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人士的就业优势与方向——以兰州及周边地区为例

2022-09-10

1 智障人士的解读

据相关知识的普及得到, 智障人士是占一定数量的, 并且他们的存在不论是对自己而言, 还是对家庭来说, 都是不小的负担。智障人士, 即有智力障碍的人士, 智力障碍是指脑补功能发展缓慢或不能如常完全发展, 使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受到限制或遇上困难, 不及常人, 一般按照智力发展的程度将其分为四类:轻度 (智商在50~69, 人数约占智力残疾总数的80%, “能教育者”) 、中度 (智商在35~49, 人数约占智力残疾人数总数的12%, “能训练者”) 、重度 (智商在20~34, 人数约占智力残疾人数的7%) 和极重度 (智商分数在20以下, 在全部智力残疾总数中的比例不足1%) 。

2 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入状况

2.1 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入的现状

由于他们智力存在问题, 致使他们融入社会的程度不高, 所以一般情况下, 他们没有办法如同正常人一般在这个社会中正常的生活, 也因为人们传统的偏见, 和固有的思想意识, 对他们的接纳程度普遍不是很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社会对这类人士的关注和帮助也逐渐增多, 很多中轻度智力残疾人, 通过学习和培训有融入社会的能力, 但是因为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经济状况等问题的存在, 使得很多智力残疾的人无法获得教育和培训, 从而丧失了融入社会的机会, 逐步地被边缘化, 也使得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处于这一问题的存在, 我们走访了兰州市相关单位, 尤其以兰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为主, 对智障人士做了更多的了解, 在与其机构获取联系后, 我们便针对相关问题, 进行了询问和了解。

我们从中得知兰州的慧灵主要的服务是让这些智障人士的生活常态化, 与人接触, 进行社区训练等, 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走到社会中去, 这个机构一般接纳这些人的年龄一般是14~40岁, 因为了解到, 目前这个机构专业人员较少和相关方面资源的欠缺, 所以并不提倡接纳年龄较小, 或者是智力障碍程度较高的智障人士。也从中了解到, 这个机构更支持的是庇护性就业, 因为从人际交往方面来说, 智障人士还是会遇到问题, 外出工作, 不仅仅只是工作, 这个过程中还会有交流, 但是对智障人士而言, 他们在这种场合中的交流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慧灵的工作人员在跟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也谈到, 在庇护性就业这一问题上, 做的还不成熟, 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就现在而已他们尝试过的工作就是手工编织, 进行义卖, 还有组建清洁队, 组织他们去小区打扫卫生, 就这个机构而已, 他们尝试过的智障人士的对外工作方向, 即支持性就业就是去超市, 比如保洁、安保, 因为这类工作相对比较轻松, 简单。

2.2 智障人士的社会接纳程度的高低

通过接触和了解发现, 轻度的智障人士, 在行为和情绪方面并没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一般都是比较稳定的, 仅仅是智力相对底下而已, 但是在社会中, 人们对其的接纳程度还是比较底下, 在与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得知, 在带领他们外出时, 不管是乘坐公交的过程中, 还是去小区进行清洁时, 大多数人们的态度就是远离, 因为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让他们常态化, 但在这个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问题, 极少数博物馆在门口就会有“禁止有智力障碍的人士进入”。我们也发现, 在社会中, 对这类人士有友好态度的大多都是接触过他们的人, 除了这一部分人之外, 社会上更多的人对她们的情绪还是以抵触为主。

3 智障人士的就业方向

经调查发现, 智障人士适合庇护性就业, 比如说接单子、完成单子等。

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 对智障人士做了一定的了解, 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只是在智力上存在一些问题, 但他们其实和所有普通人都是一样的, 甚至他们在有些方面是要强于普通人的, 就在走访慧灵的过程中, 也参观了许多他们的作品, 有手工编织的作品, 还有绘画的作品等, 尤其能从他们的画中感受到不同的东西。通过这些也对智障人士的就业方向有了一定了解, 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过程中得知, 他们是能从事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职业的, 比如手工编织等一些手动能力的工作, 在之前, 兰州慧灵是接到过单子, 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张, 所以没有进行得很成功, 但是慧灵一直在尝试着, 让智障人士有融入社会的能力, 培养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也在努力让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有承担自己的能力。

4 智障人士的就业及社会支持力度

4.1 基本就业现状和社会扶持力度

研究表明, 目前兰州市智障人士的就业率偏低,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智障人士就业支持力度不足, 主要表现在正式支持的政府政策不足和支持力度不够。在智障人士就业这一问题上, 除了他们自身需要一些努力之外, 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和这个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我们应该树立“智力残疾, 权利完整”的理念, 智障人士只是智力稍有欠缺, 但他们享有和智力健全的人一样的权利, 智力残疾的人也应当有自己的尊严, 自己价值和自己的前途。其实智力残疾人中的92%都属于“能教育者”和“能训练者”, 只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和条件, 他们是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融入这个社会中的,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指出“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长期损伤的人, 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 可能阻碍残疾人在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所以更加需要这个社会特别的扶持和帮助。

4.2 为什么要注重解决他们的就业状况

本次调研考察活动主要是通过寻找发现智障人士的自身就业优势与就业方向, 来改变企业及人们对智障人士的传统看法和偏见, 试着接纳他们, 促进智障人士就业的机会, 使他们能够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走上就业的道路, 让他们能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活, 享有平等而完整的人生, 能够改变智障人士家庭的生活状况, 通过调查研究以及相关人员解释发现, 智障人士相对来说, 比较适合庇护性就业, 这类工作比较适合他们去进行和完成,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看, 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都会有助于这个群体更好的发展。

4.3 如何促进和解决智障人士的就业问题

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可以看出, 法规政策大多是关于, 如何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而制定的,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为残疾人平等参与就业提供了可能, 在具体实施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对那些无劳动能力的智力残疾人而言, 即使给他提供了平等参与就业的机会, 但由于自身的原因, 他们不可能从中得利, 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有相关政策来从经济上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我国近年来, 这方面的扶持力度还是不小的, 地方也在响应号召, 重视此类问题, 但是还是可以感觉到的是, 支持力度和扶持力度的欠缺。只有社会大幅度的倡导, 和扶持力度的加大, 才会使得这个社会对智障人士有更多的了解, 然后才会有理解和支持, 进而促进智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 享受和普通人一样的权利, 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这也是社会在不断进步文明的标志。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一方面能让他们自食其力, 另一方面对智障人士的单方面扶助转变到赋予他能力去实现社会价值, 是更有意义的事, 我们对他们产生的尊重比对他们的同情更重要, 通过社会普通群众的关注, 企业政府的大力支持, 扶持, 使智障人士发挥自己的特长, 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不仅能够改变智障人士家庭的生活状况, 也能使他们走出封闭的家庭生活圈, 获得社会对其应有的尊重。

摘要:一直以来, 智障人士在人们的潜意识里, 与正常人总是不同的, 正是因为人们传统的偏见, 使得智障人士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 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成为家中的负担。本文围绕对智障人士的相关调查和研究, 发现智障人士自身的就业优势与就业方向, 并通过这种方式, 使人们对智障人士有新的看法, 让智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 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享有平等而完整的人生, 获得社会的尊重。

关键词:智障人士,就业,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 邵子珊.智力残疾人群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 陈书爽等.智力残疾的就业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5) .

[3] 马红英.智障人士社会接纳程度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 2007 (3) .

[4] 申琳琳.支持性就业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 2008 (10) .

上一篇: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纠纷的法律救济研究——以监管机构救济为切入点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