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传统教学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所涵盖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极为丰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初中生来说受益匪浅。但在具体应用时,教师仍旧有必要考量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向及结合措施,优化传统文化的具体运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传统教学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传统教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彩,将其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可以丰富语文课程,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整合到一起,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到语文学习重要价值,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途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09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此时开展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学习意识,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使学生朝着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良好发展。语文这门学科作为对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融入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与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升华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化物质精神,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对语文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促使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学习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教学做如下探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由于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与文言文较为困难,加上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课文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古文知识的畏难与抵触学习心理,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较为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而且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的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使得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难以发挥出教育功能,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一直停留在语文知识表面,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日渐低下,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与方式,深入分析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良好地传统下去,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教学法,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着具有文化深意的古诗与古诗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课本中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与效果。以问题教学法,将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融入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知识,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中,自觉地探究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确保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实效性。同时,运用这种阅读教学法,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指导下、自主且深度地探究学习中,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学识与视野,使学生能够自觉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下去,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而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孟子两章中《富贵不能淫》这节课的时候,先向学生提出核心性的阅读问题,如,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有什么深意呢?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阅读学习中,从不同的学习角度思考其中的文化知识与人物精神。之后,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能够开展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加强对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教师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2.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

为使初中生能够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实现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语文古诗文教学。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较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养成不认真阅读课文的不良学习心理与行为,这使得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难以顺利开展。所以为有效改善这种不良阅读教学现象,将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可以将影像、声音与动画一体化呈现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古诗文教学视频,全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一直将学习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有效消除学生不认真学习的不良现象,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得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融入课堂中,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学习,能够真正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与文化学习效果。

举例来说,在学习《桃花源记》这节课时,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为学生播放关于陶渊明的人物介绍视频,以及对本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讲解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篇文言文中作者情感与思想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语文知识,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给予学生及時与相应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进行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共同学习,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与作者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快速且高效地掌握本节课的语文知识。

3.采取鉴赏阅读教学法,指导和协助初中生阅读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品鉴传统文化,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见解,让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与协助学生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使学生能透彻地掌握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种组织学生品鉴阅读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公,能够依据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大胆地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文化学习问题,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与文化学习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提出的不同阅读见解,正确地指导学生的鉴赏与阅读思想,避免因为严厉地指导学生,使学生自尊心受损,无法有效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与语文知识的不良学习现象。通过激励性的教学指导与评价,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独到且正确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思考能力,并使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下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举例来说,在学习完《核舟记》这节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对本篇文言文的鉴赏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各自说一说对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的看法,活跃课堂中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同时,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的鉴赏意见,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与态度,给予学生正确且及时的鉴赏指导,增强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效果,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将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入古诗文的世界中,深度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与文化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弘扬下去,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存库《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读与写》2019年第16期。

[2] 廖晓云《试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3期。

作者:李华

初中语文传统教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所涵盖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极为丰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初中生来说受益匪浅。但在具体应用时,教师仍旧有必要考量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向及结合措施,优化传统文化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Yuanyang Junior High School, Wush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JIE Xiaoli

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文明演进所遗留的丰厚遗产,在漫长的岁月里,为后世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相关的图书典籍更是汗牛充栋,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引领初中生的未来发展。但从现实条件来看,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涵仍旧存在时代局限性,初中生本身也不具备识别、判断、认知、领悟的能力,因而,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渗透入初中生阅读教学中时,应当依托学生条件,优化传统文化应用措施。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向

(一)重视学生条件

初中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考量初中生本身的语文素养,若学生语文素养不能应对教学活动中所提问题,或是不能吃透某本书上的知识点,则初中生阅读效力将大幅度下降,阅读教学质量无法符合预期。

(二)传统文化要素优化

传统文化有着本身独特的优势,但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同样不可忽视,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与古代意识形态具备较大差异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要素在当下的运用,需要教师根据现代文明做出积极调整。

(三)阅读教学内容优化

阅读教学内容是教师展开阅读教学时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语言、教学素材等的综合,对阅读教学效率、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在考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积极思考课堂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摆正教学心态。

(四)阅读教学手段优化

教学手段可以客观保障阅读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可以在学生阅读兴趣、知识建构水平、阅读水平、传统文化兴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而,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应当积极思考如何阅读教学手段,增强阅读教学效率、质量。

(五)阅读氛围优化

阅读氛围可以从环境视角下对学生阅读兴趣、传统文化兴趣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善于从学生视角,改善学生周边的阅读环境,形成积极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措施

(一)基于学生条件下的结合措施

初中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时,有必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重视。从知识储备的角度的来看,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淡薄,这与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较少存在较大关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要做的便是让学生能对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在把握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下,学生依托传统文化,会对阅读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教师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时,还应当教育学生如何以正确的心态认知人物事迹、风俗习惯、诗词歌赋等,从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力是学生从书籍中汲取知识的桥梁,也是学生能从阅读活动中取得成就感、满足感的关键,因而,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阅读能力锻炼,教育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辅助学生参与阅读活动中。

(二)基于传统文化要素优化的结合措施

从道德素养来看,道德素养是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社会活动时,所应尊重的伦理规范、社会公德,对学生性格完善、健康成长、行为抉择具有积极影响。教师在开展道德素养培养时,可以利用古代人物事迹为学生做出榜样,鼓励学生能以此为标杆,内化某种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激励或限制自身行為,促进学生道德完善及健康成长。

从语文素养来看,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是学生文学修养、学业进步的有力途径,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利用古代优秀的著作,为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发展途径,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话本、小说、札记、史书,教师在运用时,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学生接受能力,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人生发展依赖于理想及自我价值实现,学生学业发展依赖于各个科目成绩的不断提升,学生健康成长依赖于人格的健全完善,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鼓励学生向古人看齐,或是在某种哲理的启迪下,合理规划未来、设置理想目标、沉淀文学知识、纠正行为偏差、坚持艰苦奋斗,以此助推学生未来发展。

(三)基于阅读教学内容优化的结合措施

阅读内容的合理优化可以从教学方面确保阅读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语言、教学素材填充教学内容。

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或阶段性教学目标,以此指导教学活动,目标可以是传统文化常识,也可以是能在学生思想观念、行为表现有所体现的某些哲理。

从教学流程的角度来看,教学流程可以是素材展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结论总结一系列步骤,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流程规范化,综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从教学语言来看,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辅助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也可在改善课堂氛围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而,教师应当善于勾勒古代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所透露出的文学素养、人生哲理,也应当善于简易化知识内容,降低理解难度,增强知识趣味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一般可以较好地冲抵学习倦怠感,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教学素材的角度来看,教学素材是应用传统文化时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选择相关的素材,也可以在道德教育、班会开展等活动中,选择适宜学生需要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咏雪》课文,设置“修饰手法的多方面运用”的教学目标,锻炼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教师组织语言时,可以勾勒大雪纷飞场景,学生通过想象大雪的场景,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观察古人是如何修饰某种事物的,以此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四)基于阅读教学手段优化的结合措施

阅读教学手段可以客观保障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竞赛式教学、目标驱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手段。

从信息化教学来看,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教学,以更加全面、逻辑清晰、趣味性更佳、具象化效果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知识体系,有助于让学生在认知、理解、掌握的情况下,能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该种文化内化到个人知识体系、思维品质、道德观念中。

从竞赛式教学来看,竞赛式教学是以竞争的形式,鼓励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悟写作活动中,学生学习热情得到强化,语文阅读兴趣、传统文化爱好都可以得到巩固、发展。

从目标驱动式教学来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发设置学习目标,以理想化的某个“质点”,引导学生积极完善语文知识体系,增强语文素养。

从探究式教学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行为,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时,应当根据语文素材,提出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问题,仔细品读教学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素材内容,并从素材中发现某种人生哲理,既增加了探究乐趣,又保障教学效果,可以较好地增强阅读教学效率、质量,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日的阅读活动中,善于发现并探究问题,可以较好地辅助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五)基于阅读氛围优化的结合措施

阅读氛围可以从环境层面对阅读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因而,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时,可以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阅读环境,增强阅读教学效能,具体措施可以是兴趣小组、笔记札记、共享书籍、写作成果展示。

从兴趣小组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形成传统文化研究小组、语文阅读爱好小组,鼓励学生依托兴趣小组,互勉互励,冲抵语文阅读的枯燥感,保障学生语文阅读质量。

从笔记札记的角度来看,教室可以鼓励学生从课文、课外读物中摘录名言警句、优美的辞藻,沉淀知识,同时运用札记的形式,加深对某些名著书籍的理解深度,沉淀语文素养,增强语文阅读质量。

从共享书籍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课外读物,既可以通过书籍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又可以在书籍流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涉猎书籍的全面性、多层次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爱好。

从写作成果展示来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托语文知识体系进行寫作,锻炼学生语文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又可以在写作中让学生统筹运用语文知识,不断沉淀语文阅读兴趣。

三、结语

教师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时,应当重视学生条件、传统文化要素优化、阅读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手段优化、阅读氛围优化。具体应用时,可参考初中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阅读能力、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的适宜要素以及优化传统文化运用的具体内容,再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阅读氛围三方面,提高课堂、课下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郭文昌.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探究[J].中外交流,2019(40).

[2]唐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广西教育,2016(33).

[3]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

(责任编辑  李  芳)

作者: 颉小莉

初中语文传统教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改善传统文化渗透过程

摘 要:当前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针对渗透过程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此促进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也成为教育领域着重关注的焦点话题。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的问题和改善传统文化渗透过程的相关策略等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过程 改善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14

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操的构建,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要高度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和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整个渗透过程更加顺畅,更有质量,使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实现更有效的结合,从而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先辈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国国家前进和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基本保障。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够成熟完善,因此渗透传统文化的优质部分,使其能够感受到内在的力量和魅力,这样能够指引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三观”。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和改革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显著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重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渗透,在教学实践中也进一步重视加大力度。然而在具体的渗透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具体来说,很多教师往往没有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层知识和深刻内涵,因此在对其进行渗透和弘扬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形式化的模式,并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特性,只是照本宣科,并没有深入推进,在融合层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同时,形式化的阅读教学方式普遍存在,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由此导致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这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会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往往只是采取死板的教学模式,不懂变通,并没有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其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精神,由此导致实际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在融合渗透的过程中,不能灵活有效地进行和充分地契合,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严重限制,不利于传统化的渗透和深层次的融合,甚至使学生产生某种抵触心理。

三、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善传统文化渗透过程的策略

1.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意义上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针对渗透过程进行改善,就需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作为中心,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实现自主研究,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发挥引领者角色的效能。在两者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引导,使学生更有效、更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内容,这样才能为其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更有效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

例如,在《陋室铭》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来,针对该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进行有效介绍,然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资料,找到其中的内涵和外延的东西,明确作者创作用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魅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清高自爱以及豁达乐观的品质,并且将这种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融入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中来,为自我的人文素养提升提供基本条件。

2.确保学生的阅读面能够进一步拓宽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的阅读面能够得到拓宽,这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内容。在学生的阅读时,不要局限在课堂语文教学过程,要把课堂内和课堂外的阅读充分融合,同时更要注重阅读的质量,而不是停留在数量的层面。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充分增长见识,进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质量的有效提升,为其学习效率的显著提高而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结合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求和规划,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确保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知和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例如,可利用好寒暑假时间,为其推荐适合阅读的、有深厚传统文化意蕴的书籍或者文章,完成相对应的阅读任务,然后针对自身的读后感进行记录,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其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兴趣,这对于传统文化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渗透有极大的改善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有着关键性的指引。

3.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有效的渗透,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积极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等,使两者的渗透和融合体现出信息化现代化特征,让学生更有兴趣融入其中,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周的班级观影活动等等,引导学生们针对传统文化相关影视作品和与之相对应的阅读教材进行观看和讨论,针对某些富有意义的、体现出传统文化内涵的画面,可以暂停,对其进行解说,这样能够确保传统文化内容和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更紧密的结合,通过视觉、听觉器官等等,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使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和弘扬。

4.坚持知行合一,使传统文化的渗透得到真正改善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浓厚因素,同时也有着十分显著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特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更有效的改善渗透的过程,就需要充分做到知行合一,使相關内容和生活实际实现更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更为开放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理念,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渠道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有效探寻传统文化的痕迹,充分感受其无限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例如,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传统节日也可以更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阅读材料,体现出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和文化底蕴。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传统习俗的内容,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实际和传统文化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互相对应。在这种知行合一的氛围中,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在现实中的体现,进一步激发积极学习兴趣,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确,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善这样的渗透过程,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深层次的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内涵,并且促进自身的人文素养能够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春文《浸润传统文化  倡导学科融合  凸显语文素养——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初中语文中考卷评析》,《语文知识》2017年的13期。

[2] 郑百艺、王彤、周燕妮《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功能性认识——以长春市部分初中学校为例》,《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3期。

[3] 张双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学周刊》2017年第8期。

作者:刘立红

上一篇: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初中政治论文下一篇:企业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分析论文