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管理中学校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学校管理中,应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优化学校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词】以人为本专业成长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人是管理的主体。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倾听管理中学校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倾听管理中学校管理论文 篇1: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摘 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本文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高校;问题;对策

以人为本就是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来。要坚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体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教师的主导地位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校园。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职能才能够正确的发挥出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调动起来。

(二)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当代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因此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切不可对学生进行强迫,也不能将学生当做被管理者,把学生放在被支配的地位。高校要把学生放在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行人本化管理,这样,高校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以学校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样的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高校发展的要求,但是随着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成熟,这样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没有真正地参与到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来。调查发现,在高校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学生的参与度很低,90%以上的学生都没有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这就使得管理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从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对管理制度制定的目标、内容、过程等不了解,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管理。

(二)管理制度单一、不完善。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管理条例》,但随着高校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迁,《学生管理条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学生的情况,《学生管理条例》中的很多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新,导致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学生管理条例》中的很多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学生管理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实际的参考依据。此外,虽然很多问题在《学生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但是由于教师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使得学生管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也是制约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因素之一。虽然当前很多高校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是他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缺少管理方面的专业经验,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知识了解也不是很多,这就导致他们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和想法,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要将学生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来,在学生管理中要将引导、开导、教导作为重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使高校学生管理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在高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二)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为了使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发挥其更好的作用,必须要完善奖惩条例,对于一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然后以此为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对于一些故意违反学生管理条例的学生要进行惩罚,以警示其他学生,促进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的发展。

(三)提升参与学生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是最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師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教师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引导者,学生是管理的主体,教师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管理效率方面;其次,高校教师要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最后,要加强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只有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进行下去。

四、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提升参与学生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平.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2:19-20.

[2]呼俊迪.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才智,2016,08:139.

[3]杨宏.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时代教育,2016,03:132.

作者:仲伟华

倾听管理中学校管理论文 篇2:

探索“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 要】在学校管理中,应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优化学校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以人为本 专业成长

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人是管理的主体。现代学校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特别注重人的态度、行为、素质对教育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营造并建立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

一 重视文化管理,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文化管理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是由个体向整体贯穿的过程,它对管理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重视人的价值;(2)造就一种团队意识,并使之发扬光大;(3)办事开诚布公,愿意并主动分担失误和痛苦;(4)谦虚谨慎,不断学习创造;(5)把自己当作是组织内充满活力的服务,能够集中群众智慧,能够从长远观点看问题。

那么,应如何进行文化管理呢?

1.信任教师

信任是激发主动性的基础。放手让教师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点及归宿。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超越“只有教材才能使教师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落实到学生身上”的观念及不相信教师能在新的行为方式中建构起新观念,增长新的专业才干的态度。事实上,当给予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决策的空间时,当与教师研讨教育活动时,不以对错、好坏论处,而以反思、寻找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出发点,教师完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情感及态度,为共同追求的理念及目标承担起责任。

2.建立一个相互尊重的沟通系统

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共识。当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上下级之间,一般教师对校长都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戒备心理。总的来说,作为一般教师,若不是感到事情有一定的重要性,或者是工作上遇到了困难,或想提建议、意见,是不会轻易来找校长的。管理者应认识到,教师同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在工作中应得到与学生一样的尊重,只有设身处地地尊重教师的想法、理解教师的行为,才能与教师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学校应改变过去的“教师围着校长转”为“校长围着教师转”,千万不能借口工作忙而将自己整天关在办公室里,甚至拒绝与教师交流。管理者应主动接近教师,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和肯定的人际沟通环境,管理者可以利用午餐时间、个别商谈、教师座谈会、教研学习等机会,主动与教师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语言沟通,给教师提供表达观点和建议的机会,开放彼此的想法,随时倾听、询问、注意和回应教师的想法。同时,关注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忽略教师工作中的小过失,在批评教师前,首先要了解教师行为的动机的想法,再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和想法,特别是不要当众批评教师,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想法。此外,管理者应控制自身的情绪变化,保持心态平和,克服急躁情绪,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及检讨,处处以身作则,用宽容、理解、关怀、鼓励来关心教师的生活细节及学习需要,同时要耐心地去了解并解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位教师有参与感,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3.培养团队精神,利用团队协作化解困难

管理者应有意识地培养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做到办事公正、公开、民主,学校每一项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从酝酿到出台,都尽量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让教师明白每个人对学校的发展均负有责任,学校强调的是团队协作、集体进步,使教师从心理上认同组织,体验自己的存在与价值,把自己的目标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此外,管理者要改变过去单纯依赖专家讲学的教师培训模式,转而注重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式的同伴成长培训模式,通过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集体备课、年级组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会等,管理者与教师共同设计课程活动计划,进行专题研讨,分享课程实施经验、读书笔记教育理论的体会、教学观摩的心得等,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教”与“学”的问题,切磋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探讨教育目标与发展方向,通过共同讨论、研究、分享反省与评价,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合作学习,既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增进了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协同教学的默契,使课程理念更能有效地得到贯彻和实施。

二 创造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1.在教育管理中实行“放权”,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

现行教育管理多数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式目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策略、计划、规则等都是上传下行,教师们被动地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规定去完成教学任务,管理者掌握监督权、决定权、控制权、评价权、奖励权。这种管理因为“必须要你这样做”带着强迫的意味,使教师觉得是在监督、控制的状态下被动工作。有些管理者不敢放权,怕放了以后没法管理。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没有权力,当教师发现校长是帮助、支持、关怀的,善于合作的,与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就会自觉接受领导,给管理者以极大的支持,管理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教师们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的热情干劲。

2.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弹性管理,给教师提供灵活教学的空间

第一,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自行研究、设计适合本班教学实际的课程计划。第二,允许教师建立相对稳定又有弹性的活动日程,在时间分配上作出弹性的安排。第三,允许教师依据活动设计及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进程。第四,允许教师自行选择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实际发展状况的评价方式等。

3.加强软件投资,给教師提供资源、资讯的支持和服务

教育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大量的资讯支持。有些学校把资金大量投到硬件上,而学校的各种书籍资料却寥寥无几,能供老师学习、参考的书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丰富的书籍资料启发教师的探索、创造,教学活动犹如无米之炊而显得毫无生机,毫无底气。

另外,社区、家庭等一切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都是教育可利用的资源,为了使这些资源充分地利用在教育工作中,管理者有责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其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如在家长工作方面,学校不仅要通过各种家长培训,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鼓励家长走进课堂,参与教育教学。当家长与老师的新的工作方式产生矛盾与冲突时,管理者不能一味地迎合家长,或怕得罪家长,而要支持教师共同做好家长的工作,同时对家长的参与配合给予肯定和宣传,逐渐减少家长对教师教育改革的阻力。

4.给教师学习上的支持、服务

学习是教师成长、创造的源泉。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育的后劲和品质,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促进教师学习,并给教师的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这种支持不仅是教师在专业学历上的学习支持,还包括对教师各种非学历学习的支持,如业余读书、短期学习、非专业的学习、工作中的实践学习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这种支持并非口头上的,而应体现在具体行为上,如提供学习机会、时间,肯定教师的学习成果,给予学习奖励等。学校还应多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多接触外界信息,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图书资料室应最大限度地给教师提供学习上的服务,如为教师做新书推介等。

三 转变观念,协调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要做好以上支持服务工作并非易事,需要领导者转变观念,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还要协调各种关系,要求管理者将支持和服务落到实处,获得实效。在支持与服务的工作中,也会有一些不曾预料的问题、矛盾发生,需要管理者不断调整支持、服务策略,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管理者自身要不断成长

作为管理者,在要求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自身的提高,从理论水平到实践能力,从专业素养到业务技能,从广博的知识面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都要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经常保持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教育意识,并能在不断地教育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管理者还要不断转变思考方式,以开放的、系统的、多元的思维方式指导工作,避免走僵化、死板、机械的路子。管理者还必须学会反思,学会在实践中发现和寻找问题,并不断做出自我调整。管理者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成长和提高,才能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服务,否则就会与教师的观念、想法产生差距,达不到默契和一致,成为教育改革的障碍。

2.要有开放的姿态和心胸

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在为教师提供支持与服务的同时,不能摆着领导的架子或权威的姿态去指手画脚,当你在支持和服务教师时,不能因为教师与领导的想法不一致就不支持教师去做,不能因为教师反对领导的意见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更不要放不下领导的架子,耻于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3.随时观察和了解教师的需要

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对教师的支持和服务要建立在对教师工作的随时观察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许多领导整天忙于事务,没有多少时间能到班级中去真正了解教师需要什么,也就无从知道应该给教师什么样的帮助、支持,而教师的工作也会因为没有领导的关心和关注而缺乏积极性,有需要也会觉得没有被理解,所以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育工作。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增强这个纽带关系,要合理安排时间,使自己能从行政事务中抽出身来,以便更多地了解和观察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再给教师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4.允许教师失误

人是在错误中不断获得认识经验的。学生如此,教师也是如此。过去我们做什么事都小心谨慎,害怕出错,以致许多事情不敢去做、去尝试。面对未知的课程探索,怎样才能让教师成长并具有创造能力呢?唯有鼓励教师“吃螃蟹”,允许教师出错,在分析错误中学习,在总结错误中成长。当然这种失误不是教师明知故犯的错误,也不是教师因不必要的疏忽而犯的错误,而是教师在未知的行动中与预计的效果产生了偏差,使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失误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人力、物力的损耗,作为管理者,不要因此而责怪教师,而应以开放的思想和胸怀接纳教师的错误,最终帮助教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叶谰、白益民、王丹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責任编辑:肖薇〕

作者:邵祖敏

倾听管理中学校管理论文 篇3: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成人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中还没有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建设以人为本的教育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保障体系,可促进以人为本理念深入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之中,提高成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

【收稿日期】20150619

【基金项目】2014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GDYCSZ201496

【作者简介】刘广伟(1990—),男,山东菏泽人,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张季(1980—),男,河南太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成人教育的学生管理中,从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成人学生为主体,尊重成人学生、理解成人学生、关心成人学生、帮助成人学生,把成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学生管理的落脚点和归宿,促进成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对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1是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的发展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现实教育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通过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以成人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爱好、需求,发展学生的潜能,满足成人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促进成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能够在教育领域树立实行素质教育的光辉典范。

2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

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把成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能够推动学校管理科学化、人性化,增强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成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关系到提高我国国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影响到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

3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当今世界变化纷繁复杂,知识更新加快,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而,人们在接受正规普通教育之后,会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接受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终身教育体系是在成人教育的实践中建立并得以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成人教育的充分发展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必要条件。[1]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构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是一项深远持久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面临着来自成人学生、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管理者以及社会等诸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1学生生源结构、文化程度层次不齐

与正规普通教育不同的是,成人教育拥有最广大的学习群体,涵盖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等不同的人员。成人教育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多样,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不尽相同,年龄跨度也比较大。他们当中既有高中毕业生、中专大专毕业生,又有工作多年、已经结婚生子的就业员工,更有求学目的不明确、混文凭学历的闲杂人员,因而不可避免地把社会上不良的社会风气带到学校,造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学校时有抬头,导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觉悟出现混乱。同时,有些学生对学习认识不到位,学习目的不明确,集体观念淡化,实用主义心态强。这些现象都给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挑战。

2教育者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不仅任课教师认为正规的普通教育是自己教学的重点,成人教育管理者同样普遍认为成人教育只是正规教育的附属。“教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管与不管一个样、管好管坏一个样”的传统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这种僵化保守的观念,导致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隔离,职责不明,分工不清,很多学生工作不能落实做好。不仅严重限制了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更不能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不仅扼杀了成人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严重束缚了成人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成人教育管理者大多把文化教育当做成人教育的全部,忽视了对成人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没有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统帅的观念,才能形成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导向。[2]这些问题增加了构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的难度。

3社会对成人教育存在偏见和歧视

成人教育本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教育需求,不断发展人们的潜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是对普通教育的完善和补充,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成人教育存在偏见,对成人学生认同不够。社会普遍认为成人教育的本科生不如普通教育的专科生,学生毕业后得不到相应待遇,受不到相应尊重,这导致成人教育学生在校期间纪律性普遍较差,出现偏激甚至逆反的情绪和行为。[3]这种不良风气,导致成人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因而他们普遍重学历文凭,轻视学习过程,不参加系统学习、不听课、不做作业、考前临时抱佛脚,找人代考或者考试作弊的恶劣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就为构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的路径和对策 以人为本是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4]针对构建以人为本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新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通过从思想理念、教育和管理方法、队伍建设以及制度保障多方面入手,促进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突出成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观念重学历文凭、轻实践教学,重理论灌输、轻社会需求,这种观念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相驰。广大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改变这种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成人学生成才的落后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学生不仅是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更是教育和管理的中心,是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最终目的。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成人教育学生由于社会对他们持有错误偏见,得不到社会的正确认识和重视,他们的内心难免会出现落差,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因而需要关心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从他们当前和长远的发展需求出发,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作风,做到以生为本,为生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5]因此,必须深入到成人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倾听学生的意见,反映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解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为学生谋利益,从而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把成人教育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教学和管理方法多样化,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管

方法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构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管。一方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这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性教学体制,灵活多样地规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时间和课堂,布置课堂作业。这也意味着不能在成人教育教学中一味地运用理论灌输法,而是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多样地开设远程课堂、网上作业,在保证课时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自己“被照顾”的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学生工作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状况,从不同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和工作职务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载体,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网络,培养成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法律观念和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促进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各展其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3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学生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在成人教育中不仅肩负着管理的职能,更需要履行教育的职能。管理者为履行自己的职能,更好地付诸以人为本的行为,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6]一方面,要发挥爱岗敬业精神,弘扬民主平等的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实际,通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爱岗敬业,发扬实事求是、平等民主的作风,为学生办实事,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示范。另一方面,要注重心灵沟通,富有爱心,满足学生的人格渴求和情感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同样,成人学生管理的各种工作和措施只有获得了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可,方能起到实效,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7]通过管理者与学生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师生互助、互谅、互动、互励,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4建设一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高水平学生干部队伍

内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成人学生自身是学生管理的内因,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为更好地实现成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突出其主体地位,需要充分调动成人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一方面,这支学生队伍要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自身是学生管理的主体,发挥其在学生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影响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情感实际,倾听学生的意见,反映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这支队伍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他们需要具备严谨求实、勤学上进的学习态度,具备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的道德风范,具备身先士卒、模范带头的工作作风,具备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从而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更好地为同学谋利益。

5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保障体系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任课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学生干部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想以人为本在成人教育学生工作中得到更好实施,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严格的任课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制定以人为本的专门的整套法律法规,对教师行为作出指导和规范,使教师有法可依,提高其法律意识。二是建立学生管理者的考核评价制度。将以人为本理念纳入其中,着重考核管理人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是否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深入学生实际;是否满足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需求,激发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习惯。三是制定科学的学生干部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学生干部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是否站在了学生的立场,反映了学生心声;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以身作则。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齐抓共管,形成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合力。

【参考文献】

[1]董珏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下区域成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4,(8):42.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J].思想理论导刊,2001,(4):23.

[3]鄢琦,汪辉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47.

[4]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2.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6]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5.

[7]顾明高.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5):4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作者:刘广伟 张季

上一篇:全球化消费主义管理论文下一篇:失真现象的会计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