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2022-08-30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和原则

以省市构建SS都市经济圈和建设SS新区为契机,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落实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立足实际,突出乡情特色,提高规划的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公用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依靠群众,项目带动。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二、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九合化工建材新型物流园区建设为助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形成“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高、三产抓突破、三产并进”的良好格局,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

按照“整体规划、尽快纳入、分步实施、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蓄积发展后劲、产业发展助力镇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道一园一区二中心”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和商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将中心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城镇。

(一)主要任务

1、撤乡建镇工作。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完成撤乡建镇的批复工作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2、道路建设。“二纵”即在原74号公路的基础上,建设镇区主干道和建材化工物流园区主干道,修建人行道、绿化带、安装路灯,建设排水排污系统,同时沿路规划商业网点。“一横”即在黄羊头拓建城区主干道与园区主干道连接的东西向道路。

3、排洪道建设。概算投资6000万元,完成北起九合祥川子,南至安宁排洪沟,紧靠东山脚,总长12公里的排洪道建设。防洪标准按一般城镇(非农业人口≤20万人)设防,设计洪水采用2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Ⅳ等小(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次级建筑物按5级设计。排洪渠断面为梯形,底宽10米,上口宽13.8-14.5米,深3.8—4.5米。

4、综合功能区建设。在黄羊头新建行政服务区和方便群众、发展产业的社会功能区,建设行政办公大楼和园区服务中心,并沿镇区主干道开发商业一条街,建设商铺、酒店和商住楼。

5、化工和建材物流园建设。以康顺石化循环产业园为龙头,资约29.05亿元,在危废处理中心周边占地4000亩,建成以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化工的工业区。在化工工业区和仓储物流区中间占地3000亩,建成以现代化工、建材物流为主的建材仓储区。在AA至中川机场公路旁(拓建的原74号公路)占地2000亩,建成以产品仓储转运为主的仓储物流区,最终建成化工、建材采购、配送和集散基地,形成以化工、建材中转、多式联运、批发配送、信息服务等为主体的化工和建材物流园。

6、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商贸中心建设。在黄羊头新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按照现代小城镇建设的模式,完善体育、文化、信息等功能,建设健身、休闲广场。在中心小涝池(现乡政府所在地)建设文化商贸中心,改善乡政府办公场所,建设具有文化、商贸功能的农村社区中心和广场。

(二)实施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提高、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和“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建成”的目标,小城镇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1、启动规划阶段(2010年)。一是道路及排洪道建设。争取启动原74号公路的拓建和排洪道建设工程。二是商贸开发区建设。争取完成商贸开发区选址、规划、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三是园区建设。以HH石化公司为主体,打造园区较好的软硬件投资环境。四是按照“八通一平”(“八通”即道路通、雨水通、污水通、供电通、燃气通、通信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一平”即园区土地平整)的高标准先期从九合与安宁接壤处向北至黄羊头整理开发1000亩园区建设用地,争取启动园区建设。五是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将中心行政中心外迁至九合段,合理划分黄羊头“行政功能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六是与安宁、西固自来水公司衔接,就近对接供水管网,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七是维修原乡政府办公大院,作为建设新行政中心和九合园区的过度性办公场所,并将其逐步发展成为全乡文化商贸中心之一。

2、实施深化阶段(2011年—2013年)。大力推进城镇供水、道路、镇容镇貌改造等建设工作,狠抓“五项建设”。一是镇区建设,重点完成道路、自来水、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民居建设,通过建设新农村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三是化工建材物流园区建设,通过土地整平开发,引进以现代化工、建材为主的产业。四是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和文化生活。五是组织建设,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全面完善城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提高城镇综合竞争能力。

3、发展提高阶段(2014年---2015年)。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推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消除阻碍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五项提升”,即主导产业提升、就业致富工程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主制度建设提升。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形成以经济建设促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城镇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快速有效发展,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城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为确保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成立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镇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小城镇建设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相关村同时成立相应机构和工作班子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领导与落实。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使全乡干部群众进一步理解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布局合理的小城镇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的具体体现,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执行规划,杜绝乱建行为。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修编规划,在批准的建设范围内进行规划布署建设。所有列入小城镇建设的在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红线,由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划线定点,在批准的建设范围内进行建设。严格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划,私自乱建,影响全镇小城镇建设工作。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经营城市理念,把城镇作为最大的资产来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土地、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采取招商引资、垫资建设、资金担保、委托招标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加快建设步伐,形成城镇投资的多元化,增强城镇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宜居古镇”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大气魄加大投入,以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文明新**。

二、定位和目标

小城镇发展的定位: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宜居古镇。小城镇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镇建设成为功能区分明,空间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管理较现代化的经济、文化、文明小城镇。

三、规划布局

(一)镇区规划布局

1、基本情况

*镇镇区东起东,西至小,北至村南,南至村北,面积2平方公里。

2、规划布局

(1)对政府驻地前后面积1平方公里进行规划设计,建设道路,成为行政办公区和居住新区。

(2)对**老市场进行改建,建设商贸服务区。

(3)对镇区东江、西江、小江进行治理,按河道实际情况,构筑拦水坝,分段拦水,建设防渗项目,形成水面景观,对河坝两侧进行绿化。

上述建设项目尚待详细规划。

(二)镇域规划布局:

按照镇域规划要求,全镇建设“两大市场”、“四大区域”、“一大基地”。

“两大市场”即*市场、*市场;“四大区域”即**大峡谷风景区、*故里旅游区、生态林种植区、林果种植区;“一大基地”即**养殖加工基地。

四、实施措施

(一)、实施“一化三集中”模式,加快小城镇建设与管理转型

“一化”即市场化。小城镇项目,通过市场运作、能够吸引外资的项目,有多少项目就要筹集多少资金。规划要市场化,放开规划市场,积极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镇域要做到统一规划设计,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规划一经确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和修改。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中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建设要市场化,

放开建设市场,通过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外商参与项目开发,实现小城镇建设“三高一出”,即高品位、高效率、高标准、出亮点。切实经营好小城镇建设土地,政府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最优化。管理要市场化,在人本化、秩序化的基础上加快市场化进程。小城镇公共事业要逐步推向市场,引入竟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逐步实现政府职能管理和社区管理一体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三集中”:一是产业向小城镇集中,主导产业向镇区集中。二是居住向社区集中,实行社区社会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办公向服务中心集中,以社区为基础搞好社区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完善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的管理机制

总的是要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小城镇建设运行机制。

(1)、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作用,明确小城镇建设总体思路,确定小城镇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制订政策措施,推进小城镇建设各项程序的组织实施。

(2)、规划先行:规划是实施政府主导的重要体现,要做好小城镇总体规划、具体规划。

(3)、市场运作:小城镇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银行贷款、股份投入等多种形式,组织项目实施。

(4)、部门配合:树立“全镇一盘棋”的观念,各部门各单位要协力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维持良好的建设秩序。

(5)、社会支持:全社会要支持小城镇建设各个项目,要服从和服务于项目的建设大局,要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全力搞好配合。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搞好小城镇建设

搞好小城镇建设,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搞好小城镇建设,要在全镇上下树立五种观念:一是树立“民生”观念,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为什么”的问题,切实把建好小城镇是为人民谋福利的观念落到实处。二是树立“经济”观念,解决好小城镇建设“是什么”的问题,抓好小城镇建设就是促进和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即以中心带动全面,进一步在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上达成共识。三是树立“共赢”观念,正确对待小城镇建设中的利益关系,实现政府、企业、老百姓、投资方等共赢共发展。四是树立“共建”观念,明确小城镇建设的主体,使各单位各部门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形成人民城镇人民建的强大合力。五是树立“对话”观念,注重小城镇建设中的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进政府与老百姓互动交流。

(四)、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小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

要以创建高标准生态镇、旅游镇、示范镇为总抓手,强化小城镇建设意识,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素质。要深入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在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先进典型,营造声势,鼓舞士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关心小城镇建设,支持小城镇建设,参与小城镇建设,真正为推进小城镇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五、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付组长由镇长、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片组组长组成,领导协调全镇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

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三篇:××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深入开展集镇建设“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为指导,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基础,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镇村互动,梯次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小城镇。

二、总体目标

坚持“改造、完善、提升”的原则,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现有城镇框架为依托,新建和完善一处商业街区,新建和完善一批标准居住区,建设一批绿地广场,建设一个专业市场,形成一套完善的垃圾、污水处理机制,每年整治一个中心村庄,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三、规划编制

以规划编制管理为龙头,××镇总体规划、××镇中心城

-5-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县政府批准。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的要求,确定产业发展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及时做好镇区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工业园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四、建设管理

1.新建和完善商业街区:

新建××街道西门商业区,建设一条商住为一体的商业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投资约8000万元,目前规划编制已完成。对S317线中街道商业区进行环境整治,拆除沿线铁棚舌头店、围栏、水井、立地广告牌、店面门头招牌、电线杆招牌、堆放的杂物等。

2.集镇居住区建设:

道路建设:在完善小城镇对外交通网络的同时,对重点路面进行全方位建设和改造,做到建成区范围内的道路全部硬化,镇区的道路、主要街道的人行道全部硬化,主干道路灯设置率100%,形成完善合理的城镇路网体系。初步规划建设液化气站到原农贸市场路口段道路两边“路侧石、透水砖、绿化、路灯、下水道”等配套设施。

给排水建设:镇区实行集中供水,供水普及率100%,以清淤、延长管网为主要内容,修建、疏通明沟、暗渠,加快小城镇排水工程建设,确保排水畅通。 环卫设施建设: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垃圾箱、果皮箱布局合理、数量满足实际需要;有简单实用的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公厕布局、数量合理,卫生清洁,使用正常。

3.集镇广场、绿地建设:按照规划要求,选择适宜地段建设供居民活动的文化休闲广场,达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以及配套活动设施齐全的标准。首先在××村陈湾中心村(原陈湾、合义、付湾3个自然村庄)建设标准居住区,配套广场、绿地、体育设施和公厕等设施。另外,在政府办公楼前开辟绿地广场。

4.专业市场建设: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拟在梅山商城落实××临时农贸市场经营场所,拆除原破烂不堪的菜市场,取缔骑路集市和流动摊点,在S317线与105国道交叉口地带,规划建设新的农贸市场。完善××竹木大市场。做到市场规划建设超前,管理措施到位,经营秩序规范。市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完善,有专用停车场地;有安全通道及消防设施。

5.集镇垃圾污水处理:扩建景山垃圾填埋场,日填埋垃圾3吨。扩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6吨。

6.中心村庄整治提升: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抓好上河村中心村庄建设,确保通过各级验收。

7.“三线三边”建设:

-5- 对镇区主要街道建筑立面进行美化改造,确保街道建筑立面协调美观,富有特色。计划11月始在集镇主要干道进行“绿化、下水道、路侧石”综合配套。

广告和门头牌匾整洁、美观、做到统一规划。拟于9月份进行集中整治。

境内317省道及105国道(陈院、上河、××和光明村)路边新建太阳能路灯100盏,栽种樟树5000棵,刷写、悬挂 “三线三边”宣传牌10幅。

④加大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大力整治城镇“脏、乱、差”现象,做到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环境卫生 干净整洁,确保道路交通通畅。调整组建镇城管中队,由镇集镇办、国土所、街道社区干部和聘用协管员等为成员,配备电瓶巡逻车,统一制服着装,打造一支精干的城管中队队伍。并计划在集镇317省道和105国涎交叉路口处安装红绿灯(配电子拍照),在集镇主干道地段设置岗亭。确保集镇环境卫生、店面经营和车辆秩序常态化管理。并计划在集镇317省道与105国道交叉口处安装红绿灯,在集镇主干道地段设置岗亭。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全镇小城镇建设工作。 2.加快工作进度。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强化时效意识,倒排工期,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提升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小城镇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进。

3.严格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对任务不达标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追究责任。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以有效的考核奖惩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2014年5月15日

-5-

第四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余县《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工作要求,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设施、统筹协调”及新农村建设要求,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创新小城镇发展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打造功能完善、产业配套、聚农兴商的城镇体系。

——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高起点、高标准地调整或修编各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产业支撑,特色带动。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根据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一 1

产抓发展、二产促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工作思路,以第二产业为主,吸引、集聚和促进第

一、三产业发展,辐射到各乡(镇)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以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型城镇。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完善市场建设,规范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氛围。

——统筹发展,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心,加强统筹协调,适度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努力实现投资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逐步建立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做到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二、发展目标

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内将大余县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生态优美且具有一定辐射带动的新型宜居新城镇。

“十二五”期未,全县小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8.2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6.5Km。小城镇道路硬化率达

到100%,供水普及率80%,排水设施覆盖率75%,绿化覆盖率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m²,努力实现生态园林城目标,污水处理率35%,垃圾处理率46%,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结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三、工作重点

1、高起点编制规划。根据各乡(镇)编制好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镇区规划。结合乡镇的发展现状,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特色、文化遗产等组织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高品质打造精品小城镇。

2、高标准统筹管理。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道路网络、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各乡(镇)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和商贸街区,特别是新城镇、池江镇;出台《关于加强村镇建房规划审批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村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新建房屋标高、层高、总高、建筑立面效果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同时加强对村镇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巡查监督力度;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做好镇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工作,完善道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促进镇容镇貌根本改观,

全面提高集镇管理水平,增强镇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3、促进省级示范镇发展。新城镇、池江镇分别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结合当前我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和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契机,指导和协助新城镇、池江镇做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4、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现有城镇化推进的基础上,加强与各乡(镇)的沟通、协调,上下联动,提高效率,指导和协助各乡(镇)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5、打造舒适宜居环境。大力在各乡(镇)推广建筑节能、节水、减排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推广“沼气池替代化粪池”,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利用太阳能;推广水旱轮作、间作套种、节水灌溉等清洁生产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强传统街区风貌保护和文物单位修复,加强古村落、古宅、特色民居和红色故居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格,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整体风貌,提升文化品位。

6、创新投资发展机制。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先

行先试,创造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发展的路子。创新投融资机制,按市场化模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积极盘活国有土地,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拆迁、出让机制,做到土地收储、出让规模适度、合理,实行净地出让,确保政府合理收益实现,实行项目综合开发、滚动发展。

7、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规范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引导和控制能力。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招投标、原材料选用以及施工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小城镇建设项目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加强建设立法和执法工作。结合县情实际,制订出一批操作性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将建设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五篇:衡阳市小城镇建设试点方案

发展小城镇是事关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我市小城镇的发展步伐,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试点背景

(一)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领导日益重视。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1994)2号文件精神,我市先后于9

4、9

7、98年三次召开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并于9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小城镇的决定》。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更加重视小城镇建设。去年7月份,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今年7月份,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市委政研室、市建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市小城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各县(市)区领导也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时将小城镇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建制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二是小城镇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建制镇105个,建成区总面积达95.3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70.6万人,分别比92 年增加17个镇,28平方公里,23.5万人。多数建制镇规模都翻了一番。

三是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近些年来,我市各建制镇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建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如以西渡、开云等镇为代表的综合型小城镇;以金桥、永济等镇为代表有农贸型小城镇;以松柏、界牌等镇为代表的工矿型小城镇;以三塘、新塘等镇为代表的交通型小城镇,以及南岳、荣桓等镇为代表的旅游型小城镇。

四是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八五”以来,全市建制镇镇区新建道路总长380公里,硬化面积达144万平方米,建成自来水厂52个,新(改)建农贸市场83个,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建成排水管道506公里,修建桥梁117座,公厕225座,新装路灯2120盏,人均居住面积达12.83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1280.6公顷,100%的建制镇实现“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程控电话。

五是小城镇管理日趋规范。近年来,我市陆续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合理规范的制度,并出台了一些相关优惠政策。全市小城镇管理网络已基本形成,98年通过市编办批准,市里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应增设了村镇股(办),绝大部分建制镇成立了建设管理站,部分镇还设有环卫清扫站、城管监察队、房管所等一些专职机构。

六是小城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几年来,我市小城镇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0%以上,1998年全市建制镇社会总产值占同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3.9%。全省现有的104 个“经济强镇”,我市约占10%。

(二)我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认识不够深。撤乡建镇后,有的领导对小城镇在整个农村经济工作中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认识不足,因而抓得不力、不实。

二是整体规划偏小。全市105个建制镇非农人口过5万的只有2个镇,按小城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小城镇实际占地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建制镇不足30%。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以致农村中出现了乡镇工业分散化、 离农人口“两栖化”等不合理现象。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全市相当一部分建制镇重地上建设轻地下建设,重轻配套设施,以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由于城镇建设不够配套,导致缺乏对人口和企业迁入的吸引力。到98年底,我市非农人口与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8.5%,按市镇人口城市化率也只有28%,略持平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28.62%的平均水平。

四是规划修编相对滞后。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普遍存在标准不高,规划不深,功能不全等问题,如道路设置、园林绿化等规划水平都较低。同时规划修编滞后,我市绝大部分建制镇八十年代编制的总体规划,至今还有部分未进行修编,有的镇虽有总规,但无详规和专业规划。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五是城建资金严重不足。部分镇筹集资金的有关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譬如由各县(市)区有关部门统一收取的城市维护税、国有土地出让金等并没有按比例足额返回乡(镇),而作为小城镇建设主体的乡(镇)政府,80%以上都负债运行,人头经费难保,造成城镇资金严重短缺。

六是城镇管理不到位。我市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尚不够健全,机构队伍、法规制度尚不够完善,管理人才缺乏,人员经费难到位,致使管理比较粗放。城区脏、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试点思路

(一)试点范围和数量

我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采取市、县二级进行。按照建设部“625 ”试点工程的统一部署和省小城镇建设试点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除配合省建委抓好试点市工作外,市里抓的试点工作分县、镇二个范围进行。其中试点县1个,示范重点镇20个,名单见附件。

(二)试点目的

经过三年到五年的努力,率先建成20个规划好、机制活、发展快、实力强、管理优、功能全、环境美的示范重点镇,树立样板,积累经验,带动全市小城镇快速发展,促进全市乡镇相对集中,更大规模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全市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而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试点期限:到2010年底,试点工作结束,并对试点进行全面总结和验收。

三、试点要求和目标

(一)试点市。从全市市域出发,以全市的县城和建制镇为试点对象,主要完成以下试点工作:

修改完善好全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分期分批组织编制好全市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到2002年,全市小城镇全部完成总体规划,80%以上小城镇完成详细规划。至2010年,全市小城镇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要全部完成编制工作。同时每年有2个以上规划在省里获奖。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全市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全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2015年前,以衡阳市为中心,“三沿”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即京广、湘桂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322国道及沿湘江城镇带为轴线),把衡阳市建成现代化城市,耒阳市建成中等城市、衡阳县、祁东县建成县级市,把南岳、松柏、三塘、新塘等六个镇建成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界牌、 白果等16个镇建成3万人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镇,30个乡镇步入小城镇, 使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8%,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依托,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为纽带,联系广大农村腹地的市域城镇体系。全市小城镇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到2002年,要将全市20个镇率先建成规划好、机制活、发展快、实力强、管理优、功能全、环境美的示范重点镇,它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要高于本县(市)区一般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配套完善,服务设施的功能比较齐全,辐身力强,凝聚力大。 全市小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11平方米,道路铺装率90%,用水普及率达90%,用电户比例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24平方米,全市城市化水平达33%。农村人均收入2700元,小城镇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率 达95%。全市小城镇建设的中期目标:到2010年,全市小城镇达到 125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2%,人均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道路铺装率95%,用水普及率达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26平方米, 全市40%小城镇镇区主要街道达到“村镇样板街”标准;人均收入3200元,50%的小城镇达到“经济强镇”标准,小城镇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率达100%。

加强全市小城镇建设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规划执法检查,每2 年要组织一次检查活动,加强对小城镇违法违规建筑的处理力度。全市小城镇“一书两证”的发放率到2002年达90%,到2010年达98%。加强全市小城镇建筑设计管理,把好设计资质审查关,规范设计市场。建立工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村镇建筑工匠管理,到2002年,建筑工匠的发证率70%,到2010年达90%。保证全市小城镇建房合格率达100%,优良率45%以上,且无房屋倒塌事故,无因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员伤亡。制定全市小城镇房地产管理制度,规范小城镇房地产市场。组织全市小城镇积极参加各种美化、亮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试点县。从全县县域出发,以县城和县城以下的建制镇为试点对象,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编制好全县的城镇体系规划,分期分批组织编制好全县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至2002年,全县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全部完成,并且每年至少要有1个规划在省里获奖,到2010年,获奖规划要超过4个。

到2002年,全县小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11平方米,道路铺装率85%,用水普及率达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用电户比例达100%,人均住宅面积达24平方米,全县40%小城镇镇区主要街道要达到“村镇样板街”标准;全县城市化水平达30%,人均收入2500元,40%的小城镇达到“经济强镇”所要求的“经济强、面貌新、管理好”标准。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率达100%。到2010年,人均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道路铺装率95%,用水普及率达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26平方米,全县50%小城镇镇区主要街道要达到“村镇样板街”标准;全县城市化水平达40%,人均收入3000元,60%的小城镇达到“经济强镇”标准。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率达100%。

以多种形式,加强全县小城镇建设法规的宣传。加强规划的执法检查,每年组织一次执法检查活动,对小城镇违法违规建筑及时处置。“一书两证”的发放率到2010年达98%以上。加强小城镇建筑设计管理,把好设计资质审查关,规范设计市场。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保证全县小城镇建房合格率达100%,优良度30%以上,且无房屋倒塌事故,无因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员伤亡,加强村镇建筑工匠管理,到2002年,建筑工匠的发证订达90%,到2010年,达98%。探索全县小城镇房地产管理的新方式,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到2002年,管理人员培训率达100%。 组织开展小城镇美化、亮化的各项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示范重点镇。从全镇域出发,以镇区作为主要的试点对象,完成以下工作: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要综合研究和确定好镇域村镇体系及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布置各项公共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详细规模要以总体规划为基础,深度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以直接指导建设。到2002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均要编制完成,并且要争取在省里获奖。

高质量高效益抓好示范重点镇建设。到2002年,示范重点镇要达到街道配套:主要街道硬化,人均硬化道路面积5平方米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10平方米,道路铺装率80%,要求镇区主要街道符合“村镇样板街”标准(长度不少于200米,宽度不少于20米;车行道硬化、路缘石整齐、人行道铺装、下水道通畅、行道树整齐;沿街有一座以上高标准公共厕所;两旁按标准设置垃圾箱、果皮箱;临街建筑整齐美观);绿化良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 设施完善, 镇区要有一座日产2000吨以上规模的自来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90%,新建街排水设施完备,80%的污水有组织排放,集贸、邮电、电力、运输、金融等设施完备,教育、文化、医疗和环卫等设施齐全,开通了程控电话,用电户比例达100%,主要街道装了路灯,亮灯率95%以上;经济发达,示范重点镇国民生产总值达8000万元以上(不含中央、省、县属企业产值),财政收入700 万元以上,集贸额达500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2400元以上,城市化水平达29%,争取达到省“经济强镇”的标准。到2010年,人均道路面积达14平方米,道路铺装率90%,用水普及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26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38%,人均收入2800元。

加强执法管理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建设法规的宣传。强化规划的执法检查,及时处置违法违规建筑。“一书两证”的发放率要达100%。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凡新建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建筑物和主要工程设施都必须进行设计。把好设计资质审查关,规范设计市场,推行设计招标制,建立设计责任承担制度,推广优秀住宅设计方案。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对个体工匠的培训,2002年建筑工匠的发证率达90%,到2010年98%以上;规范建筑市场,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推行施工社会监理制,加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建立完善的城建档案管理制度。要保证建房合格率达100%,优良率30 %以上,且无房屋倒塌事故,无因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员伤亡,加强房地产管理,做好房屋预售和房屋租赁许可及房屋产权、产籍的管理工作。加强建设人员的培训,到2002年,管理人员培训率达100%,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制定镇规民约,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镇容镇貌整洁,街道卫生干净,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示范重点镇镇区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工作要进入所属县(市)区的先进行列。

四、措施和政策

各试点单位要积极探索小城镇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改革步伐,探索高效快速建设小城镇的新途径、新方式,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健全机构。市委、市政府已成立小城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还要成立“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为副局级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小城镇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行政职能,协调小城镇建设的各方面关系,定编3-4人,归口市建委管理。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各乡镇设立建设管理办公室,建制镇配3-5人,乡2-3人,并将这些建设助理员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

修编规划。小城镇建设要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不能一哄而起,更不能盲动。要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认真搞好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论证,使规划做到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目前,全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已近尾声,各建制镇的规划修编必须抓紧,决不能将“两无”(无测图、无规划)小城镇带入二十一世纪。主在修编过程中,要把旧镇改造、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作为小城镇规划的重点,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决不能以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流失为代价,换取单纯意义上的发展。同时,要搞好“三个集中”,即综合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区集中,农村人口逐步向小城镇集中,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园区集中。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画”到底。

搞好建设。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着重解决好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环卫等问题。要结合具体情况,把“功能齐全、美观适用”放在第一位。通过配套完善的设施,增强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强化自身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持示范重点小城镇,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体现出示范重点小城镇的优越性和示范作用。示范重点镇建设要在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按顺序一抓到底,体现整体性。重点镇建设要按照“五大要素”(住宅小区、社会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乡镇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制定指标体系,搞好“六个一”(一条上档次的主街道、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一个集贸市场、一个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一个公园、一所中小学)工程建设。提高重点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强化管理。小城镇的管理要走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路子。各级各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省、市有关城镇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城镇意识和法律意识。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建筑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和方法,实现建设市场化、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同时,要认真抓好城镇形象工程建设,塑造街道形象、单位形象、居民形象。要深入开展文明常识教育,组织群众参与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创建活动。中央、省、市、县(市)区所属在城镇的行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上,都要服从所在乡(镇)政府的统一安排。

(二)解放思想,推行五大政策。

放宽户籍管理。改革户籍管理,实施户籍属地原则,即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为农民进镇区建房、经商、办工业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加快重点小城镇人口聚集。凡居住在镇区规划范围内,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居住2 年以上)和稳定的职业或正当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考虑给其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并在子女入托、上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从2000年起,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的示范重点镇。

改革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正确处理好保护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关系,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耕地总量控制、动态平衡,在用地指标上要向示范重点镇予以倾斜,在土地管理中,可以考虑只要小城镇总休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并且严格要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又有复垦耕地的措施,就应考虑允许调整用地滚动使用和先征后复垦。小城镇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实行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凡经营性土地出让,要实行公开招标、拍卖。鼓励农民进镇落户,允许其承包的土地以划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形式,在集体经济范围内实行流转。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镇建设投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辟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运用市场机制,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可采取依法开征合理的税费“收”一点,扩大社会化服务,合理收费“补”一点,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引”一点,引导进城农民“筹”一点等多种办法解决。在小城镇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要全额返还乡镇,用于城镇公共事业和公用设施的维护建设。由各县(市)统一收取的各乡镇城市维护税,原则上全部返还各乡镇。城镇国有土地出让金的70%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商部门在乡镇收取的市场管理费要保证70%用于当地小城镇的市场的建设或留作基础设施投资。在示范重点镇辖区内收取的治安营业税、耕地占用税、房地产开发所上交的营业税,市、县分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办法,留成部分通过支出渠道也全部返还乡镇。

改革小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根据中央有关机构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县(市)区政府应当根据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和不同情况,进一步向小城镇政府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以有利于调动小城镇政府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和推动周围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成为精干高效、功能齐全的政府。对于被市里列为示范重点的小城镇,可以赋予一定的县级管理权限,特别是城镇管理所需要的行政处罚、公安、税务、环保等权限。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能够在小城镇长期安居乐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消除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后顾之忧的必备因素。所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搞好各类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对没有固定职业的城镇居民或没有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分别在城镇建设费用和农村土地流转资金中提取相应比例作为保险基金。此外,还应逐步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建立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社会服务组织。

五、组织与实施

各试点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一是各试点党委、政府要把小城镇试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例会制,每年至少安排三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试点建设问题,对重大问题形成决议;二是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试点工作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促有关试点工作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审查试点的工作计划,并指导其实施;三是试点领导小组在制定政策、筹集资金、人员安排方面对试点工作要尽力给予支持,帮助解决困难,及时总结经验,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四是选任政策熟、专业精、业务好的人员充实管理队伍,提高队伍的战斗力;五是对试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

六、交流与总结

一是各试点要及时向市里汇报试点工作,以利于市里及时掌握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推广试点的先进经验。各试点单位每年6月要向市里进行一次口头汇报,每年12月底必须递交一份书面材料。汇报的内容包括:试点领导机构的设置及其效应的发挥情况;建设情况(项目、名称、投资及进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先进、典型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打算。

二是各试点单位之间要采取互访经检互学等形式,加强联系与交流,共同促进进步。有条件的试点可到小城镇建设搞得比较好的沿海地区甚至国外考察学习,将其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带进我市。

三是市里将于每年年初召开一次试点单位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研讨试点策略,部署试点任务,总结试点经验和教训。每2-3年召开一次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成功的试点经验进行大面积推广。

上一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素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