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正常分娩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2-09-11

通常情况下,妊娠合并糖尿病有两种表现形式:1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或者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2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因糖耐量受损而导致的高血糖,并在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GDM)。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而言,在妊娠这一生理性高凝状态中,由于大量糖原消耗,加上产妇情绪高度紧张,进食减少,在正常分娩过程中极易引起凝血障碍、血糖波动大等问题,会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而凝血四项作为反映产妇凝血系统及纤溶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为监测和预防孕产妇产后出血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入院的7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正常分娩孕妇为观察组,分娩后均未出现产后大出血,年龄在21~42岁之间;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的74例无糖尿病产妇为对照组,经该院体检查心、脏、肺功能正常,五凝血机制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年龄在20~39岁之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与病程在统计学处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查两组患者在分娩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PT:12~15 s、APTT:26~36 s、TT:8~15s、FIB:2~4 g /L。

1.3 统计方法

检查结果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用进行检验,用(±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与非糖尿病孕妇分娩前后各指标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正常分娩前后PT、APTT、TT水平明显较低 ,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在分娩时情绪高度紧张,生产过程中体力的消耗及进食减少都会造成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增大,加上妊娠本身是一种生理性高凝状态,极易引起产妇凝血障碍,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做出处理措施,会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严重威胁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积极预测并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就显得至关重要。

凝血四项作为反映产妇凝血系统及纤溶功能的重要指标 ,PT、APTT主要反映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敏感和常用的筛查实验,两者在高凝状态均会出现时间缩短的变化;TT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实验,其缩短见于血液中存在钙离子或血液呈酸性等;FIB作为血浆浓度最高的凝血因子,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增高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该研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比正常分娩前后PT、APTT、TT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这说明观察组凝血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患者情况恶化。PT、APTT的缩短与孕期凝血因子浓度增加有关,而观察组FIB的明显增加,说明孕妇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极易导致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甚至血栓前状态,造成患者血糖波动大,影响正常分娩,更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因血凝功能失衡所致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娩前后,积极运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对其进行动态观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及时、完整、全面地了解和反映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娩过程中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监测和预防产后出血及预后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在正常分娩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凝血指标运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入院的7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的74例无糖尿病产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分娩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查结果 。结果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比正常分娩前后PT、APTT、TT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正常分娩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产生血糖变化,对糖尿病患者产妇有极大的影响,而分娩前后动态观察凝血指标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糖水平,对监测和预防产后出血及预后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分娩,凝血指标

上一篇: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一篇:艾迪注射液对鼻咽癌放疗增效减毒作用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