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模式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传统教学模式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如何在当今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证我国文化安全及民族复兴成为日渐重要的问题。高等院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不断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思想。

第一篇:传统教学模式论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设计特点】

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基于自主梳理”的样式设计。该设计主要用于研究色彩浓厚的学术论文等文本。采用自主梳理、自主提炼的形式展开学习。自主梳理,笔者在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梳理学术论文类文本表达的内容和思想、特点和技巧,以及其中精辟的見解、精彩的语言,从中获得思想美的启迪和语言美的享受。

该教学设计的标志性环节是“四梳理”:一梳理内容和思想,说说自己的概括;二梳理特点和技巧,说说自己的理解;三梳理精辟的见解,说说自己的评价;四梳理精彩的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某篇学术论文内容特别繁杂,则可将“四梳理”定为:一梳理论述的总话题,二梳理论述的分话题,三梳理论述的特点,四梳理论述的语言。本篇设计就属于这个样式。

该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步骤为:教师介绍学习方法;学生诵读感知;讨论学习内容;一梳理论述的总话题;二梳理论述的分话题;三梳理论述的特点;四梳理论述的语言。自由式补充梳理;积累性美读;总结学习收获或启示;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设计展开】

一、教师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位叫庞朴的学者写的学术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准备采用自主梳理的学习方法,每人主动对课文进行梳理概括,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堂课的学习质量如何,就看各位梳理和概括的质量了。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不现成讲解和单向灌输,而让学生打开书本,以各自习惯的方式自由诵读,不采取齐读的方式,可以是出声的朗读,也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讨论学习内容

高中学生理性思维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加上又是初次接触学术论文,对其精深的内容和语言可能都有一定的陌生感甚至畏惧感。不妨让每人按照“两特一先”的原则(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语言学习优先)来讨论和选择学习内容。每人先独立思考,在备用纸上写下四五个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努力形成基本共识;再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讨论。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如果前面没有形成基本共识,那教师介绍的过程就是征求意见和讨论共识的过程):这篇学术论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都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两者都可以认为是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其中的内容又可以分为论述的总话题和分话题,其中的形式又可以分为论述的特点和论述的语言;因此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重点梳理:一梳理论述的总话题,二梳理论述的分话题,三梳理论述的特点,四梳理论述的语言。如果自己认为还有值得梳理的地方,课堂上再给出一个自由学习的时间,每人自主梳理。

教师的用词可能与学生的差异较大,但主要意思会逐渐形成共识;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讨论学习内容,意在体现“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四梳理”

以下按四个方面来预先设计。课堂实施时可能会根据学生的意见随机做些调整。

1.梳理论述的总话题

每人先自主梳理。梳理前教师先引导,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梳理提炼本文论述的总话题,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再把这个词展开,用一个句子(可包含多个短句)来概括;边概括边说说该词句在文中的位置(即使不是完全现成的),或内容对应的位置;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然后由小组长领头,整合出全组的最佳答案,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梳理心得(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取舍)——

本文论述的总话题,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传统(在课文开头部分的第2段)。把“传统”这个词用一句话(包含多个短句)展开就是:什么是传统(在开头部分第2段),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在开头部分第3段),包含哪些内容(在第二部分“传统文化”和第三部分“文化传统”),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在第四部分“财富和包袱”)。

教师顺势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发表于1993年,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传统”的态度而写的。(以下内容引自苏教版教参)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根据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进行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自己的分析。

2.梳理论述的分话题

每人先自主梳理。梳理前教师先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梳理概括本文论述的分话题,对着总话题的那句话具体展开即可,让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更具体的了解;边展开边说课文相应的出处;梳理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长领头,按照要求(尤其是后者)整合出全组的最佳答案,向全班介绍,在介绍中自评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梳理心得(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取舍)——

前面提炼出来的总话题用四层意思具体展开来就是:第一层,什么是传统?传统是在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在开头部分第2段)第二层,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在开头部分第3段)第三层,传统与文化的关系包含哪些内容?一个是传统文化(在第二部分“传统文化”),它有自己的内容(第4段)、特点(第5段)、范围(第6段)和后人分析批判的任务(第7段)。另一个是文化传统(在第三部分“文化传统”),它有自己的本性(第9段),有形成的条件与过程(第10段),以及稳中有变的特点(第11—13段)。第四层,如何对待传统?传统既是财富(第14段),也是包袱(第15段),应该辩证地了解和掌握(第16段),而不是做得相反(第17—18段),要让传统与时俱进(第19段)。

教师顺势介绍学习方法:学习一篇学术论文,要从理清作者的要点入手,从繁杂丰富的内容中梳理提炼出主要的内容,并且要能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再用多句话表达。

3.三梳理论述的特点

每人先自主梳理。梳理前教师先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放眼全文,梳理本文在论述上的特点和技巧,有几条列几条,每条都先用一句话概括,再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然后说说其论述效果;要梳理得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边梳理边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8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边交流边评判,形成本组的共性答案;然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共性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梳理心得,继续促进共识的形成(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取舍)——

本文论述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结构上总分总的布局。全文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总说,提出传统的话题,指出它与文化密不可分;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分说,先说“传统文化”,后说“文化传统”;第四板块总说,先将传统总括为既是财富又是包袱,再谈如何对待传统,并作深入的剖析。这种结构如同一个四合院,既严密精致,又秩序井然,读者阅读起来多而不乱,循序渐进。第二是加小标题的形式。如“传统文化”“文化传统”“财富和包袱”,这些小标题总领本节内容,纲举目张,使得全文条理清晰,表意清晰。第三是论证严密。全文总分总的结构就体现了论证的严密和规整,而文中的小节同样论证严密,比如“文化传统”这个小节(全文第8—13段),论述时一环扣一环,逐步推向问题的核心,从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文化传统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导致变异的原因、文化传统的评价、民族文化传统与超民族超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等等,层层推进,缜密有序。

4.梳理论述的语言

每人先自主梳理。梳理前教师先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梳理本文的论述语言,找出理性严密类的和感性形象类的两类语句,每类都不少于两句,用心感受和欣赏,然后说说自己的欣赏心得;要求找得准确、典型,说得细致、深入;时间8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然后由每个小组推出一位找得准确、典型且说得细致、深入的代表,向全班介绍,细化、深化每人的学习。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梳理心得,与学生交流(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取舍)——

第一类,理性的严密的语句。如第2段:“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这句话讲的对象是“过去”,用了一大串词语来修饰、限定和说明。前面有“主要”“即”,后面有“精神及表现”,而中间用了三个整齐的短语“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用词准确,用语多样,体现了作者的思维严谨度和语言表达力。如第3段:“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这句话规整对称,表意严密准确。再如全文倒数第2段:“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这句话用对称的句式、否定的方式,把传统的财富和包袱的特点表述得准确严密。以上这些理性的严密的语言,都运用精准的词语和整齐的句式来表达,读来有绵绵不绝的气势和久久不去的回味。

第二类,感性的形象的语句。如第3段,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类比作蜜蜂与蜂蜜的差别,便于理解,风趣有味,虽然原句中的“相媲美”三字用得不太恰当。再如“传统文化”一节的第3段:“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这两句话在句式上两两相对,运用了六七个成语,句式整齐,词语雅致,把意思表达得充分而又鲜活。再如“文化传统”一节的末段:“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这句运用拟人化手法,对两种文化触碰的过程做了情景化的精彩描述,生动形象,并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再如全文倒数第2段:“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这两句话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把传统的特点表述得形象可感,通俗易懂。作者的語言表达力,令人敬佩。学术论文,需要深刻的思想,也需要智慧的语言。

五、自由式补充梳理

在前面统一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再给出一个自由学习的时间,让每人个性化地补充梳理,根据自己的需要,就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惑的内容自由梳理,让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自由绽放。时间机动。

六、积累性美读

先聚焦新鲜字词,边读边积累,因人而异,不求统一。每人独立过关后,先在小组内相互检测,然后由教师现场检测。

再聚焦两个语段,美美地读,一是有学术色彩的语段(比如第10段);二是有文学色彩的语段(比如第17段、18段)。前者要读出理解和体会,后者要读出感受和享受。对其中的妙语佳句,则熟读成诵,生成积累,并现场展示。

七、总结学习收获或启示

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2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之后教师先随机抽点三四人,再自主发言三四人,边说边自评和互评。随机发言,能听到真实的;自主发言,能听到精彩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学习启示,继续提升学生的认识:这篇学术论文,既体现了学术的严密和严谨,也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智慧和语言素养,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八、推荐课文阅读篇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请各位上学术期刊网查找两篇学术论文(篇名不定)自主阅读,体会学术论文的特点,并阅读丁帆的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读札》,此文已粘贴在班级语文学习博客上,请直接打开阅读,并留下你的一句话感想或评论,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作者通联: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作者:郑逸农

第二篇:传统文化传承环境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如何在当今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证我国文化安全及民族复兴成为日渐重要的问题。高等院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不断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思想。

關键词:传统文化;传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渐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传承的环境下,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给相应的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对传统体育教学逐渐重视,培育了大量的师资,运动竞赛方面出现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占有举重若轻的地位。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很多高校开设许多传统体育项目,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传统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其他学科的指导思想几乎相同,没有真正展现出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特有的文化特色;开设的传统体育教学主要包括太极拳、武术上,内容较单一,教学方式模式化,不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中轻理论重技术,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具体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兴趣的培养;教学模式上依然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的方式,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不能主动学习,教学效果不明显;考核方式以学生动作水平情况进行评价,日常课堂气氛差,学生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对于传统体育学习的认识不够;教学过程的评价不够重视,学生平时表现不佳等,这些原因都非常不利于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传承环境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1.注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文化特色建设

首先要重视的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思想,要能突出体育教学文化特色,做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工作。这个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模式,使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党总去。除了固定的教学内容之外,还扩展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如民俗体育、养生保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等,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和体育技能的综合发展。重视文化特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实现修身养性有重要的作用。

2.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校在进行传统体育教学中,可以先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类型分类,具体来讲可以包括武术、养生功、民俗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类型。这些不同类型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项目,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中国体育传统文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以及各不同教学内容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等。要注意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单一、死板,而是要不断要创新教学方式,突出文化特色,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我国传统礼俗习惯和文化等有更进一步了解。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对于高效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要能够凸显休闲生活、养生健体等特点,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加大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比自觉的学习传统体育。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摒弃传统教学中过于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突出传统文化的特色。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兴趣等分为不同的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成立不同的社团,让不同爱好的学生能够有一个学习的平台,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就某一种体育教学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等方式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课堂授课的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定期开展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应用讲座或观看视频的形式对传统体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4.构建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

现今的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向以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步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结合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评价过程要结合显性和理性评价的方式,还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步情况、日常表现、出勤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体育学习评价中还要重视主体性的评价和科学性评价,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中更加客观、理性。同时,学校还要根据体育学习的情况适当的添加相应的课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只是的理解和掌握,并根据掌握的情况给予评价。最后要对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以期能够全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

四、结语

对于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要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的改变,构建能够凸显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体育教学,这对普通体育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高校体育有关的教师有更高要求。建设多元化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发挥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積极作用,强化高校体育教师民族文化常识和理论知识,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传统文化环境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振宾.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反思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2):132-133.

[2]董守滨.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福建茶叶,2016,38(9):282-283.

[3]李永刚.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青少年体育,2016(3):103-104.

作者:尤振

第三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摘要】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传统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历史功绩值得肯定,但这一模式存在的缺陷也是十分突出的。突破“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集体课模式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传统教学 教学效率 钢琴艺术

On the Efficiency of Group Lessons in Piano Teaching- An exploration on a new piano pedagogical mode

【Key words】Piano teaching; Group lessons; Teaching efficiency

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模式是在融汇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重视知识讲授、技法训练为主,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但这一模式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有目共睹的,其突出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全面培養学生的综合素质,锻造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艺术人才,有必要采取全新的教学手段,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艺术人才瓶颈现象。笔者试图从“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利与弊”“集体课模式的存在必要性及其优劣”和“互动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教学方式的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先进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钢琴艺术指导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也应在认识层面有所提升。传统的钢琴艺术指导课程多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其历史贡献和教学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一对一教学模式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后,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作为钢琴小课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不仅在初级入门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被高等院校的艺术专业所广泛采用。以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小课教学为例,接受教育者多为经过一定专业培训、掌握了较好专业知识的受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知识传授的重复率,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核心并不在于单纯地知识传授,而是要借助知识传授的载体塑造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认知能力。而一对一教学模式,则往往表现出重知识、轻理解的教学倾向,使得艺术教学呈现出培养“钢琴匠”的不良倾向。

具体来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一对一教学模式有效地延续了中学艺术教学和专业艺术培训的知识内容,为受教育者提供了知识过渡的保障,使得他们能够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初期迅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其次,一对一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受教育者专业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以《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传统教学强调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度信息传递,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完全掌控了话语权,却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作为辅助。而教师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授课风格、教学态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的实践机会往往受制于教师,不仅较少获得演奏的机会,且与教师的横向沟通较少。

当下的高等院校艺术教学很大程度上延续和保持了艺考的培训模式,使得应试教育中以知识传授、应考技巧为主要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制约了学生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一方式无法从认知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有必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加以突破。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发挥教学与学生之间合作动力的“集体模式”是值得倡导。“集体模式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流行的合作主题。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集体模式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弥补竞争性教学的不足,将教学活动描述为各方面因素紧密联系、全方位合作运行的体系,这有利于将教育的视角投射于每一名学生,必将会有力地推动其非认知品质的发展。”[1]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集体模式主要建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调动群体性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此种教学模式是受西方现代教育学说中建构理论的影响而提出,所谓“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这一模式的历史贡献。正如研究者所强调的:“无论是历史的习惯性角度,还是现实的必要性角度,都决定了一对一钢琴教学模式在艺术教学领域存在的合理性。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在当今各所高校已经把创新理念融入教学的这一大方针下,人才的培养也就转向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再加上大学的精神就是学术与创新。”[2]就现下的钢琴教学实践来说,最能体现大学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首推集体课模式。

二、集体课模式的存在必要性

集体课模式是相对于“一对一教学模式”提出的新概念,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以应对传统教学模式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这是一种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方式,最早是由美国教师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的弊端所采取的改进式教学手段。在钢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其基本做法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其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弥补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3]同时,集体课模式也有效地规避了某一教师的个人色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为钢琴教学工作的推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效率

一对一模式 一对一教学 知识传授为主导 应试能力提升 有一定成效

集体课模式 教师集体授课 艺术感知为主导 综合素养提升 综合能力有提升

它的本质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依托的集体模式的实施要从教学对象自身的特征入手,尤其是在推广和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过程中,要分为前期准备阶段、计划制定阶段、教学实践阶段、舞台演示阶段和信息沟通反馈阶段。这五个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了钢琴教学中生生不息的循环模式。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前一次教学中收到的信息沟通反馈对教学准备进行调整,还可以根据新的教学元素的运用对当下的教学活动给予适度调整。因此,钢琴教学就不在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封閉性整体结构,而是具有信息释放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模型。正是通过建构此种兼具建构式特征和开放式结构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更为畅通、更为自然。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这一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钢琴是一种受到人类的文化历史的滋养和培育,并以展现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为目标之一的艺术呈现手段。因此,钢琴教学不单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钢琴技巧,更在于要能够掌握钢琴艺术的基本规律,使其成为印证人的心理机能的文化传递方式。维果斯基特认为,人的发展应该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人无法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而人的心理作用机制则将在人的社会化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教育工作必须在充分认识到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以更为灵活、更为恰当的方式,努力将外在观念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就儿童的发展来说,首先是要明确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其次是要利用恰当的契机,帮助儿童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优势的最大化效应。二者的差异实则,就是现有水平能力和经由他人的协助所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鸿沟”。

作为建构主义教育学说的积极成果之一,集体模式在世界各国的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极为丰硕的成果,并因此形成了一股大力推广小组集体模式的时代潮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描述。因此,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要将人们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其成为了解知识、掌握规律的行动者。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三、互动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

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教学是音乐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的两个构成要素,二者之间以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方式维持着面向对方的信息供给[4]。通过前文的阐述,笔者认识到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自身所存在的缺陷是难以靠自我修复改善的,它需要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的规律,作为辅助的手段实现钢琴教学改革的突破。

作为建构主义教育学说的积极成果之一,互动教学在世界各国的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极为丰硕的成果,并因此形成了一股大力推广小组互动教学的时代潮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描述。因此,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要将人们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其成为了解知识、掌握规律的行动者。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将这一理论对应到钢琴教学活动中,就意味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它向学生描述的仅仅是世界在某一个阶段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它所阐述的仅是适应于特定条件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能因此得到真正的提升,他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来完成知识范式的转型。建构主义理论所孕育的合作教学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照建构主义看来,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以钢琴教学为例,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钢琴技能和各种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元素的应用方法,并以个人的钢琴展示向学生传授钢琴表演的关键性技能,但这一模式很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钢琴教学、钢琴表演的要求。一方面,日趋小众化的审美诉求和多元化的欣赏趣味对钢琴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表演者掌握更多得技能。传统的课程教学很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必须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能够通过网络、文献搜集等多种方式掌握最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专业知识已然无法满足信息爆炸时代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不仅是传授知识和亲身示范钢琴动作,而是要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建构起对钢琴艺术的全面认识。教学的目标不在是满足于学生掌握纯粹的书本知识,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代的建构主义理论工作者认为,人类所处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世界呈现在人类头脑中形态,则是由人的主观情感所确认的。因此,我们始终是以自身的认识经验来确立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且我们始终无法离开主观认识赋予的认知模式[5]。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钢琴教学工作也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即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让学生参与到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他们不仅应该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必须成为知识创新的参与者。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钢琴教学中合作教学才会发挥出最大效应,并由此开启现代钢琴教学的新局面。尽管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然会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方向正确,就一定能够赢来钢琴教学发展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薛峰:《利用集体模式模式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水平》[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2):109.

[2]陶虹:《“研究性教学”在高师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下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8(2):50.

[3]方月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幼儿钢琴创编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5):135.

[4]张敏:《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与反思》[J].民族艺术研究.2009(6):156.

[5]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47.

作者簡介:王蕊君(1985.7-)女,汉,河北张家口,博士硕导,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钢琴艺术指导、钢琴室内乐。

课题:校级+主办单位海南大学+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规范化探索+kyqd1571 。

作者:王蕊君

上一篇:关于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创新创业实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