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2-09-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179病例均符合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及WHO的UAP诊断标准,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21例、高血压病34例、稳定型心绞痛46例及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急性心肌梗死共30例, 其中男20例, 女l0例, 年龄26~83岁, 平均年龄58.4岁, 心功能分级I级18例、Ⅱ级8例、Ⅲ级4例、收缩性心力衰竭共21例, 其中男10例, 女11例, 年龄27~84岁, 平均年龄61.2岁, 心功能分级I级3例、Ⅱ级9例、Ⅲ级9例, 收缩性心力衰竭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肺心病等、高血压病共34例。其中男16例, 女18例, 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58.9岁, 心功能分级I期9例, Ⅱ期14例, Ⅲ期11例、病程1~25年、稳定心绞痛共46例, 其中男34例, 女12例, 年龄34~81岁, 平均年龄59.8岁, 均无心肌梗死病史、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 其中男31例, 女17例, 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56.5岁, 均无心肌梗死病史。

1.2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1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34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浆和ET水平的测定、1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34例正常人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 L, 注入含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 离心分离血浆, 置-20℃冰箱中保存、用放免法进行检测、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

2 结果

经测定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皮素 (ET) 浓度 (55.82±1.11) (pg/m L) , 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ET浓度 (56.87±3.85) (pg/m L) ,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ET浓度 (57.98±4.21) (pg/m L) , 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浆ET浓度 (78.3±32.85) (pg/m L) , 高血压病组血浆ET浓度 (69.98±14.21) (pg/m L) , 收缩性心力衰竭组血浆ET浓度 (74.98±24.21) (pg/m L) 。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E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升高不明显, 无显著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高血压病患者组血浆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 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 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 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包括心脏、血管 (动脉、静脉、微血管) , 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 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内皮素 (ET) 不仅存在于血管内皮, 也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 是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 对维持基础血管张力与心血管系统稳态起重要作用、ET有ET-1、ET-2、ET-3, 其差别在于个别氨基酸的残基, 对于心血管起主要作用的是ET-1、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释放出大量的ET, 其分子结构它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分子量为2400D, N端是2个二硫键将1-15, 3-11位置的半胱氨酸连接起来, C端是一些疏水性氨基酸的残基、N端结构决定其与受体的亲和力, C端结构决定其与受体的结合位置, 其分子结构与蛇毒、蝎蛋白结构类似, 因而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在多种病理状态下, 均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基础研究表明, ET可引起各种血管强烈收缩, 而以冠状动脉最为敏感、动物实验证明, ET可使猪单支冠状动脉强烈收缩, 且对心肌细胞还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ET水平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动脉硬化时有可能由于内皮细胞受损所致ET升高, 当ET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后者又反过来损伤内皮细胞, 使血浆ET值进一步升高、即冠脉狭窄程度越重, 血浆ET水平越高、其可能的机制是:冠脉狭窄可引起反复心肌缺血, 使冠脉内ET释放增加, 从而使冠脉狭窄进一步加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缺血和损伤、坏死的心肌细胞上ET受体的密度增加, 心肌和冠状动脉对ET的反应性增强, 在急性心肌梗死即刻, 血浆ET水平快速增高, 6h达到高峰, 24h后开始下降、心肌梗死时ET水平升高的机理, 可能与AMI时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的缺血、缺氧、血液的高凝状态、血小板的激活及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等因素有关、而高水平的ET又具有强烈的冠状动脉收缩作用, 使ET参与或加重了心肌缺血的过程, 导致了心肌坏死, 故我们认为, AMI时的ET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AMI的病情发展和预后。

ET的升血压作用与它的缩血管作用密切相关, 其缩血管效应明显强于血管紧张素、血管加压素、神经肽, 并且不易被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所拮抗, 仅能部分被心房利钠多肽 (心钠素) 和硝酸甘油所抑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的ET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血压的进展情况、其可能的机制是:直接收缩外周血管;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 加强心脏正性肌力作用;收缩肾血管致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水钠潴留;增强α-肾上腺受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刺激醛固酮分泌、动物实验表明, 内皮素还有明显增加精氨酸加压素释放的作用, 在大鼠侧脑室注射微量内皮素, 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提示内皮素还有中枢性升压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内皮素直接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通道, 活化磷脂酰肌醇、蛋白激酶系统, 促进细胞内钙离子释放, 并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管张力增加、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 失调, 临床上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治疗后患者的FMD明显改善;ET-1水平降低 (P<0.05) 、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用降脂调压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发现降脂调压颗粒可减少ET-1释放, 提高CGRP含量, 改善高血压对血管舒缩失衡的状态, 减少血管张力, 降低血压水平, 其主要降压机制是在高血压情况下对血管内皮的分泌功能起保护和调节作用。

血浆内皮素影响心功能, 是因ET能强烈收缩冠状动脉、降低心输出量, 从而降低心脏泵血功能、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明显的一致性, 即心功能越差, ET的激活也越明显、收缩性心力衰竭时血浆ET浓度的增高较其它几组心血管疾病均更明显, 且与心功能状态及血液动力学有很大关系, 说明ET增高的程度与收缩性心力衰竭严重的程度呈平行关系, 其可能的机理是:ET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时合成与分泌均增加;收缩性心力衰竭时ET经循环清除的数量明显减少;ET直接作用于心肌及干预心肌细胞的乳酸代谢过程、本文心衰竭患者血浆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表明ET可能作为一种循环激素参与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过程、血浆ET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心功能的指标, 这将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判断疗效及预后、内皮素受体拮抗药是近年来研制的有助于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可以逆转增高的ET、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可降低循环阻力, 改善血流动力学、减缓左心室重构, 延缓CHF (慢性心衰) 进程、心衰患者口服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后, 血流动力学可获得明显改善, 全身与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 心排血量增加, 而无神经系统激活兴奋作用, 不引起循环中ET浓度增加, 且可显著改善损伤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左旋精氨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

ET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已被医学界广泛接受、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其临床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 然较之现代医学临床研究, 传统医学还有较大差距, 研究范围局限, 研究规模较小, 特别是对ET的临床研究鲜见报道。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 收缩性心力衰竭21例, 高血压病34例, 稳定型心绞痛46例及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 分别对1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和34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浆和ET水平的测定。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ET水平与正常人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压病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0.01) , 并且急性心肌梗死。收缩性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分级及高血压病不同分期之间, 随着病情加重, 血浆ET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血浆ET浓度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浆内皮素,变化,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兆霆, 杨均国, 王祥, 等.心脏X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与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7 (17) :170~172.

[2] Yasuda M, Kohno M, Tahara A, et al.Circulating immunore active endothelin in chemic heart disease[J].Am Heart J, 2006, 119:801~803.

[3] 吴琦, 孙宏方.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含量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1 (5) :448.

[4] 张莉, 苯那普列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 15:217~219.

[5] 赵恩勤.静脉滴注L-精氨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29 (11) :654~657.

[6] 田俊, 张道亮, 彭海东.刺五加注射液拮抗内皮素-1的缩血管作用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3 (5) :416~417.

上一篇:城郊甘薯高效种植模式探索下一篇: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