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管理论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中学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课改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人本化的管理,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管理方法的要求,也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学教育管理要实现教育过程中的人本化管理,关键在于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机制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尤其是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篇:中学教育管理论文

浅谈偏远省份农村中学教育管理现状及有效管理策略

摘要:新时期,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我国的很多中小学一直在嘗试着去探索如何去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但问题仍旧普遍的存在着。所以学校的管理工作改革迫在眉睫。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明确好管理任务,将管理思路理顺,寻求出一系列和学校教育发展工作相适应的措施,将教育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解决好,努力打造出最优的中学学校教育管理。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校管理;问题;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改革,是对原有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必须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因此,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关系相当密切,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需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使教师表现出合适的角色行为。因此,教育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的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涉及到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之间又是有着一定联系的,需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目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给出了如何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一)面临的问题。

1.教学条件差,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地处偏远省份农村,环境条件相对比较差,教学条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文化素质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多数学生学习成绩欠佳,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这些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给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充足的精力教育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学生自觉性差,不加大力度学生不出成绩,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要要紧盯,甚至比学生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学生个性发展缺陷,心理问题突出。个性实质上一个人具备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够全面、准确揭示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与小学教育不同的是,中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为中心,面临中考的压力,加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对自身的未来充满迷茫,久而久之便使得这部分学生个人发展形成重大缺陷,心理问题逐渐加重,此时若家校合理配合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易引发学生非理性行为。

3.学校教育体系不够系统化,学校教育管理手段老化,缺乏时代性。我国教育发展本身就存在农村落后于城市的现状,位处城市当中的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做的都不够完善,更不用说农村了。农村学校教育体系总体上来说,教育管理基本上属于空谈,普遍的缺乏系统化的机制。即使是一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做的相对较好,但是教育管理工作仍旧没有对教学工作设定出明确的目标。学校的各种制度看似很多,但是能够对教育教学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起到作用的并不多。以上所说的内容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都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其他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必然会遇到障碍。另外,由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遵从的是“教师为主,学生服从”的原则,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教学工作早就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是有些学校管理者们仍没有改变原有的管理手段,毋容置疑的老化的、缺乏时代性的学校教育管理手段在注重个性张扬和发展的新时期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二)解决的措施

1.对学生的关心力度要加强。 事实上,诸多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未实现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对教育管理者形成畏惧感。此形势下若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解决,既会影响学习效率与质量,又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很重要,遇到困难或挫折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把困难和挫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掉,让每个老师都成为心理咨询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关心和爱护学生。

2.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与教育管理体制。一方面,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教育管理者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正视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不要认为学生许多不良行为是由学生自身造成的,与教育管理者无关,要对学生的各项不良行为持有关心态度,并及时引导、纠正。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应当以薪资决定付出,这样学校不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明确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权限,使教职员工积极性高,责任感强。另一方面,要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中学不要受学生质量、师资构成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系统科学的规范,较大程度上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塑造一个有利于生长的沃土。

3.教育管理方法要规范。教育管理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校内,若学生发生问题,教育管理者要深入挖掘造成问题的原因,耐心询问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要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教育与管理,要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策略

(一)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国的教育,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面对新的竞争形势,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都相对滞后。教育改革是一个必然的措施,新课改最大的动力是教师,最大的阻力也是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教育管理者必须帮助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新的审视和定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才观,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成功的课程改革一定要鼓励教师的参与,教师不能对课改持观望态度,只有当一线教师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该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与数学素养”时,才能真正把课程改革的精神与要求进行下去,教师才能成为内在于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而教师认同了课改理念,参与了课改进程,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做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改革,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新课程标准说:“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更应是课程的开发者。”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过去的教师“依纲靠本”,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现在的教师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教师有权、也有责任对教材进行裁剪、改造,甚至重新创造,如开设多样性选修课程,既可以发挥教师自己的创造性,彰显自己的教育个性,也迫使教师去研究教学的内容,去探索教育的艺术,获得自身素质的提升,增强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为教师赢得更多的尊严,使教师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职业。

2.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的深化,期待选修课多样化的落实;选修课多样化的落实,呼唤研究能力强的专家型教师崛起;专家型教师的崛起,引导学生真正发现自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导胡惠阂教在“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中说过: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课程的诠释者,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多样化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的知识深度、广度以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持续深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培养本校具有學科专长的专家型教师,“所谓专家型教师的本质特征是:深深扎根于本学科理论、知识、能力的‘素养’,而且,这种‘素养’伴随学科专业发展而不断动态式长进与更新,以此推动一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超越和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成为探索者和研究者。

3.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传统教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并在课程形态上提供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如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计划的制订、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对自己的教学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如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修养。

(二)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一些教师认为偏远省份农村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差、学习态度差及学习兴趣低,但是对待学生绝不能形成“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错误教育观念。教师要认真对待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事不能做。为此,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方式,结合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依托多种有效手段准确、全面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合理调整对学生的评价角度与标准要求,唤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依托关爱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三自管理”指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年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表现积极性较高,所以推进中学教育管理改革关键要充分发挥中学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四)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质上为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该制度为学校培养合格学生提供了有力依据。实际上,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关键在于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动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我国多数中学学校已构建起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推行富有弹性的培养模式,实现了笔试、口试及操作三者有效结合。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引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案,建立起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五)创新学校教育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以发展观念作为最终的指导原则,要鼓励学校扩大开放程度,便于学校吸引更多优质资源的加入,使得学校教育管理实现多元化、开放化以及科学化办学新思路的建立。在进行学校管理方法创新上主要可以在放权方面做出尝试。例如,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缺位,将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下放到各个年级主任处,这样就强化了教育管理措施。同时,校长将权利下放给各年级主任,就避免了因为校长出现错误性的指导而导致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教育管理工作如何开展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基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所以要想做到对管理方法的创新,就必须不断的提高管理者的知识水平,所以学校应该定期的为管理者组织培训,将最新的学校管理理念进行传授,让管理者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做到充分的了解,然后不断的完善自我,寻求到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

另外,还要创新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多样化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来说是改变单一性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那么,要想做到管理体制多样化,必须要改变原有的重教而不重学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实现自我管理。

再者,教师们的职业特点也都决定了他们的成就期望值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员工期望值。所以说,我们提倡创新型教育管理要努力地为教师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提升教职工们的积极性,当他们得到认可后,也会提升对自己的成就感与满意度,使得整个教育事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前进。

结语:总之,中学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而奠定基础的,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建立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高效率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要以拥有一支有创新教育能力为主的教育团队,教师的持续发展是确保体制创新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教师能力的培养在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将教师的日常管理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中,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对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宋明.中职教育管理改革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5).

[2]乐加.浅谈新时期学校教育管理工作[J].赤子(中旬),2014-(07).

[3]王文姣.新课改背景下的多样化选修课程与教师角色定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2).

[4]刘春海.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2010-(02).

作者:肉斯旦木·依沙木丁

第二篇:中学教育管理中对于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新课改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人本化的管理,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管理方法的要求,也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学教育管理要实现教育过程中的人本化管理,关键在于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机制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尤其是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人本化管理方法在中学教育管理中普遍适用,在学校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其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要进行“以人为本”管理,让教育管理与人本化管理两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一、人本化管理的含义

当今社会倡导建立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育理念,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管理者必须在管理中确立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性、创造性和互补性为出发点,使管理对象在明确学校目标和自身职能的同时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符合。所以人本化的教育主要是指教学工作中以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为主,而以人为本主要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人本化在中学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中学教育的人本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它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管理的目标,以人为主。在中学教育管理中,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不仅落后且不完善,具有各项弊端,例如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僵化、以学生成绩和教师教学成绩量化管理评估等,大大降低了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学习热情,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实行人本化管理方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与意义。这不仅是因人本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今的时代是人才竞争时代,因而,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必须围绕人来进行,以达到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目的,除此之外,运用人本化管理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减少中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进而以人本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发挥其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发展性的教学意义。

(一)能够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深入贯彻人本化的教育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个别性差异,以此发挥独特的个性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能够保障中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本化的管理模式要求学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得人本化管理能够顺利开展。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中学教育管理的顺利开展。

(三)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人本化的教育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减轻了压力,而更多的是采取人性化的教育管理,逐渐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从而能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中学教育人本化管理的现状

目前中学教育人本化管理虽得到了普遍运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和弊端未能解决,从而无法发挥人本化管理的真正效果,而在此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传统教育理念,对于一些学校而言,让学生考上好高中、好大学和提高其学习成绩是其最终目的,而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教育管理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也消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只重视教学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另外,中学教育人本化管理还出现理论未能联系实践的现状,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实行人本化管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这种现状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强制、强硬的教学体制,使人本化管理教育思想受到制约,无法真正运用实行,融入教育教学中。

(一)违背个性发展的量化管理手段

量化方法是现在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一种基本工具,量化管理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事业,仅仅视教师为执行命令的一方,无意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致使很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符合更高的量化标准,颠倒了人和教育的关系,课内一味满堂灌,课外还有无休止的辅导班和高负荷的作业题,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其身心健康。

(二)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适应创新教育思想,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又难以有效地全方位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體制不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无法可依”现象。即使在有规则的一些工作中,由于管理落实不到位或者实际操作有难度,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制度归制度、行为各干各的“表面制度化”现象。

四、中学教育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应用途径

实现中学教育的人本化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在健全的体制管理下,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探究人本管理的道路上提升中学教育人本管理的水平,从而推进中学教育的良性发展,这就需要坚持不懈地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以人本化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从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角度提高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向人本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一)中学教育管理要实现教育与管理相互渗透

管理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管理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和掌握管理技能和管理艺术,探索管理与教育的结合点,做到“在管理过程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管理”。所谓“在管理过程中教育”是指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善于管理、严于管理、敢于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施以教育。管理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保障,教师运用定量管理和系统管理方法,能将学生管理具体化、规范化。

(二)建立民主化规范制度

若想应用人本化管理方法到中学教育中,就必须建立民主化规范制度,只有在民主化、规范化学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学校才有可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把学生和教师看成主体,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形成和谐、轻松、欢乐的教育环境,进而在人本化的民主管理制度前提下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习氛围。

(三)建立人本化课程体系

建立人本化课程体系,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在不影响正常课程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开展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课,激发其学习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发散思维,在此期间,还可把学生的兴趣与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发掘学生的潜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四)建立人本化评价体系

在中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离不开评价。传统教育体制下,学校评价是通过量化管理评估进行,却忽略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要建立人本化评价体系,在中学教育中应用人本化管理方法,加强多元化管理评价方式,注重质量,注重自评、互评,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让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更加关注评价观结果的反馈。

(五)尊重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因此,要尊重教师,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实行人本化管理方式,让教师与学生互相理解和尊重,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师生关系,让师生处在平等地位,进而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局面,使其人本化教育目标能够实现。

总之,人本化管理方法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性,而当实行这项长期性、复杂性的人本化管理工作时,我们要通过建立民主化规范制度、人本化课程体系、人本化评价体系、尊重教师和发挥其主导作用等方式不断向中学教育管理灌入新的思想源泉,从而促进人本化管理方法在中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发展。

(责任编辑 周子莹)

作者:宫丽丽

第三篇: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和管理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因而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

调律。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在。学校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要研究、遵循、运用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传播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弘扬和丰富社会文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文化。要适应科技发展水平,充分运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适应律是指教育发展应该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展身手,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协调律是指教育发展需要协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要有正确的理念、措施、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管理效果。

学校应注重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使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

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管理规律。管理规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面规律、以人为本

规律、激发动力规律和注重效益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系统全面规律。学校教育管理涉及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多个方面。管理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以偏概全,要全盘考虑、系统把握。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使教师团队优者更优、差者赶上,优秀生培养有成绩,学困生转化有成效,问题生教育有成果。要抓好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工作,真正通过高效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因此管理中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的诉求、需要,因势利导,改进服务,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分,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本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效。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激发动力规律。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包括国家教育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指令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有意识的行动。学校教育管理要善于把国家教育政策变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准则,使大家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善于借助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推动师生员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大家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当然,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师生员工自身的努力。这种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种机制的力量。教育管理中要重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机制的力量调动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注重效益规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社会效益是首要效益。学校教育管理要注重效益,就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科学评价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要科学评价教学效益,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培养了能力。要科学评价管理效益,通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看是否實现了预设的目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需要研究、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哪个学校做到了,哪个校长做到了,学校管理一定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责任编辑 李 芳)

作者:陈自鹏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研论文下一篇:小学教育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