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2022-11-03

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复习指导思想, 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全面把握住物理教学大纲、教材的重难点及相关知识的区别, 是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的关键。

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教育不仅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同时还要为其他岗位输送实用人才。在注重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教学。在合格率上下功夫, 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下功夫, 把初中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过程中, 要有计划、有目的, 一定要把握住每一堂物理复习课的重点和关键, 使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一般地说, 复习大纲要求掌握的考点和该考点对应的实验都是重点。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概念一定要弄清它的物理意义及其类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比较辨别、深化和联系实际的方法加深理解,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使知识串成线连成网, 形成有机的联系和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教授的内容从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也不是以防止物理知识的遗忘为目的。而是每一堂物理课就应该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 加深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必须做到每一堂物理复习课都是在继续向学生输送新的信息。复习课是以物理知识进一步深化、精化、简化、系统化为目的, 将物理知识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寻求学习方法的过程。例如:在复习电表这一知识点, 可利用归纳总结法将这些内容概括为九字“先看柱, 认刻度, 再读数”。

一、先看柱

(1) 看电流表、电压表是否调零, 若没有应该首先调零; (2) 看接入电路的是电压表还是电流表, 电压表或电流表在电路中是串联还是并联; (3) 看清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接线柱的导线是对应的哪个量程。

二、认刻度

(1) 认清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对应表盘的上面刻度和下面刻度; (2) 认清接入电路电表的大格刻度是多少、小格数值是多少、分度值中的估读是多少。

三、再读数

(1) 读大格数值; (2) 读小格数值; (3) 读分度值的估读值; (4) 单位;即:读数值=大格数值+小格数值+分度值的估读值。

因此, 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不但要有系统的复习计划, 还要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复习目的。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明确课本上的物理知识, 该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 哪些是基础知识、一般知识、重点知识、重要知识。还要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每一堂物理复习课的目标。达到此目标, 应抓“纲”务“本”, 因为物理教学大纲是编写物理教材的准则和依据。课本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上物理课时仍以课本为基础、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明确概念, 掌握规律、注重实验。

实验是教好物理复习课的基础, 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初中生由于受抽象思维的局限, 开展实验探索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为思维加工提供大量素材, 而且为学生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根据学生的知识规律, 依据启发教学原则, 以突出实验教学为宗旨,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情景—问题—猜想—探索—结论—应用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去做实验, 既要熟悉典型实验, 又要利用第二课堂布置启发性、创造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将重点实验制成课件, 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直观的模型, 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真实、可信。这样就能将一些复杂的问题模型化、简单化、学生就能容易深入理解基本概念, 掌握知识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学有所获, 学有所用, 才能培养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型学生。因此教师上好实验复习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初中物理复习编选题目过程中, 切记不要随便拿题给学生练习, 给学生的练习题一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加强多方位训练, 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在编选题目时一定要依据复习大纲, 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精选精编出符合所教学生实际的题目, 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审题, 因为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开始和基础, 对题目的阅读一定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达到看懂题目内容的目的。答题时针对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各类题型的测试功能不同, 做到答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学生完成复习题后, 教师要认真评讲, 让学生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 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实验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无定法, 物理复习教学也无固定模式, 力求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方法。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的功能及运用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