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2023-05-30

第一篇: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龙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本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哈尔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下简称民办培训学校),按照国家、本市及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资格培训,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的、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分为五级,即职业资格五级(初级)、职业资格四级(中级)、职业资格三级(高级)、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培训是指为劳动者适应某一岗位需要开展的、以提高技能水平为主的职业性培训;新职业(工种)是指劳动保障部已正式颁布职业名称,但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

第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是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其教师和学生依法享有与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的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

1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按照“适应需求、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对民办培训学校进行管理,将其纳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职业培训规划,采取措施予以扶持,鼓励民办培训学校依法发展、资源统筹、开放创新、办出特色。

第二章

职责与审批权限

第五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民办培训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负责:

(一)

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以及本市的有关规定,制定本 市民办培训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标准,组织开展民办培训学校的评估和评优工作,负责民办培训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二)按权限负责民办培训学校的审批工作;定期发布民办培训学校职业(工种)设置标准和民办培训学校开设职业资格培训的职业(工种)范围;组织专家对民办培训学校职业(工种)设置资格进行评审。

(三)按照“行业优先、布局合理、择优认定、逐步推开”的原则审批新职业(工种);定期发布和更新开设新职业(工种)的范围;负责新职业(工种)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开发。

(四)定期发布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的范围。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民办培训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按权限负责辖区内民办培训学校的审批工作。

(二)负责审批为社会各类人群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负责对辖区内民办培训学校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民办培训学校的教学、师资、培训、鉴定、学生管理、广告、收退费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六条 设立民办培训学校按以下权限审批:

(一)举办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初、中级)职业(工种)培训的民办培训学校,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同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二)举办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及以上职业(工种)、国家统考职业(工种)的民办培训学校,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推荐,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抄送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为社会各类人群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民办培训学校的设立、变更、延续、终止

第七条

以社会组织名义举办民办培训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有与其培训项目相适应的办学资金。

以个人名义举办民办培训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联合举办民办培训学校的,应当视出资比例及经公证机关公正的联合出资协议书,确定一方为举办者。

第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民办培训学校名称应当包括其所在行政区域和冠名,冠名不得使用专有名词。

民办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得与已登记的其他学校名称相同或相近,学校的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 民办培训学校只开展某一特色职业(工种)培训或关联性强的职业(工种)培训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可以使用职业名称冠名。 第九条 举办民办培训学校应当符合《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见附件1)及相应的职业(工种)设置标准。

第十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申办报告》(格式要求见附件2)一份;

(二)《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表》(见附件3)三份;

(三)拟办民办培训学校的章程:

(四)单位办学应出具举办者的法人资格证明及复印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办学的证明文件。公民个人申请办学应提交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和申请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五)拟办民办培训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拟任校长、财会人员、职工的身份、学历、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六)拟聘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学历、资格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七)拟办民办培训学校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文件。具有资质的

4 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资金以外的方式出资的,还应提交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

(八)适合用作办公、培训和实习场地证明。自有场地的民办培训学校,提交场地产权证明,租借场地的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租借契约及场地产权证明;

(九)满足教学和实操培训需要的主要设施、设备的清单;

(十)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教材提供目录及编者)。

有关证照、证书、证件、教材等除提交复印件(目录)外,还应提供相应原件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对。

第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章程应当包括以下事项:

(一)学校名称、校址;

(二)办学宗旨、办学规模、职业(工种)设置、培训层次和形式;

(三)学校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

(四)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它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五)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产生和罢免的程序;

(六)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使用)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员考核鉴定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七)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八)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

(九)章程修改程序及其它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5 第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举办者申请材料后,按以下程序审批:

(一)举办者按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后,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应出具书面受理凭证;对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员不予受理,但需书面告知补充材料。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二)对受理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小组评审意见。

(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专家小组评审意见,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的,下达正式批复;不批准的,向申请者书面说明理由。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正式书面批复及《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表》(一份)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四)经批准的民办培训学校,持正式批复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填写要求见附件4)。

第十三条 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培训学校,申请增加职业(工种)培训资格或在原有职业(工种)培训资格的基础上申请上一级职业资格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

(一)《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表》三份;

(二)本办法第十条第

(六)、

(九)、

(十)款要求材料;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及第十二条要求进行

6 审批。

第十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根据学校性质,持《办学许可证》,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到相应的机构编制委员会或社团管理办公室办理法人登记;同时还应到有关部门办理组织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办学许可证是民办培训学校办学的合法凭证,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应放置在民办培训学校的主要办公场所明显位置,副本在审批机关监督、检查和办理相关手续及开展社会活动时使用。民办培训学校遗失办学许可证应立即登报声明,并持声明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补办申请,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补发。

第十六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在经批准的办学地址开展教学活动。民办培训学校需要变更学校地址的,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一)民办培训学校需在本区域内变更办学地址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附件5)三份;

2、本办法第十条中

(八)、

(九)款要求材料;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同意变更的,应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

(二)民办培训学校需要在本区域外变更办学地址的,应到拟变更地

7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要求,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同时向原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终止申请。

第十七条 民办培训学校需要在批准的办学地址以外增设教学地点的,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民办培训学校在经批准的区域内增设教学地点的,应填写《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增设教学地点备案表》(附件6),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民办培训学校在增设的教学地点,不得直接使用学校名称,应使用学校教学分部字样。

(二)民办培训学校在经批准的区域外增设教学地点的,应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要求,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合并、分立的,在民办培训学校进行财务清算后,由民办培训学校的决策机构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举办者签署的,并经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同意的合并或分立申请(合并的需提供双方申请);

(二)财务清算情况报告;

(三)民办培训学校章程(民办培训学校合并、分立后,形成新的学校章程)。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并将结果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8 涉及培训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职业(工种)的民办培训学校,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 民办培训学校举办者变更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三份;

(二)原举办者提出变更的申请及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同意的书面材料;

(三)新举办者接受变更的申请。新举办者为单位的应提供单位法人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新的举办者为个人的,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以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

(四)财务清算报告及新的举办者重新提供的办学资金证明。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并将核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民办培训学校变更校长的,应符合《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设置标准》中校长的条件,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三份;

(二)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变更校长的决议书及申请;

(三)拟任校长的身份、学历、资格等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核准的,应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并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9 第二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变更学校名称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三份。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批准的,应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并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民办培训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变更的,民办培训学校应及时将相关人员的身份证、学历证明、职称证明、职业资格证明等材料及加盖学校公章的决议文件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民办培训学校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办学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办学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所属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三份;

(二)法定代表人或举办者签署的,并经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同意的延续申请;

(三)办学许可证副本。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批准延续的,应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并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申请终止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举办者签署的,并经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同意的学校解散申请报告;

(二)经国家认定的审计机构出具的财产审计报告;

(三)善后工作安排;

(四)办学许可证正、副本。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批准终止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及时收回学校印章并销毁,并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教学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依法履行职责。

第二十六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做好校内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建立健全资金和财产管理制度。民办培训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在民办培训学校存续期间,不得抽逃出资,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二十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建立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并建立教师培训档案。

第二十九条

民办培训学校对完成学业的学员,经考核合格的,应颁发《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由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

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的,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审核学员培训资格和进行培训;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由民办培训学校统一组织,按有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要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第三十条 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使用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没有国家和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规范的,由培训学校自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专家论证后,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应有相应的教学资料,并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建立学生注册登记制度,并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将学员培训内容、取得结业证书、参加鉴定时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等情况记入学员培训档案。

第三十二条 民办培训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校的办学条件自行制定,并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在学校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民办培训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学费退费办法,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民办培训学校应按照学费退费办法与学员签订有关协议,学员要求退

12 费的,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处理。

第三十三条 民办培训学校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属地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应包括:办学许可证编号、名称、地址、电话、广告内容、刊登媒体、广告批准号、广告刊登时间等。

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内容应当与备案内容一致。民办培训学校开展的招生、教学活动,应当与招生简章和广告的承诺一致。

第五章 扶持与奖励

第三十四条 市劳动保障部门定期组织对民办培训学校校长、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民办培训学校教师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申请参加技工学校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 第三十五条

民办培训学校可以依法以捐赠者的姓名、名称命名培训学校的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捐赠者对民办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可以以捐赠者的姓名或者名称作为培训学校校名。

第三十六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立对民办培训学校的奖励制度,对为本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和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立民办培训学校示范学校评选制

13 度。对评选出来的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好、社会信誉高、有发展潜力的示范学校,在其开展社会培训的同时,可以承担我市失业人员、本市农村劳动力、外地农民工、残疾人等培训任务,并按照有关政策享受经费补贴。示范学校实行动态管理。

第六章 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八条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建立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信息公示制度,将民办培训学校开设的培训职业(工种)、开班时间、讲课教师、培训内容、课时、鉴定考核、收费、推荐就业等情况予以公示。

第三十九条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的日常监督,可以多种形式地定期对民办培训学校的内部管理、招生、教学运行、教师培训、学生登记注册、培训鉴定、广告备案、收(退)费、财务审计结果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督导,并将评估和督导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条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建立民办培训学校管理档案,对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的审批、变更、备案及日常监督等情况记入档案。

第四十一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定期对区县劳动保障局及全市民办培训学校实行督导。组织开展民办培训学校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的评估,并将督导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14 第四十二条 民办培训学校违反国家和本市法律法规的,独立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未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和个人,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无照经营查处取缔的规定查处取缔。

第四十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行为的,由审批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

民办培训学校办学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依法办理注销手续。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问题,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2007年6月9日起执行。2001年市劳动保障局颁布的《北京市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京劳社培发„2001‟135号)文件废止。

附件:1.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设置标准 2.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申办报告(式样) 3.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表 4.办学许可证填写要求

5.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

第二篇:河北省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试行)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全省劳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3号)、以及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冀财社〔2009〕1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吸纳农民工上岗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即“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登记求职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第三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由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承担;企业吸纳农民工的上岗和在职技能提升培训由企业所属培训机构承担,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可委托职业院校承担;劳动预备制培训由技工院校承担。

第四条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全省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任务,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依据职业标准和培训成本给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并实施全过程监管。

第二章职业培训定点机构的认定

第五条认定范围: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各级就业服务培训机构及企业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

第六条认定方法: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由职业能力建设部门牵头,会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建立专家评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就业联席会议审定的工作机制。通过评估招投标等方式认定定点培训机构。

第七条认定程序:

(一)发布公告。县级以上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根据培训任务,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开培训任务和承担技能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附件1)。

(二)组织申报。有意向承担培训任务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向县级以上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申请,填写《设立定点培训机构申请表》(表1)。

(三)专家评估。职业能力建设处室会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提交就业联席会议审定,需招投标的,按招投标程序进行。

(四)上报备案。市职业能力建设处室将定点培训机构上报省人力资源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就业服务局审核后,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下达通知并向社会公布。并向定点培训机构发放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认定书,有效期三年。

(五)不具备培训能力的企业,可委托具有定点培训资质的职业院校承担;技工院校承担劳动预备制培训任务。

(六)省以上重点职业院校根据申报,在其开设的专业范围内直接认定。

第三章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第八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会同职业能力建设处室负责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

(一)开班申请。企业和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开班前10日内,应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开班申请,填写《开展职业培训申请表》(表2),经批准后开班。

(二)提交资料。单位法人代码证书复印件、定点培训机构认定书复印件、《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订单培训协议复印件(企业培训的需附培训学员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复印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以及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用工需求制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大纲等。

(三)教学监督。就业服务机构会同职业培训教研室要对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出勤情况、培训成绩、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等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

(四)结业考核。培训结束应进行结业考试。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会同职业能力建设部门组织实施。结业考试分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结合职业资格鉴定进行)。考试合格学员,职业能力建设部门发放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编号的“河北省职业资格培训结业证书”,由培训机构支付成本费用。合格学员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由各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按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标准和程序组织实施。

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民工,原则上只能参加初级资格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企业职工、劳动预备制培训的(两后生)和已登记失业的大学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可参加中级工以上职业技能鉴定。

第九条创业培训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实施。一般创业培训不少于10天。具体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规范创业培训机构认定等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09〕331号)并结合我省即将出台的创业培训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条各设区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及时汇总本地区开展培训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按季度填报《2010年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并于每季度最后月的25日前将培训情况经本级职业能力建设部门审核后,报省就业服务局。省就业服务局汇总情况后,于下月5 日前分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和就业促进处。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于每季度将全市职业培训人员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培训资金补贴拨程序

第十一条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由就业专项资金中拨付。各级开展技能培训的日常工作经费,应从部门预算中安排,不得占用就业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按照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冀人社发〔2010〕33号)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基本程序:培训结束,定点培训机构或劳动者向当地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经核准后报财政部门复审,由财政部门按培训补贴标准,直接将补贴资金直拨劳动者或直接划入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

委托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的培训费支付,按校企双方合作培训协议拨付。

第十四条定点培训机构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应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提交以下材料:

《开展职业培训申请表》;开班备案的《培训人员花名册》;《河北省职业资格培训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订单培训协议复印件(灵活就业人员提交就业登记机构开具的就业证明);定点培训机构银行帐户等资料;创业培训机构申请创业培训补贴的,还应提供创业后的工商营业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五条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即“两后生”),依托技工院校开展(6-12个月)全日制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满6个月,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分别按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全额给予补贴;培训6至12个月以内,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原则按每人每课时4元标准,以实际培训课时数核算给予补贴。

第十六条享受培训补贴的培训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不能重复申请。

第五章绩效考核与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定点培训机构年度考核制度。考核等次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对优秀定点培训机构给予表彰;不合格定点机构停止招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招生培训。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定点培训资格。

第十八条各地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对企业、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全过程监督。可定期通过现场测评、设立举报电话、网上投诉、电话访谈等方式实施监管。要将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专业(工种)及等级、培训期限、收费标准等情况统一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职业培训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必须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严格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补贴范围和标准,严禁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资金。对违反规定的,依法追回补贴资金,并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质。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企业、各定点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培训,规范培训教学活动和教材使用,确保培训质量。教材使用参照人力资源保障部公布的国家级职业培训教材目录。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各设区市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附件:

1、承担技能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2、承担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技工院校基本条件

第三篇:广州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管理,确保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实施,根据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是指用于我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城乡退役士兵完成职业培训的预算内专项资金。

第三条 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是指从2006年冬季开始,服役期满正常退出现役、符合广州市安置政策、且能正常参加2年或3年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城乡退役士兵(包括退役义务兵、复员士官和转业士官),其资格由安置地民政局审核确定。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承担广州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各职业技术院校(简称职业院校)。

第五条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对每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学年每年补助7500元培训经费:参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按2学年计算经费;考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专学历学习的,按3学年计算经费。

在每学年培训经费中,4500元用于退役士兵培训,包括支付退役士兵在校就读期间的全部学杂费、住宿费、实习实验费、技能鉴定费等费用;3000元用于职业院校对退役士兵在校期间

—1—

的生活补助。生活补助每年分10个月(寒、暑假除外)按月发放,由职业院校直接打入退役士兵饭卡,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

第六条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纳入各级民政部门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负责培训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标准如需调整,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和教育局,根据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和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测算确定。

第八条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由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退役士兵报名情况分别制定,并与市财政局和市民政局共同下达。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计划由市发改委和市教育局共同下达。

第九条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审核拨付程序:

(一)归属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管理的职业院校,必须于每年4月25日前将本校按计划接收的退役士兵花名册、资金申请报告、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补助申请表(按年级填列,附件1),分别上报归属的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其他职业院校按要求附以上资料直接上报市民政局。

(二)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根据各职业院校实际接收的退役士兵人数、所学专业、学制等,按年级汇总和编制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补助申请审核汇总表(按年级填列,附件2),于每年5月15日前送市民政局审核;市民政局在每年5月30日前复核确认后编制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复核

—2—

表(按年级填列,附件3)送市财政局;同时抄送安置地民政局、财政局。

(三)市财政局根据市民政局审核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复核表,按照《广州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规定的负担比例计算各级政府应负担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于每年6月与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下拨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的文件。年终由市财政与各区(县级市)财政作专项结算。

每年7月,市财政局将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直接拨付到职业院校。

第十条 退役士兵职业技术培训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滞留或扩大开支范围,不得用于弥补职业院校的亏损和偿还银行贷款。职业院校应将该项资金单独核算,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第十一条 职业院校应负责本校培养的退役士兵按期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退役士兵不能完成学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应退回当年财政补助的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第十二条 退役士兵中途辍学或因违纪被处理退学的,停止发放生活补贴。职业院校应于次月上报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并在下一资金申请报告、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补助申请表中予以反映;市财政局在下一资

—3—

金分配时如数核减经费(其中:学杂费等支出,在校不满半年的按半年计算,超过半年的按一年计算;生活补助支出按月计算)。

第十三条 职业院校应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报表编报工作,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不得虚报、漏报。

每学年年终,职业院校按照财政、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将本校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情况表(附件4,按年级填列)上报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由市劳动保障局和市教育局审核汇总后填列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情况汇总表(附件5,按年级填列),送市财政局;其他院校直接上报市财政局。

第十四条 建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检查追踪问效制度,由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每年联合对退役士兵培训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五条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应接受各级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单位或个人骗取、贪污、挪用、克扣、截留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按各自职权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4—

附件:1.《××学校××年级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补助申请表》

2.《××年××年级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补

助申请审核汇总表》

3.《××年××年级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

金复核表》

4.《××学校××年级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使用情况表》

5.《××年××年级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

用情况汇总表》

—5—

主题词:财政 资金 通知

抄送:市法制办。

广州市财政局办公室2013年04月16日印发

—6—

第四篇:深圳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预拨就业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07〕34号),广东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中央补助跨省外来农村劳动者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暂行办法》(粤财社〔2006〕53号)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深府〔2006〕7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是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我市安排使用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专项资金。

第三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下简称技能培训)包括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上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农民工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等。

农民工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工种)应为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2007年职业技能鉴定目录内工种。

第四条技能培训补贴的原则:

(一)公平享受。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工在规定期限中均可享受一次技能培训补贴;

(二)分类管理。根据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等级越高补贴越多;

(三)量化考核。根据有关评分标准,对各单位组织的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项目进行量化考核,实行高分先补原则;

(四)预算总控。根据国家下达的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和经费预算安排,实行总额管理,超支不补。

第五条 农民工申请技能培训补贴,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农业户籍身份证;

(二)在本市就业并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

(三)持有本市社会保险卡;

(四)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参加了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市财政部门管理职责:

(一)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

(二)负责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预算安排;

(三)负责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财政专户的管理和资金调拨;

(四)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市劳动保障部门管理职责:

(一)编制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方案和培训补贴资金支出计划;

(二)组织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及其有关宣传工作;

(三)受理市属培训机构、技能鉴定机构、农民工个人申报,并按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事权划分原则,受理企业申报,经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发放补贴;

(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使用情况绩效评估。

第八条各区劳动保障部门职责:

(一)负责本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二)受理本区所属培训机构、农民工个人申报,并按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事权划分原则,受理管辖企业申报;

(三)负责受理对象的资料审核及报表统计。

第三章 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

第九条农民工个人申请技能培训补贴,应当获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农民工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后获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除外)。

第十条培训机构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市、区编制部门批复具有培训职责的,或持有市、区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二)近三年来无违反职业培训法律法规被处罚记录;

(三)按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的培训方案,对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第十一条技能竞赛举办单位组织农民工参加下列任何一项竞赛并获得相应证书的,可申请补贴:

(一)市职工运动会技能竞赛项目;

(二)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

(三)市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并核发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

(四)代表市、区参加省部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项目;

(五)经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同意的2007年深圳市百万农民工技能大比武活动的竞赛项目。

第十二条企业具备以下条件,并组织本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可申请补贴: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员工教育培训经费;

(三)依照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及考核;

(四)2007内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被劳动保障部门行政处罚的记录。

第十三条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如下:

(一)

获结业证或岗位证的?补贴100元;

(二)

获专项职业能力证的?补贴200元;

(三)

获初级职业资格证的?补贴300元;

(四)

获中级职业资格证的?补贴400元;

(五)

获高级职业资格证的?补贴500元;

(六)

获技师及以上(含模块)职业资格证的?补贴800元。

第十四条技能培训补贴按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结业证或岗位证的顺序依次发放。

第四章 申报程序

第十五条农民工个人可直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技能培训补贴,培训机构、鉴定机构也可代为申报。申报程序如下:

(一)填写申报表。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网址:)下载并填写《2007年深圳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申请表》,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二)提交申请材料。按就近管理原则,向劳动保障部门提交《深圳市2007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申请表》,身份证、社会保险卡、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本人银行账户(存折或银行卡,以下同)等申报材料(验原件,留复印件);

(三)公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有关资料,在深圳劳动保障网上公示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工名单;

(四)支付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劳动保障部门将技能培训补贴通过银行拨付到农民工本人银行帐户。

第十六条培训机构申请技能培训补贴的程序如下:

(一)填写申报表。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填报资料,下载《深圳市2007年培训机构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立户表》经培训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培训机构印章。

(二)立户申报。按属地管辖原则,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提交《深圳市2007年培训机构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立户表》、办学许可证(或编办文件)、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培训方案(验原件,留复印件)

(三)组织培训。按照培训方案组织组织农民工免费培训,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四)补贴申报。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为考核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农民工下载填报《深圳市2007年培训机构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登记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提交立户办理部门。

(五)公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有关资料,对符合补贴条件的培训机构名单进行公示;

(六)支付补贴。符合补贴资格的培训机构填写《承诺书》并由机构负责人签字,劳动保障部门将培训补贴通过银行拨付培训机构账户。

技能竞赛组织单位申请技能培训补贴,参照本条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企业申请技能培训补贴程序:

(一)填写申报表格。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填报企业资料,下载《深圳市2007年企业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立户表》,由法人签字和企业盖章;

(二)立户申报。按管辖要求,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立户,提交《深圳市2007年企业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立户表》、《营业执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006年企业提取支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证明》(按劳动保障网上提供的规范格式)、2006年纳税证明,企业培训方案,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颁发的相关证明(验原件,留复印件)。

(三)组织培训。按照培训方案组织组织农民工培训及考核。企业培训结业证和岗位合格证须有证书编号、农民工姓名、年龄、培训项目名称、培训学时数、培训方式等内容;

(四)补贴申报。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为考核合格的农民工下载填报《深圳市2007年企业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登记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提交立户办理部门;

(五)公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有关资料,对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名单在深圳劳动保障网上进行公示;

(六)支付补贴。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填写《承诺书》并由法人签字后,劳动保障部门将补贴费用通过银行拔付企业账户。

第十八条农民工个人、职业培训机构、技能鉴定机构、技能竞赛组织单位及企业申报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的,应于2008年4月1日前,按规定程序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逾期不再受理。

第五章 企业评分标准

第十九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申请技能培训补贴的企业,按以下标准计分,对各项所得分值累加排序。按照由高分至低分顺序依次审核发放培训补助资金:

(一)2006年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计分分值为:按工资总额1.5%提取的,计4分;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1分;超过2.5%提取的,按2.5%计分;

(二)2006年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实际支出的计分分值为:按工资总额0.1%支出的,计4分;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1分;超过2.5%支出的,按2.5%计分;

(三)2006年税额的计分分值为:100万元以下的分值为1分,100万元以上至300万元以下的分值为2分;300万元以上至600万元以下的分值为3分; 600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以下的分值为4分;1000万元以上的分值为5分;

(四)2007组织技能竞赛,竞赛方案经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的分值为4分;

(五)2006年后享受政府直通车服务企业分值为1分;

(六)2006年后经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值为1分;

(七)2005年以后,经政府部门、总工会、总商会三方认定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分值为1分。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条 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按照专户管理和专款专用原则,不得改变资金用途。补贴资金只能用于农民工培训补贴,不能用于培训机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等其他与劳务培训无关的开支。

第二十一条 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企业或培训机构应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台帐,对培训对象造册登记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第二十二条农民工培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应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凡单位和个人骗取、套取或贪污、挪用农民工技能培训资金的,由有关部门对责任人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财政部门和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深圳市2007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资金使用完毕。

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深财社〔2007〕1号)同时废止。

《深圳市2007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修改说明

根据2006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专项资金等有关管理规定,市财政局和市劳动保障局共同制定了《深圳市2006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深财社[2007]1号),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作出规定。2007年中央财政继续下达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现根据2006年补贴工作实际和工作发展,对该补贴办法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具体情况如下:

一、

修改原因

2006年市财政局和市劳动保障局共同制定了《深圳市2006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深财社[2007]1号)经市法制办审核同意后正式实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努力,市财政局和市劳动保障局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06年我市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达16万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315万元。这项工作得到国家部委和省厅的充分肯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我市2006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对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按培训、鉴定、竞赛分别制定补贴标准;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农民工申请补贴的比例偏低;限定个别行业企业申请培训补贴,而不以企业培训效果作为补贴依据等。为此,经过多次研究,在总结2006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2007年深圳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以下简称《2007年办法》)。

二、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统一了补贴标准。对经培训及鉴定获取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不再按培训、鉴定、竞赛等类别分别制定补贴标准,而按照统一的补贴标准予以补贴。主要理由:目前技能培训补贴是按照证书类别和级别作为最主要的补贴依据之一,农工参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培训项目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其补贴应按统一标准执行。

(二)适当调整补贴范围和补贴依据。将企业法人提取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作为申请补贴评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予以核定;培训机构按照农民技能培训层次申请补贴。主要理由:企业申请农民工培训补贴,应首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其中按规定提取使用职工教育培训费是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对培训机构免费为农民工开展了培训的,确定了申请补贴的具体程序,将培训级别作为主要申请依据。

(三)增加农民工个人凭证书申请补贴的渠道。《2007年办法》专门规定了农民工个人可凭已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直接申请补贴。符合条件的,补贴直接发到农民工本人银行账户。主要理由:2006年由培训机构和鉴定机构代为农民工申请培训补贴,属于义务性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申请补贴工作效率。2006年全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民工达18万人次,但实际申请人数不足0.3万人。因此2007年有必要增加农民工个人凭证书申请技能补贴的渠道。

(四)明确市、区劳动部门受理范围。《2007年办法》对企业或培训机构申报补贴的,按市、区劳动部门事权划分原则,分别受理。持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按照就近原则申报补贴。培训机构则按照谁备案谁受理原则。主要理由:因无经验可资借鉴等原因,2006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划分市、区劳动部门受理范围,造成很多宝安、龙岗部分企业跨区向市劳动保障局申报,不便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建立属地管辖申报程序。

第五篇: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本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下简称民办培训学校),按照国家、本市及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资格培训,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的、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分为五级,即职业资格五级(初级)、职业资格四级(中级)、职业资格三级(高级)、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培训是指为劳动者适 1 应某一岗位需要开展的、以提高技能水平为主的职业性培训;新职业(工种)是指劳动保障部已正式颁布职业名称,但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

第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是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其教师和学生依法享有与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的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按照“适应需求、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对民办培训学校进行管理,将其纳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职业培训规划,采取措施予以扶持,鼓励民办培训学校依法发展、资源统筹、开放创新、办出特色。

第二章 职责与审批权限

第五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民办培训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负责:

(一) 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以及本市的有关规定,制定本 市民办培训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标准,组织开展民办培训学校的评估和评优工作,负责民办培训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二)按权限负责民办培训学校的审批工作;定期发布民办培训学校职业(工种)设置标准和民办培训学校开设职业资格培

2 训的职业(工种)范围;组织专家对民办培训学校职业(工种)设置资格进行评审。

(三)按照“行业优先、布局合理、择优认定、逐步推开”的原则审批新职业(工种);定期发布和更新开设新职业(工种)的范围;负责新职业(工种)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开发。

(四)定期发布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的范围。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民办培训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按权限负责辖区内民办培训学校的审批工作。

(二)负责审批为社会各类人群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负责对辖区内民办培训学校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民办培训学校的教学、师资、培训、鉴定、学生管理、广告、收退费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六条 设立民办培训学校按以下权限审批:

(一)举办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初、中级)职业(工种)培训的民办培训学校,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同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二)举办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及以上职业(工种)、国家统考职业(工种)的民办培训学校,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

3 门推荐,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抄送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为社会各类人群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民办培训学校的设立、变更、延续、终止

第七条 以社会组织名义举办民办培训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有与其培训项目相适应的办学资金。

以个人名义举办民办培训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联合举办民办培训学校的,应当视出资比例及经公证机关公正的联合出资协议书,确定一方为举办者。

第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民办培训学校名称应当包括其所在行政区域和冠名,冠名不得使用专有名词。

民办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得与已登记的其他学校名称相同或相近,学校的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

民办培训学校只开展某一特色职业(工种)培训或关联性强的职业(工种)培训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可以使用职业名称冠名。

4 第九条 举办民办培训学校应当符合《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见附件1)及相应的职业(工种)设置标准。

第十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申办报告》(格式要求见附件2)一份;

(二)《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表》(见附件3)三份;

(三)拟办民办培训学校的章程:

(四)单位办学应出具举办者的法人资格证明及复印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办学的证明文件。公民个人申请办学应提交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和申请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五)拟办民办培训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拟任校长、财会人员、职工的身份、学历、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六)拟聘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学历、资格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七)拟办民办培训学校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文件。具有资质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资金以外的方式出资的,还应提交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

(八)适合用作办公、培训和实习场地证明。自有场地的民办培训学校,提交场地产权证明,租借场地的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租借契约及场地产权证明;

(九)满足教学和实操培训需要的主要设施、设备的清单;

(十)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教材提供目录及编者)。

有关证照、证书、证件、教材等除提交复印件(目录)外,还应提供相应原件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对。

第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章程应当包括以下事项:

(一)学校名称、校址;

(二)办学宗旨、办学规模、职业(工种)设置、培训层次和形式;

(三)学校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

(四)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它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五)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产生和罢免的程序;

(六)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使用)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员考核鉴定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七)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八)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

6

(九)章程修改程序及其它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第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举办者申请材料后,按以下程序审批:

(一)举办者按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后,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应出具书面受理凭证;对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员不予受理,但需书面告知补充材料。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二)对受理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小组评审意见。

(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专家小组评审意见,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的,下达正式批复;不批准的,向申请者书面说明理由。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正式书面批复及《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表》(一份)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四)经批准的民办培训学校,持正式批复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填写要求见附件4)。

第十三条 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培训学校,申请增加职业(工种)培训资格或在原有职业(工种)培训资格的基础上申

7 请上一级职业资格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

(一)《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表》三份;

(二)本办法第十条第

(六)、

(九)、

(十)款要求材料;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及第十二条要求进行审批。

第十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根据学校性质,持《办学许可证》,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到相应的机构编制委员会或社团管理办公室办理法人登记;同时还应到有关部门办理组织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办学许可证是民办培训学校办学的合法凭证,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应放置在民办培训学校的主要办公场所明显位置,副本在审批机关监督、检查和办理相关手续及开展社会活动时使用。民办培训学校遗失办学许可证应立即登报声明,并持声明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补办申请,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补发。

第十六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在经批准的办学地址开展教学活动。民办培训学校需要变更学校地址的,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一)民办培训学校需在本区域内变更办学地址的,应向区

8 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附件5)三份;

2、本办法第十条中

(八)、

(九)款要求材料;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同意变更的,应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

(二)民办培训学校需要在本区域外变更办学地址的,应到拟变更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要求,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同时向原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终止申请。

第十七条 民办培训学校需要在批准的办学地址以外增设教学地点的,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民办培训学校在经批准的区域内增设教学地点的,应填写《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增设教学地点备案表》(附件6),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民办培训学校在增设的教学地点,不得直接使用学校名称,应使用学校教学分部字样。

(二)民办培训学校在经批准的区域外增设教学地点的,应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要求,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合并、分立的,在民办培训学校进

9 行财务清算后,由民办培训学校的决策机构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举办者签署的,并经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同意的合并或分立申请(合并的需提供双方申请);

(二)财务清算情况报告;

(三)民办培训学校章程(民办培训学校合并、分立后,形成新的学校章程)。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并将结果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涉及培训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职业(工种)的民办培训学校,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 民办培训学校举办者变更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三份;

(二)原举办者提出变更的申请及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同意的书面材料;

(三)新举办者接受变更的申请。新举办者为单位的应提供单位法人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新的举办者为个人的,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以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

10

(四)财务清算报告及新的举办者重新提供的办学资金证明。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并将核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民办培训学校变更校长的,应符合《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设置标准》中校长的条件,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三份;

(二)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变更校长的决议书及申请;

(三)拟任校长的身份、学历、资格等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核准的,应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并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变更学校名称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三份。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批准的,应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并将结果向市劳 11 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民办培训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变更的,民办培训学校应及时将相关人员的身份证、学历证明、职称证明、职业资格证明等材料及加盖学校公章的决议文件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民办培训学校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办学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办学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所属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三份;

(二)法定代表人或举办者签署的,并经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同意的延续申请;

(三)办学许可证副本。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批准延续的,应换发新的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并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申请终止的,应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举办者签署的,并经民办培训学校决策机构同意的学校解散申请报告;

12

(二)经国家认定的审计机构出具的财产审计报告;

(三)善后工作安排;

(四)办学许可证正、副本。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批准终止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及时收回学校印章并销毁,并将结果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教学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依法履行职责。

第二十六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做好校内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建立健全资金和财产管理制度。民办培训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在民办培训学校存续期间,不得抽逃出资,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二十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建立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业务培训和知

13 识更新,并建立教师培训档案。

第二十九条 民办培训学校对完成学业的学员,经考核合格的,应颁发《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由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

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的,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审核学员培训资格和进行培训;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由民办培训学校统一组织,按有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要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第三十条 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使用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没有国家和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规范的,由培训学校自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专家论证后,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应有相应的教学资料,并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建立学生注册登记制度,并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将学员培训内容、取得结业证书、参加鉴定时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等情况记入学员培训档案。

第三十二条 民办培训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校的办学条件自行制定,并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在学

14 校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民办培训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学费退费办法,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民办培训学校应按照学费退费办法与学员签订有关协议,学员要求退费的,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处理。

第三十三条 民办培训学校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属地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应包括:办学许可证编号、名称、地址、电话、广告内容、刊登媒体、广告批准号、广告刊登时间等。

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内容应当与备案内容一致。民办培训学校开展的招生、教学活动,应当与招生简章和广告的承诺一致。

第五章 扶持与奖励

第三十四条 市劳动保障部门定期组织对民办培训学校校长、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民办培训学校教师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申请参加技工学校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

第三十五条

民办培训学校可以依法以捐赠者的姓名、名称

15 命名培训学校的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捐赠者对民办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可以以捐赠者的姓名或者名称作为培训学校校名。

第三十六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立对民办培训学校的奖励制度,对为本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和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立民办培训学校示范学校评选制度。对评选出来的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好、社会信誉高、有发展潜力的示范学校,在其开展社会培训的同时,可以承担我市失业人员、本市农村劳动力、外地农民工、残疾人等培训任务,并按照有关政策享受经费补贴。示范学校实行动态管理。

第六章 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八条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建立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信息公示制度,将民办培训学校开设的培训职业(工种)、开班时间、讲课教师、培训内容、课时、鉴定考核、收费、推荐就业等情况予以公示。

第三十九条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区域内民办

16 培训学校的日常监督,可以多种形式地定期对民办培训学校的内部管理、招生、教学运行、教师培训、学生登记注册、培训鉴定、广告备案、收(退)费、财务审计结果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督导,并将评估和督导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条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建立民办培训学校管理档案,对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的审批、变更、备案及日常监督等情况记入档案。

第四十一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定期对区县劳动保障局及全市民办培训学校实行督导。组织开展民办培训学校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的评估,并将督导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二条 民办培训学校违反国家和本市法律法规的,独立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未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和个人,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无照经营查处取缔的规定查处取缔。

第四十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行为的,由审批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

民办培训学校办学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依法办理注销手续。

17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问题,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2007年6月9日起执行。2001年市劳动保障局颁布的《北京市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京劳社培发„2001‟135号)文件废止。

附件:1.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设置标准 2.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申办报告(式样) 3.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表 4.办学许可证填写要求

5.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变更(延续)审批表 6.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增设教学地点备案表

上一篇:做一个阳光心态的老师下一篇:中医护理常规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