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看四大名著英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

2022-09-1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至少发挥了两种重要的文化功能。其一, 语言保存了文化;其二, 语言是将文化世代相传的媒介。” (Samovar&Porter, 2004:139) 因此, 作为涉及到至少两种语言的翻译活动, 总是发生于不同的文化之间。作为文化中介者, 在翻译时除了需要掌握必备的语言知识外, 还需要深谙相关文化知识, 尤其是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的差异。

称谓语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它方面的关系而得来的名称, 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交际中所使用的各种称呼语” (田惠刚, 1998:1) , 包括亲属称谓与非亲属称谓。由于植根于不同的文化, 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用法迥异。进行称谓语翻译时, 要求译者不仅要懂两种语言, 更应懂两种文化, 在翻译时重视与称谓语相关的文化差异。

1 影响汉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

1.1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影响亲属称谓语的最重要因素。中国的家庭系统组成较为复杂, 而且中国人自古以来也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往往几代人生活在一起, 男主外, 女主内, 长者拥有绝对的权威。《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家庭成员和仆人几百人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形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农村中仍然常见。比如, 一个姓氏且有共同祖先的村民生活在某一个或几个相邻的村庄中。此种情况下, 给每一位成员一个清楚的称谓便非常有必要。

相比之下, 英国的封建历史较短, 很快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 经济关系开始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重心。大多数人生活在核心家庭之中, 除父母和子女外, 往往很少有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这样, 亲属称谓也变得简单得多, 没有汉语区分得那样详细。

1.2 宗法观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宗法”是指“旧时以家族为中心, 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在家族中, 根据宗法观念, 同辈份中的相对年龄差距、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以及血亲与姻亲关系都要严格区分。比如有“表姐、表妹、表哥、表弟”与“堂姐、堂妹、堂哥、堂弟”的区别, 而英语中则很少强调这种区别。比如, 一般不会区分“外公”和“爷爷”, “外婆”和“婆婆”, 而汉语中的“姑父”、“姨父”、“舅舅”、“大爷”等英语中都称为“uncle”, 母亲一辈的则都称为“aunt”。

1.3 姓名文化

汉语中姓在前, 名在后, 突出了姓的重要性;英语中则名在前, 姓在后。中国的姓氏在出现的时间上要早于英语中的姓氏。由于姓氏也是一个家族的符号, 所以姓氏往往和一定的政治与经济地位相关。在中国人眼中, 姓的重要意义要远高于名。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地位低下, 他甚至不被允许拥有“赵”这个姓, 因为在当地赵姓代表着高贵。一些海外华人常常在海外生活几代之后仍然保留中文姓氏, 也是这个道理。

英语中姓氏出现时间较晚, 但数量较为庞大, 这便造成英语更重视名, 而非姓氏。所以, 许多英美人士也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名来进行称呼。而在中国, 除非较为熟悉, 一般不会只单使用名来称呼他人。

1.4 文化模式

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为。文化模式则是指这样一种集体性的文化倾向。在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中, 文化模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主义, 尤其是在美国。“机会平等、独立、主动和自立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人最基本的理念。这些都显示出较高的个人主义观念。” (Gannon, 1994:213) 因此, 英语国家人们更习惯于使用“我”而不是“我们”, 同时也更强调使用属于自己的“名”。中国人则更强调集体主义。此种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并提出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这种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使得人们非常重视称谓语的使用。汉语称谓语在这方面的另一表现则是将大量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之间, 如“大哥”、“大姐”等, 用于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

汉英文化模式差异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权力距离 (Power Distance) 。荷兰学者G.Hofstede认为, 权力距离指的是“社会中地位较低者对权力不平等的接受程度以及认可程度” (Samovar&Porter, 2004:64) 。根据他的调查结论, 中国是一个高权力距离国家, 而美国和英国等主要英语国家的权力距离则相对较低。在权力距离较高的国家, 人们对于人际关系也会更加重视, 同样也会对称谓语的使用产生影响。比如, 中国人倾向于使用头衔来称呼他人, 如“局长”、“厂长”、“科长”等, 英语中很少这样使用, 一般情况使用Mr、Mrs等即可。

1.5 礼貌原则

中华民族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 “礼”则是孔子学说中影响人际交往和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时要重视对方的地位, 施以相应的礼节, 包括采用适当的言语, 这对称谓语中使用敬语和自谦语等产生了较大影响。英语则没有这种情况。

2 四大名著英译本中的称谓语翻译

四大名著是汉语言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 被翻译成了多个经典的英译本。四大名著中的称谓语使用情况纷繁复杂, 以下便以一些经典译本为例, 从文化差异的视角切入, 对其中的称谓语英译策略和方法进行简要归纳:

2.1 归化策略

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不打扰读者, 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这种策略旨在传递给读者原作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 而不拘泥于语言表现形式或细节上的一一再现。” (李家元, 2009:185) 原作中特有的文化色彩可以不保留, 而由译入语中的对应词代替。归化策略常见的具体翻译方法有替代、改写等。

2.1.1 替代法

(1) 凤姐说道:“刚才我到宝兄弟屋里, 我听见好几个人笑。我只道是谁, 巴着窗户眼一瞧, 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 宝兄弟站在地下。宝兄弟拉着宝妹妹的袖子, 口口声声只叫:‘宝姐姐!你为什么不说话了?’”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

Then Hsi-feng expatiated, “Just now I went to Cousin Pao’s place and heard laughter in his room.I wondered who was there and peeped through the window.Cousin Pao-chai was sitting on the edge of the kang, with Cousin Pao standing in front of her.He pulled her sleeve and pleaded, ‘do talk to me, cousin!”. (杨宪益、戴乃迭)

“姐姐”、“妹妹”是常见的汉语亲属称谓语, 然而, 其直译“elder sister”和“younger sister”在英语中却很少用于称呼他人。多数情况下, 西方人都直接以名来称呼兄弟姐妹。故此处采用替代法, 用Cousin Pao、he等来替代, 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习惯, 也更为流畅。

(2) 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 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入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 只在地上打滚, 疼得他面黄唇白, 只叫“孙叔叔饶命!”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Don’t stand on ceremony, sister!”Monkey continued.“Here’s some cake to stay hunger.”And he butted with his head till she felt an excruciating pain in her chest.She rolled on the ground, her face waxed and her lips white, screaming, “Spare me, brother!Spare me!” (杨宪益、戴乃迭)

汉语中“叔叔”一词的用法很多, 此处“叔叔”是指小叔子。“嫂子”直译应为elder sister-in-law, “叔叔”直译应为younger brother-in-law, 但同样也很少用于称呼, 此处用sister、brother更符合英语习惯。

(3) 蝉曰:“妾度日如年, 愿君怜而求之。” (《三国演义》第八回)

“I count my days as years.Pity me, my lord, and save me, ”the girl implored. (Moss Roberts)

由于礼貌原则等, 汉语中, 尤其是古代, 习惯在地位高的人面前或是为了表示谦虚使用谦称。“妾”是中国古时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此处若译为“concubine”显然不合适, 故此处采用替代法, 译为“I”。

2.1.2 改写法

忽见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的事呢。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 都等着呢。”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Just then Su-yun came in to announce, “Our mistress wants you both to go and discuss important business.All the other young ladies together with Master Pao are there.” (杨宪益、戴乃迭)

“姑娘”在汉语中一般指未婚女性, 可用作称谓语。但英语中“girl”很少和数词搭配用作称谓语。为避免译文生硬, 此处改写为“all the other young ladies”。

2.2 异化策略

异化是指译者尽可能不破坏原文形式, 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异化策略包括对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进行异化。在宏观文化方面, 异化策略“选择异化的文本, 并使用与目的语中主流文化观念不符的翻译方法 (Baker, 2004:242) ”微观文化方面, 则尽量采用直译法对蕴含特殊文化要素的词汇或句子进行翻译。异化策略有助于目的语吸引并借鉴源语中的有益成份, 丰富和发展目的语, 促进文化交流, 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

不过, 过多的异化因素可能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有学者经过对《红楼梦》的十余种英译本调查研究后就发现, 与David Hawkes等人的译本相比, 杨宪益译本“无论在读者借阅数、研究者引用数, 还是在发行量、再版数等方面, 都远逊于霍译本” (胡安江, 2010:11) 。而杨译本中对文化差异使用异化较多, 霍译则以归化为主。这点值得思考。

异化策略常见的具体方法有:直译、加注等。

2.2.1 直译法

(1) 只见吴用、雷横从侧首阁子里出来, 望着朱仝便拜, 说道:“兄长, 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吩咐如此。若到山寨, 自有分晓。” (《水浒传》第五十一回)

The two men emerged from an anteroom and kowtowed before Zhu Tong.“Forgive us, brother, ’they said.“We were acting on brother Song Jiang’s orders.If you with us to the fortress, you’ll understand.” (Sidney Shapiro)

阅读《水浒传》时, 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亲密的朋友还常常举行仪式结拜兄弟或姐妹, 与亲兄弟或姐妹一样重要。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们皆为弟兄姊妹。尽管对于此类文化负载称谓过多采用直译会有损译文的流畅和可读性, 但是不能简单地加于忽略, 所以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对一部分采取直译, 另一些则采用替代等方法归化处理。

(2) 三藏……打个问讯道:“老菩萨, 古人云:‘海阔从鱼跃, 天空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 (《西游记》第八十四回)

Sanzang…made a gesture of greeting and said, “Venerable Bodhisattva, in the words of the ancients, ‘The sea’s breadth allows the fish to leap;The sky’s emptiness lets birds fly.’How could there possibly be no way to the west?” (W.J.F Jenner)

菩萨是带有强烈东方佛教文化色彩的一个称谓, 类似基督教中的“god”。译者可以采用直译的异化策略将此宗教信息传达给西方读者。当然, 此处的“老菩萨”并非真菩萨, 而是对长者的尊敬。

(3) 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Round-eyed rogue, ”Lv Bu retorted, “this is the final insult!” (Moss Roberts)

张飞因为一对大眼向外凸出, 而被吕布称为“环眼贼”。此处是吕布对张飞的蔑称, 采用直译法, 传达了这一文化内涵。

2.2.2 加注法

宝玉听了, 方自怀内取出, 凑至宝钗身旁, 一同细看。只见写道:/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 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 头白溪边尚浣纱。……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At that Baoyu took the poems out of his pocket and stepped to Baochai’s side to read them with her.The poems were as follows:/XI SHI1/Gone with the foam the beauty who felled cities, /Her longing for home in Wu’s palace an empty dream, /Laugh not at the East Village girl who aped her ways, /White-haired, she still washed clothes besides the stream.[…]

Notes:1.Xi Shi, a beaut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 was presented to Prince Fu Chai of Wu by Prince Gou Jian of Yue to induce him to neglect affairs of state.Fu Chai lost his kingdom to Gou Jian, while Xi Shi was drowned in a river by the people of Wu. (杨宪益、戴乃迭)

著名历史人物的姓名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源语读者来说, 这些文化内涵是预设存在的, 即源语文化中的读者一般都知晓。而这种预设的知识在目的语中往往不存在。所以, 翻译时译者需要通过加注等方法进行补充说明。

归化与异化策略是翻译时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主要策略, 所以它们也是称谓语翻译的主要策略。实际翻译中, 根据不同的语境、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目标读者等, 称谓语一般都需要灵活处理, 在传递文化与保持可读性之间实现平衡。在不同译者的不同四大名著译本中, 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总是同时并存, 差异只是一些译本归化用得多一些, 另一些则异化用得多一些而已。若遇到某些称谓语在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相同时, 便不存在归化异化了。

注释:本文所引的英文翻译来源于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相应译本, 部分内容来源于本人硕士毕业论文《从文化差异看称谓语的翻译》 (英文) 。

摘要:受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家庭结构、宗法观念、姓名文化、文化模式和礼貌原则等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中称谓语的使用不尽相同。在四大名著的多个英译本中,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翻译目的等, 分别采用了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通过替代、改写、直译和加注等具体翻译方法对称谓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翻译处理。

关键词:文化差异,称谓语,翻译,四大名著

参考文献

[1] Baker, Mona.翻译研究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 Gannon, M.J.等.Understanding Global Cultures:MetaphoricalJourneys Through 17 Countries[M].Thousand Oaks,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1994.

[3] Samovar, Larry A.&Richard E.Porter.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 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 2010, (6) :10-15.

[5] 李家元.从归化到异化:从清末民初翻译看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J].大众商务, 2009, (16) :185-186.

[6] 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本文所引的英文翻译来源于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相应译本, 部分内容来源于本人硕士毕业论文《从文化差异看称谓语的翻译》 (英文) 。

上一篇: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下一篇:秀山县2015年无人机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