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来文译本《梁祝》中的修饰语翻译

2022-09-10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马来西亚翻译专家吴尚雄指出 (2012, p.1) , 早在1889年就有中文译成马来文的作品。最早的翻译始于一批特殊群体, 他们是由迁居到马来半岛的华人与当地女性联姻的后代, 被成为峇峇娘惹或是土生华人。在翻译专家杨贵谊先生 (2001) 的研究中提到, 在1889到1950年间, 大部分的中马翻译是以历史, 爱情, 玄幻, 战争为题材的小说。除二战期间, 中马翻译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中马翻译工作于马来西亚独立后逐渐恢复。随着1983年马来西亚语文局 (DBP) 多种族文学译著协调委员会的成立, 中马翻译迎来了历史的新阶段。迄今为止, 中马文学作品的互译已经长达130年。随着日益频繁的中马交流,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陆续被译成马来语版。

《梁祝》是一部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以该故事为蓝本的文学作品展现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及文学艺术。马来西亚华人Tan Lai Peng (音译:郑丽萍) 于1994年翻译出版了中国著名女作家赵清阁撰写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本篇论文以《梁祝》中马文本为研究对象, 对修饰语的中马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和详细剖析, 试探究在文学作品翻译中, 中文和马来文修饰语的基本翻译类型及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二、修饰语的类型

在马来语词典Kamus Dewan中修饰语 (bahasa kiasan) 的释义是, 被运用时的含义不同于原本词义或寻常含义的词句或者俗语。Beekman (1974, p.94) 的书中指出, “词汇除了主要和次要含义, 还具有修饰意义。修饰意义是词汇基本含义之间的关联。”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Larson对此做出了进一步解释, 主要含义即看到词汇时最主要的和最直接的感官感受, 次要含义是联系上下文后产生的第二层含义。次要含义与主要含义之间是相关联的。Larson还根据修饰语展现的不同形态和修辞的不同方式将它分为五种类型, 分别是转喻, 提喻, 熟语 (俚语) , 婉喻和夸大。

三、修饰语的中马翻译

(一) 转喻 (马来文:metonimi)

原文1:不负老师的栽培。

转喻即用某个词代替与之不同义 (主要含义不同) 的某个词。在上述句子中“栽培”的第一层含义是种植培养。原文中的“栽培”实际上是指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所以用“栽培”代替了“教育、培养人才”。在马来语中“栽培”这个词语的词根是“pupuk”, 但是培养人不能使用“pupuk”, 所以直译显然是不合理的。译者将原句做了进一步拓展和解释, 不悖原文。

译文1:Kami akan tekun mengaji untuk tidak menghampakan harapan cikgu.

这个句子翻译成中文是“为了不让老师失望, 我们将努力学习”。

(二) 提喻 (synecdoche)

原文2:谁知蓝衫裹柳腰。

译文2:Di belakang kuda aku ialah jejaka tampan.

提喻即中文所说的借代, 是用某部分指代全部, 或用全部指代某部分的修辞语。在原句中, 蓝衫指代中国古代男子穿的衣服, 柳腰本指女孩子如同柳树般纤细的腰肢。在句中, “柳腰”指的是女子, 用部分指代整体。因此整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人知道是女子女扮男装”。译者将原文译为“在我马背上的是英俊的单身汉”。译文与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所偏差, 并没有说明句子蕴含的深层含义。

(三) 熟语 (idiom)

原文3: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译文3:Kata orang tua-tua, “wanita yang terpuji ialah wanita yang kurang belajar.”

上述的熟语的原句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 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是中国古时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 提倡女性不应读太多书, 拥有知识, 而是应该顺从丈夫, 遵守妇德。译文用更加直白浅显的马来语传达了原文表达的含义。译为“老人们说, ‘受到称赞的女子是学得少的女子’”。

(四) 夸大 (hiperbola)

原文4:梁山伯感到犹如冷水浇头, 万箭穿胸。

译文4:Tiba-tiba Liang Shan-bo berasa badannya sungguh lemah dan sejuk.Dadahnya sakit bagai dicucuk berjuta panah.

夸大的修辞手法即把事情说得超出了实际。在例句里, 实际并没有成千上万的箭刺到他的胸口, 这只是夸张地形容梁山伯的难受和痛苦。译文为“突然梁山伯觉得他的身体特别虚弱和冰凉。他的胸口疼得就像被数以百万的箭刺着”。

在《梁祝》中, 原文中出现了上述四类修饰语, 在翻译过程中, 通常采用目标语言对原文解释的方式对上述类型的修饰语进行翻译。除此之外, 在马来文译本中还出现了一种修饰语类型:

(五) 婉语 (eufemisme)

原文5:“祝相公, 我……相公他……他死了!”四九呜呜咽咽说。

译文5:”Zhu...xaing-gong, Liang xianggong sudah...meninggal dunia.”Air mata SiJiu mengalir deras.

婉语又称作婉喻。“死”的婉语有多种表达, 如“走了”, “离世”, “薨了 (皇室用语) ”等。在马来语中, “死”是“mati”, 但在译文中, “meninggal”是“留下, 离开”, “dunia”是“世界”的意思, 译文用了“meninggal dunia”委婉地表达了“死”的含义。在这句话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将原文进行了文学加工, 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色彩。

通过对不同类型修饰语的分析, 可以看出修饰语的中马翻译很少采用直译的方法, 由于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言文精简凝练, 暗含的引申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容易引发颇多歧义, 因此直译并不适用于文学作品翻译。修饰语的翻译手法也没有固定模式, 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原文做出解释。翻译过程中有时也存在翻译不准确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有偏差。所以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本, 要求译者对中马语言及文化有较深入的掌握和理解。

摘要:在文学作品传播过程中, 翻译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其中修饰语的翻译是一项复杂且繁重的工作, 尤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下, 高质量的修饰语翻译, 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价值, 并更好的推动文学作品的传播。本篇论文针对小说《梁祝》中马译本中的修饰语, 研究不同类别的修饰语翻译, 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译者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修饰语,类别,翻译,困难

参考文献

[1] Boh Phaik Ean dan Goh Sang Seong.Penterjemahan Makna Chengyu Ke Dalam Bahasa Melayu Dalam Novel Jia (Keluarga) [C], pp.163-178.Kuala Lumpur:Persatuan Penterjemah Malaysia.2012.

[2] Beekman, J.&Callow, J.Translating the Word of God.Grand Rapids, MI:Zondervan.1974.

[3] Larson.Meaning-Based Translation:AGaide To Cross-Language Equivalence (Edisi Kedua) [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8.

[4] Neo Kian Sen.Perbandingan Pandangan Dunia Antara Kaum Melayu Dengan Cina Dalam Terjemahan Peribahasa[C].pp.163-178.Kuala Lumpur:Persatuan Penterjemah Malaysia.2011.

[5] Nor Fahimah Binti Ismail.Analisis Bahasa Kiasan Dalam Novel Terjemahan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Harry Potter Dan Azimat Maut) [D].M.Malay.Stud.Akademi Pengajian Melayu, Universiti Malaya.2014.

[6] Zhao Qing-Ge.Liang Shan-Bo dan Zhu Ying-Tai (terj.Tan Lai Peng) [M].Kuala Lumpur:Dewan Bahasa dan Pustaka.1994.

上一篇:读书,让“班妈妈”永葆活力下一篇:论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活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