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9-11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需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深化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促进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 增强其精神力量,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保障。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加强培育其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一、民族精神概述

民族精神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当中, 一个民族孕育而成的精神状态, 是民族同德、民族同心的关键, 作为名族的命脉, 在民族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 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 能够反映出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社会生活状况, 能够集中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本质, 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支撑以及精神纽带。在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

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

目前就我国大学生精神境界的整体状况来看, 水平偏高, 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势, 但是在具体的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 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大学生民族精神境界的稳步提升。

(一) 培育内容的时代性和系统性不强

大部分高校都会针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培育, 但是在培育之前, 不能系统梳理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内容, 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再加上活动零散, 导致部分专项培育活动的深度不够, 实质性效果不佳。通过调查发现, 在开展的民资精神教育教学课程当中, 教师通常都是照本宣科,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与时代发展之间不相适应, 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也存在较大的距离感和陌生感[2]。

(二) 培育路径和方法较为传统

目前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当中, 多是采用硬性灌输或说教式的教学模式, 对实践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情境教育法、课堂讨论法等新兴教学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少,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培育路径较为狭窄、方法单一, 缺少创新性。另外在培育都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 对民族精神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 由于实践活动比较少, 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都严重缺乏。

(三) 培育效果不显著

虽然各高校已经逐渐推进了民族精神培育工作, 但是整体效果不够显著, 部分学生仍然缺少竞争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诚信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 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倾向, 对爱国具体内涵、现实要求不理解。

(四) 培育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已经逐步认识到加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因此构建了民族精神培育机构, 但是后续工作没有跟上, 如缺少人员保障、缺少经费保障等, 另外也没有形成健全的考评体系以及培育机制, 导致长效、系统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3]。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对策

(一) 在民族精神培育中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虽然已经快步入社会, 但是其精神状态还没有最终定型, 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 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而且大学生还具有较强的塑造性, 所以各高校就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其加强思想教育, 引导其树立健康的心态、高尚的品质[4]。同时还可以将典型的民族精神事例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 这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 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二轻, 培养民族精神。教师还需要提高对社会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充分引用最新鲜的时事, 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强大的名族精神下强化学生的精神动力, 形成民族自豪感以及责任感。

(二) 注重对新培育路径的有效拓展

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用户群当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互联网应该是大部分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首要选择, 通过网络大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同时还能够进行情感交流, 因此在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 可以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拓展培育新路径, 将网络转变成探讨强国之路、表达爱国情感的一大阵地。高校如果想加强网络建设, 就需要注重对具有强大吸引力、大容量、高质量“红色论坛”、“红色网站”的建立, 加强对适应网络需求发展教育人才的培养, 及时的占领网络制高点, 避免不良信息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5]。同时还需要纠正歪风邪气、严禁黄赌毒, 净化网络环境, 还可以针对性的设置专家在线问题解答系统,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引导其走上正途。另外还需要确保网络能够为人民、社会、科研提供服务, 将网络构建成大学生名族精神培养和弘扬的重要阵地。

(三) 加强建设校园文化

在民族精神培育中, 校园文化具有核心作用, 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 就需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平稳的校园环境, 形成浓厚的民族精神培育氛围。及时更新校园宣传栏, 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要国家大事、好人好事制作成海报张贴到宣传栏上;将文明标志牌挂在适当的场所, 督促学生自觉形成文明行为;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 有效发挥出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中, 社会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学校周边的福利院、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公益服务,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来提高其民族精神, 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少年管制所等, 通过直观感受来刺激学生做到严于律己;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拍摄一些能够激发民族精神、有益的、励志的微电影, 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这样一方面能够加深其更好的理解人生价值、生命价值, 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其树立崇高理想, 进而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当中[6]。

(五) 建立健全的民族精神培育机制

通过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建立健全的培育机制, 就能够进一步明确培育工作职责, 达到信息畅通、关系和谐的局面, 同时各部门、各机构之间还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协同合作的完成民族精神培育工作。首先需要促进领导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提高领导对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 并通过有力的指导来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明确各机构职责。其次还需要构建保障机制, 通过建章立制, 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设施、场地、资金等物质支持。最后还需要注重激励机制的优化和完善, 各高校需要针对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积极主动的单位以及个人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确保各单位和工作人员都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在培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并加强积极创新, 不断缩很如推广大学生名族精神培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 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是十分重要, 也是十分紧迫的工作, 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中, 需要注重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大力培育以及弘扬, 确保当代大学生都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以及忠诚不渝、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和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培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彭艳, 龚李利.略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08) :273-274.

[2] 张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调查研究[J].前沿, 2012, (22) :20-22.

[3] 朱春萌.略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0) :267-268.

[4] 邱伟.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304) :20.

[5] 邱伟.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分析为视角[J].职大学报, 2013, (05) :110-113+109.

[6] 刘荣辉, 袁玥.探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1804) :61-64.

上一篇:甲醇生产技术新进展下一篇:管理学原理在基层档案工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