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效应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冲击论文

2024-05-03

候鸟效应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冲击论文(精选4篇)

篇1:候鸟效应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冲击论文

候鸟效应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冲击论文

1用户的候鸟效应分析

1.1候鸟用户的组成

按照交通运输部门的分类,客流大致可以分为民工流、学生流和商务流。本文将采用此分类方法,对应的将迁移用户群体分为民工用户,学生用户和商务用户。目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产生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平时脱离农业生产,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打工,只有春节期间和其他节日返乡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对于学生群体,用户规模较农民工群体较小,但是仍不可小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36.5万人。与农民工群体相比,学生群体既有农村到城市的流向,又有城市到城市的流向,但整体趋势是落后地区流向先进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商务用户具有不同于前2个群体的特点,流动没有明确的方向性,既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又有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的流动。此外,商务用户的流动在时间上没有明确的季节性,不存在明确的候鸟效应,因此这部分用户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1.2用户的行为分析

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的3G时代正式到来,较之2G时代,移动终端的类型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机的功能不再仅限于通话和短信,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兴起成为3G时代的主要特征。高校学生用户具有智能终端普及率高、追求新鲜事物及对移动智能应用需求强烈的特点。对于高校学生用户来说,除了基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手机上网浏览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功能,玩游戏,微信微博等越来越成为其主要应用,相对电脑来说,手机用起来更便捷,携带也方便,可以保持实时在线。此外,运营商的校园促销及校园卡业务保证了高校用户能够享受相对低廉的资费。农民工用户可以分为2种,老一代的农民工和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的农民工对手机的诉求仍然是通话,但是对于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因为学历层次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其有着强烈的获取信息的需求,其终端使用习惯接近高校学生用户。特别是由于电脑的缺乏,新生代农民工对移动终端的依赖性更强。

1.3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冲击

根据人口流动的方向,可以将全国各地简单分为人口流出区域和人口流入区域,一般认为京沪广深等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为人口流入区域,广大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人口流出区域。用户的候鸟效应对于这2类区域的影响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人口流入地区,具有经济发达,用户密集,网络覆盖良好,网络承载能力强的特点,候鸟用户也是这些地区移动网络的.长期在网用户,在网络建设时考虑了这部分用户的容量需求,因此候鸟用户迁徙过来时一般不会对本地网络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人口流出地区,一般具有经济相对落后,网络投资相对滞后,重覆盖轻容量的特点。伴随着中秋、春节的大规模人员回流,漫游用户激增,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同时迅猛增长,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会产生较大冲击,甚至会影响到网络的安全运行。考虑到回流的候鸟用户一般分布在农村地区,用户密度相对较小,对于分散的NodeB节点影响稍小,对无线接入网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汇聚节点RNC处,以下是提取到的中国联通2个城市的RNC在春节期间的网络负荷及网络性能指标。其中RNCX为人口流入城市X的RNC,RNCY为人口流出城市Y的RNC。RNCX辖区面积215.10km2。境内有城市快速路、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区域内新兴楼盘众多,外来人口密集,节假日期间人员外流较多,图1和图2是RNCX在20春节期间忙时语音话务量及PS域忙时数据流量情况。由图1和图2可知,无论语音话务量还是数据流量在春节期间都有大幅的降低,网络处于轻载状态,但是随着春节的结束,业务量都迅速恢复到节前水平。RNCY主要覆盖Y城市下辖的8县区,下挂275个基站。所辖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外出打工较多,春节期间因候鸟用户回流带来的冲击较大,RNCY在年春节期间忙时语音话务量及PS域忙时数据流量情况。从图3和图4可知,RNCY和RNCX在春节期间有完全相反的业务量走势,在春节期间有较高的业务量,春节过后业务量恢复到节前水平。由于业务量的猛增,根据Y城市网优部门统计,春节期间的网络指标与平时指标相比,无线接通率、语音掉话率、R99掉线率、HSPA掉线率均变差。特别是信令负荷方面,如图5所示,RNCY在春节期间忙时信令负荷能够达到75%,超过了70%的安全预警门限,网络处于高风险运行状态。

2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为了有效应对候鸟用户的冲击,特别是对RNC网元的冲击,人口流出地区的运营商应该摒弃“重覆盖、轻容量”的建设思路,在做业务预测时,充分考虑漫游用户数量,修正业务预测模型。常规用户预测一般以历史用户数据为基础,推算出预测的用户增长率得出预测的用户数量。

3结束语

由于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在3G时代,大规模的候鸟用户的迁移将对运营商网络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网络的运行安全,必须引起运营商的足够重视。在网络建设中充分考虑漫游用户数量,修正用户预测模型,在管理上可行的情况下,可以在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采用灵活的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应对用户候鸟效应的影响。

篇2:候鸟效应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冲击论文

数据流量的迅速增长让运营商的ARPU值再现上升趋势。然而运营商也接到了用户对于现有网络不满的各种投诉, 而且竞争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 运营商不仅要应对互相之间的激烈竞争, 更要应对来自互联网公司的挑战。而中国移动更是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对于新型网络的部署渴求日益强烈。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副总经理赖航表示, 四川音乐基地自2006年创建以来, 到现在已经深刻感受到了3G对移动互联网行业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原有的规则在转变, 运营商加剧了在新业务市场的竞争, 用户需求、服务内容、价值链、无线终端都在发生改变。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所说, 目前的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运营商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网络来打破窘境。

在业务应用层面, 除了3G业务带来的冲击, 社交网络、智能终端也开始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苑红告诉记者, 移动互联网将以3~10倍于传统接入用户数的速度增长, 而且未来5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越传统接入。中国移动已开始着手部署移动互联网。

加大IPv6推广力度

在全业务运营时代, 网络的IP化已经势不可挡。目前只有一个IP网络, 这是一切的基础。蒋林涛指出, 目前的IP网络存在两个体系性的瓶颈:地址空间短缺, 现有IPv4地址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网络的安全、可信、可管可控和服务质量等矛盾无法在现有的IP体系架构中得到根本解决。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所长刘多坦言, 当下IPv4全部地址中84%已被分配或预留, 而且IANA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 地址池将在2010年底被分光, 而在未来五年内IP地址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 固定互联网的需求量将达5~7亿个, 移动互联网的需求量将达10亿个, 物联网的IP需求量将达100亿个, 净需求量合计共115亿个。按照33%的分配效率, 则需要345亿个, 是IPv4地址容量的8倍。IPv6地址则可以彻底解决地址不足问题, 也给GPRS用户分配共有地址带来可能, 避免网络中使用传统的地址翻译技术, 可以简化网络结构, 提升业务效率。

IPv6从技术上来说已经相对成熟, 然而向IPv6的演进更多原因来自于IP地址的短缺, 市场驱动并不充分, 运营商在部署IPv6上仍存无奈。刘多表示, IPv6在实际部署中也存在几个突出难题:过渡路线存在争论, 过渡方案并不清晰;产业链有待完善, 终端与应用是短板;安全方面, 如安全体系, 安全设备、域名安全、信息监管等尚有不足。对此, 蒋林涛也深有同感, 迄今为止, IPv6网的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 推进难度很大, 这需要政府、运营商、通信设备商、业务提供商、消费者协同推动。

就中国移动而言, IPv6已经是其在部署新的网络规划时考虑的重点。中国移动研究院邓辉透露, 中国移动针对移动互联网推出了端到端的研究计划, 即WiiSE, 在该计划中, 提出了在移动网中引入IPv6, 以实现业务用户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重点关注IPv4向IPv6的过渡, 并加强对IPv6流量迁移 (IPv6 Steering) 技术的研究。

Wii SE应对爆炸流量冲击

IP网络使得移动网与互联网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两者逐步开始走向融合, 衍生出移动互联网, 而移动互联网的的数据流量近年来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邓辉举出如下数据:移动的数据流量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2008年到2014年数据流量将增加108倍。而即使部署了LTE等最新的无线网络, 带宽方面也是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对于流量的需求。

中国移动目前在推的内容业务已经受到了带宽不足的制约。赖航告诉记者, 音乐基地承担了中国移动全网音乐内容引入和无线音乐产品制作的职责, 音乐产品在中央音乐平台制作完成后, 需要从成都向全国31个省进行分发, 目前, 音乐内容分发的速度和成功率均不理想, 导致音乐产品上线的时间不够理想;随着无线音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在线视听和互联网下载类业务发展迅速, 目前的网络架构已不能完全适应这些新业务的要求。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中国移动推出了WiiSE工程, 以打破瓶颈, 向下一代网络转型。邓辉表示, 目前在WiiSE关键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WiiSE2.0-SAE+以及创新IP技术方面, 目标在于以新型SAE+网络架构为基础, 建设更先进的网络;构建互联网命名体系架构, 实现移动网络、互联网在网络域名标识方面的深度融合, 并通过IPv6流量迁移加快网络向IPv6的过渡。

WiiSE2.0的网络架构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瞩目。在Miracle大会上, 移动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厂商、互联网公司、欧美中日的国家项目负责人、标准化组织、国际网络架构研究组织、学术科研机构均对WiiSE2.0的网络架构非常关注。中国移动将继续推动该项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提升中国在整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中国移动对WiiSE2.0的后续工作将围绕四方面展开:优化基础设备, 降低CAPEX/OPEX;构建和增强平台;向其他行业推广应用;架构研究。

DSN试点与标准化同步

移动互联网将电信网与互联网进行了融合, 在网络层面, 中国移动也开始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电信网络中, DSN技术就是充分利用P2P架构的典型。中国移动将P2P、Cache、CDN等技术引入到其核心网中, 从而提高核心网的自组织能力、容灾能力、负载均衡能力等。

中国移动研究院彭晋介绍, DSN具有统一的资源注册、查找和信息交换协议, 统一的明址体系, 统一的内容资源管理平台。DSN的目标在于支持多种内容业务, 整合并统一管理不同的内容资源;融合不同的内容分发技术, 内容共享, 支持大规模用户, 扩展性强;适配多种终端和接入类型;提供面向内容业务的监控管理、计费以及数据分析功能。

在DSN技术的研究上, 中国移动也在积极推动其试点应用,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移动研究院张云飞告诉记者, 中国移动正在推动一个面向大规模移动互联网的分布式协同环境, 即DSNLab。这是一个开放的、针对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雏形”应用和服务的关键技术和业务测试的企业级试验床。该平台将全面验证DSN支持大规模分布式VoIP业务和IM业务、支持大规模分布式流媒体和文件下载业务, 以及对分布式多媒体会议、在线游戏等更多移动互联网业务所需的网络能力、关键技术以及业务体验。

目前DSNLab已经在移动研究院、NEC lab、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为 (深圳) 、中兴 (南京) 、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部署了节点, 而且规模正在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张云飞表示, 未来将会覆盖更多地域, 包括国外各大洲的节点。

中国移动在大力加快DSN研究部署的情况下, 也在致力于将其标准化和产业化。彭晋告诉记者, DSN标准化的下一阶段目标将从三方面展开:3年内在ITU完成DSN逻辑架构、核心网元功能和典型业务流程;在3GPP、ETSI完成IMS增强和演进、内容交换等方案的标准化, 在IETF完成PPSP等协议族的关键协议并推入3GPP、ETSI作为基础协议;适时在MSF推进全球跨运营商P2P网络互操作实验。

篇3:候鸟效应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冲击论文

摘要: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言素养的冲击,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教师必须顺应潮流,从语言规范、思想文化等方面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大学生 语言素养 冲击 应对措施

陈一民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

根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从以上数据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必然受到网络的影响。其中,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言素养的冲击尤为显著。

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言素养的冲击

网络流行语与传统语言相比,少了很多规范与束缚,更加民主化、多元化,新鲜别致、形象幽默,带有娱乐性和不规范性,流行速度非常快,同时又容易被人遗忘,网民主体年轻化的特点又使得网络流行语充满活力。因此,有人把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称为“第三次语言革命”。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改变法则、挑战权威等心理特点,它的盛行对大学生语言素养造成了巨大冲击。

1.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言素养的积极影响

(1)丰富大学生日常词汇

2012年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紧跟时代步伐,收录了多个网络流行语,如“微博”“月光族”“醉驾”“团购”“宅男”等,甚至连东北方言“忽悠”等也被收录其中。2010年11月10日,“给力”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汉语新鲜词汇的重要来源,被大学生高频使用,成为日常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丰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内容

有些网络流行语虽然出现时间短,但符合语法规范,表现力强,能够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比如“被”字,用在动词或名词前,表示情况与事实不符或者是被强加的意思(含讽刺、戏谑意),网络流行语“被就业”“被小康”丰富了“被”的表达内容。

(3)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及情感表达

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展示人的思维和情感,网络流行语以其简洁形象、幽默夸张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展示了大学生内心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网络流行语还可以释放大学生的各种情绪,达到宣泄效果。如“杯具”“神马都是浮云”,前者改变了原词语的感情色彩,后者则是新造语,两者都反映了大学生一种自嘲却又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更加具有娱乐精神。

(4)感受文化交流和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密切,对大学生影响最深的就是英语文化。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碰撞自然更容易创造新鲜的网络语言,如“爱豆”是idol(偶像)的中文音译;还有些娱乐性极强的音译,如“狗带”即go die的音译;最能体现文化交流融合的应该是“no zuo no die”这样的表达,这条短语源自中式英语,汉语意思是“不作死就不会死”;韩剧在我国热播之后,韩语中的词汇也开始成为网络流行语,如“欧巴(哥哥)”“Wuli(我们)”。

2.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言素养的消极影响

(1)网络流行语的时效性、符号化、碎片化破坏了大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信息的高速更新频率使网民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流行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网络流行语还未来得及沉淀就已经消失,而语言素养需要沉淀和积累。网络流行语符号化、碎化的特点,使大学生交流语言浅层化,阅读文字快餐化,无力领略更深层的语言之美,排斥厚重、艰深的文字,导致大学生的深入阅读和思考能力退化。

(2)网络流行语的自由与不规范表达破坏语法规范

很多网络流行语不符合语言表达的逻辑,有的过于缩简,和传统缩略习惯相差甚远,还有些网络流行语必须配以表情包或图片,否则会让人不明所以,这不利于大学生规范地使用语言。

(3)过于追求新异、调侃和戏谑,破坏汉语的传统美感

汉语和汉字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其能稳定发展到现在,有多种因素,其中文字的美感是重要原因。网络流行语基于互联网平台,常常在极短时间内就以某一流行语发起网络狂欢,如“良辰体”,良辰最喜欢对那些自认为能力出众的人出手;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诸如此类的句子,像病毒一样消解着汉语的传统美感。

(4)过于最求网络流行语,容易造成沟通障碍

“糊”“吃土”“吃藕”“扩列”,这些极为新鲜的网络流行语固然可以在相似的群体中找到认同感,拥有共鸣,但是在更大的交流范围中就会造成沟通障碍。

(5)一些不健康字眼横行,破坏汉语的纯净

“撕逼” “逼格”“草泥马”等,这些趣味低级、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的风行,极大地破坏了汉语的纯净,对大学生的语言素养是一种精神污染。

二、应对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言素养冲击的措施

网络流行语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一种新的语言潮流和语言方式。在网络面前,教师该怎样应对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语言素养的冲击呢?

1.顺应新的语言潮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流行语既然已经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教师就应顺应潮流,在日常交流中活学活用。但在接受、传播和使用网络流行语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两面性,不盲从、不滥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加强语言规范教育,树立语言榜样

语言规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学、文字类课堂及相关教师更是肩负重任。教师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在日常的师生交流、课后阅读、舆论宣传、书面写作等各种途径和环境中,都要充当积极、规范的语言榜样。

3.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做好思想和文化引导

教师应构建文明校园,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受到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变迁。因此,除了在语言规范上进行引导,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文化现象,学会甄别,从思想上和文化上防止网络流行语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篇4:候鸟效应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冲击论文

刘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毫不隐晦地说,相对飞速发展的经济而言,我们今天的文化、精神建设是滞后的,和我们的精神文明发展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明也是不相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责任,把文化产品做得更好。

当今纸质媒体面临着新兴媒体,如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挑战。这种挑战很大:一是阅读习惯,二是阅读速度,三是深度阅读。尽管如此,我还是坚信传统媒体(纸质的报纸、杂志、图书等)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主要阅读对象,它们比网络更健康、少复制。

刘志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学术和知识并非都是板着面孔,也有消闲功能。对一般平民来说,学文史不是为了当学者,而是长见识。因此,人们欢迎学术的阐述要有生动活泼的形式、简明易懂的文字。文化消费不再是精英的特权,也是平民百姓的生活需求。现代工业和都市文明造就了广大的市民消费阶层,他们的选择决定了文化市场的取向。以史学来说,通俗史学已是史学著作出版的趋势,所以,面向生活是新史学的重要内容。

从这方面来说,《博览群书》也要走出书斋,学术也需要情趣化。我看到一本杂志,其最近一期的主题是“猫”。看了这期杂志我才知道,日本在唐代以前并没有猫,是唐代传去的,所以又称“唐猫”。各国不同的养猫风格,又反映了各国不同的民族性。像此类小问题做出大文章,也是很有意思的。

当然,刊物是文化产业,这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它以文化为属性,决定了它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需要服务读者、服务公众的利益。《博览群书》若要保持一定的文化品位,不能完全市场化。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常务副馆长):《博览群书》算得上是一家资深的书评杂志了,我和它有20年以上的交情,很希望它越办越好。在迎接网络和电子媒体挑战的今天,我对它寄予的热望是不但不被淹没,反能积极地浮出水面,发挥纸质媒体的优长,成为一种有特色的,拥有自己特定读者、特殊作者的文化读物。依我看,这主要有赖于明确刊物定位和读者定位。《博览群书》的传统是面向知识分子,要办成广大知识者爱读的、能代表他们心声的刊物。在知识分子层面上,《博览群书》不是大众知识者的刊物,完全市场化不成;也不是少数高层知识精英的刊物,完全学术化、理论化也不成,而是要办成广大知识者都能读的书评媒体。过去的“开明书店”、“三联”、“生活书店”的传统值得借鉴。

“开明”的作风“正”,叶圣陶、夏丏尊、丰子恺这批人笃实、诚恳、有修养,我说他们是“海派中的京派”,面向的就是广大城市知识者。中国人多,知识者有多少?要破除拼命“向下”才有销路的迷信。

至于如何办给广大知识者看,是个“细活”,可以研究。我看如办一点带问题意识的“书籍专号”,凡有影响的书就有专栏加以反映,多登载优秀儿童读物的广告,书籍目录式的广告不妨量多些、大些,开辟网上书页等。总之,文化品位高的杂志,只要真正被广大知识者喜爱了,成为他们的读物了,还愁没有前景吗?

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文学所研究员):网上有言:“现在写书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少了。”的确到书店一看,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也是良莠杂陈,但毕竟多了,书多了就应该有相应的帮助读者、或说指导读者阅读杂志的繁荣。可是目前读书杂志很可怜,离“繁荣”还很遥远。第一,数量少,全国纯粹的读书杂志,满打满算,不超过十家。第二,与读者的需求还有距离,这表现在读书杂志大多发行量不高。第三,最主要的是读书杂志与现今“书情”沟通不畅,缺少互动,起不到推动读书和买书的作用。读书类杂志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应该说《博览群书》是读书杂志办得比较好的一家,但它现在发行量还不够大。其原因有二:一是缺少明确的读者定位;二是走的不是市场发行的路子。

现在书籍出版很注意读者定位,许多杂志也是如此。我最近参加了一家杂志的会议,创办不到三年,据说发行量已到十六七万。它在发行上走的是市场的路子。

大家不要怕文化单位市场化。纸质媒体的竞争对手网络媒体存在很多虚假的、不实的新闻。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相信《博览群书》能发挥自己的特点,闯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黎鸣(学者、哲学家):中央对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这个想法是好的,问题是看要怎么改法,这是关键问题。撒切尔夫人早就说过,他们有观念,美国副总统同样说,中国的生产力上不来。人家瞧不起我们,我们怎么办?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国家,仅仅靠廉价的劳动力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中国大学的文学专业,在讲《三字经》。我是搞哲学的,中国的哲学史,是中国儒学史。老子是中华民族的哲学始祖,胡适用逻辑学的角度来编中国思想史,角度是好的。哲学重点在于有无逻辑,没有逻辑不叫哲学。在座的我们这一代人任重道远,目前是机会非常大的时候。我写过一本书叫《西方哲学死了》,希望大家认真读读这本书,老子是一个伟大的新逻辑学家。西方的哲学到底了,西方目前没有哲学家。目前的哲学家是由经济学家担任。这给中国的哲学界打开了个缺口,我们要抓住机会。

宋平生(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所原所长):《博览群书》很适合知识分子读,在当今拜金主义的时代,这本杂志还能保持这种品位是不容易的。说到改制的问题,放到市场上去,打个动物世界的比喻,就是把动物放到完全自然的世界中;但我们文化单位还要承担文化责任的传播,放归自然,我们还能不能保持这种品位,谁也不能保证。自主要完全的独立。我感觉这个刊物目前面对的读者是中老年人,这是我的感觉,但对年轻人的品位关注还是不够。现在,年轻的知识分子更多,他们的需求应该要考虑到。另外,是宣传的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包括网络媒体,有方向有目的增加赠阅,扩大影响力。

上一篇:双促进下一篇:我和语文的优秀作文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