值降到零点, 负面的指责反而会激起他的逆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父母的教育是正确的, 孩子仍会不买账。方式不对, 教育无效。

1. 契约式的教育。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权威意识。父母是教育者, 孩子是受教育者, 强调孩子单方面的服从和尊重,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带有很强的专制性。这种带有专制性的所谓“家法”, 执行起来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服气和消极抵抗。契约教育是指孩子家长共同协商后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契约 (如家长不得随意违反有关规定, 随意指责、打骂、惩罚孩子, 必须做到……孩子不得随意违反有关规定, 必须做到不逃学……) , 契约明文规定对双方的行为要求及对违反契约和符合契约的奖惩方法。由于契约是双方自愿, 经过平等、民主协商后共同确认的, 因此能满足孩子被尊重的需求;契约明文规定了孩子的行为要求, 使孩子明确了自己的行为边界, 促使其自我约束,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和行动的自觉性, 促使孩子履行自己的承诺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契约明文规定奖惩办法, 可防止家长因自己心情的原因而随意奖惩孩子的现象, 减少教育的随意性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契约教育是减少亲子冲突的良策。

2. 放风筝式的教育。

孩子在儿童时期, 和父母之间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到了青少年时期, 和父母形成了既依赖又反抗的关系。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如果家长还用以前保护的方式对待他们, 肯定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抗。所以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要像放风筝一样。放风筝的绳子必须有一定的长度, 风筝才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自由飘动, 风筝才会飞得高。然而, 放风筝的人绝不可以大撒手, 一旦撒手, 失去控制, 风筝就会随风飘去, 最后必将跌落下来, 摔个粉身碎骨。要使风筝飞得高又稳, 放风筝的手要随时感觉风的方向、强度。放手,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让其充分独立, 自己把握生活;收手, 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约束, 严格要求, 掌握方向。家长正确牵引, 孩子才能乘着风势, 越飞越高。

3. 提前告知的家教艺术。

家庭教育明显的缺陷是教育的随意性和无计划性, 其结果是家庭教育经常被孩子的“问题”牵着走, 即“马后炮”式的教育:孩子打架了, 家长就打架教育一通;孩子离家出走了, 家长又就离家出走教育一通。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大多家长一直在做救火工作。一般情况下, 孩子的问题一旦形成, 改起来就难了。所以, 预防问题的发生比治疗问题显得重要得多。家长如果把更多的思考重点锁定在防患于未然上面, 即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前就有超前的预警干预和防范措施, 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教育偏差、失误甚至是损失。提前告知就是这样一种预防教育。提前告知可以是一种提醒或警告, 可以让孩子心理早做准备;提前告知可以是一种要求或指令, 明确孩子的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可以是一种约束或管理, 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提前告知可以是一种建议, 让孩子学会处事的方式、方法。提前告知的家教方式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警示牌, 它既可以让孩子规避危险, 又可以让孩子的成长之路顺利通畅。

篇8:要求朋友对你专一是十分无理的

豆言豆语:已经进入前三名了,小豆子相信不会有家长真的对这个成绩不满意。中国家长有一种普遍心理,认为孩子不能夸,一夸就容易骄傲,而骄傲是使人落后的。家长们的观念实在值得商榷,但已经根深蒂固,你想改变着实很难。倒是你自己的观念大有改进的空间和可能,初三的孩子应该要有自己的观点了,整天地为了家长的表扬而活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晓晨:我是高二的学生,喜欢文字,写了小说、诗歌、散文等。但是我老爸不让我写,你说怎么办?

豆言豆语:真正的兴趣和坚持不会惧怕任何现实“残酷”的阻挠,这些阻挠恰恰是你是否对什么真感兴趣的试金石。如果你通不过考验,只能说明你并没有那么喜欢。

梦之恋:小豆子,我真的很烦,初一的时候暗恋了一个男生,日记本写的全是关于他的。现在读初二了,我和他不在同一个班了,也渐渐对他没感觉了。本来这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可是那天我不在家,我那两个妹妹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开始并不知道,可是后来她们总在我耳边说起那个男生的名字,还在我眼前说悄悄话,我去看日记,才知道日记被动过,我真的很无奈,又不能找她们理论,那样会更难堪。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小豆子,帮帮我!

豆言豆语:不找她们理论是明智的,本来就是小孩子间的一个恶作剧,妹妹们无非是想在你身上看到喜剧效果,去理论也只能结出个“无花果”。下次她们再故意提那个男孩子的时候,你不要回避,给她们讲些你日记没记载的关于他的事情(编些有趣的也行,但不要对那男孩子造成人身攻击),她们见你根本不介意,知道的事情比起你讲的又没新意了,自然就会对此失去兴趣。

洛阳:小豆子,我现在在一所重点高中读高一,进班时我是倒数第7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我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我覺得我什么都学不好,而且几次考试都很不理想,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我真的很害怕我会考倒数第一。可是最让我害怕的是我现在做什么都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上课老是走神,就连写作业也常常分心,越来越懒,不想动脑筋。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好了,我一谈学习方面的事他们就很啰唆地讲一大堆,而且我觉得他们特别虚伪,什么都不知道却还要弄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明明他们错了却不承认,还把我骂一顿。嘴上说爱我,却连我什么时候上课都不知道。跟他们说话我就觉得特别烦。我感觉自己快要发疯了,我该怎么办?

豆言豆语:在一个重点班里排名靠后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随时存在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在这种时刻,对学习生活产生乏力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不能集中精力、变得懒惰、感觉不被理解等都是乏力感的具体表现。重点班里高手如云,每位同学都磨刀霍霍,想在总体上脱颖而出不太容易,但你可以集中心力在自己比较擅长的一科里,引起当科老师的关注,也许会唤醒你的自信。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但无论如何,竞争主要靠的都是毅力和耐力,你需要有强大的心胸容忍一时(或者长时间)的平凡,不浮躁地做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ltt08729:最近我的一个同级不同班的男同学一见到我就跟我微笑,我乘车上学或者回家,他一见到我就跟我一起乘,而且我站在哪里他就站在哪里,我坐在哪里他就到来我旁边。我很怕他真的对我有什么意思。其实他是认识我的,通常放学他总是比我早点出校门,所以我已经很少见到他,真是万幸。总而言之,我很讨厌他,他的出现令我很烦恼!我的学习会因此而下降!我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不跟着我。我应该怎么办?

豆言豆语:为什么人会心想事成?那是因为心理暗示的存在,无论是积极的暗示还是消极的暗示都会对我们未来的生活产生巨大效应。如果你认为他跟着你,你的成绩就会下降,那你的成绩真的就会下降,尽管你们已经很少见面了。你会有这种想法,可能是以下两点原因之一,一是你的成绩出现不稳定状态,你需要给未来要出现的局面先找个理由;二是你其实有点喜欢他,却害怕承认。

小豆子的本事就是快刀斩乱麻,江湖上“豆言豆语”的魔力就跟武功秘籍差不了多少。你要是有啥憋屈事儿、烦恼事儿,或者有些想跟树洞倾诉的秘密,不妨跟小豆子说说,小豆子帮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样找到小豆子:

E-mail:fuyangcat@sina.com(请注明:“给小豆子的信”)

来信请寄:130021吉林省长春市清华路156号《中学生博览》A卷“小豆子信箱”(收)

上一篇:兖矿一小交通安全知识竞赛题下一篇:大学会计实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