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30

简介:章亦华,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摘要:文章拟在总结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首试对政府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对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作一些探索,以便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对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通的专业建设探索

摘 要:为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相互融通,深入地进行了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首先,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联系;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的重要性;然后,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通

作者简介:王洪生(1971-),男,江西广丰县人,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王珂(1973-),女,江西德兴县人,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尽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下,通过考大学的方式最后实现分配工作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由于在办学条件上无法和普通高校相比而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无法摆脱学历教育办学模式的束缚,因此,导致高职教育的活力不足,缺乏生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承担技术服务、教育培养以及科学研究任务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社会上只关注学历教育,但是对职业培训的关注度不足,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困惑。在这种环境下,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强职业培训,将兩者紧密地融通起来,从而能够不断地提高职业培训的办学规模,使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得以体现。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之中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通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M Tessaring对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且提出了未来两者共同的发展的趋势。H Smith提出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联合的新模式,并且分析了澳大利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新模式。JJW Powell分析了欧洲职业技能培训的新模式,并且对比较了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赵世强研究了成人高校职业培训发展问题,提出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办学思路,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能够确保成人高校的健康发展。刘钧杰深入地剖析了德国职业培训的先进做法,并且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出了职业培训的实施策略。杨文明提出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训优势,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戴春禄提出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通过职业培训扩展办学规模,增加服务面,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且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屠群锋辨证地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联系,并且提出了高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从而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顺利发展。罗玲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发挥社会功能的主要途径。李丰桐依据澳洲TAFE的办学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应该转变,面向社会进行职业培训,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吴丽旋认为应该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并且提出了“资源同享、联合培养”的职业培训模式。从以上成果可以看出,职业培训已经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但是对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探索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通的专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联系

从高职院校发展的历程来看,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彼此相互促进的。学历教育可以使高职学生提高理论水平,能够促进促进高职院校学术水平的发展。而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为学历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并且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不仅仅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好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也是为社会提出职业培训的主要场所。职业培训不断采取了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都必须以学历教育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必须依靠学历教育的先进成果,并且依靠完善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所必须具备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需要得到学历教育的紧密配合,如果没有学历教育的支持,职业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以及培训场所上遇到较大的困难,从而导致了职业培训的不全面性。高职院校学历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设施的改善,从而为职业培训提供有利的支撑,并且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理论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从而能够使高职院校圆满地完成社会所赋予的服务功能。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都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能够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可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从而能够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从而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产业结构的巨大转变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重大调整以及具备较高职业能力人才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需要高职院校不仅应该加强学历教育教育,而且应该提高职业培训的力度。国家相应地出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从而为高职院校培养具备高技能的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相应国家的号召,加强职业培训的力度,从而能够为工作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可以缓解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压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是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充分地体现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责任。高职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高职教育应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培养出大量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实施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模式,并且将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引入课程体系之中。高职院校在完成理论教学任务以外,还进行了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这正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在教学设备、教学队伍、教学技术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具备较强的实力,这些资源为高职院校进行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从使高职院校不仅能够完成高职教育的学历教育,而且能够进行有效地技能培训。高职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通的专业建设,不仅有利能够提高学历教育教育的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职业培训的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的原则

(一)高职院校应该在加强职业培训的同时提高学历教育的层次。目前,高学历的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顺应这个发展动向,进行职业培训的改革。在为社会技术工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应该通过高职院校学历教育的提高技术工人的学历层次,加强技术人员理论水平的教育,在专业培养计划的设置上不仅应该关注技术工人的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该通过学历教育提高技术工人的文化素质,从而使技术工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应该保持一致。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开展将职业培训融合到了学历教育之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应该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且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这里的应用型人才不仅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而是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好的文化修养以及发展潜力的人才。社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的对象,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不仅应该加强提高专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力度,而且应该关注培训对象的通识教育。根据以往的经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不能保证专业完全对口,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提高培训对象专业技能,另外还应该增强培训对象的职业拓展能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加強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融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除了进行专业课程互设,还应该确定高职院校各专业的通修课程,从而能够体现专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融合提供有利的支持。

四、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加强职业培训的力度

高职院校在学历教育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和企业积极沟通,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高职院校和社会培训市场相比仅仅具有学历教育的资源优势,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比较薄弱,在激烈的职业培训市场中,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地利用自身学历教育的优势,开拓市场,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并且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提出一些其他社会培训机构无法开办的职业培训项目。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密切地合作,由高职院校提供职业培训场地,由企业提供先进的培训设施和培训软件,从而能够开发出一个功能全面、实施先进、教学水平较高的职业培训平台。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培训的时候,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主体,不过分地追求利润,通过不断地完善使职业培训逐步地壮大起来。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和中职学校、社会培训机构进行积极地配合,优势互补,从而能够提高职业培训的水平,使社会对对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给予充分地认可。

(二)提高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通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硕士毕业生,这类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热情,但是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从而无法使职业培训达到预计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形成企业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交流的体系,一些来自于企业的教师在评职中遇到的困难,任教几年后又回到了企业,因此一些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不愿意来高职院校从事职业培训。此外,高职院校的工资待遇不如企业的工程技术的工作待遇,因此,使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高职院校必须完善人事制度,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保障体系使一些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加入到高职教育中来,从而能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实力。此外,高校和企业应该选派职业培训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从而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地为职业培训教师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进而可以顺利地完成高职院校进而使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够顺利地融通。

(三)不断加强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设

职业培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管理体系的缺陷,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分别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系导致了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沟通不畅。高职院通常会认为学历教育才是自己的主要任务,而把职业培训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占据了较多的教育资源,而职业培训仅仅能使用较少的教育资源。近年来,高职院校尽管对职业培训逐步地重视起来,但是在职业培训的管理和办学上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从而不利于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健康发展。从就业的方面来看,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相辅相承的,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应该遵循这个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职业培训在专业建设上的重要地位,从制度上确保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够拥有先进的教学和培训设备,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学和培训的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一直以来从事的学历教育,因此在学历教育上形成了集教学、服务和管理于一体的体系,把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体系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有利于职业培训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应该依靠学历教育的优势,不断树立自身的品牌,不断地推动高职院校职业培训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培育优势专业,并且使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顺利地融通。

参考文献:

[1]何明辉.浅谈企业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

[2]韩嫣.英国大学生职业培训对我国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借鉴研究[J]. 成人教育, 2011(12).

[3]周青.现代企业培训理念对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3).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作者:王洪生 王珂

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2:

实行职业培训项目招投标提供区域人力资源新保障

简介:章亦华,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摘要:文章拟在总结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首试对政府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对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作一些探索,以便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

关键词:职业培训;人力资源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的新做法

1.政府设立培训管理中心

在如何深化职业培训工作改革的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一直在探索创新的思路和做法。“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培训管理中心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副处级建制的全民事业单位,归园区组织人事局管理。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研究制定提升园区职业培训工作的战略和政策,建立区域职业培训体系,协调区内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关系,收集、整理区内职业培训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各类职业培训服务,承担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任务。其工作目标是:依据区域发展要求,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利用政策激励作用,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2007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隆重揭牌(同时开通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网:http://tmc.sipac.gov.cn/)。同时,为支持园区人才“充电”,管委会加大了对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2008年,就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对区内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2.成立培训工作行业协会

2007年11月,由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牵头,“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正式宣告成立。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是由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培训工作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协会的宗旨是:认真贯彻执行区域鼓励职业培训产业发展的政策,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行业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为培训机构提供咨询,如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搜集整理和交流工作;研究国内外培训市场,预测区域职业培训紧缺趋势;加强与企业联系,密切掌握人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研究,使培训切合实际;加强与学员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等。

协会接受培训管理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同时,行业协会也将协助政府对本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在政府的授权下,在培训企业认定、行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

3.成立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

2008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又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理事会是园区培训工作的领导、议事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建立沟通产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培训机构、人才中介的信息平台,负责整合协调职业培训资源,建立区域职业培训体系;负责制定区域总体职业培训规划,对有关区域职业培训扶持政策及重要文件提出建议意见;指导园区培训管理中心工作,审议园区年度紧缺人才培训目录、项目、培训扶持资助政策和培训年度计划;督促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优质职业培训资源的引进,开展战略性合作,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提升园区职业培训的规模效益。

理事会的理事主要由产业部门、招商部门、人才部门、各载体部门、培训行业协会、各产业行业协会、人才中介公司等多方面代表组成。园区管委会理事由管委会指派公务员担任;各产业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协商产生;培训机构理事由培训行业协会协商产生;人才中介理事由人力资源中介协会协商产生。理事会设秘书处,由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担任。

4.广泛征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

为进一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为引导,政府重点支持的紧缺人才培训机制,2007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所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面向全区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征集2008年度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经过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讨论研究,明确了首次征集项目的主要方向。征集规定,凡在园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征集条件,并有意申请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各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均可参与报名。要求申报单位应充分调查实际需求,在《苏州工业园区紧缺和急需人才专业目录》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功能细分,分类设计好培训项目,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培训内容。

经过申报、评审和筛选,培训管理中心在招商、科技等产业部门推荐的基础上,依据园区产业发展要求和紧缺人才目录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了苏州工业园区2008年度实施的涵盖科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39个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各类紧缺人才2700人次。

5.对培训项目对外公开招投标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资助工作,培训管理中心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试点工作采用对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并委托卫康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竞争性谈判”招标,招投标信息在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和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同时对外公布。目前,这种方式在全国尚属首试。与此同时,培训管理中心积极建设行业专家库,招标结果将由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分标准确定最高分中标。

随后,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从中又选择了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申报的“物流管理”和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培训项目作为试点,确定为首批紧缺人才资助的“竞标项目”。在2008年6月两个试点项目的开标现场,不仅由5位专家评委根据标书独立打分,还专门请来两位苏州市公证处工作人员及纪检人员前去把关。在“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项目上,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中标;在“物流管理”项目上,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中标,分别获得了“园区政府补贴培训第一单”。两家培训机构的标的不仅大大低于另外几家培训机构报出的报价,而且评委通过审查标书打出的“技术评分”也是他们最高。中标后,培训管理中心分别与中标机构签订了项目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试点成功以后,园区全面展开紧缺人才培训招标工作。卫康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受苏州工业园区豪雅微电子、报关有限公司、凌志软件有限公司、大宇宙信息苏州分公司、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委托,分别对其人才培训服务项目——“集成电路(IC)数字,模拟Layout(版图)设计培训”、“货代资格证考试培训”、“金融证券业对日软件外包开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培训”、“软件外包语言培训(日语)”、“机电类培训”组织竞争性谈判招标,确定了培训供应商。并及时解决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实践工作中汲取经验,使招投标工作逐步完善。

6.全面开展紧缺人才项目职业培训

2008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首个政府补贴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嵌入式系统”在国际科技园举行开班仪式,拉开了“学员培训、政府埋单”这种人才培训新模式的序幕,也为其他培训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培训结束后,培训管理中心将联合参训企业对学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园区产业人才培养资助办法,参训企业凭培训发票统一到政府申领,享受相应的政府培训补贴。

与此同时,培训管理中心按照“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苏州软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基地将充分利用微软的软件技术、产业教育和项目管理经验,采用仿真职场环境,按照国际规范流程和项目组织形式,帮助受训学员真实体验企业角色、积累项目经验、提高职场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的新思考

通过以上的调研,可以看出,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和动力源,成为国内经济开发区中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于积极借鉴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经验。职业培训工作也是如此,在富有特色的、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园区已经形成了职业培训工作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行动。

1.理念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出路

理念创新是职业培训体制创新的内在动因,苏州工业园区在职业培训工作上的创新,首先体现为职业培训工作理念上的创新。

一是从管制思维到服务思维。在为客商服务的宗旨下,园区建立起了无微不至的为客商提供快捷、简便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从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的设立,到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成立;从面向全区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征集2008年度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到“学员培训、政府埋单”人才培训新模式的创立,无不体现出“亲商”和“服务”。

二是从人治思维到法治思维。园区通过对新加坡法治经验的引进——借鉴——运用,使政府管理从个人权威转向规则权威,使政府理念由从人治思维转向法治思维。苏州工业园区实施的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委托招投标公司组织对外公开招投标这种在全国尚属首试的做法,转变了政府职能,体现出职业培训工作的法治、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互利和促进。

三是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思维。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园区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培训工作的关键内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管理和职业培训工作中,从培训项目到培训内容,从调查研究到定期研讨,从网站建立到信息交流,从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到企业享受培训补贴,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2.机制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中介

机制创新是理念创新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园区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职业培训的管理机制,使理念成为可能,目标成为现实。

一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培训管理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职业培训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调控和监督;职业培训管理网的建立加快了职业培训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培训项目的公开征集活动,切准了企业和社会职业培训的亟需;紧缺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更好地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瓶颈制约问题;政府对职业培训进行项目补贴和重点投入公共实训基地,则充分发挥了政策的激励作用。

二是建立市场化的职业培训项目运行机制。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委托招投标公司组织对外公开招投标,符合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而且整个竞标过程客观、严谨,充分体现了项目取得和补贴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市场化原则,充分维护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使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形成信息对称和公平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既充分利用了各层面的职业培训教育资源,也促使各培训机构加快硬件和软件投入,深化职业培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培训教学质量。

三是建立多方参与的职业培训管理机制。培训行业协会和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间多向的交流合作,起到了立体化的桥梁作用,也加强了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协调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建议,发挥出协会、理事会在职业培训需求预测、规划制定和培训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了培训市场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也提高了培训行业的整体水准。通过行业自律,强化了培训机构的政策法规意识,共同推动了培训资源的整合,不断促进职业培训模式的创新,形成了职业培训的多方合力。

3.行动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动力

在新理念、新机制的引导下,园区的职业培训工作不但雷厉风行,而且切实可行,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出各方面的积极性,成为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动力。

一是创新了培训项目筛选和招投标办法。“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公开申报、筛选和培训机构的公开招投标等具体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为理念、机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不仅使学员、企业受益,也使政府、培训机构受益。同样的培训项目,政府的支出压低了,而培训的质量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办法催生出一批职业培训机构,引入了一批职业培训品牌,也使职业院校能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产学研工作和服务、辐射作用有了新的拓展渠道。

二是创立了政府的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在依托苏州软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加强区域职业培训的同时,园区管委会已在该基地进行集中投资,将把它建设成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服务平台,以解决单个培训机构投入不足、实训设施匮乏的状况。在这一措施的带动下,武汉思远软件等1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培训机构纷纷与培训管理中心洽谈,在园区设立培训机构,从而带动了区域内培训水准的提高。

三是创造了职业培训的质量监控体系。“学员培训、政府埋单”的人才培训模式不是简单的补贴和拨款。在培训课程按计划进行到一半时,培训管理中心将联合参训企业对学员进行中期培训质量考核,企业满意后支付培训机构一部分培训费。待培训结束,再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后参训企业凭支付发票统一到政府申领补贴。这种考教分离制度和考评结果与付费、补贴挂钩的做法,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监控链,从而提高了职业培训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行动创新的成效是显著的,也得到了学员、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认可。特别是在全国首试对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为紧缺对口的人力资源的适时培养提供了新保障。相信能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

作者:章亦华

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3:

互联网+时代职业培训的思考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职业培训做到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来开展职业培训,在开展职业培训的时候借助各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来提升培训者的实力,不断创新培训产品,强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帮助培训者提升自我竞争力,这样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时代  职业培训  思考

从培训的对象来说,职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对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开展训练和教育,促进劳动者的自身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员工通过不定期系统化的职业培训,不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劳动者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更好的平台,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1  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对职业培训的思考

1.1 当前我国职业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职业培训更多地是学历教育,是对职工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这是传统思维下对职业培训的定位。按照一般理解,职业培训的对象是企业普通员工,企业员工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职业培训,这样员工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在职职工作为职业培训的对象,他们因为已经参加了工作所以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基础,参加职业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接受更加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工作技能,以更多地渠道来增加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使得员工在当前日趋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职业培训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培训机构的主动工作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出击获取市场上的培训需求。这样就使得培训技工在培训组织安排出现盲目性,没法组织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培训,在培训课程安排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还有就是因为职业培训的对象都有工作,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难以全身心地参加职业培训活动。同时,职业培训政府主管部门在具体实施职业培训工作的时候,没有结合职工的实际需要,使得职工对职业培训在心底具有抵触情绪,造成培训效果的不佳。在当前学院参加职业培训,但是很难获取到自身所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得员工都是以别的方式获取能够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的知识技能,这样就造就了教和学之间的矛盾。

1.2 “互联网+时代”下对职业培训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给职业培训工作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职业培训机会的增多最为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下的职业培训,员工可以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这是互联网时代下职业培训的最好礼物。互联网时代以其强大的数字化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这样即使海量般的信息也能得到快捷的传递。互联网技术当前已经深入地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行各业,使得职业培训的形式更加多元化,突破了以往那种只能集中起来的培训的模式。与传统的职业培训方式相比,互联网技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即时性,使得职业培训的形式多元化、成本更低、效果更明显。互联网技术下的职业培训的互动性、简约性,这是传统技术不能相比的。在互联网时代,职业培训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产业版图被缩写,这样就对传统行业的发展和组织重构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这里面职业培训行业也是深受影响。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成本低和全天候性可以帮助企业在发展中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促进培训行业发生质的改变。

2  当前“互联网+”职业培训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职业培训行业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思维的变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高速发展。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和培训机构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职业培训机构面对竞争,要积极思考如何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培训行业的高效发展。对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职业培训组织首先要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充分的考虑,职业培训的需求是什么,哪些人需要职业培训,职业培训者的刚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是什么。第二,职业培训机构能够以何种方式获取到自身良好发展的资源。第三,在互联网时代下,职业培训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以培训的高产能来对职工自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培训行业以高质量的培训效果与优质需求的客户实现匹配。要积极思考以哪种方式来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出现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企业要更好地考虑职业培训需求与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深度匹配,实现在企业内部的职业培训工作的更好开展。

3  当前“互联网+”时代促进职业培训发展的建议

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培训要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谋求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积极地借助和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更好地满足职工在新形势下自我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向学员讲授符合时代需求最新的理论知识。职业培训在职业设计的时候,要适当地融入“互联网+”的有关内容,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全天性的培养,这样就能为劳动者提供终生性和全面性的培训服务。与此同时,职业培训要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样就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政府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对传统产业实现升级改造,职业培训工作要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最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高度融合到各个行业,职工要实现自我转型和自我发展,就需要利用职业培训来提升职业技能,这就需要职业培训工作紧紧结合培训者的具体需求,在培训的时候注意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高效办学,强化培训工作的质量。培训组织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自我改造提升,强化对培训讲师的培训,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展定期化的培训工作,为企业打造优秀的培训讲师。也可以由培训机构直接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员工职业培训服务,让员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先进的工作技能,不断强化工作技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也是对人力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和科学配置的一个过程,互联网技术将使得人力资源配置效果实现质的提升。同时,互联网时代下使得人力资源的培训和需求在匹配度上更高,解决了劳动市场上不对等的问题,将有助于提升促进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所以职业培训工作要积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培训内容,实现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伟才.关于互联网+时代职业培训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21):78-79.

[2] 谢晋宇.企业培训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 余凱成,程文文,陈维政,等.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马军

上一篇: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及水资源论文下一篇:城市电力系统应急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