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癌一例

2022-09-10

1 病历资料

患者, 女, 39岁, 发现颈前包块1年半, 于2010年7月16日入院, 既往史:4年前因“双侧股骨颈骨折”在外院行手术治疗, 住院期间轻微碰撞出现“右肱骨外科颈骨折”, 转院进一步检查, 确诊为“PHPT”, 行左侧甲状旁腺瘤摘除术 (下极) , 术后病检示左侧甲状旁腺腺瘤 (下极) , 术后恢复良好。近1年来出现双侧上下肢多处骨折, 病后长期卧床。查体:生命体征稳定, 精神差, 被动体位, 颈前左侧胸锁乳头肌内侧见5cm纵斜形陈旧手术疤痕, 疤痕上段可见约2.5cm×3.0cm包块, 质硬, 随吞咽上下活动, 轻压痛, 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四肢活动受限。辅检:电解质:Ca++:2.99mmol/L;P+:0.34mmol/L;Mg+:0.75mmol/L;PTH>2500ng/L。放射性核素扫描:甲状旁腺未见明显异常, 彩超:甲状腺未见异常, 甲状腺左叶后方低回声包块;双肾多发结石;血分析:WBC:12.3×109/L;N:86.8%;Hb:1 2 0 g/L;肝功ALP:1 03 0 u/L;肾功:Bu n 5.85 mmo l/L, Cr:105.4umol/L;CR片:双侧股骨颈及双侧肱骨外科颈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诊断:PHPT, 左侧甲状旁腺腺瘤 (上极) 。于2010年7月23日在颈丛阻滞在麻醉下取疤痕处切开行左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 术中见左侧甲状腺上极外后方有约2.0cm×3.0cm的包块, 质硬, 与周围粘连严重, 难以分离, 内有豆腐渣样粘稠液体。术后行常规治疗, 患肢固定制动。术后第1天血Ca++:2.4mmol/L;术后第2天诉面部麻木, 无抽搐, 查血Ca++:2.2mmol/L;用10%葡萄糖酸钙10m L加液体静滴, 每日1次;第3天查血Ca++:2.0mmol/L。病检结果:左侧甲状旁腺腺癌 (上极) 伴周围组织浸润。告知家属并征得同意, 又于2010年7月27日在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峡部全切+周围组织扩大切除术。术后继续补钙, 行常规治疗, 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片。二次病检:无残留癌组织。2010年8年3年查血Ca++:1.83mmol/L, 局部麻木消失, 改用钙片口服。伤口于2010年8月5日拆线, 住院22d出院。

2 讨论

患者症状不典型, 导致延误诊治。PHPT在临床上少见, PTC更是罕见。并发病理性骨折, 不及时治疗原发病, 骨折难以愈合, 丧失劳动能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PHPT, 对预防严重的功能障碍 (如骨折) 是有益的[1]。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早期不及时治疗, 日久可演变为PTC。本例在4年前有左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史 (下极) , 属于再发病例, PHPT临床分型属于Ⅲ型[2]。根据血Ca++高出正常值0.25mmol/L、或血PTH测定高出2倍以上即可诊断PHPT[3]。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PHPT惟一有效方法[4]。但PTC术前难以确诊。PHPT定位诊断决定着手术的成败, 放射性核素扫描定位准确率达90%以上。临床上放射性核素扫描与B超、CT相结合的诊断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甲状旁腺腺瘤、癌和增生术前定位。本例病人此项检查未发现异常, 依据颈前可触及的包块和彩超结果定位。提示临床医生要综合分析病史资料, 不能过于依赖某一辅检结果, 以免干扰诊治。本例病人术后血钙下降, 提示病变甲状旁腺已切除。本例在术前未考虑PTC, 术后病检确诊为PTC。PTC对放、化疗均不敏感,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3]。结合第1次术中所见, 分析是既往的手术粘连合并感染、没有考虑癌变、也未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错误的。最终行二次扩大切除手术[2]。说明临床医生对甲状旁腺癌缺乏认识, 要加强学习;也提醒我们术中要结合肉眼所见, 做出正确的判断,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实施治疗。

摘要:甲状旁腺癌患者在临床上罕见。本人通过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1例, 回顾分析其诊断和治疗过程, 加以讨论。用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甲状旁腺癌 (PTC)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PHPT) ,甲状旁腺素 (PTH) ,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深明, 朱易凡.从外科角度谈甲状旁腺疾病治疗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3) :163~164.

[2] 陈孝平, 石应康.外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29~431.

[3] 田雨霖.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3) :221~223.

[4] 李昱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48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3) :187~188.

上一篇:NID脱硫技术与应用下一篇: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思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